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能力,他自己並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氣功師都是鬼神附在身上,作一些功力,能發功、能看病。但是他臨終的時候,福報沒有了,鬼神也離他而去,那這個時候一切被他打走的那些怨鬼都來找他,所以他死的時候非常慘。所以說氣功師本身解決不了問題,你求他有什麼用處呢?所以說我們的一切苦難,病了什麼東西的,只可以求叁寶,皈依叁寶之後,一切求叁寶。
再一個,就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有一個人,戰後他作了首相。他是怎麼的呢?美國的轟炸很厲害,他躲到防空洞去了,但是他坐在防空洞那邊,忽然想起他還有一尊觀音菩薩佛像還沒有藏好,怕炸壞,這個人很虔誠,他冒著生命危險去把那尊觀音菩薩抱到防空洞裏去保護起來,不然就炸壞了。結果呢,戰後日本的第一任首相就是他。這個叁寶的功德極大,所以說你護持一尊像,尚且有這麼大的福報,這還是現世的花報,將來後世的異熟報還更大。
那麼就是說,我們有苦難就求叁寶,不要求其他的。如果你求其他的,到氣功師那裏、鬼神廟裏去求的話,那你皈依體就沒有了,失掉了,所以說這個一定要注意。
皈依法寶之後,一切外道的書就不要去看,不要去修,外道的、氣功師的書不要去閱了。再一個,皈依法寶之後,一切衆生,你都不要去損害他,衆生都是平等,都是有佛性的嘛,你不能去損害他。
皈依僧寶之後,對于有些修外道的人,謗叁寶的人,你不要跟他太親近。那麼有些人提出來了,他父母是信耶稣教的,那怎麼辦呢?當然我們說父母是信耶稣教的,你還是要孝順他們,一切世間上該做的事情還是要作,但你要好好地用善巧的方便使他信佛,實在信不了,你也不要受他的感染,不要改信耶稣了。這個事情,生活上有些事情也是過去因緣嘛。以前我在溫州住過幾年,所以對這些情況比較熟悉的。有一個居士,她年輕,十幾歲的時候跟很多同修一起進廟,修行很用功的,但是她出嫁之後呢,嫁到一戶信耶稣教的家庭裏去了。耶稣家庭是很專製的,她的家庭成員必須要信耶稣教的,那麼她是信佛教的,她的丈夫倒還不一定那麼反對,而她的公婆就不行了,不能妥協了。采取什麼辦法呢?公婆兩個人怎麼勸也勸她不過來呢,就睡在床上不吃不喝,叁天,那麼這樣整個家裏就鬧翻了,這兩位老人不吃不喝、不起來,就睡在床上等死了,這個壓力很大,迫使那個媳婦信耶稣教去了。所以說,這些情況大家要注意一下,就是說年輕的女的佛教徒,最好不要選擇(嫁)到信耶稣的家裏去,要遠離他們這些人。
這是皈依叁寶以後一定要做到的。天魔外道不要去拜,不要去求;外道的書不要去看,不要去修;外道的人最好遠而避之,不要跟他太親近,除了父母沒有辦法,還是要孝順。這是要避免的。
那麼正面要做的是什麼呢?我們說一切都要依靠佛、依靠法、依靠僧,什麼事情都要以佛教的方法來解決。皈依叁寶之後還要做什麼事情呢?應當要做的,就是說叁寶的功德經常要去思維,因爲你思維叁寶的功德,才知道叁寶的價值高,你才會信心不渝地堅持下去,如果叁寶的功德你不知道,人家說耶稣教好,什麼教好,你就動搖了,就會改變你的信仰。所以說叁寶有什麼功德,這個書上講了很多,佛的功德,法寶的功德,僧寶的功德,僧寶就包括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都在裏邊了,他們的功德你想想看有多大,這些我們要經常想,想了之後有這麼大功德的人作我們的保護人,我們爲什麼要改呢?當然不要改了。
還有一點,要想叁寶的恩。我們皈依叁寶之後,叁寶對我們的好處很多,我們無始以來作很多的壞事,起很多的煩惱,都是該下惡道的,爲什麼能夠生到人天呢?就是因爲叁寶教導,使我們持了五戒,好好發願,不要爲現世的福報著想,要想到後世能夠作人,能夠碰到佛法,能夠再繼續地修下去,這個都是佛法僧教導我們的,我們所得的這個人身都是過去做了很多好事,受了很多的佛的教導,然後受了五戒,才感到這個身體的,所以我們這一輩子能夠有福報,不害病,沒有遭到什麼天災人禍,沒有被人家暗殺,也沒有很早就病死,這些都是叁寶加持我們的,那麼我們要好好感激叁寶的恩。
感恩怎麼感呢?就是孝子對父母怎麼做的,我們也要做到了。孝子對父母是怎麼做呢?好的東西先讓父母吃,好的衣服先讓父母穿——當然父母不一定要穿,還是還給你——總是先要供養父母了。那麼我們佛教徒呢?叁寶對我們有這麼大的恩,這個恩比父母還大,你一下惡道,父母還救你不了,要叁寶來救護你,那麼這個大恩當然要報了。要報恩的話,當然要看自己的能力了,能夠作很多利生的事情來報恩這是最好,哪怕你現在什麼能力都沒有,還做不到,那你就先做一般的,自己的享受,要先供養叁寶。那很簡單了,我們廟裏吃齋之前先要念供養咒,上供了,上供就是先供養叁寶,然後自己吃了。那麼你家裏也可以這樣子,但是你家裏引罄敲起來那做不到了,那很簡單,你就合個掌,“嗡阿吽、嗡阿吽、嗡阿吽”念叁遍,這就供了。