..續本文上一頁?天女說,是這樣子的,人間有個難陀,他在修行,佛給他剃度了修行,將來他好好修行的話,就生到天上來。就補這個位的。難陀一聽,高興得很,說,我就是難陀啊。天女說,你現在還是人的身,臭得很,你要下一輩子才來。難陀聽了,就很踏實了,就好好修行了,要去補這個位了。佛就問他了,你看這個天女跟你的夫人比比哪個好看呢?難陀說,我的夫人跟天女比,就像那個瞎眼的老猴子一樣的難看。那麼,你還想不想你的夫人呢?不想了。不想了就好好修行了。
難陀就定下心來修了。最後佛又帶他到地獄去玩,地獄去玩看到很多罪人在受苦了。看到有一個油鍋,獄卒正在生火,但是油鍋裏沒有罪人。難陀非常好奇問了,就問,這個油鍋怎麼沒有罪人受苦呢?佛就說你自己去問。他就跑到獄卒旁邊問,其他的油鍋都有很多人在受苦,怎麼這個油鍋沒有罪人受苦呢?獄卒說,是這樣子的,人間有個難陀,他爲了天上享受,他就修梵行,死了之後,到天上享受。天上享受之後,把福享完了,就到這個油鍋裏來了。那麼,天上的享福比人間是長得多了,對地獄來說也是很短暫的時間。難陀一問的話,趕快跑也來不及了,再也不敢說我就是難陀了。他就回到佛陀那裏,這樣子以後,難陀再也不爲了天女的享受而修行了,真正要出離生死了。那就是說,天上的享受雖然很好,但是刹那之間一下就下地獄了,這個輪回之苦是不可想象的。那麼,還是修行好。這是一個公案。那麼大家我在這裏提一下呢,就是說,這個天上也不是一個安樂之處,天上福報享完了,還要下來的。
下邊我們要介紹,如何除後世貪,我們要介紹兩個方法,一個是修業果不虛,一個是修輪回的苦。那麼這個裏邊就一個一個說。第一個,觀業果。我們說要解脫輪回,那麼就要修黑白業果,黑業是要受苦的,白業是不受苦的。那你對業果是怎麼一回事要知道。這裏大概說一下。那麼這個《俱舍》裏面講得很清楚了,這裏就略略的說一下。
業果裏邊有四個原則。第一個是,業果是決定的。你造了善業的話,你感的果是樂果;造了惡業的話,感的果決定是苦果,不會錯的。不會說我造了很多善業結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惡業反而受快樂了,這個是沒有的。世間上眼光短淺,喜歡冒險,看見有人做了好事卻受苦,做了壞事卻發了大財嘛,他搞錯了,以爲業果是沒有的。你看,他做了壞事還不是發財了,這個發財是他過去的業果,過去他是布施供養,所以他現在發財了,但是今生所造的業,將來是要受的。所以說,我們第一個要認識因果是不虛的。造了善業感到樂果,我們不能說造了善業感了善果,這是不行的,果是無記的,不分善惡,只能說是苦樂。所以,善有善報這個話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符合佛教的原則的。只能說是善有樂報,惡有苦報,造了善業決定是得樂報,造了惡業決定是得苦報,這是決定的,這是第一個,業果是決定的。
第二個,業果是增長的。雖然你造的業很小,將來的果也不會受很大的果吧?小時候做點小偷小摸的,不會受大苦的,這個錯了。業雖然很小,但是感的果報可以很大。就像我們世間上來說,種樹的時候,樹的種子很小,將來發了芽,長了枝,成了很大的樹,就會結很多的果子,這就是說,因雖然很小,將來發展會無限地擴大的。所以說,不要以爲小的壞事就可以做了,也不要說小的善事沒有什麼大果就不幹了。小的善事好好做的話,也會得大果,所以說,業果是會增長的,這是第二個。
第叁個,沒有造的業是不會受果的。有的人碰到地震了,那些有共業的都死掉了,假使他沒有共業的話,他就不死的,這個過去海公上師給我們講的公案。好象是說,過去四川哪裏(過去哪一年我記不清了),他說有一個人,他有一天晚上睡覺,覺也睡不著,他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他就幹脆出門散步去了,他散步散步就往城外走了,走出城門的時候,就聽到歎個聲音,人看不到,“哦,對了,出去了。”他也不知道什麼意思,他就往城外郊區散步去了。結果沒有走了多遠,整個城“轟”的一下,全部蹋下去,很多人就地震全埋了,而他就沒有這個業報,他就跑了,就免掉了。他沒有這個業,這個業來了,他自然而然會跑掉了。所以說,沒有造的業是不會受報的,這是惡報了。好報也是一樣的。賭博、投機啊,你沒有造善業,你再怎麼賭博、再怎麼投機取巧騙人,你也不會發財的。所以說,我們做人要老老實實。
