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主要道▪P22

  ..续本文上一页于我们进一步学中观的时候再说,现在只能很简单地说,说了不太好,因为这个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问题,你想三言两语说出来,结果大家都听不懂,你也很吃力,那就算了。

  

  

  

  这里我鼓励大家要好好地学法。中观、甚深的空见、般若是我们学法的高峰,我们要学这个高峰的法,个人条件不同,我们也不能一定要让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去学《俱舍》什么的,她怎么记得住呢?我们真正年轻又是对佛法发心,愿意好好地学好的,那么就好好地在法上下功夫。我们的次第是俱舍、唯识、中观,这是按了次第来的,初级、中级、高级,这样子上去容易。就像念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这样念上去,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你要跳级的话,小学不念念中学,中学不念念大学,特殊的也有,天资特别高的也有,但是他也是很费力了。我记得我小时候是跳级的,一上去就小学二年级下半年,好象是其他的功课勉强跟得上,但是有一个吃亏的,就是拼音符号,是一年级的功课,我没有,那时候就很吃力了。人家一个生字,用拼音符号可以拼出来,我就拼不来,只好回去补,补上了才能拼。那就是说,你跳还是要补。一般的人不如从下边一级级上去要好一些。学法一般来说从下边下手。

  

  

  

  佛说的法,三个*轮,也是根本*轮,也就是根本教,以《俱舍》为代表;一个是瑜伽*轮,讲唯识的,一切外境是空的,只有一个内心,这已经是进了一大步了;最后中观的*轮,瑜伽、中观是大乘的两个轮,中观*轮讲一切法自性空。这三个法要先从根本*轮学起,根本*轮学好之后,基础的知识有了,然后瑜伽,瑜伽就是说,可以把一切外境都空掉了,只留下自心,就是阿赖耶识,再到中观的时候,把阿赖耶识也扫掉了,那么一切法自性空,什么法都是空。从最初的色法,色受想行识,乃至最高的佛的一切智都是自性空,有阶梯地学要方便一些,跳级地学,不但是麻烦,要补前面的,如果你不知道要补哪些的话,还会搞错了,搞错了之后,就是前面说的,你的认识错了,你修出来也是错的,那后果就很麻烦了。今天在这里,中观就简单地介绍一下,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大家尽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够多学一点法,多学一点能够早一点开悟,不学要开悟是不会的。

  

  

  

  有的人,六祖大师大字不识一个,他怎么这么快就开悟了呢?但是如果你有神通的话,你去看一看,他前辈子下多少苦功,人家是龙都画好了,眼睛一点,这条龙就飞了,画龙点睛。我们是龙也没有,连一根龙的毛也没有,你光点眼睛,几百个眼睛也是不会飞的。他过去善根厚,已经修到家了,现在只要一点就可以开悟了,我们过去什么功夫都没有下,你再点,再点得多,也没有办法了。所以只要下功夫,不要投机,只要点睛好了,其他功夫不要,这个不行的。你点眼睛是最后一招,你前面都没有,你尽点眼睛是没有用的,那么你还是老老实实前面的功夫做起来,把龙做好了,最后眼睛一点就行了,所以学佛要下功夫,不要偷懒,不要占便宜,不要取巧。就是世间上的法也要踏踏实实,佛教那里可以取巧呢?中观的道理懂不懂,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大家都很忙,有的居士晚年学法,年纪也大了,比较困难,但是如何得到中观的方法我希望大家还是接受下去,就是要好好地学法,要好好地培福,要好好地忏悔业障,很好地找一个如法的上师给你加持,要修上师瑜伽法,跟他相应。

  

  

  

  

  

  第五天

  

  

  

  昨天我们把三主要道的第三个正见略略地介绍了一部分,今天我们继续把这一科讲完。我们回頋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正见,因为假使我们要出离三界,成佛度众生,出离心有了,菩提心也发起了,但是没有出离的方法,单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发心,那还是不能达到目的。所以一定要追求如何出离三界了生死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一个,一切法自性空的甚深的般若见,这个拿到之后,一切轮回能出,一切众生能度,佛也能成。所以说三主要道中间关键,发心固然重要,方法也是绝对不能缺少,这要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我们要求的作用,所以说它的重要性。既然它的重要性知道了,那么就想要得到它,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说般若正见,我们在讲经之前也念了《心经》,般若好象是很懂了,但是真正我们懂不懂呢?如果我们真正懂了,我们出生死就有把握了,正因为我们还是倒懂不懂,实际上是不懂,所以我们甚至感到还很渺茫,真正要出生死就要把正见搞清楚不可。

  

  

  

