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點點本錢,將來賺的會很多,這就違背了因果法則了。因是這個因,果卻可以是那個果,學的是一點點佛法,甚至什麼佛法都不學,將來得定以後,結果,成佛的法,全部都會悟出來了。就象前面說的,把眼睛閉了修定,以後一旦開悟的話,叁藏十二部經都在我心裏邊了,這個,前面已經破斥過了。
這種錯誤思想其理論根源之所在,我們還得深入分析一下,就是說有的人,把「一切有情皆有如來德性」誤解成什麼呢,成了「本有自性」,就是說一切如來的功德法門,衆生本來是具足的,都現成有的,就是被妄想執著蓋住了,就像太陽在虛空中本來有的,被烏雲蓋覆而見不到,撥開烏雲,明日即現;只要把心靜息下來,去掉一切妄想執著,如來一切功德,叁藏十二部都現在前。所謂「本具」是也。但我們要探討一下,本來具足的有是怎麼樣而有的?是從無自性的空性中,由因緣條件而修出來的。無自性中,本來具足一切法緣起的可能性,但不經修持自己不會出現的。
有句話,是淨土宗裏常引用的,但也是有人經常搞錯的。這就是《觀無量壽經》裏的一句話:「自心作佛,自心是佛。」有人把它顛倒過來說:「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意思是衆生本心是佛,所以大家修了,就可以成佛。假使衆生本心不是佛的話,你再修也不會成佛,爲什麼?本不是佛,怎麼會變成佛呢?因果不對嘛!這樣,就把心與法都執成有自性的,不可改變的了。印光法師曾特別強調,糾正這個錯誤的說法。他說:「觀經上明明說的:自心作佛,自心是佛。你自心要作佛,就要說要修成佛的一切法,然後自心是佛,一切佛的功德都成就後,那你自然成就佛陀了。」如果說,你本來已經是佛了,還修個什麼呢?豈不是不需要再修了嗎?
昨天有人也提了這個問題:無始以來,我們本是就都是佛麼,清淨的佛陀覺性都有的麼,但無始無明把我們迷掉了,所以成爲凡夫,流轉生死,受盡痛苦。那麼請問你,你現在開始修行了,將來辛辛苦苦修了叁大阿僧祇劫,好容易成了佛了,一旦又來個無明,又把你迷掉了,你該怎麼辦呢?你說成了佛,再不會有無明了,那麼本來清淨的佛陀覺性一切功德具足的,那裏來的無始無明把佛性蓋住呢?「無始以來本來是佛」這話是從果位上講的,也就是《心經》裏講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智亦無得。」從成佛果位的勝義谛上講:一切法本自性空,沒有生滅、垢淨、增減等相;既沒有所斷的煩惱習氣(所知障),也沒有能斷的般若智慧;既起先從無有迷,那有後來有成佛的覺得到呢?那麼所謂無始以來本來是佛,從世俗谛上怎麼理解呢?在世俗緣起因果上講,這個佛是什麼佛呢?這佛是還沒有成就的佛,是能成佛佛種性,——播下了成佛的緣起,就有佛性——成佛的可能性,確實而說,就是一切法自空性。空性容納一切緣起,一切法,只要具足那個法的因緣夠了,那個法就可以現前成就。
《法華經》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就是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所以諸佛說一乘法,以此緣起播下佛種,待將來修行成佛的緣起條件具足了,佛就出現了。所以說「佛性」這個名詞,並不是說已經成就佛了,就是以緣起的道理,播下成佛的種子,將來條件夠了,就會成佛。如果按那種錯誤的說法,本來是佛,已具足成就的佛,但被無明妄想迷覆,所以成了凡夫,那就成了前面所說沒有保障的了,好不容易叁大阿僧祇劫勤行六度萬行,總算成了佛了,一旦再來個無明,不是又迷掉了,這樣沒有底的下去,究竟什麼時候纔成得一尊不會退墮的佛呢?無法估計了。這種說法是沒有依據的,都是一般依文解義,師心自用的人,把教理弄錯了,真是害人不淺。
應該說無始以來空性,本是可以容納一切法的緣起的,可以生起一切法的,包括成佛在內,要是有了成佛緣起就是有了佛的種姓,成佛的緣起具足圓滿了就成佛了,成佛是之後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明本是自性空,過去沒有般若智慧,妄執一切法有自性,這就是無明,般若圓滿而成佛已,無明徹底照空,怎麼會突然再起來把佛性迷掉呢?所以成了佛之後,根本不會再起無明被迷住的,不但決定能成佛,而且依金剛乘,上根利機的,只要因緣夠了還能即身成佛,當然在我們劣根凡夫面前,他雖成了佛,但我們卻看不到他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看他示現的形貌,仍是凡夫。假使成佛因緣不具足,當然,雖經叁大阿僧祇劫還是成不了佛的,就是說,要靠聞思修,要叁者結合起來。
