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主要道▪P23

  ..續本文上一頁腳是一個長,一個短的話,那你走路成問題了,如果一個很短一個很長,那你不能走路了,成了跛子了,所以我們成佛要靠兩個腿,當然這是一個比喻了,要靠我們兩個腿去走的話,兩個正好一樣,一模一樣。這兩個就是空和有兩個份量是一樣的,也就是緣起産生的決定和空性所得到的決定心是一樣份量的。這個就是佛所歡喜的中觀道,也就是應成派的中觀見。

  

  

  

  假使說我們在緣起裏邊有決定了,而緣起那一方面力量強一點,就是說對于因果方面搞得很清楚,份量做得很重,而對于空性方面比較少,兩個不平衡了;或者反過來說,對于空性力量比較強一些,對于緣起那一方面忽略了,比較弱一點,那麼這兩個空和顯這兩分決定的心是不平衡,有偏差的,那麼這樣子不叫應成派的中觀見,也是不能得到真正解脫生死的般若甚深的見的。所以說,我們要比較一下,我們經常說的四個宗派,應成派是最高,下邊是中觀的自續派,瑜伽的唯識宗, 一派,再是經部有部了,在這四個宗派裏邊,對于顯分都要講得多一點,份量重一點,對于空分一方面要放輕一點,所以說他們對于一切法一點都沒有自性的那個空性那一方面份量差一點,而對因果方面講得很仔細,就是顯分的力量強,空分的力量要弱一點,所以說他們不能等齊,它們是不究竟了。

  

  

  

  他們中間有些認爲說,他們總認爲這些法總有一點自性吧,這個法沒有自性的話,他就是空掉了,空掉了那就是沒有了,那麼這個世界上這麼多法擺在那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就搞不清楚了,所以說他們的智慧離開應成派——佛所最贊歎的空的見,還差一點點。

  

  

  

  那麼這個並不是說他們錯了,就是說,我們要達到最高的地方,比如爬山都是從山底爬起,一步步爬上去,先到山中腰,最後到山頂,你不能說他們還沒有到山頂,都是錯了不要爬了你要從山底一下子到頂上,那是做不到的,爬山還是要從山腳下一步一步爬上去的。所以我們真正要得到最高中觀見呢,還是要一步步爬上去。佛在世四十九年說法,就是把那些根器從低的慢慢提高,最後在法華的時候叁乘會歸一乘,最究竟的法就拿出來。所以,他們的那些派我們不要說他們是錯的,就是說他們還不到家,或者按照我們漢地的說法,他們是權法不是實法。實就是究竟的法,權就是還沒有究竟,但是沒有錯,不能說它錯了,而是權法。他們認爲一切法假使什麼自性都沒有了,那麼這些法也就是空了,作用也沒有了,那這個世界擺了那麼多的法,到底是什麼東西就搞不清楚了。他們解釋不了這樣的東西,所以他們一定要留一點點自性,哪怕是中觀的自續派,他在勝義谛裏邊認爲一切法都是空的,在世俗谛裏邊還要承認有一點點自性。沒有自性,那麼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說,水有水的自性,流濕性,火有火的自性,是暖性,你說它沒有自性的,那是什麼東西呢?他們就搞不清楚了。他們尤其對應成派的如量的分別心假名安立在那個東西上,他們達不到這個高度,所以說他們對于觀察法的空性就差一點點。空方面差一點點,那麼緣起方面份量就重一點,所以說,一般就是說,下邊四部都墮于有邊,就是斷常二邊墮于常邊,還沒有究竟,當然這個常邊不是外道的常邊,從最高的中觀的來看呢,他們還偏于常的一方面。

  

  

  

  他們既然空性沒有得到究竟,那麼空性和緣起兩個東西是相輔相成的,空性不究竟的話,緣起的法也不會講得十分究竟的,不圓滿的。從這裏說,雖然他們在緣起的顯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份量是強一點,空性弱一點,但是從究竟的分析來說,既然你空性沒有達到究竟,這個緣起也不究竟,雖然你份量強,但是還是有一點偏差。所以說,在整個宗派裏邊,這裏我們再強調一點,其他的宗派不是錯,就是還沒有到家,還是權法,方便法,不是最究竟的最了義的法,唯有應成派的中觀見才是最了義的法。應成派的中觀見是從龍樹、提婆傳下來,這個不是紅教、黃教的問題,蓮花生大師也是應成派的中觀見,後來的阿底峽尊者,宗大師都是這個見,有了這個見,得到這個見的,就是佛所歡喜的道,如果這個見還得不到的,就是還沒有到家的道,還要再上一步。這就是說,在宗派比較起來,應成派的中觀見是最高的,是真正佛所歡喜的中道。

  

  

  

  顯分加重,空分減輕的偏差。如果說空分份量重一點,而顯分卻是很差,或者是差一點,或者差很多,現在這樣的人很多,有的人說,我只要空性得到之後就好了,一切都會知道了,那麼這樣子在用功的時候對顯分忽略了,那麼這樣的人他們在觀察一個補特伽羅,它和五蘊到底是一個還是不是一個,一個是有什麼過失?跟五蘊是分開的另外一個又有什麼過失?這樣子在定中觀察的話,就感到補特伽羅——就是這個流轉生死的有情是自性空,就找不到了,沒有了,那麼推之一切法也是一樣的,慢慢地推到後來,一切法都空了,他就認爲整個都是空,這些法都是假的。

