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表面的认识,思是深入的跟自己的身口意结合起来了,把它深入到自己思想里边去。
修是定中来修,定中来抉择这个道理。定中里边抉择之后,就开智慧,这个智慧开的话,就是见道了。无漏的智慧一开,就见道了。所以说,我们下手还是从闻下手,先要得到一个正见的正确的概念,然后依这个概念经过深入地思惟,再在定中的修持,将来就会有开悟的机会。
从这一点来说,正确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得到正确认识的无我的智慧,将来开悟的、证到的也就是这个智慧。如果我们开始学到的、认识到的是错误的智慧,那么我们将来经过思修得到的也是错误的证验,那就糟了,错误的东西就成了外道了,所以,开始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再一个,我们说智慧是重要的,甚深智慧是最重要的,但是单是智慧也是不够的,我们要方便,跟智慧两个离不开的。方便是什么?大悲心,或者说是菩提心,这是我们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以菩提心来对付一切。智慧以菩提心出发,修六度万行的时候,证到它都是自性空,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们布施的时候,就是三轮体空,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的布施事情,乃至牺牲头目脑髓,但是要知道能施的、所施的、中间那个施的事情都是自性空,如果这样子得到的话,将来得到的是波罗蜜多到彼岸。仅仅是拼命地做布施、持戒、忍辱等等,而没有甚深的般若波罗蜜多在后边,三轮体空的道理不知道的话,那仅仅是世间的人天有漏的福报,是出不了轮回的。如果单是有智慧而没有大悲心的话,那么即使我们证到空性的话,那也是二乘的空性,堕于二乘的顽空,起不了度生的作用。
大悲或者菩提心跟般若的智慧,这两个就像车子的两个轮子一样,或者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的,是不能少一个的。所以说我们强调智慧重要的时候,也要说明,单是智慧还不够的,要跟悲心方便,就是菩提心相结合,这样子决定成佛,条件就够了。不要讲正见的偏重智慧,还得要知道方便,方便跟智慧是要联系起来的。汉地的讲法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藏地的说法,这是修行的定印了,两个大拇指碰到了,藏地的就是说,一个大拇指是方便,一个大拇指是智慧,两个要结合,这样子才能真正得到开悟了或者得到禅定,这两个是不能分开的。这里边,它再强调一下,般若智慧是如何重要、这样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得到这个东西呢?那就是说,我们要听甚深了义的经。什么是了义的,什么是不了义呢?最究竟的把道理讲透了的,最高的部分都讲了的,了义经,方便权巧的作阶梯的那些经就是不了义经。
藏地学法都是以四部来说,有部、经部、唯识(瑜伽)、中观,中观里边有自续、应成,应成是最高的。前面四种它也是讲了佛说的道理,但是它跟应成比较都是不究竟的,既然不究竟的佛说它干什么呢?你说就说成佛的法马上教给我们就对了。但是《法华经》里边就说了,众生根机不同,你最高的法给他,他接受不了,或者不愿意接受,他还没有到这个水平,他认为这个法不要,或者他拿了这个法没有办法修,那么你就是跟对小孩子一样的,你要他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级级上去了。
那就是说,从有部、经部、瑜伽到中观的自续派,然后达到最高的应成派的中观见。这是一种方便权巧,并不是佛说的法有对的,有不对的。对于那些根机浅的、初级的,就说一些有部的法,等到有部的根基成熟了,就给你说经部的法,经部成熟之后,就说一些瑜伽的,再上去就是中观了,这是一个次第了。当然我们根机是千变万化,并不是说每一个人一定要这么四部上去,有的人本来是有中观根机的,他就可以一下子就学中观,但是你学中观之后,你如果把下部的研究一下,那你的中观更踏实,否则的话,就是笼统的一个空,空空空,到底空什么也不知道。那么,最稳妥的方法就是四个宗都知道,它破的是什么,进一层它破的又是什么,再高一层破的是什么,最高的是什么,这个知道之后你自己也踏实了,给人家解释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使对方非常满意。这里就是说,我们要学了义的经,对于了义的经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通达呢?这个也不敢说,那么要找通达甚深经的善知识,这个就看各人的福报了。有福报的人,他天然会碰到那些善知识,很容易的一下就找到了。没有福报的人,他就一辈子碰不上,或者就是碰上了,他也不知道他是真善知识。我昨天就听到有一位师父告诉我,他说,有一位法师,说他的因缘在大陆上,他是海外的,他就到大陆来了,遍地地找善知识,东找西找的,康定的大吉佛爷也去参访过了,我说参访的结果如何?他说,好象认为因缘不在此,那个可惜了,佛在面前他不知道。