  这里正见第二颂,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这里再重复一下,“能见轮涅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这是从缘起上说,一切轮回生死的,还灭涅槃的一切法都是从因生果的,因果不误的,这个在世俗谛上说,一切因果是一点也不错的,但是从胜义谛上说“且能破诸所执境”,它是没有自性的,从胜义谛上说一切法从色乃至一切智——佛的最高的智慧,都是没有自性的,都是靠因缘和合而产生的,既然它自己是不能独立的,是依靠其他的因缘把它扶起来的,那它就是没有自性的。我们要灭掉它,把这个因缘灭掉,那你烦恼也好、恶业也好,地狱等轮回的六道也好,都能够空掉,所以这样才能出轮回了生死!这里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彼入佛陀所喜道”,他能这样子做的话,就能进入佛所赞叹的、欢喜的中观之道,我们佛教讲缘起,缘起法投入的就是中道,不生不灭的,不断不常的,不来不去的,不一不异,八不中道,就是靠缘起法来阐述清楚,然后证入真空的甚深道。因此我们一定要把两个要点抓住,佛所欢喜的道,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道是什么?一个就是世间出世间的因果永远不错的。

  

  

  

  第二个就是虽然因果不昧,但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都是自性空,这两个东西抓住了,一个是缘起,一个是性空,如果把这个能够掌握住,那就是佛最欢喜的,你已经得了甚深的中道了,也就是出离的见得到了,以后再深入从闻思到修,从定中证到空性之后,产生无漏的智慧,甚深的般若智慧产生之后,那就是出生死的事情就开始成办了,到成佛的时候就圆满了。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抓紧,一定要把它掌握好。也就是在缘起方面,不管世出世间的一切因果一点也不错的,第二个不管是世间的,出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都是空的。

  

  

  

  这两个要平齐地掌握住,那我们就可以得到佛所赞叹的中观之道。这也就是说我们是应成派的中观见。这个见在我们学佛的人来说,就我们宗派来说,是一切中道见之中最高的,再也没有更高的,是了义的。前面说过,佛教宗派很多,在藏地印度大致分了四个宗派,其他都归入这四个宗派里边,超出这四个他们认为是没有的。这四个宗派就是有部、经部、瑜伽、中观的自续派,中观的应成派是最高的。那么,他们的中道见也讲缘起,也有他们的中道见,但是层次不同,他们的层次没有达到究竟的高度,并不是说他们错了,在他们要达到最高的过程所必要经过的路程,经过这几个路程,这几个里程碑,才可能达到最高的应成派的高度。所以,前面的基础是不能不要的,不要以为说我们要抓最高的,下边的就不要了,那就错了,佛说法是对机说法,对那些浅根的,就要说低一点的,对于中根的要说中根的话,对上根的要说上根的话,上上根的要说最究竟的应成的中观见,就是这个。所以,我们介绍的是最高的应成派的中观见,这个中观见如果你听懂了就是闻慧有了,闻慧再经过自己的思惟,就是说自己在静中好好地结合自己的身心来思惟这个道理,能够深入到自己的身心里边去,把自己的思想行动和这个结合起来,那么这是思慧,产生一定的作用了。

  

  

  

  严格的说,真正产生作用的是修慧,定中来的,那才是产生真正作用,但是思慧也能产生一定的作用。在广论里边,宗大师就把思慧也归入修的范围,本来严格地说,得了定,你所观察的才叫修,在得定之前是谈不上修的。那么这个要求很高了,修行,修行,要得定之后才叫修的话,我们都不在修行,没有真正一个能修行的,可能有一些菩萨化现的或者大根器的得了定的,这个我们不知道了,但总的来说,在末法时期,能够得到禅定的是不多的。真正严格的说,都不叫修行。仅仅是在修行之前作一些加行罢了。

  

  

  

  但是宗大师的看法是只要能够产生一些作用的思惟也可以叫修行,那么我们只要你肯动一点脑筋的话,听了经下来,不是把书一丢,而是回去再深入地去看,再结合自己的思想,对照一下,那把自己的行动归纳一下,纳入正轨的也可以属于修行了。我们就是要介绍一下,既然我们讲三主要道,讲中观见,也不能尽讲一些肤浅的,也把重要的核心稍微介绍一下。这个听起来就很吃力,希望大家,听是听下去了,听得懂最好,听不懂的,等于下种子,就观想金刚般若的种子下来了,我们好好地接受,把它纳入我们的心田中,将来八识田中总有一天会生芽、开花、结果,如果种子都没有的话,那尽管阳光、雨露、肥料用了很多,但它里边没有好的种子,尽是杂草,那么你这个阳光、雨露、肥料都可惜了,那就是外道之见都来了。所以说,金刚种子也还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听得懂的当然最好了。

  

  

  

  佛所赞叹的,也就是应成派有的最高的甚深空见我们介绍一下。一个就是说,缘起因果,世出世间的一点也不错,是显现的那一分,缘起的一分,叫显分;另外一方面,一切法自性都是空,一点点自性都是没有的,这个叫空的一分。应成派的中观见也就是佛所最欢喜的甚深的最高的中观见,认为这两个是并行的,没有一点轻重的,份量是一样的。就像我们说两足尊,佛的福德智慧都是圆满的,这两个脚都是一样长的,如果说这两个…

《三主要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十地颂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