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蘊一會兒投這個道,一會兒投那個道,生來死去,中間都在受苦,這個苦要知道。如果不知道輪回苦,認爲很快樂,那就不想出去。生生世世不斷的輪回,什麼東西把我們捆在輪回裏邊,我們這個輪回的苦都不願意受,那麼哪個逼得我們受呢?是煩惱造業,你要起煩惱,造了業了,那就是輪回裏邊的苦很多了,解不了。那麼這個也很簡單了,你要脫離輪回的話,你就要斷煩惱,那就是要放下貪欲了,這個就是一刹那之間了。我們先說要解脫輪回,一定要知道輪回的自性都是苦的,叁惡道是苦苦、人間有八苦、天上有天上的苦、五衰相的苦,總的來說叁界裏邊都有行苦。行苦是一切苦的根本,行苦在,苦苦、壞苦是免不了的。行苦表面上看起來很微細,但是實際上這個苦在聖者——證果證道的人的眼光來看,行苦的苦超過地獄的苦,這是《俱舍》裏講的。我們凡夫心很粗,就是說,一個沙子擺在手心上,找也找不到,但是聖者心很細,一個沙子放在眼睛裏,那就很難受,一定要把它去掉。就是行苦在凡夫的份上,看起來好象沒有關系,在聖者的身上一看行苦是最難受的,一定要把行苦除了,一切解脫叁界才可以達到。
所以說,我們要脫離輪回,要出離叁界了生死,單知道苦苦是不夠的,有些人出家了,修行了,爲什麼?“哎呀,世間上苦得很,我一輩子受了苦。”他認識到的是苦苦,壞苦還沒有認識到。一旦他的運氣來了,什麼東西來了,他的家裏打電話來了,給他找到好的工作了,趕快去幹了,他又走了,那是不堅固的。真正地要出離心生起,苦苦固然要認到,壞苦也要認到,行苦也要認到,叁界裏邊徹頭徹尾都是苦,你認識到之後你才說出離心才堅固了,否則的話都靠不住。這叁個苦,凡夫怎麼認得到呢?沒有佛的眼光,我們怎麼看得到呢?就是我們看細菌要靠顯微鏡,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我們要認識苦,除了從經典裏吸取佛的那些教授教誡之外,你從何而來呢?所以說,這個重要性要聽聞正法。我們成了佛弟子了,不能說什麼經都不要聽了,“啊,我這麼修就對了。”你怎麼修啊?你道理也搞不清除,苦也認不清楚,你怎麼解脫呢?你怎麼求離苦呢?今天人家打你罵你了把你關起來,你感到很苦;明天把你捧上去了,做大官,你感到很高興了。那你怎麼解脫得了?所以說,對于真正修行的人第一個是聽聞正法。前面我們不是說要依止善知識嗎,依止善知識幹什麼?就是要聽聞正法,所以說聞法是很重要的。
這裏說我們出離心的生起來,一定要把輪回的真相知道,中間煩惱、造業,叁界裏邊受的是什麼?苦苦、壞苦、行苦,是這樣徹頭徹尾的苦的話,哪個還要貪著輪回呢?所以這中間是要經過這一番的聞、思、修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我們苦是認不清楚的,我們的出離心也是不堅固的,是停留在嘴巴上的,是不踏實的。如果說,你苦認不清楚的話,那麼清淨的出離心也生不起來,清淨出離心生不起來的話,要貪著叁界的心也斷不了。那麼你要出輪回,那就是也不可能的。所以說,我們要出輪回,第一要把清淨的出離心生出來,什麼叫清淨出離心呢?幹幹淨淨的、一點沒有帶這些煩惱痕迹的、徹底要脫離叁界的心,這要生起之後,解脫才有希望。一切法都是有因有緣,你因都沒有,果從何而來呢?有的人說,出離心是聲聞道,出離叁界我們不要,我們是學大乘的,出離心不要,我們要菩提心就夠了,這個話對不對呢?這個話絕對不合邏輯。你自己都不想出叁界,你爲什麼要把衆生度出去呢?等于說,這個屋子很好,我自己想享受,我把他們都趕出去,這個哪是菩提心呢?正因爲這個地方太苦了,我自己都受不了,我要把衆生都度了,這個才是菩提心。所以說,菩提心的基礎是從出離心來的,自己感到叁界的苦受不了,要把一切父母衆生同樣是解脫苦難,這個心才是菩提心。所以說,我們大乘修菩提心,二乘修出離心,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就不能生出離心了,一生出離心就是二乘了,這個話絕對不合邏輯。出離心跟菩提心是不能分割的,有了出離心才能生長菩提心,沒有出離心的話,菩提心沒有根子的,沒有根子的不會長苗,不會長芽,也不會開花,也不會結果。所以說,出離心和菩提心不是對立的,是互相有聯系而有層次的,有出離心的基礎,再擴大到一切有情,我們才能生起菩提心。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我們漢地經常有人說,出離心是聲聞的事情,我們是大乘,菩薩修菩提心就夠了,出離心不能要了,要了就退到聲聞去了,這個話是錯了。應當說,有了出離心才能生起菩提心,出離心沒有,菩提心無從生起。這個就是說,出離心跟菩提心不能割裂開來。
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
那麼現在就是要介紹了。我們要斷除叁界的執著,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分兩步走。一下子你說我要脫離叁界,出離心生起來了,哪有這麼簡單呢?一切法都有因緣和合才能成功,你因沒有,緣也沒有,出離心就生起了,這是不合邏輯的,是虛妄的一些的想法。我們要介紹真正要生起出離心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呢,我們要把現世的享受放下,追求下一輩子。這個人家說你這個貪心大,有人說老太婆念佛貪心大,她要追求下一輩子的大福報,所以修行了,這個說法對不對?這不對的!
