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P22

  ..續本文上一頁于我們進一步學中觀的時候再說,現在只能很簡單地說,說了不太好,因爲這個不是叁言兩語可以解決的問題,你想叁言兩語說出來,結果大家都聽不懂,你也很吃力,那就算了。

  

  

  

  這裏我鼓勵大家要好好地學法。中觀、甚深的空見、般若是我們學法的高峰,我們要學這個高峰的法,個人條件不同,我們也不能一定要讓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去學《俱舍》什麼的,她怎麼記得住呢?我們真正年輕又是對佛法發心,願意好好地學好的,那麼就好好地在法上下功夫。我們的次第是俱舍、唯識、中觀,這是按了次第來的,初級、中級、高級,這樣子上去容易。就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這樣念上去,每個人都能達到這個要求。如果你要跳級的話,小學不念念中學,中學不念念大學,特殊的也有,天資特別高的也有,但是他也是很費力了。我記得我小時候是跳級的,一上去就小學二年級下半年,好象是其他的功課勉強跟得上,但是有一個吃虧的,就是拼音符號,是一年級的功課,我沒有,那時候就很吃力了。人家一個生字,用拼音符號可以拼出來,我就拼不來,只好回去補,補上了才能拼。那就是說,你跳還是要補。一般的人不如從下邊一級級上去要好一些。學法一般來說從下邊下手。

  

  

  

  佛說的法,叁個*輪,也是根本*輪,也就是根本教,以《俱舍》爲代表;一個是瑜伽*輪,講唯識的,一切外境是空的,只有一個內心,這已經是進了一大步了;最後中觀的*輪,瑜伽、中觀是大乘的兩個輪,中觀*輪講一切法自性空。這叁個法要先從根本*輪學起,根本*輪學好之後,基礎的知識有了,然後瑜伽,瑜伽就是說,可以把一切外境都空掉了,只留下自心,就是阿賴耶識,再到中觀的時候,把阿賴耶識也掃掉了,那麼一切法自性空,什麼法都是空。從最初的色法,色受想行識,乃至最高的佛的一切智都是自性空,有階梯地學要方便一些,跳級地學,不但是麻煩,要補前面的,如果你不知道要補哪些的話,還會搞錯了,搞錯了之後,就是前面說的,你的認識錯了,你修出來也是錯的,那後果就很麻煩了。今天在這裏,中觀就簡單地介紹一下,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大家盡自己的時間精力能夠多學一點法,多學一點能夠早一點開悟,不學要開悟是不會的。

  

  

  

  有的人,六祖大師大字不識一個,他怎麼這麼快就開悟了呢?但是如果你有神通的話,你去看一看,他前輩子下多少苦功,人家是龍都畫好了,眼睛一點,這條龍就飛了,畫龍點睛。我們是龍也沒有,連一根龍的毛也沒有,你光點眼睛,幾百個眼睛也是不會飛的。他過去善根厚,已經修到家了,現在只要一點就可以開悟了,我們過去什麼功夫都沒有下,你再點,再點得多,也沒有辦法了。所以只要下功夫,不要投機,只要點睛好了,其他功夫不要,這個不行的。你點眼睛是最後一招,你前面都沒有,你盡點眼睛是沒有用的,那麼你還是老老實實前面的功夫做起來,把龍做好了,最後眼睛一點就行了,所以學佛要下功夫,不要偷懶,不要占便宜,不要取巧。就是世間上的法也要踏踏實實,佛教那裏可以取巧呢?中觀的道理懂不懂,是一個問題,因爲我們大家都很忙,有的居士晚年學法,年紀也大了,比較困難,但是如何得到中觀的方法我希望大家還是接受下去,就是要好好地學法,要好好地培福,要好好地忏悔業障,很好地找一個如法的上師給你加持,要修上師瑜伽法,跟他相應。

  

  

  

  

  

  第五天

  

  

  

  昨天我們把叁主要道的第叁個正見略略地介紹了一部分,今天我們繼續把這一科講完。我們回頋一下,我們爲什麼要樹立正見,因爲假使我們要出離叁界,成佛度衆生,出離心有了,菩提心也發起了,但是沒有出離的方法,單是一個一廂情願的發心,那還是不能達到目的。所以一定要追求如何出離叁界了生死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一個,一切法自性空的甚深的般若見,這個拿到之後,一切輪回能出,一切衆生能度,佛也能成。所以說叁主要道中間關鍵,發心固然重要,方法也是絕對不能缺少,這要結合起來才能産生我們要求的作用,所以說它的重要性。既然它的重要性知道了,那麼就想要得到它,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我們說般若正見,我們在講經之前也念了《心經》,般若好象是很懂了,但是真正我們懂不懂呢?如果我們真正懂了,我們出生死就有把握了,正因爲我們還是倒懂不懂,實際上是不懂,所以我們甚至感到還很渺茫,真正要出生死就要把正見搞清楚不可。

  

  

  

