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表面的認識,思是深入的跟自己的身口意結合起來了,把它深入到自己思想裏邊去。
修是定中來修,定中來抉擇這個道理。定中裏邊抉擇之後,就開智慧,這個智慧開的話,就是見道了。無漏的智慧一開,就見道了。所以說,我們下手還是從聞下手,先要得到一個正見的正確的概念,然後依這個概念經過深入地思惟,再在定中的修持,將來就會有開悟的機會。
從這一點來說,正確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得到正確認識的無我的智慧,將來開悟的、證到的也就是這個智慧。如果我們開始學到的、認識到的是錯誤的智慧,那麼我們將來經過思修得到的也是錯誤的證驗,那就糟了,錯誤的東西就成了外道了,所以,開始聞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再一個,我們說智慧是重要的,甚深智慧是最重要的,但是單是智慧也是不夠的,我們要方便,跟智慧兩個離不開的。方便是什麼?大悲心,或者說是菩提心,這是我們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以菩提心來對付一切。智慧以菩提心出發,修六度萬行的時候,證到它都是自性空,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們布施的時候,就是叁輪體空,雖然我們做了很多的布施事情,乃至犧牲頭目腦髓,但是要知道能施的、所施的、中間那個施的事情都是自性空,如果這樣子得到的話,將來得到的是波羅蜜多到彼岸。僅僅是拼命地做布施、持戒、忍辱等等,而沒有甚深的般若波羅蜜多在後邊,叁輪體空的道理不知道的話,那僅僅是世間的人天有漏的福報,是出不了輪回的。如果單是有智慧而沒有大悲心的話,那麼即使我們證到空性的話,那也是二乘的空性,墮于二乘的頑空,起不了度生的作用。
大悲或者菩提心跟般若的智慧,這兩個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一樣,或者像鳥的兩個翅膀一樣的,是不能少一個的。所以說我們強調智慧重要的時候,也要說明,單是智慧還不夠的,要跟悲心方便,就是菩提心相結合,這樣子決定成佛,條件就夠了。不要講正見的偏重智慧,還得要知道方便,方便跟智慧是要聯系起來的。漢地的講法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藏地的說法,這是修行的定印了,兩個大拇指碰到了,藏地的就是說,一個大拇指是方便,一個大拇指是智慧,兩個要結合,這樣子才能真正得到開悟了或者得到禅定,這兩個是不能分開的。這裏邊,它再強調一下,般若智慧是如何重要、這樣重要,那麼我們如何能夠得到這個東西呢?那就是說,我們要聽甚深了義的經。什麼是了義的,什麼是不了義呢?最究竟的把道理講透了的,最高的部分都講了的,了義經,方便權巧的作階梯的那些經就是不了義經。
藏地學法都是以四部來說,有部、經部、唯識(瑜伽)、中觀,中觀裏邊有自續、應成,應成是最高的。前面四種它也是講了佛說的道理,但是它跟應成比較都是不究竟的,既然不究竟的佛說它幹什麼呢?你說就說成佛的法馬上教給我們就對了。但是《法華經》裏邊就說了,衆生根機不同,你最高的法給他,他接受不了,或者不願意接受,他還沒有到這個水平,他認爲這個法不要,或者他拿了這個法沒有辦法修,那麼你就是跟對小孩子一樣的,你要他幼兒園、小學、中學,一級級上去了。
那就是說,從有部、經部、瑜伽到中觀的自續派,然後達到最高的應成派的中觀見。這是一種方便權巧,並不是佛說的法有對的,有不對的。對于那些根機淺的、初級的,就說一些有部的法,等到有部的根基成熟了,就給你說經部的法,經部成熟之後,就說一些瑜伽的,再上去就是中觀了,這是一個次第了。當然我們根機是千變萬化,並不是說每一個人一定要這麼四部上去,有的人本來是有中觀根機的,他就可以一下子就學中觀,但是你學中觀之後,你如果把下部的研究一下,那你的中觀更踏實,否則的話,就是籠統的一個空,空空空,到底空什麼也不知道。那麼,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四個宗都知道,它破的是什麼,進一層它破的又是什麼,再高一層破的是什麼,最高的是什麼,這個知道之後你自己也踏實了,給人家解釋問題的時候,也可以使對方非常滿意。這裏就是說,我們要學了義的經,對于了義的經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通達呢?這個也不敢說,那麼要找通達甚深經的善知識,這個就看各人的福報了。有福報的人,他天然會碰到那些善知識,很容易的一下就找到了。沒有福報的人,他就一輩子碰不上,或者就是碰上了,他也不知道他是真善知識。我昨天就聽到有一位師父告訴我,他說,有一位法師,說他的因緣在大陸上,他是海外的,他就到大陸來了,遍地地找善知識,東找西找的,康定的大吉佛爺也去參訪過了,我說參訪的結果如何?他說,好象認爲因緣不在此,那個可惜了,佛在面前他不知道。