如果把成佛的法都聽聞過了,經過思惟把它融合身心,而且深刻引生定解,又在修定中把法的力量磨煉得充分發揮出來了,那這個人決定成佛了。如果聞的是聲聞法(指單爲自己了生死發出離心的動機而聞法)那從定中熏修出來的,決定是聲聞果。如果聞的是緣覺法(指單爲自了而發出離心,現世或宿世以此動機聞法,而悟入十二緣起),那修出來的成就,就是緣覺果。再回過來說,如果聽聞的是外道法,婆羅門教之類的,那麼入定修(婆羅門外道也有有漏的禅定),那怕入的禅定再深、再高,所得到的是婆羅門外道的果,可能會神通廣大,但是出不了生死(沒有漏盡通)。氣功師也是一樣的,如果學的是氣功師的法,(氣功一般是鬼神教)不要說所得到的定,僅僅是鬼神加持而來的,即使自己修有漏定真正得定了,所得到的,還僅僅不過是氣功一類的東西,佛教的教證功德一點也不會有的。因果如如,聽聞學修的是什麼,從定中證到的也就決定是那個同類性質的,這個因果法則,是法爾不誤的。我們說「緣生因果如如不虛誤」就是指的這個道理。發心爲自了聽聞的聲聞法,將來證到的果也是聲聞乘的,如果發的是菩提心,遍學廣修一切六度萬行,得到的果,絕對是佛果。如果不幸聽信了氣功師、邪教的法,不論修得怎麼樣真誠,究竟免不了還是氣功師、外道那一套,既不能成佛廣利衆生,反而弄得苦上加苦。
所以,在最初,對所聞的法要有鑒別,嚴加抉擇,這是一個絕對重要的問題。一定要聞佛的正法,相似正法、外道的法不能聽。現在社會上流行的相似佛法太多了,它們以佛法的標簽做廣告,而實際販賣的是外道的黑貨。它們的宣傳品上也用上了許多佛教的術語,「成佛」、「轉*輪」啦,「離欲出離」啦,乃至「無漏」、「菩提」等等,甚至于把佛菩薩的聖號、佛經、咒語都斷章取義地搬了許多進去,但是它們不是佛教,卻是外道,切莫輕信。我們幸而得此暇滿人身,逢上無上微妙的佛法,尤其是宗大師的全圓道次教授,都是宿世多生修行持戒培福,及由叁寶加持而得來的,應十分珍惜這樣的人身,拿來修圓滿無誤的佛法,纔不辜負上師叁寶、父母衆生和自己。
這裏我們引帕繃喀大師一段文,說明什麼是正確無誤的佛教正法,讓大家擦亮眼睛,不會上當,而使暇滿人身獲大義利。大師是這樣說:「就像河流的源頭能追溯到雪山,我們所修的法,也應該是沒有錯誤的,可以追溯到教主大師釋迦佛。對沒有根據的法,就是修上一千年也不會生起一點點合格證德,如同攪水求酥一樣。因此,我們說所修的法應該具備以下叁個特征:
一、必須是大師釋迦佛所說。
二、中間是否攙入邪法的垢染,要經班智達們辯論抉擇,必須清除垢染。
叁、必須是諸成就自在者作聞思修,在心中生起證德後漸次傳來者。
如果所修之法,具有以上這叁個特征,就是標准的」。
「正如叁界法王大宗喀巴大師所說:暇身勝過如意寶,唯有今生始獲得,難得易失如空電,思已則覺世間事。縱勞無益如揚糠,故應晝夜取堅實,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
這二段文,充分說明了暇滿人身的難得和可貴,應利用來精進修習道之心要,而所修之法如何簡別真僞優劣,又必須依照帕繃喀大師所列的叁個特征去尋求。摩尼寶能使我們得到現世的快樂,衣食寶飾等物質享受都能滿願,但即使連我們後世不墮惡趣這件事,也無法辦到。我們如果利用這個暇滿的人身,依止佛法去修行,則完全能做到下世不入惡趣,甚至可以生天、解脫,乃至成佛。反之,若不修行,白白浪費,虛度此寶貴一生的話,那麼比失去幾億財産,無數摩尼寶珠,不知還要可惜得多少倍了。寂天菩薩曾說:「既得此閑暇,我若不修善,自欺莫勝此,亦無過此愚。」一定要警惕,不要太愚癡了。總結的說,我們一定要利用這個暇滿人身努力學修佛法,而且要求學修合乎上列叁個特征真正的佛法,依照聞思修、戒定慧,有次第而又如法地去學修。
有的人說,成佛要無分別智,佛是證得無戲論無分別智。我們用聞思修是有分別的智,既然因是有分別的,得的果也一定是有分別的,因果如如法爾如是。那麼,我們要得無分別智果的話,因上也就不要分別。于一切法,不思善,不思惡,一切都不要想。這樣修,空空洞洞,不動念頭,就會成佛。
這個話,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倒底是不是這樣呢?依他所說,你們去學教、聽法,都是有分別心,用有分別心來修證佛法的無分別智,那是因果不符的。他的意思是不要去聽經,不要去學教,就是什麼都不要去分別,把腦筋停下來。不過心裏存個「不要分別」的念頭,也是一種分別,「不要想」也是一種分別;那麼一切都不分別,最好就是休克了,因爲休克之後,腦筋什麼分別都不動了,睡覺有時還會做夢,休克最好。要修行就休克好了,用電一摩,休克了,這就是修行——入定,將來會成佛。有沒有這樣的事?這完全是荒謬絕頂,決不可能的事情。不動腦筋,生存著的人,總是要動腦筋的。你說無分別,凡夫不想這個,就想那個,想一個無分別,也是一個分別。活著的人除了休克之外,不分別是不可能的。當無分別智得到的時候,那當然可以的了,一切法的空性,沒有一切分別,這個怎麼得到…
《上海居士林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