我那一天不是讲了,无著菩萨他修慈心定,他看到一个癞皮的老狗,他也认不到是弥勒菩萨,他把狗的疮治好了,慈悲心生起来了。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老的长了脓疮的狗,从它的疮口把脓吸出来,一般人是受不了的,这个气味臭是臭得不得了,吞下去要呕的,但是他毕竟是修慈悲心的,就这么做了,做了之后,因为慈悲心起了,弥勒菩萨也现了。他很高兴,他说,弥勒菩萨我请你回去,讲法了。就把他背在身上。他一路背的时候,有些人看了,“哎——,这个和尚呆了,背了一个老太婆干啥哩?”有的人就是说,“这个和尚痴了,背了一个癞皮狗在马路上走。”那就是说,根机不到的人,弥勒菩萨他看不到的,有的看了是老太婆。看的是老太婆的,表示他还有一点慈悲了,这是还是根机好一点的人看的,根机差的就是看了背了一个癞皮狗了,就像无著菩萨开始的所见到的一样的。那就是说,我们找善知识还得要有一定的善根,一定的福德因缘才能找到的。如果真正能够找到通达甚深般若的善知识,那就要好好地依止他学习,如法地修行。这样子,我们不久终究会得到要求的,果会来。
下边,我们要说一个,也是藏地的一个说法,藏地四个宗派,里边就是说就是哪一部破什么,哪一部破什么。这个我想我们在座的对于藏地的宗派没有很好地接触,我们就略讲了,就不说了。
我们要补充一下,我们前面说的出离心也好,菩提心也好,如果单是就这样子发心,就是根据我们前面说的方法去修,这样修了之后,所得到的出离心、菩提心够量了,但是还没有圆满,真正要圆满一定要把空性见结合起来,出离心、菩提心跟空性正见结合起来,这个出离心才能圆满、这个菩提心才能圆满。所以说前面说的够量了,仅仅是量是够了,但是还没有圆满。要达到圆满的境界,还得要真正的空性见生起来,所以说这三个东西,我们讲的时候是三个,好象有次第,实际上三个要融合起来,才起极大作用的,这三个是三个,又是一个。
我们这个颂里边,我们要真正出离三界断生死要得到甚深的智慧,颂子最后一句话,“应勤通达缘起法”,宗大师说,你要得到甚深般若空性的智慧,这样子才能够断三有的根,你就要努力地通达一切法缘起的法。我们所要求的是空性,怎么要求我们去学缘起呢?这个里边,缘起和空性的关系,我们还是要略略的分析一下。
书上这么说,最微细的就是最甚深的缘起法,虽然不是直接通达空性方面,但是如果你先把各宗各派讲的因果缘起的法好好地学透了,然后你去证空性的话,可以防止你堕入断边、常边的毛病。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空性和缘起本来是一个东西,但是讲起来缘起讲因果,这个因果不但是世间因果,出世因果也在里面,我们造业受报的因果是缘起,修行得果的因果也是缘起,所以世俗世间缘起里边很微细的东西,我们单是得了空性,如果对于缘起不是很理解的话会执常执断,堕在常一边,堕在断一边。我们前面讲的有部、经部、瑜伽部和中观的自续派,它们都是讲缘起法,也是讲修行,佛的法都是缘起,每一个宗派都讲缘起,但是缘起有深有浅,而从中观应成派——最高的中观见来看呢,下面这几部,它们讲的缘起都或多或少堕在常边里边,外道说一切因果是没有的,那就是断边了。所以,我们证了空性之前没有把缘起法好好学透的话,那么空性证到的时候会产生堕在常边或者断边的危险。要防止我们堕常堕断,那就是说要在证空性之前先把缘起法学好,这是一个最好的方便。那么以后证到的呢就是最正确的,既不堕常边,也不堕于断边,恰恰中道的空性。
我们不要想得很天真,以为眼睛闭了,这样子修定了,空性就来了。这个凭空而来的空性见是不会有的。我们学什么,修行阶段就是闻思修和戒定慧结合起来的。闻思修就是我们学法,听老师讲,只要没有讲错,就是闻慧。思就要自己下工夫了,把听到的概念跟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使实际行动思想和听到的法合拍,结合起来的,这才用得上。最后修呢,定中去修。那么,我们修持的时候,戒定慧,戒就是防护我们身体一切过失的。修定呢,把我们身体一切过失防止掉了,眼睛不乱看,人也不乱跑了,这样子修定才有希望。最后,定中把前面的智慧,闻的思的智慧在定中抉择之后,产生修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得到的般若的智慧。
闻思修、戒定慧两个是结合起来的起作用。我们闻的是什么,那么你将来思的修的也就是这个东西。如果你闻的是正确的般若正见,那你思惟的成果和定中修出来的成果也是正确的空性见。如果你在学的时候搞错了,偏了一点,那你思惟的和定中证出来的也是偏了的真空见。如果你学的是错的,那么糟了,你思惟的和定中出来的也就是错的智慧了,那就是邪见了。所以说,我们不要轻视闻慧,闻是我们第一个门,这个门不能错,一错的话,以后一错到底。所以说,我们对于闻法要根据《…
《三主要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