  這裏正見第二頌,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們這裏再重複一下,“能見輪涅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這是從緣起上說,一切輪回生死的,還滅涅槃的一切法都是從因生果的,因果不誤的,這個在世俗谛上說,一切因果是一點也不錯的,但是從勝義谛上說“且能破諸所執境”,它是沒有自性的,從勝義谛上說一切法從色乃至一切智——佛的最高的智慧,都是沒有自性的,都是靠因緣和合而産生的,既然它自己是不能獨立的,是依靠其他的因緣把它扶起來的,那它就是沒有自性的。我們要滅掉它,把這個因緣滅掉,那你煩惱也好、惡業也好,地獄等輪回的六道也好,都能夠空掉,所以這樣才能出輪回了生死!這裏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彼入佛陀所喜道”,他能這樣子做的話,就能進入佛所贊歎的、歡喜的中觀之道,我們佛教講緣起,緣起法投入的就是中道,不生不滅的,不斷不常的,不來不去的,不一不異,八不中道,就是靠緣起法來闡述清楚,然後證入真空的甚深道。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兩個要點抓住,佛所歡喜的道,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道是什麼?一個就是世間出世間的因果永遠不錯的。

  

  

  

  第二個就是雖然因果不昧,但是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沒有自性,都是自性空,這兩個東西抓住了,一個是緣起,一個是性空,如果把這個能夠掌握住,那就是佛最歡喜的,你已經得了甚深的中道了,也就是出離的見得到了,以後再深入從聞思到修,從定中證到空性之後,産生無漏的智慧,甚深的般若智慧産生之後,那就是出生死的事情就開始成辦了,到成佛的時候就圓滿了。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一定要抓緊,一定要把它掌握好。也就是在緣起方面,不管世出世間的一切因果一點也不錯的,第二個不管是世間的,出世間的一切法都是沒有自性的,都是空的。

  

  

  

  這兩個要平齊地掌握住,那我們就可以得到佛所贊歎的中觀之道。這也就是說我們是應成派的中觀見。這個見在我們學佛的人來說,就我們宗派來說,是一切中道見之中最高的,再也沒有更高的,是了義的。前面說過,佛教宗派很多,在藏地印度大致分了四個宗派,其他都歸入這四個宗派裏邊,超出這四個他們認爲是沒有的。這四個宗派就是有部、經部、瑜伽、中觀的自續派,中觀的應成派是最高的。那麼,他們的中道見也講緣起,也有他們的中道見,但是層次不同,他們的層次沒有達到究竟的高度,並不是說他們錯了,在他們要達到最高的過程所必要經過的路程,經過這幾個路程,這幾個裏程碑,才可能達到最高的應成派的高度。所以,前面的基礎是不能不要的,不要以爲說我們要抓最高的,下邊的就不要了,那就錯了,佛說法是對機說法,對那些淺根的,就要說低一點的,對于中根的要說中根的話,對上根的要說上根的話,上上根的要說最究竟的應成的中觀見,就是這個。所以,我們介紹的是最高的應成派的中觀見,這個中觀見如果你聽懂了就是聞慧有了,聞慧再經過自己的思惟,就是說自己在靜中好好地結合自己的身心來思惟這個道理,能夠深入到自己的身心裏邊去,把自己的思想行動和這個結合起來,那麼這是思慧,産生一定的作用了。

  

  

  

  嚴格的說,真正産生作用的是修慧,定中來的,那才是産生真正作用,但是思慧也能産生一定的作用。在廣論裏邊,宗大師就把思慧也歸入修的範圍,本來嚴格地說,得了定,你所觀察的才叫修,在得定之前是談不上修的。那麼這個要求很高了,修行,修行,要得定之後才叫修的話,我們都不在修行,沒有真正一個能修行的,可能有一些菩薩化現的或者大根器的得了定的,這個我們不知道了,但總的來說,在末法時期,能夠得到禅定的是不多的。真正嚴格的說,都不叫修行。僅僅是在修行之前作一些加行罷了。

  

  

  

  但是宗大師的看法是只要能夠産生一些作用的思惟也可以叫修行,那麼我們只要你肯動一點腦筋的話,聽了經下來,不是把書一丟,而是回去再深入地去看,再結合自己的思想,對照一下,那把自己的行動歸納一下,納入正軌的也可以屬于修行了。我們就是要介紹一下,既然我們講叁主要道,講中觀見,也不能盡講一些膚淺的,也把重要的核心稍微介紹一下。這個聽起來就很吃力,希望大家,聽是聽下去了,聽得懂最好,聽不懂的,等于下種子,就觀想金剛般若的種子下來了,我們好好地接受,把它納入我們的心田中,將來八識田中總有一天會生芽、開花、結果,如果種子都沒有的話,那盡管陽光、雨露、肥料用了很多,但它裏邊沒有好的種子,盡是雜草,那麼你這個陽光、雨露、肥料都可惜了,那就是外道之見都來了。所以說,金剛種子也還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聽得懂的當然最好了。

  

  

  

  佛所贊歎的,也就是應成派有的最高的甚深空見我們介紹一下。一個就是說,緣起因果,世出世間的一點也不錯,是顯現的那一分,緣起的一分,叫顯分;另外一方面,一切法自性都是空,一點點自性都是沒有的,這個叫空的一分。應成派的中觀見也就是佛所最歡喜的甚深的最高的中觀見,認爲這兩個是並行的,沒有一點輕重的,份量是一樣的。就像我們說兩足尊,佛的福德智慧都是圓滿的,這兩個腳都是一樣長的,如果說這兩個…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十地頌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