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們就要好好地檢查自己。那麼我們說放下現世的重點是放下世間八風了。這個八風就是我們常說的利衰苦樂稱譏毀譽了,那麼就是總的來說呢,你得到利了就高興,失了利了就不高興,你得到好的方面就快樂,碰到苦的就不高興,得到名稱就高興,否則,默默無聞就不高興,人家贊歎你呢你就高興,人家毀謗你就生氣,這些都是我們在世間裏一般都是要碰到的一些事。那麼這個八風不放下的話,你要出輪回就是沒辦法出了。所以說我們對世間八風的道理一定要搞清楚,否則的話就談不上修行了。
學了這個法我們要思惟,暇滿人身難得,在《菩提道次第》裏邊講了很多了,我們剛才也提了一些,大家可以參考,自己有書的,對照《菩提道次第》裏邊好好參考。
下邊我們要介紹噶當派的教授,放下現世的教授。噶當派是什麼?阿底峽尊者的一個教派。宗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就是從這裏邊來的,宗大師的教派叫格魯派,也叫新噶當派,那麼噶當派裏邊有一個教授教誡叫十秘財,包含十個東西:四個依止,叁個金剛,還有出、入、得叁個,這個下面再介紹。
什麼叫四個依止呢?第一個“心極法依止”,就是說,心裏邊只有法,其他的都放下。也就是考慮暇滿難得的人身得到了,它是無常的,什麼時候死是不知道的。那麼我們如何利用這個身體呢,就是說在沒有死之前,我一定要把一切東西都放下,來修正法。使心裏邊所希望的除了法之外,其他的不管。
第二個依止是“法極窮依止”。你去修行了,工作也不幹了,那麼你生活沒著落了怎麼辦呢?那麼我們是不是爲了要怕窮而不學法呢?那麼我們現在要考慮了,那這個就是修法大不了窮了就窮了,但是我爲了修法修什麼苦行都可以,就是要飯也無所謂!世間上爲了生活要飯的也不少,我爲了修行去要點飯又有什麼關系呢?沒有關系,哪怕是要飯我還是要修法!
第叁個依止是“窮極死依止”,那麼極端的窮了,飯都吃不成要死掉了怎麼辦呢?死了就死了,爲了不要放棄修行,假使說一點財物也沒有,要飯甚至要不到,你會餓死也會凍死。那麼你就想了,無始以來犧牲生命爲了爭取財富、爲了爭名奪利等等,這些犧牲生命的不曉得的做了好多次了,從來沒有爲了法而犧牲生命的。這一輩子爲了修法而犧牲生命又有什麼關系?只要爲了修法的話,哪怕死也不在乎!有這樣子堅定的心的話,修行才有希望!死了之後,有的人還執著,這個身體要火葬了,要土葬了,有人料理後事了,給你去宣傳了....
第四個“死極荒溝依止”這裏就是說,死了之後,最差那怕是丟在荒山野溝裏給那些豺狼吃也無所謂,只要有修法窮就窮,死就死,丟在荒山裏邊就丟在荒山裏邊,沒有關系,這個心要生起來。這樣子跟癞皮狗一樣,死掉往山裏一丟就完了,都無所謂,只要爲修法,這個就是四依止。假使你這個心生起了,你放下現世是靠得住。
下邊還有叁金剛。第一個,“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前沒有牽累,你准備要去修行一切放下的時候,那麼這個阻力就會有,你的父母、親戚朋友了就會勸你,“哎呀,你身份那麼高的人,出身家庭高,學問又大,前途很大,你這麼放下這一切這樣子修行呢?”就很難受,就流淚了,不准去了等等。有的人心就軟掉了,“哎呀,這個搞不成了,還是回去吧。”但是真正修行的人碰到這些環境的時候,也要一樣——跟金剛一樣,不動不搖,不去管他,情願到偏僻的山上去修行。這個我們想一想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給我們示現標准的,他出生王宮,現在是太子,將來是轉輪聖王,父親只有他唯一的一個孩子,但是他放下一切,到山上去修苦行了。這了佛給我們作的榜樣。但是我們要考慮,父母不同意,不要太勉強,要好好作工作,這也是佛說,但是我們心裏邊對那些的留戀不要有。
第二個,“事後無愧悔金剛”。事前不動搖,事後也不要追悔,假使你把世間的一切放下了,人家對你討厭、忌諱,說你一個下賤的流浪漢,乞丐要飯的等等,不管他說什麼,不要放在心上。他們說你好也不要管他,說你壞也不要去管他,說你像個魔鬼也不要去管他。那麼這樣子呢,有的人就是說,這個(情況)有,我們在叁門有個年輕人他想出家,他的母親認爲這樣子的出家,因爲她對佛教不理解,感到家裏很丟面子,死也不給他出家,就說你就是死了,也不願你出家。這個就是這麼樣子的母親了,這也就是過去的業障了,那麼結果他就出不成家了。在我們真正修行人什麼面子不面子的,就不要講了。
第叁個,“與智慧金剛同行”。我們要有智慧,把我們生活和修行結合起來。對于一切毫無意義的現世的那些事情要永遠放棄,這個要有智慧,對于這個智慧不要去放掉,要與他同行,不要離開智慧。
