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性都有,那麼我們怎麼好輕易放棄呢?
所以說,從這一點想,這個暇滿大義的身體如何難得,如何作用大,這麼地寶貴,我們就不能把它隨便陷在什麼跳舞場、什麼酒菜館,什麼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一輩子過了,下一輩子惡道去了之後,什麼之後出來沒有保證。從這一點想呢,現世的一些快樂對我們來說,太沒有意思了,浪費了我們寶貴的身體,而把一些該做的事情、暇滿大義都忘掉,甩到一邊去了,那就是極可惜的事情。經上這麼說的,摩尼寶珠你要求什麼,它可以跟雨一樣下來,求財,金銀財寶跟雨一樣下來了,求衣服,什麼最好的衣服,求糧食,什麼最好的飲食都能像下雨一樣下來。但是摩尼寶珠再多,這樣的寶珠上億的也有,也僅僅是滿足現世的生活,不能把你保證不到惡道去。而我們這個身體不但能夠使我們不下惡道去,而一樣能夠使我們努力的話,過去因緣成熟善根厚的話,這一輩子就能成佛。那麼我們這個身體怎麼能隨便放棄呢?我們假使現輩子還是貪著五欲,輕輕易易地把它又放掉了,那以後苦難來了我們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說,第一個就是曉得這個暇滿大義的身體如何地難得而得到了,你這輩子就不要去搞享受了,這個是一個觀。
第二個就是壽命是無常的,就是要修無常觀了。無常觀,我記得我以前也是淨土宗,年輕的時候我看的書都是印光法師的書,那麼淨土宗我也是探討過一番的,再一個說我們現在修密法,跟淨土宗沒有一點違背,我們密法裏邊往生淨土的法門也有,就在上師供裏邊最後一個法門就是往生淨土的。“諸道未竟死時俾能作,平穩善巧罪墮師遮舉,五力正真配合口教授,往生清淨刹土求加持。”那就是說,臨終的時候如果還沒有修好的話,我們就靠五個力量可以往生淨土,西方淨土、彌勒淨土,或者是文殊淨土,隨願往生,只要你把五個力量修好,那五個力量是什麼?就是要最清淨的菩提心的願力,修法的力量,持戒的力量,上師加持的力量,破瓦的力量,這五個力量如果你修好的話,決定往生。
有的宗派,單修個破瓦法,認爲就是保證保險了:“我的頂開了,就決定去”這不一定。因爲你出離心沒有的話,盡管你頂開了,就像公路已經開好了,造的很好的公路,但是你車方向不往這裏去,你往哪邊?背過來走了,這條公路開了也是白開的,就是說開了頂固然是你要走的時候暢行無阻,但是你不走,出離心沒有,菩提心沒有,清淨持戒的力量沒有,那就走不了,這條路就上不了,那你說要往生還不夠。所以說,我們說黃教並不是不講破瓦法,認爲破瓦法往生是一個力量,但是不是唯一的絕對的力量,還要其他的一些方法加進去才能産生作用,而最重要的還是上師加持力。
言歸正傳,這裏就是說要修無常。印光法師也就是這麼說,他說,我們修行的人要把“死”這個字寫在額上,就是經常要想這個“死”,這跟我們修法是一樣的。我們修無常觀,要入道的話沒有這個無常觀進不了道,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這一輩子還長長的,我就慢慢修好了,這樣子就修不成了,哪一天無常到了就來不及了。所以印光法師他就說,把“死”這個字要寫在自己額頭上,那就是時時要想著今天是不是要“死”了。過去還有那些大臣德們說:“今晚脫了鞋和襪,不知明早穿不穿”,今天睡覺了把鞋襪脫掉了,明天早上還能夠活著起來再穿鞋襪嗎,不敢保證了,萬一你晚上死掉了,明天就穿不成了,所以這個無常觀每一個宗派一樣要修的。
那麼我們這裏就是說,什麼宗派都要的東西我們就介紹。因爲佛教的宗派很多,我們並不排斥哪一個宗派,對于佛的宗派我們都贊成。只要你依佛的話做,都能達到成佛的道路,我們這個法介紹每一個宗派都需要的東西,所以這個法哪一個宗派都要的,離開了這個法,什麼宗派都修不成的,所以我們介紹這個東西。第一個是暇滿難得身體要好好利用,第二個壽命無常,這樣子這兩個法好好修,就能夠把現世的享受放下,否則的話不能進道。放下現世的重要性他講了一些,我們就稍微介紹一下。
有一本書裏邊,要放棄這個執著,他說的比我們昨天說的還要嚴格。我們昨天說的,只要皈依叁寶的就是佛弟子,要放下現世才算修行人。而他說:“執著現世非佛徒,執著輪回非出離”,你執著現世的人連佛教徒的資格還不夠。佛教徒叫你出離的,佛的本懷要我們出離叁界成佛度衆生的,如果你出離心沒有的話,那你執著現世,對現世都放不下,那你連佛教徒的資格還不夠,這就要求很高了。我們仔細想想,佛教是那麼的難遇,我們做一個光榮的佛教徒,結果你不要說是出離心,連現世都放不下,還排不到佛教徒的隊伍裏邊去,那多慚愧啊!所以說,真正你是佛教徒的話,當然要把現世放下,不能全部放下,要放輕了,不要專門去搞做生意、賺錢了這些東西了,爲名爲利奮鬥了,我要往上爬了,甚至于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把人家打下去,自己爬上去,這樣子的做法我看不必了,好好地如法地做就對了。