第四個,已經造的善業也好,惡業也好,如果沒有受到真實破壞,它是永遠不會失壞。什麼叫真實破壞呢?假使善業,如果你起瞋恨心,那就是焚燒功德林,燒完了,好容易造了很多功德的樹林,你只要一念瞋恨心起來,就破壞了,那就沒有了。那麼惡業呢,你要修忏悔法,也可以消除。所以說我們有的人擔心造了罪怎麼辦?幹脆不要管它算了,這個錯了,造了罪就忏悔嘛。不忏悔的話,這個罪都是要受的。假使你忏悔之後,最起碼可以把這個罪減輕,也可能全部消除。造善業也一樣的,你如果造了善業,做了很多的功德事情,但是你一旦起了很大的瞋恨心或者做了很大的壞事,這個功德也就報銷了,沒有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業報的道理,這個道理知道之後,我們可以善巧地利用業報的規律來達到我們的要求。這就是說,業報裏邊,最根本的有這四個條件:一個業是決定的,造善業決定得樂報,造惡業決定得苦報,這是不會錯的。所以說,我們做事情要盡量做好事,不要投機取巧,做壞事不會得好報的。第二個,不要以爲造的業小,就不在乎,雖然種子是很小,但是果可能會很大,是會發展的。第叁個,你沒有造的因,沒有造的業,這個果絕對是不會産生的。就是說,你不沒有造惡業的話,你不會受苦報的,你沒有造善業的話,好報也不會到來的。第四個,業沒有破壞的話,沒有忏悔的話,是永遠存在的,一定是要受報的。但是就是說你中間忏悔的時候,惡業可以消除,可以減輕。善業,假使你破壞了,起瞋恨心,做極大的壞事,破壞叁寶的事做了,也會把功德林燒掉的。所以業報有這四個根本的原則。
另外業報的大小,也有四個原則,在《四十二章經》裏也有,你供養的是一個比丘,得多少福報,你供養的是初果有多少福報,供養的是二果叁果,福報就成倍地增長。就是我們供養的對象,造業的對象,是福田的話,是叁寶、父母的話,那麼我們的果報就大。
第二個,是意樂心。如果我們以菩提心、出離心,這樣子的心去造業的話,那麼我們的果報就很大。如果說,以輕微的心、不重視的心去做那些培福的事情,那麼感的果報就不大。
再一個,我們供養的東西,很多很豐富,盡自己的力量去供養的話,那福報就很大。假使小氣,百萬富翁,現在百萬不希奇了,上億的富翁,供養一百元錢,比窮人供養二十、叁十元錢來說,供養很多了,但是和他的財富來比太少了,當然他的福報也不會大。
第四個,看供養的人,你是一個比丘,那同樣供養一百元錢所得的福報比一個居士要大,五戒居士供養一百元錢比普通的叁皈依的要大,叁皈依的供養一百元錢比那些沒有受皈依的凡夫要大,證果證道的供養那就更大,所以業報裏邊還有這些差別。就是說,我們供養的福田,造福的福田大的話,力量也大,意樂心大,以菩提心、出離心等出發的,這個力量也大,我們供養的東西多,做的事情多,力量也大,我們自己本身是比丘或者是受菩薩戒的,或者是證果證道的,那力量也大。這都是成正比的。業報的內容很廣,這裏就提一個綱,仔細的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俱舍論》去好好研究。這是說明白業果,把業果的道理搞透了,可以消除後世的貪著。
但是,這個一般還不夠。最好還要講輪回的苦。輪回的苦就是昨天我們講的,人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苦,六道有六道的苦,天上有五衰相現的苦,阿修羅有鬥爭殺害的苦,人有人的八苦,畜生有被打殺的苦,餓鬼有幾百劫吃不到漿水的苦,地獄是天天受折磨的苦。這些六道的苦,還有那些就是我們說的苦苦、壞苦、行苦。
我們現在補充的呢先把苦苦、壞苦、行苦說一下。苦苦,大家知道,當下受的苦,這本身就是苦,沒有問題,大家都知道。一般人受了苦挨了打了,都覺得人間苦得很,但明天給他升了官,他又感到人間好得很,所以說,壞苦認不到。那麼,壞苦是什麼?我們今天再進一層分析一下,壞苦,那天我們不是說了就是苦苦的減輕、轉移就是壞苦,就是感到快樂了。我們所說的快樂就像一個毒瘡上灑一點冷水,塗一點清涼油,暫時止息一下,我們就認爲是樂了,實際上本身還是苦。壞苦還有一個說法,就是它本身並不是樂,而是苦的變相。這裏我再加一個邏輯來證明,假使我們說吃好的飲食是很快樂了,但是你吃飽了,還是再吃、再吃,那你不但不是快樂,而是苦事;你說工作,外邊勞動很疲勞了,在床上躺一下,很舒服、快樂,假使說,你躺了不起來,一小時、兩小時,乃至一天、兩天、叁天,那就不是快樂,是苦事。這就是說,真正是快樂的話,快樂的因越多,那快樂的果也越大,假使你說快樂的因是睡覺,但是果並不是你越睡得越多,快樂就越大,睡到後來,你受不了,難過死了,一定要起來了。你吃飯也一樣的,你說吃飯是快樂的因,假使越吃越多,應該越快樂吧?但是你不是,你吃多之後,脹了之後,就苦了,肚子難受了,不舒服了,不要吃了。
那就是說,這個樂是假的,不是真的樂,真的樂,自性是樂,因越多,樂的果就越多,但是我們反過來,…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