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上海居士林開示錄▪P4

  ..續本文上一頁一切,一句阿彌陀佛,即是八萬四千陀羅尼藏——的時候,來一個「一切即一」,一切法都是阿彌陀佛,把那些修法功德一個一個積聚起來,最後會歸到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上去。

  這樣做、對我們說來,于修淨土宗念佛求生西方,會有極大的利益。今天向大家介紹這個方法,也就是說,我們格魯派的修法跟淨土宗的修法是沒有違背的,不但如此,而且相輔相成,可以幫助淨土宗的行人,更容易地往生;本來能往生的,可以得到更高的品位。這就說明,我們格魯派宗大師圓滿的教義和修法,並不限于修格魯派的行人才需要,是一切宗派共同需要的;而且淨土宗的行人,特別需要,因爲淨土宗一般是假借天臺宗,沒有自己獨特的完整的教理和各別對治的修法。菩提心生起來,就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了,那就像是磁吸鐵一樣,很容易吸引——接引往生了。

  另外一個是出離心,我們也談一談。按理要先談出離心,因爲菩提心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擴大到一切有情而生起的。出離心,就是觀叁界的苦,厭患生死,要求解脫。我們淨土宗不是也這樣說麼:娑婆世界太苦了,我們天天在受苦,但是,盡管這麼說,一般人倒了黴,生意敗了、破産了;或者做了什麼壞事給公安局警察抓起來了,這個是苦,他也承認,但是一旦他發了財了,生活也很好,家裏兒孫滿堂,身體又健康,娑婆這個苦,好象想不起來了。到底娑婆是樂是苦呢?成問題了。

  所以說,一定要把這個苦仔細分析:苦裏面有叁惡道的苦,有人間的八苦,六道的苦,還有整個叁界的叁苦。有的人認爲,叁惡道的苦固然是苦,我是不要去的;人間有苦有樂,倒黴的事情是苦的,幸福的時候還是有,那麼就是苦樂摻半了。天上則全是享福受用了。很多的外道,他們的修行,就是以生天爲目的的,認爲天上就是最好最理想的地方。但是,我們佛教的看法,欲界天有五衰相現苦、墮惡趣苦、斫裂殺害苦、悚栗驅擯苦等等。即使生到色無色界,還是有苦,什麼苦?行苦。煩惱隨逐,一切隨業牽引,于死于住,都不得自在,不能逃脫輪回的苦。生在天上,固然時間很長,但是當福報享完了,依其所造惡業,還得下地獄,餓鬼、畜生道,雖不願去,還得要去,這就是說苦的根子還深深地埋在裏面。天上的享受,天上的時間比人間長得多,但跟地獄時間比,卻是短得很。短暫時間的享受,而導致漫長時間的受苦,這個,如果你仔細想一想的話,確實是劃不來的。難陀尊者,看到自己持戒修行,當生天享受,但享受完後,即當下地獄,受油鍋燒煮之苦,于是發出離心,不再希求生天了。

  另外,我們經常打的比喻,一個人,古代小說裏,過去京戲裏經常看到的,這個人,他犯了罪,要殺頭了,在殺頭之前,給他飽吃一頓酒肉,隨他大吃大喝。就是說,讓他最後飽吃一頓,吃得醉醺醺的,一刀砍下去,他也感不到痛了,這也算是古代對罪人的一種優待吧?!但是這個罪人吃這頓酒肉的時候,傷心地吃不下去。爲什麼?吃下去後,頭就沒有了。現在人們貪著天上享受、人間享受,卻糊裏糊塗,以爲很高興。卻不想想,這個福享完了,一會兒就到地獄去了。地獄這個苦才是受不了的,比殺頭還難受。如果我們想到這些的話,那人間快樂有什麼值得留戀呢?這是毫無意義的,要趕快求生西方,到了西方極樂,就再也沒有什麼苦了。所以說,要把苦樂深入分析。

  再進一層說,所謂人間的快樂,天上的快樂,到底是不是真的樂呢?佛經裏面說叫壞苦,它表面上好象有點樂。但一切都是無常的,它要變壞的,當它變壞的時候,苦就出現了,而且比沒有樂的更苦!就像一個做了皇帝的人,後來鄰國侵犯,或國內造反,把他打敗了,把他從皇位上趕了下來,甚至于殺頭了。當他臨殺的時候,比普通一個盜劫犯被殺的時候更苦。因爲那些盜劫的,本來是流浪漢,沒有錢,沒有地位,沒有什麼權力等等,死就死了。而他卻過去是威震四方的一國之主,財富寶藏無數,妻子兒女圍繞,大臣輔相、宮娥婇女多得很,一下子打了下來,成了一個殺頭犯了,這時心裏的苦,不可言說的更苦!所以說,樂並不是樂,是壞苦,壞的時候更苦。

  這個還不算,我們再說,就是這個壞苦,它本身,它的本質,倒底是苦還是樂?在苦樂舍叁受中,這個樂受,所謂人間的快樂,天上的快樂,如果它本質是樂的話,那麼樂的因素越多,應當快樂就越多。我們來看,是不是這樣呢?假使說,一個人很餓,饑民,肚子餓得很、很苦,有人很慈悲,招待他一頓好的飯菜,盡量吃,啊!這真是快樂了。吃著吃著,味道又好,餓的苦慢慢消滅了,真是快樂,吃飯的快樂!但是他吃飽了,叫他再吃,就不感到快樂了。如果說已經飽足了,不能再吃了,逼著他還要吃,那就根本不是樂,是苦了,這時候,是越吃越苦,吃到後來脹死了,那就是最後苦的到了極點就死掉了。如果說吃飯是快樂的話,吃多了應該快樂也多,更快樂了,怎麼會吃多了反而苦起來了呢?甚至會死掉呢?那就是說,吃飯本身並不是一個快樂,是苦的一個變相,當它把饑餓的苦滅除下去時,妄現一種樂的感覺,實質上是一種苦變換成另一種苦的過程而已。另外有一個比喻,一個人右肩擔了兩百斤的擔子,走了一、二裏路,感到右肩痛得不行,要休息了。但他要趕路,休息下去,時候就趕不上了。他就靈機一動,把這個擔子放到左肩上去,啊!好象就輕松了,又擔起走了。看起來,調個肩,好象就不苦了,實際上,這個苦——二百斤的擔子,並沒有少一斤,還全壓在自己身上,僅僅是起了一個變化,苦的樣子變了一下。說透了,右肩的苦減輕了,我們就以爲快樂了,而左肩的苦卻一步步的在加劇。