真正要修行的呢,現世必須放下。它還有這麼一個說法,我們看看是不是真正的佛法,或者這個法到底是法還是非法,或者說它是不是真正的法,就看你放不放下現世。像*輪功之類的東西,氣功師之類的,他都是執著現世的,要長壽健康了,成就事業了,什麼羅漢身了,等等這些。不放下現世的,我們嚴格的說,都不是佛教。真正是不是佛教,至少要看你是不是放下現世,也就是有沒有出離心,出離心最低的要求是放下現世,如果連現世都不放下的,我們可以說這不是佛教,你們也不要上當了。佛教裏邊,起碼的是要我們放下現世的,這是一個衡量的標准。
下邊我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過去大德的事情。有一個比丘,他在那裏很用功了,他在那裏繞塔,繞塔的話,他就去問他的師父:“我這樣做對不對?”他師父就說:“你繞塔是很好,培福是很好。假使你修另外一個法呢,比這個更好!”這徒弟就想,繞塔師父說不是最好的,那麼我拜佛去,拜佛之後,又去問他師父了,他問:“我這樣拜佛好不好呢?”他師傅說:“你拜佛很好,但是呢,你假使修另外一個法更好!”“啊——”。他說這個法也不是師父贊歎的,那麼我就不拜了,就念經去了,念經之後,又問他師父:“這樣對不對啊?”他師父說,“啊,念經很好,功德很大,但是你如果再修一個法那就更好了!”他奇怪了,念經還不好,那我修禅定了。他就專門修定,修了一段時間,去問師父:“我現在這樣子修定了,好不好?”師父說:“修定很好,但是你修一個法比這個更好!”他奇怪了,到底修什麼法呢?他師父就說了:“放下現世!”你修禅定也好、拜佛也好、繞塔也好,如果你不放下現世,你所得的果,有漏的,輪回的果,不能出離叁界。如果你放下現世了,做什麼事情都能出離叁界,所以說根本的原則的東西不掌握的話,你再辛苦,也是徒勞。
這個師父是個大成就者(仲敦巴尊者),他就說這個話,我們也可以采取。所以我們修行,念佛等,因爲現世放不下,我記得我小時候看到報上有個漫畫,一個老太太拿個念珠念“阿彌陀佛”,念了很多,最後念了一半,“哦,我想起來,丫頭——今天的童子雞給我煮得嫩一點。”嘴裏念的是阿彌陀佛,(心裏卻想著)要殺童子雞吃。那你現世的身體執著得那麼厲害,貪口福,不惜那些動物的生命,你怎麼往生。這只是報紙諷刺罷了,也不是佛教的報紙。但是這是諷刺一些人口是心非,我們也要好好地警惕。你這樣子用功,但是你現世不放下,你要修行成功,往生西方,那是困難的。對于娑婆世界還是執著,那麼這裏我們要好好提高警惕。
另外有一個,也是一個大德,他去請教一個師父,他的師父給他說,你要好好地修,放下現世,修菩提心等等,其他的氣脈、明點都沒有說。這個人是一個大成就者,他修的目的想修一點神通了,氣脈、明點,最高的法啦,大圓滿的之類的。結果他的師父給他說,你要好好地修,放下現世,要修菩提心,放下現世就是出離心,菩提心還要好好修,真空見的智慧,這也是符合叁主要道的。
這就是說,修行的第一個要件是要把現世放下,這個裏邊就是把修出離心、菩提心的重要性說了一下。再一個他又這麼說,有些法師、禅師,他可以對現世的生活、飲食、穿的衣服都不在乎,甚至于他也不吃飯,吃一些花了,什麼黃精來維持生活;那麼穿的爛衣服,到處補丁,住在山上崖洞裏邊,甚至于閉關,把門洞都封起來,用泥封起來,這樣子住很好,很用功,是修苦行。但是他內心深處如果還有一點希望名稱的話,希望這一輩子大家贊歎他,以後高僧傳有他的名字,如果心裏還有這一點點貪著的痕迹的話,那麼他這個修行就不是真正的出離的解脫道路了。甚至于這樣子的人呢,他將來下邊還是有漏的果,過去貪名的心重的話,可能還要下惡道,所以這一些很重要。另外一個大祖師,他是怎麼說的,他說假使你修行,講經說法,修禅定了,學教了,都是爲了這輩子能夠得到大名聲的話,那麼你決定要增長我慢心,有了我慢心,假使人家哪方面比你好,嫉妒,假使人家對你不恭敬,瞋恚,這樣的話,雖然你修的很好,對現世的名利的心不放掉的話,還是個輪回的因。這個輪回的因可以把你丟到地獄去。所以說我們法師也好,禅師也好,律師也好,一般修行也好,心裏邊對現世的,一般說世間的人對財、對色這兩個法沖得過的幾乎很少,不管哪一個,要沖過名利這一關的極難。表面上看好象是不要名了,但是心裏邊深處依然對這個名利的心還有一點點的話,那麼我們再怎麼修行,還是感到惡果,甚至于惡道。
…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