  

  

  

  這個從某些地方說是對的,但是他顯分的因果忽略了會産生極大的弊病,這個我們下邊慢慢說。他在定中觀察空性的時候,感到要破的人我也好,法我也好,這些都是自性空,因此他心中空的相生起來了,感到生死也好,涅槃也好都是沒有用真正般若的眼光去看,真正甚深的見得到之後,生死也是空的,涅槃也是空的,那麼這樣子他空的方面抓得份量比較重。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世界上的東西都是錯誤的,好象眼睛見空花一樣,都是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是假的東西,沒有意義的。我們的心也是一片虛妄心,虛妄心安立的法當然也是假的,這是虛妄的,所以說,他們這樣的觀察呢,他們看到從因生的果,或者平常我們所說的瓶子、杯子等東西,他們都是沒有自性的,都是空的,是沒有的,他這個空,空到過分了,什麼都沒有了。

  

  

  

  書上也有,我們先介紹一下。我們說,無有兩種,一種就是世俗谛的沒有,那就是什麼都沒有,像龜毛兔角一樣的,什麼都沒有。而我們說的自性空,沒有自性的無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自性沒有,緣起的假的現象還是有的,所以說這兩個不要混淆了。那麼,有也一樣,世俗谛的緣起的假安立的現象不能說沒有,一切作用都起的,我們造罪、下地獄,修福生天乃至修行證果證道,這個作用一點也不錯,這個不能混淆。但是他把空性的份量太重了,就感到這些因果都是沒有作用的,都是空中現花一樣的,眼睛花了才看到的,眼睛好了就沒有這些東西的。這樣子就犯了斷空的過失了,他認爲一切因果也好,造業的補特伽羅——流轉生死的有情也好,所造的業也好,受果的人也好,都是根本是沒有的,就是全部是空的。我們說空是沒有自性的空,他是什麼都沒有的,就像龜毛兔角一樣的,什麼都沒有的,這樣的見地就錯了,落于斷空了。

  

  

  

  我們說佛所說的你應該聽嘛,佛說的整個因果,尤其是我們學過俱舍的都知道,六因四緣五果,把因果分析得很仔細,因分了六個,緣分了四個,果又分了五個,講因緣果講得很仔細,佛講得那麼多,如果一切都是空的,沒有的,佛講這些幹什麼呢?佛說些空話了?他說,佛說這些,是對那些對空性不能了解的,沒有得到空性見的人說的,得了空性見之後就不要了,不需要證了。這些人我們碰到很多,他們就說,他們證得空性了,說這些因果什麼的都是騙騙那些初學的不懂的人的,我們是已經到家了,這個不在乎了,因果都是沒有的,空的,你去搞它幹什麼呢?這是斷見,這很危險!

  

  

  

  前面的顯分份量重一點,最多是沒有到家,還是在路上走,還在山上爬,爬到半山腰,畢竟跟第一階離開了一半了,跟頂峰是差一半路程了。而得了斷空的人呢,卻不是往上爬了,而是往海底鑽去了,那是背道而馳了,這樣後果是很不好的。他們認爲,說我說有,都是錯亂的,跟空中現花一樣的,這些都是虛妄不實的,不可信的,因此他們對善惡因果如何取舍,那麼什幺叫“取舍”?我們說“取舍”就是善的要取,惡的不要做,十善要做,十惡不要做,五戒要做,犯戒的事情不要做,這個佛徹頭徹尾的盡在講這些,他說這些都是對那些不懂空性的人說的,對我們來說不需要的,什麼叫善什麼叫惡他們也搞不清楚,他們也就認爲這是不重要的,我心裏不執著就對了。但是不執著你還是凡夫,善的事情,你善根不多做的不多,而無始以來惡的習氣很多,你什麼都放下,不管了,結果去造惡去了,下惡道,所以這是惡取空,就是斷空,是比較危險的。這裏介紹一個公案。

  

  

  

  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野狐禅。過去一個禅師跟大家講法,有人就問了:“大徹大悟以後還有沒有因果?”大徹大悟就是證了空性了,因果還有沒有?這個禅師就是說:“大徹大悟之後就不落因果了,已經跳出因果了,因果已經沒有了。”這個禅師持戒、精進、行持都很好,就是見錯了,所以地獄沒有下去,就落了野狐身,做了五百世的野狐,超不出來。這個見不正麼,他超不出畜生道,因爲畜生愚癡,沒有正見嘛。後來這個山上又來了一位有名的禅師,這個野狐有一天就化了一個老人,去請教那位禅師。他自己想,我以前跟人家講,大徹大悟之後就不落因果了,已經超出因果了,因果都是假的,跳出去了,沒有關系的,看看這個禅師看法怎樣?他就去請教這個師傅:“大徹大悟之後還有沒有因果呢?”這個禅師說:“大徹大悟之後,不昧因果,因果一點也不錯。”這個給他提醒了,這個道理他懂了,懂了之後野狐身也脫了。晚上他就托了一個夢給那個禅師,七天以後,你山後面有個山洞,裏邊有個野狐,他死掉了,希望你們去超度一下,救度他,超度超度。那個禅師,這個夢醒過來之後,過幾天就派人去看,果然發現有一個極大的野狐死在那裏,就給他…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十地頌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