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P21

  ..續本文上一頁不學算了,晚上還要睡不著,精神也衰弱了,飯也吃不下了,精神勞動負擔是很重的。但是我們不付出一點代價,這個勞動的成果怎麼來呢?所以修行是要付出代價的,想安安逸逸的,舒舒服服地修行是不會有的。那麼,我們大家結合自己的本分努力一點。努力的人是有,出家人裏邊不說了,在家居士裏邊我們所知道,有的人要上班的,早上很早起來,自己做早晚課,晚上睡得很遲,甚至于吃飯的時間都在利用,這樣的居士還是有,當然他得好處也是必然的。怎麼得好處呢?有個居士有次上殿跟我說,他在我們殿上念《五字真言》,他說,我今天我得了加持了,我念《五字真言》念到一半了,我人也不見了,整個殿堂好象是一體的,心裏感到非常的舒暢了,這個得了加持了。

  

  

  

  真正發心的人呢,佛菩薩慈悲了,要拉你一把,要給你嘗一點甜頭,使你信心增長。這樣子的居士是不少的,也是他們自己努力的成果了,雖然下了工夫努力,當然會得到一定的佛的慈悲加持。但是有些居士或者我們出家人自己不努力的話,佛是慈悲,對每一個衆生都像獨生子那樣的愛護,把一切自己的資財一切的智慧都想交給我們,這是家産嘛,但是我們不要,怎麼辦呢?《法華經》上就有嘛,他的孩子逃掉了,好容易跑到他父親的家裏來了,父親就馬上把他請回來,他害怕死了,以爲要打他抓起來了,趕快跑了、溜了。這樣人的佛也沒有辦法,那我們怎麼辦呢?很好地培養善根,佛的加持不要懷疑,決定會有,我們自己的善根厚了,就得一份加持,再厚了,兩份加持,越是善根多了,加持就越多,這個還是靠自己努力。

  

  

  

  有的人說,我靠佛了,我這個人不行了,我還是靠佛算了,這個你怎麼靠呢?如果靠佛算了,一尊佛出世可以把整個法界的有情全部救出來,但是事實上我們娑婆世界還有很多受苦受難的衆生,地獄裏邊我們能看到他們怎樣的慘叫,可想而知了。我們經過文革的,經過文革的遭遇已經是感到很難受了,那地獄裏邊是不可說,那比起來是百千萬億倍的厲害了,不好說。這樣子受苦受難的人還有,難道佛不加持嗎?因爲你不求佛嘛,一切法要相應才起作用,你不相應,佛這麼慈悲,你卻跑掉了,那你怎麼辦法呢?你冷得很,太陽光照到你,曬曬太陽不是很暖和嘛,你看到太陽光你感到害怕,跑到最陰暗的山洞裏、角落裏躲起來了,那你怎麼辦呢?所以我們好好修行要求佛加持,並不是說單方面靠佛就完事了,要靠自己的,自己、佛兩方面結合、相應了,加持當然有了,加是佛給我們加被,持是佛的加被我們拿到,你不要拿到,人家甘露水倒過來,你手不去接,那都灑在地上了,那就浪費了。所以,加持、加持,兩方面都要考慮到。佛固然是大慈大悲,無所不加持,但是我們自己持不持就是我們的問題了。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修行人得到很大的好處,而有些人修了那麼多年了,出家幾十年了,怎麼還沒有什麼名堂呢?這個我們要問自己了,到底我自己努力了沒有?或者過去業障,過去輩子造了很大的罪業,我沒有去很好忏悔,那麼這一輩子即使有好的因緣也都被擋住了。這個要大家自己慢慢地審察。所以說,修行的人開始的時候要積資淨障,積聚資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掃除業障,忏悔,都是最重要的加行。

  

  

  

  若說一切法都是安立的,那我隨便安立的,那我把一塊石頭安立爲金子,那金子作用起來了,那我不是發財了嗎?那我什麼工作都不要做了,一大塊金子這一輩子就可以好好享受了。沒那麼容易的。安立不是亂安立的。你說,張叁來了,你說這是李四,那他就是李四了,這不會的。安立是要是這個安立的對象,安上去才恰當。那就是說,安立是有條件的,一個合格的安立所依的地方,你安這個名字才對,如果你安錯了,或者安得不合理,那就是作用還是沒有的。

  

  

  

  這裏就是說名言安立有叁個條件。要安立名言,第一是要“名言識所共許”。這個是法相名詞,有的人聽得懂很好,聽不懂,金剛種子下去,總有一天會發芽、開花,會結果。那麼這叁條聽聽,懂了最好,不懂聽下去,種子撒下去也好。名言識共許,就是我們一般的凡夫的意識,我們的思想共同認許的,安立名言要大家共許的,公認的。

  

  

  

  第二個,不爲其他名言量所妨礙,就是說大家公認,沒有一個其他名言量可以把它阻礙住,這個他舉了一個例,這個我們等一下再說。

  

  

  

  再一個,也不爲觀察正理所妨礙,就是當你觀察一切法空的時候,也不會妨礙,就是也不會有矛盾。以這叁個條件安立的是正確的安立,如果不符合這叁個條件的安立呢,是唯心主義的安立、亂七八糟的安立,是不起作用。

  

  

  