我們說,要把對叁界的執著的心一下子放下,這是很困難的,那就分兩步走,先把現世的放下,追求下一輩子。下一輩子那不是追求到天上享福了,追求下一輩子的,在佛教的法相來說就是增上生,就是下一輩子圓滿的身體,能夠修行,碰到佛教,發這個願,因爲成佛不是一輩子成就的,這一輩子我好好修,對于世間的五欲一切都除開,不要他,不執著。那麼什麼都不執著以後呢,一個凡夫他沒的抓了,他心裏空蕩蕩的難過了,給你一個抓的,求下一世的圓滿身體。下一世的健康的、聰明的、壽命也很長的一個身體幹什麼?來修行,以這個來轉移我們對于現世的貪著,這是一個方便了,而真正能夠達到這個的,才算上了修行道路了,這是我們前面介紹的,開始成了一個修行的人,從這裏起點。爲了下一世的享受,爲了現世的福報,這些佛徒也能稱爲佛弟子,但是不能成修行的人。修行的人最起碼的,要把現世的享受放下,因爲現世追求放下了,你難受了,沒有一個抓的,就給你一個梯子,求下一輩子圓滿的身體,再來修佛法。所以藏地的轉世,藏地轉世就是這樣子的,這一輩子什麼享受都不要,自己修行。下一輩子怎麼樣?把一切功德回向下一輩子,再做一個圓滿的人,碰到佛教又好好修行。這樣子一個方便,把你現世的放下。這裏的頌就這麼說,第一個就是說,消除現世貪著的方法:
“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就是說,你要把現世的執著先放下,這是第一步,出離心第一步。然後把下世的放下。分兩步走。那麼你要把現世的貪著世間五欲放下怎麼呢,要修兩個法,就是兩步走,就是說以兩個方法來修這個。一個暇滿大義難得,一個是壽命無常。
就是說,我們這個身體來之不易。大家知道人身難得嘛。人身難得有人就懷疑了,世界上不是人很多嘛?我們不是節製生育嘛,不要他生出來,怎麼人身難得呢?多得很,我們還不要他呢,太多了。我們說,人身難得是指這一輩子人下一輩子再得人身,這樣子極難的。那麼現在那些多的是從哪裏來的?天上享福享完了掉下來的,地獄裏邊受苦受完了出來的,畜生、餓鬼裏邊受苦出來的,修羅報完了到人間來的,他方世界來的,來源是很多。但是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要做人,經上說的就是盲龜值木了:一個瞎的烏龜在海底見不到天日的,它要跑出來,一個浪頭打下去了,好容易碰到一個木頭,這個木頭是有一個洞洞,烏龜頭伸出來,這才呼吸到海面的空氣,這個多難呢?一個瞎烏龜,要碰到一個木頭,木頭又有一個孔孔,這個孔孔它又碰上了,能夠鑽出去了,這極難的,這是一個比喻。另外一個比喻就是說,從須彌山頂放一根線下來,在須彌山腳下一根針,把它穿進去,這個好困難。經上就是說,這一輩子是人,下一輩子再做人難得是這樣子。我們現在已經做到人了,以前的善根福德不曉得積累了多少,千萬不要糟蹋,先要把暇滿大義知道,我們人身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好不容易得到這個人身了,要好好利用了,就是這個話。
我們說我們的法是從佛清淨等流下來的,是從佛經裏邊經過祖師傳下來的,不是自己想出來的。那麼這個法是成佛的最重要的法,一共是分叁個,一個是出離心,一個是菩提心,一個是正見。
第一個出離心,就是說對叁界不要貪著,這是解脫的因。但是我們要對叁界不貪著,這個要修才能得到,這個心裏想一想它是不會出來的,那麼要分兩步修。第一步,把現世貪著五欲的心放下,追求下一世有暇圓滿的身體,要達到這個要求也要修,該修什麼呢?修圓滿的有暇的人身來之不易。第二個人身雖然得到了,(但是)無常隨時隨刻都會來,你如果不好好利用它修的話,一旦無常來的話來不及了,這千載一遇的人身失掉之後,下一輩子要得到人身來修行的話不知道哪一輩子了,千萬億劫是否能碰得到還不知道。以這兩點來修,就把現世的五欲享受能夠減輕,減輕到最後把它放下。具體的修無常我們只好明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因爲他們還要上殿,我們就講到這裏。
第二天
昨天我們把叁主要道開端講了一下,今天重複一下。第一個,頂禮上師:“敬禮諸至尊上師”。其中包含的意義,第一個是我們的法是有傳承的,從釋迦牟尼佛到文殊菩薩一代代傳下來,傳到現在著書的宗大師。第二個意思就是我們學法不能沒有師父,一定…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