我那一天不是講了,無著菩薩他修慈心定,他看到一個癞皮的老狗,他也認不到是彌勒菩薩,他把狗的瘡治好了,慈悲心生起來了。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老的長了膿瘡的狗,從它的瘡口把膿吸出來,一般人是受不了的,這個氣味臭是臭得不得了,吞下去要嘔的,但是他畢竟是修慈悲心的,就這麼做了,做了之後,因爲慈悲心起了,彌勒菩薩也現了。他很高興,他說,彌勒菩薩我請你回去,講法了。就把他背在身上。他一路背的時候,有些人看了,“哎——,這個和尚呆了,背了一個老太婆幹啥哩?”有的人就是說,“這個和尚癡了,背了一個癞皮狗在馬路上走。”那就是說,根機不到的人,彌勒菩薩他看不到的,有的看了是老太婆。看的是老太婆的,表示他還有一點慈悲了,這是還是根機好一點的人看的,根機差的就是看了背了一個癞皮狗了,就像無著菩薩開始的所見到的一樣的。那就是說,我們找善知識還得要有一定的善根,一定的福德因緣才能找到的。如果真正能夠找到通達甚深般若的善知識,那就要好好地依止他學習,如法地修行。這樣子,我們不久終究會得到要求的,果會來。
下邊,我們要說一個,也是藏地的一個說法,藏地四個宗派,裏邊就是說就是哪一部破什麼,哪一部破什麼。這個我想我們在座的對于藏地的宗派沒有很好地接觸,我們就略講了,就不說了。
我們要補充一下,我們前面說的出離心也好,菩提心也好,如果單是就這樣子發心,就是根據我們前面說的方法去修,這樣修了之後,所得到的出離心、菩提心夠量了,但是還沒有圓滿,真正要圓滿一定要把空性見結合起來,出離心、菩提心跟空性正見結合起來,這個出離心才能圓滿、這個菩提心才能圓滿。所以說前面說的夠量了,僅僅是量是夠了,但是還沒有圓滿。要達到圓滿的境界,還得要真正的空性見生起來,所以說這叁個東西,我們講的時候是叁個,好象有次第,實際上叁個要融合起來,才起極大作用的,這叁個是叁個,又是一個。
我們這個頌裏邊,我們要真正出離叁界斷生死要得到甚深的智慧,頌子最後一句話,“應勤通達緣起法”,宗大師說,你要得到甚深般若空性的智慧,這樣子才能夠斷叁有的根,你就要努力地通達一切法緣起的法。我們所要求的是空性,怎麼要求我們去學緣起呢?這個裏邊,緣起和空性的關系,我們還是要略略的分析一下。
書上這麼說,最微細的就是最甚深的緣起法,雖然不是直接通達空性方面,但是如果你先把各宗各派講的因果緣起的法好好地學透了,然後你去證空性的話,可以防止你墮入斷邊、常邊的毛病。這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空性和緣起本來是一個東西,但是講起來緣起講因果,這個因果不但是世間因果,出世因果也在裏面,我們造業受報的因果是緣起,修行得果的因果也是緣起,所以世俗世間緣起裏邊很微細的東西,我們單是得了空性,如果對于緣起不是很理解的話會執常執斷,墮在常一邊,墮在斷一邊。我們前面講的有部、經部、瑜伽部和中觀的自續派,它們都是講緣起法,也是講修行,佛的法都是緣起,每一個宗派都講緣起,但是緣起有深有淺,而從中觀應成派——最高的中觀見來看呢,下面這幾部,它們講的緣起都或多或少墮在常邊裏邊,外道說一切因果是沒有的,那就是斷邊了。所以,我們證了空性之前沒有把緣起法好好學透的話,那麼空性證到的時候會産生墮在常邊或者斷邊的危險。要防止我們墮常墮斷,那就是說要在證空性之前先把緣起法學好,這是一個最好的方便。那麼以後證到的呢就是最正確的,既不墮常邊,也不墮于斷邊,恰恰中道的空性。
我們不要想得很天真,以爲眼睛閉了,這樣子修定了,空性就來了。這個憑空而來的空性見是不會有的。我們學什麼,修行階段就是聞思修和戒定慧結合起來的。聞思修就是我們學法,聽老師講,只要沒有講錯,就是聞慧。思就要自己下工夫了,把聽到的概念跟自己的思想結合起來,使實際行動思想和聽到的法合拍,結合起來的,這才用得上。最後修呢,定中去修。那麼,我們修持的時候,戒定慧,戒就是防護我們身體一切過失的。修定呢,把我們身體一切過失防止掉了,眼睛不亂看,人也不亂跑了,這樣子修定才有希望。最後,定中把前面的智慧,聞的思的智慧在定中抉擇之後,産生修的智慧,這就是我們要得到的般若的智慧。
聞思修、戒定慧兩個是結合起來的起作用。我們聞的是什麼,那麼你將來思的修的也就是這個東西。如果你聞的是正確的般若正見,那你思惟的成果和定中修出來的成果也是正確的空性見。如果你在學的時候搞錯了,偏了一點,那你思惟的和定中證出來的也是偏了的真空見。如果你學的是錯的,那麼糟了,你思惟的和定中出來的也就是錯的智慧了,那就是邪見了。所以說,我們不要輕視聞慧,聞是我們第一個門,這個門不能錯,一錯的話,以後一錯到底。所以說,我們對于聞法要根據《…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