  如法的安立,一切作用都會起,不如法的安立,不如法的緣起,這個緣起不對頭了,那當然作用也就沒有了。那麼他這裏說,名言量所妨礙,其他的名言量所妨礙,是怎樣一種情況呢?就是說,我們遠遠地看到一個人,曠野裏邊,天是不太亮,或者是傍晚,很多人都看到遠遠地有一個人,共許,大家意識裏邊都認爲那裏站著一個人。結果,那邊跑過來一個人來了,大家問,這個人站在那裏幹啥呢?動也不動,那人說,這個哪裏是人呢?是稻草人,是趕麻雀的田裏邊的稻草人啊。這個他是親眼看到了,噢,我們知道了,那麼這個“人”的概念就取消了。那就是其他的名言量所妨礙,我們雖然所共許了,但是其他的一些名言量提出它的矛盾之處,那麼就推翻前面那個了。如果推翻了,那個就不是正確的安立。推不翻的,那就是真正的假名安立。

  

  

  

  這裏在舉一個例子,假使隨便安立的話,那安立一個兔子有角的,大家都知道兔子沒有角的,龜毛兔角嘛,你不能你安立了兔子有角的,兔子就長了兩個角出來了,這個也不可能的。所以安立是要有一定條件的,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隨心所欲地安立。如果隨心所欲的話,那我自己安立自己是一個總統,我可以統一國家了,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書上舉了很多例子,我們就大概稍微說一下。

  

  

  

  這裏再說一下,什麼是假名安立呢?中間的過程是這樣的,那邊有一個安立的所依,就是合格的安立的對象,這邊有如法的能安立的分別心和名言,這樣子兩個緣起合上去之後,假名安立就成立了,假名安立的作用也就起了。這不是亂安立。這是不太好懂的,我說過,聽下去之後,下個種子也好,將來開花結果都會有。那麼,這裏再說一個,名言的我,就是“我”,我們說一切法自性空,執著的流轉生死的我是沒有的,那麼勝義谛裏邊實在有自性的我是找不出來的,剛才我們說了,我們這個我就在身上,離開了我們的身體,我在這裏那是不可能的。“我”是指這一個身心了,身心是五蘊,五蘊到底是我,五蘊跟我到底是一個,還是不是一個,這個推論之後,就發現“我”是沒有的。那麼,“我”的,我們說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起作用,勞動的人有勞動的産品,農民種地了,大家吃了穿了,軍隊保衛國家,領導人治理國家,這些作用哪個在起呢?這是名言的“我”,在名言量裏邊,就是這個假的“我”還有的,不能說什麼都是空的,這個世界是空空的,那就是說大話。你都空的,那這個桌子是什麼?坐在這裏的是什麼?這個佛像是什麼?這不是在閉著眼睛說瞎話嘛。

  

  

  

  一切空不是什麼都空掉了,緣起和合的假名安立的法還是有的,就是說,雖然是有的,不是自性有,是因緣和合而有的,離開因緣條件的話,一點點的自性都沒有,都不存在的。我們說沒有的,是沒有它的自性,不動搖的、不依靠因緣的、自己能夠成立的,這個自性是沒有的。並不是說,名言的現象、示現的現象都沒有的,所以說我們要了解空,並不是那麼簡單的,空麼,就是什麼都空了。空的意思很多,世間上也有空。有的人勞動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結果潦倒一生,他就說,竹籃打水一場空,他也是一個空,這個空跟佛教的空毫不相幹。

  

  

  

  外道也講空,最可笑的是當時,八十年代,不知是複旦大學還是哪個地方出了一本書,叫《金剛經》的注解什麼的,後來一個氣功師問我,這個書你看過沒有?我說,我聽到了,沒有仔細看。他說,我看過了,好得很。我說,跟你們的道理是不是合得起來?他說,全部合攏的,跟我們的一模一樣的。我就奇怪了,《金剛經》是佛說的最高的般若的道理,你們氣功外道又不是佛教,怎麼跟《金剛經》說的一模一樣呢?如果你說一模一樣的話,你就是佛教徒,但你又不是佛教徒。佛說《金剛經》一切自性空,沒有我,氣功師執著得很,有個我,不但這個我執著得很,還要把它長壽,要去練羅漢不壞身等等,這個怎麼跟《金剛經》合得起。他說完全跟我們一樣,這個就是他的見地不正麼,他把什麼東西拉得在一起就認爲一樣的。

  

  

  

  那就是說,我們僅僅靠自己去看書,就是會有毛病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氣功師看《金剛經》,就說《金剛經》跟他們是一樣的。這個就冤枉了,《金剛經》那是練氣功的呢?所以說,這個道理告訴我們要有師承,要有傳承的,沒有傳承的法,自己看看書,前面不就說了,看了書自己研究研究,過去開悟的不會有,現在也沒有,將來也決定不會有,就是這個道理。

  

  

  

  一切法要緣起安立。這裏說了很多,也舉了很多例,我們也不一一舉了。再舉一個例子,這個經常學法的都看到的,也經常用的。他說,你在傍晚的時候,看到一條卷起的繩子,你遠遠地看過去,黑黑的,你以爲是盤了一條蛇,你害怕了,趕快跑,那麼這個到底是繩子還是蛇呢?你認爲是蛇,你安立了蛇了,你當它是蛇了,實際上它並不是蛇,是我們的錯覺了。要認識這個我,也不是容易的,這個很微細的,這個有待…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十地頌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