  我們一天到晚在苦之中,苦稍現輕微一點,我們就誤認這個是快樂。所謂的人天快樂,就是這個東西!僅僅是苦稍微減輕一點的妄覺。

  經論上還有一個比喻,就是說一個人生了一個毒瘡,痛得很,苦嘛!但是你把它灑上一點冷水,或者用現代化的話,弄點清涼油一塗,就感到清涼了,苦也減輕了,甚至感不到了。啊,很舒服!啊,這下好了!是不是好了呢?這個瘡一點也沒有好,還是那麼大,那麼紅腫,還在那裏流膿血,僅僅是減輕了一點痛苦、就感覺得快樂了。我們叁界裏的所謂「快樂」,也就是這麼一回事。在極苦之中,稍微減輕了一點,哎呀!就認爲舒服得很了,這個是一種愚癡的妄覺。經論上就說了,我們與其要貪著把涼水在毒瘡上灑一下,臨時減輕痛苦的快樂,不如把這個毒瘡徹底治好,瘡治好了之後,就再也不會有痛苦了,那就是真正的快樂!怎麼叫瘡治好呢?出叁界!叁界出離之後,一切苦難都沒有了。

  上面分析了苦樂的關系,也就是所謂「苦苦」與「壞苦」,我們再講一個「行苦」,這叁苦,就把叁界的苦都包完了。這個行苦講得最徹底的,就是宗喀巴大師的教。一般的講苦,就我們聽到的教導,都是:啊!世間苦啊,你看人間生老病死八苦,特別是叁惡趣苦,什麼什麼呀,都講的苦苦,壞苦就講的很少了,至于行苦,幾乎是不大聽到的。在宗大師《廣論》裏,就詳細講了行苦,這個行苦是一切苦的根子,是隨過去宿業及煩惱的力量,牽著我們的鼻子走,自己毫無自在,故名爲苦。如果把這個苦認得到了,那麼,任誰說這叁界再好,帝釋,梵王的寶殿,叫你去住,你也不要住了,色無色界,也不要去了,而且認爲極苦,那真是「叁界無安,猶如火宅」的境界了。這是關鍵性的問題,一定要認識到行苦!這是我們所以要往生西方的真正原因。這個苦認到之後,娑婆才能徹底放下,求生西方的心,就決定下來了。

  我們要修西方淨土法門,我經常擺這個公案。我在文革時,從五臺山被遣回上海(我從小在上海長大,長時在上海住的,很多居士都知道。我還可算是一個上海人,今天到上海來,與大家結個法緣,很高興!)我住上海,是住在江西北路同昌裏,從那地方過去,再隔一條街的一條裏弄內,住著一位老太太,那時我住在同昌裏,附近的小孩子們經常來玩,他們就告訴我,關于那位老太太的情況,說她很年輕時就成了寡婦,因此信佛,念佛很用功,她經常誦《法華經》,甚至手抄本,抄了很多部,我到上海以後,因文革時經書都被查抄了,一本都帶不下來,她也從孩子們口中,知道了我的情況,她就很好心地把她親手寫的《法華經》托孩子們帶來供養了一部。她是這麼一位很用功,很好的修行人。但是,孩子們後來告訴我,說那位老太太在臨終前,一個月左右,做到一個夢,夢見她年輕時死掉的丈夫,住在一幢很漂亮的花園洋房裏,向她招手,她很高興。這個夢一做,對她往生西方就成了問題了。因爲她過去,因爲受了苦苦,丈夫死掉了,感到很苦,她就念佛修行了,但她壞苦認不到。現在夢中丈夫的樣子顯現了,在花園洋房裏,面朝著她,向她招手,讓她一起去住,她認爲很高興,心裏動了念頭了,壞苦認不到,那麼,她是不是還堅定地求往生西方,這個就極其成問題了。

  所以說,苦苦,盡管知道是苦,而壞苦卻認不清的話,以爲是快樂,則娑婆不全是苦,那麼往生就會成問題的。如果壞苦認得了,行苦還不能真正定解的話,那麼生到色無色界,還會迷掉。認爲這個地方清靜、安逸,不會動搖了,叁界的根子還沒有拔掉。所以,我們修念佛法門的人,真正的要往生西方,把娑婆的根子全部拔完的話,必須還要認得到行苦。行苦是什麼呢?我們生的這個世界裏邊,一會兒上天,一會兒下地獄,一會兒富貴榮華,一會兒窮得要飯,乃至餓死;一會兒地獄裏受折磨,一會兒又到帝釋天宮去。宗大師在論著裏告訴我們,無始以來,我們什麼福都享過:帝釋天宮,大梵天宮等等,這些地方都去過,都住過,天女獻的甘露都吃過,什麼都享受過。但是,我們在地獄裏烊銅、鐵丸子也都嘗過。我們在這世間上,吃過的母親的奶,比四大海還多得多;我們犯了錯…

《上海居士林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主要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