這個“嗡阿吽”的意思很大,簡單說一下,這個“嗡阿吽”叁個字呢,是代表了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跟不動佛的功德。“吽”字念下去之後,就把這個供品裏的一切髒的雜質、不幹淨的東西全部洗成幹幹淨淨,就是最幹淨的。念了“阿”之後呢,這個光就照在這些飲食上面,就變成了天上的甘露。“嗡”,這個光一照,使這個甘露遍虛空盡法界,極大,不是一點點了,不是一碗飯兩碗飯,人間的飯並不幹淨,去供養佛菩薩,很慚愧,好象佛菩薩不一定愛吃,當然佛是沒有揀別,但是我們很慚愧了,人間是不幹淨的東西了,但是“嗡阿吽”一念,就變成最幹淨的、色香味觸都最好的,同時數量也是極大。這樣,“嗡阿吽”叁個字一念就供養了。你的衣服,新的、還沒有穿的鞋襪等等,或者用具什麼的,都可以先供養。那麼有的人說了,我們是居士,是在家人的衣服,佛菩薩要穿袈裟的,怎麼供養呢?但是你一樣的觀想嘛,“嗡阿吽”一念之後,衣服都變成袈裟了,但是佛也不要那麼多衣服,他又還給你,你自己穿去——就是先供養叁寶的心要有!這個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這個每天要念,要報恩嘛,要做佛的事情,自己發願也要做;每天早上晚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念,這個在早晚課誦裏都有,四無量心也有了,現成的都給你組織好了,你只要好好念,都在裏邊了。
另外的一條呢,就是說一些重要的事情,你自己決定不下來的,你要去問問師父,師父他學得很多,他可以給你做個好的決定。
這就是說皈依叁寶之後應當要做的事情。簡單說一下:第一個,叁寶的功德經常要憶念,這樣子可以堅定我們的信心。叁寶的恩我們要經常想起來,要報恩,飲食衣服等等,我們自己沒有受用之前,先供養叁寶。再一個,每天早晚叁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定要念,“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四宏誓願一定要發。再一個就是皈依之後,碰到有重大的事情要呈白皈依的師父。當然,我們說皈依的師父要選擇了,要真正學修比較好的,他給你決定下來不會錯,如果你找個其他的,那也不敢保證了。
所以說皈依之前要把這個師父好好的用智慧抉擇一下。抉擇的標准,這個也不是密教,佛法裏邊是有的,《瑜伽師地論》等經論裏邊也都有講的,但是我們漢傳佛教裏邊就沒有廣講,這裏附帶地給大家說一下。我們要找個師父,這個師父要具備十個條件(十個功德),哪十個呢?
第一個是調伏,要有戒律。出家人二百五十條戒,要持得精嚴的。當然在家人就不夠條件了,所以有的人皈依在家師父,這在漢地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這些事也有,有些人搞不清楚的,皈依個在家師父(居士)。我們說有出家師父要皈依出家師父,這個出家師父受持戒要精嚴的,持戒精進,很嚴格的。
第二個,是要講修定的。不能以世間的目的去修,得禅定嘛,他的心是甯靜的,不是浮躁的,至少對定是相應的。
第叁個,是能夠斷煩惱的,從戒生定,由定生慧,這個慧呢,第一個就是斷煩惱了。我們說智慧有兩種,一種是斷煩惱的智慧,一種是修佛道的智慧,世間那些做得很巧妙的,是世間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就是要能夠斷煩惱的,或者煩惱習氣很輕微的,經常發脾氣或者貪心很重的就不好了。
第四個,他的功德是不斷增上的,並不是停留在一個階段就不上去、也不努力了,而是不斷地在增長。
第五個,是要有勇氣的。調伏弟子,有的人講情面,該說的不說,好象是大家一團和氣,但是害了弟子。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做大官的弟子聶雲臺,他請了很多的貴賓,都是大官了,也請印光法師列席講開示,在吃飯的時候,聶雲臺老居士,他因爲是大官了,吃飯的時候不在乎,幾顆飯掉在桌子上沒吃幹淨,印光法師當場就大罵,當著很多貴賓的面前就罵他,你這個人不惜福,怎麼怎麼的——這是“有勇”,該調伏就要調伏。這個聶雲臺也是很有善根了,他不但不生氣,而且很謙虛地向印光法師忏悔。這個是說做師父的應該要有勇氣,不能說弟子做了大官了就不敢說了,或者錢很多是大財主,就不敢說話了,要有勇氣!對的嘛當然要贊歎,不對的就是要說的。
第六個,學的經教要多一點的。要以佛的方法來調伏衆生呢,你必須自己要多學一點,你自己學得太少,那麼你調伏的方法就很少。假使說一個醫生,他要各種各樣的病都能開方子,如果你只能治一個感冒,那人家來找你這個醫生,有啥用處呢?你看來看去都是那個感冒的方子,一個方子,什麼病都是它,那你怎麼能治得好?所以說經要多學一點。
第七個,學經的最高的是什麼呢?是空性,人空、法空…
《甯波居士林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