那麼下面,就是“出”、“入”、“得”。“出”是什麼?“出于人群”。我們這樣子做,跟現世的人就不是一樣的,人家說你是一個瘋子,瘋子就瘋子,不要去理他,那麼人家不要你把你從人中開除了,說你不是人了,也隨他去。“入于狗伍”,就是說,你的生活,你的名了、衣了、食了,到處是最低的要求,情願忍受那些饑渴疲勞了,好象狗一樣,人家說你是狗,也隨他去罵,我們只要修行就對了。這樣子做呢,最後“得到聖位”。經過這樣子的磨練,自己好好修行,最後總會得到修行成就。這是噶當派的一個教授,也叫我們放下現世。它的內涵也是同樣的,也是暇滿難得,無常隨時會到來,叫我們從這兩個方面好好地去修。
我們說,什麼叫修?這個道理聽到了,書上看到了,這是一個聞慧,我們是聽到了,如法聽到了,生起的智慧叫聞慧。聞慧是一種概念,我知道了這個東西,聞慧是從人家那裏聽來的,我們聞之後要思、要修,思就是用自己的思想來考慮這個問題,那就是經過聞之後,就是要思惟,根據身體、環境等等來思惟得到的,那麼這個就是自己的力量,能産生一定的作用。所以說,聞是膚淺的,思就深入了,那麼最後呢就是修了,修的最後就是定中證到,那是最高的。
真正的修是入定之後才叫作修。但是宗大師感到入定的人畢竟不多,,那麼有些思惟的人也可以叫修,因爲思惟也能産生一定的力量,所以我們把暇滿難得的道理、無常的道理好好經常思惟的話,他也可以化成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産生一定的作用。那麼下邊就是跟大家說一下,修無常的一些的修法,那麼下邊就是說,我們印光大師不是已經提過了嘛,把“死”字貼在額頭上,那就是修無常了。修無常了不是,“噢,死掉了,無常了”這麼簡單的修是不能深入的,是不夠的。那我們介紹一下《菩提道次第》,那裏邊就有修無常的辦法,當然這是簡單的方法,那麼這裏邊有幾個要點,叁個根本,九個因相,最後呢得到叁個決定。
叁個根本是什麼呢?第一個,人必定是要死的,從古以來,不論你輪回也好,修什麼也好,那麼我們佛教裏邊,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也無常。古代從無始以來,不要說從無始以來,從有史以來,就是說從有曆史以來,到現在還存在的人我們見過沒有?沒有!一般來說壽命長的一百歲左右,一般短的呢叁十歲都沒有的很多。所以說人要麼不要生,生的都是要死的。
第二個,死,沒有一定時候的。什麼時候死不知道。
第叁個根本是人死了之後,除了佛法以外,什麼都沒用。秦朝最早的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有什麼——多少的金銀,多少的財富,多少的宮娥婇女,死的時候一個都帯不走。那麼我們說殉葬,秦始皇殉葬的時候有幾萬個宮女陪他去死,這是人的妄想,這些宮女這些都有她們的業報,絕對不會跟著秦始皇去,她們死了之後或者生天,或者哪裏投生去了。而秦始皇死了哪裏去,還是什麼都沒有。所以這些來說呢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除了佛法對你有利。
那麼叁個根本呢就是前面的叁個根本。每一個根本都有叁個因來成立,那麼第一個就是說,人是必定要死的,有叁個因要講來觀察。
所以說閻羅王他也是必定要來的,無論你想什麼辦法都是免不了的。我們在一個公案,有四個兄弟,都是修外道的,都有神通,一天他們大哥站出來說了,某一天他們四兄弟都要死了。他們就想辦法,因爲他們有神通就想逃避了,大哥就跑到山上,深山裏邊閻羅王就找不到了;二哥就跑到海底裏邊去,那閻羅王海底裏恐怕去不了吧?叁哥就飛到空中,空中騰空,懸在空中;最小的這個弟弟呢他說,我跑到最熱鬧的鬧市裏去,混在人裏邊,閻羅王的鬼卒來抓的時候搞不清楚,找一個去呢。那麼四個想好了辦法,到了那一天就各施展神通這樣子去做了。大哥跑到山裏邊給老虎吃了,死了;二哥跑到海底裏邊,結果呢給那些海底的大魚吞掉了;叁哥在空中,騰空突然神通失靈了,掉下來就摔死了;第四個弟弟在鬧市裏邊,人多擠在裏邊,他想不要給他們抓到,結果呢人太多就擠死了。那麼這四個到最後還不是死掉。所以說呢,我們有神通也好,什麼也好,閻羅王來了也跑不掉!那麼這是第一個,人一定要死的。
第二個呢這個壽命只有減少沒有增的。就想點蠟燭一樣,我們點一分鍾,蠟燭就少一分鍾的蠟了,那麼到了最後也就點完了。這個就像我們的人生,那麼我們人生下來,每過一分鍾就跟死亡靠近一分鍾,這個道理就像那些要判死刑的罪人一樣,從開始往刑場跑,一步近一步,跑到刑場等在那裏,那個時間到了就砍頭了,死掉了。所以說壽命只有減的沒有增的。
人的身活在那裏,還沒…
《叁主要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