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基本佛經選集二 2-1 法蘊經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足住,是名第四天道。

  如是四種,皆令有情未淨者淨,淨者鮮白。

  時,諸苾刍歡喜敬受。

  

  無量品第十二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苾刍衆:

  有四無量,何等爲四?

  謂有一類,慈俱行心,無怨無敵,遠離惱害,廣大無量,善修習故,想對一方,勝解遍滿,具足而住,及對第二、第叁、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間,亦複如是,是名第一。

  複有一類,悲俱行心,無怨無敵,遠離惱害,廣大無量,善修習故,想對一方,勝解遍滿,具足而住,及對第二、第叁、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間,亦複如是,是名第二。

  複有一類,喜俱行心,無怨無敵,遠離惱害,廣大無量,善修習故,想對一方,勝解遍滿,具足而住,及對第二、第叁、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間,亦複如是,是名第叁。

  複有一類,舍俱行心,無怨無敵,遠離惱害,廣大無量,善修習故,想對一方,勝解遍滿,具足而住,及對第二、第叁、第四、上下或傍,一切世間,亦複如是,是名第四。

  時,諸苾刍歡喜敬受。

  

  無色品十叁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苾刍衆:

  有四無色,何等爲四?

  謂有苾刍,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是名第一。

  複有苾刍,超一切種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是名第二。

  複有苾刍,超一切種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是名第叁。

  複有苾刍,超一切種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是名第四。

  時,諸苾刍歡喜敬受。

  

  修定品第十四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苾刍衆:

  有四修定,何等爲四?

  謂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現法樂住。

  複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殊勝智見。

  複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勝分別慧。

  複有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諸漏永盡。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現法樂住?

  謂有苾刍,即于自身,離生喜樂,滋潤、遍滋潤,充滿、遍充滿,適悅、遍適悅故,離生喜樂,于自身中,無有少分不充滿,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現法樂住。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殊勝智見?

  謂有苾刍,于光明想,善攝受,善思惟,善修習,善通達,若晝、若夜,無有差別,若前、若後,無有差別,若下、若上,無有差別,開心離蓋,修照俱心,除暗昧心,修無量定,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殊勝智見。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勝分別慧?

  謂有苾刍,善知受生,善知受住,善知受滅盡沒,于此住念非不住念;及善知想,善知尋,于此住念非不住念,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勝分別慧。

  雲何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諸漏永盡?

  謂有苾刍,于五取蘊,數數隨觀,生滅而住,謂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受想行識集、此是受想行識滅,是名修定,若習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證得諸漏永盡。

  爾時,世尊爲攝前義,而說頌言:

  斷欲想憂惱, 離惛沈惡作, 得清淨舍念, 法尋伺前行。

  現法樂爲初, 次勝知見慧, 破無明等漏, 後證解脫果。

  時,諸苾刍歡喜敬受。

  

  覺支品第十五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有苾刍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嘗說覺支,覺支此言何義?

  世尊告曰:此覺支,言顯七覺支,何等爲七?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如是覺支,漸次而起,漸次而得,修令圓滿。

  時,彼苾刍複白佛言:雲何覺支漸次而起,漸次而得,修令圓滿?

  佛告苾刍:若有于身住循身觀,安住正念,遠離愚癡,爾時便起念覺支,得念覺支,修令圓滿。

  彼由此念,于法簡擇、極簡擇、遍尋思、遍伺察、審谛伺察,爾時便起擇法覺支,得擇法覺支,修令圓滿。

  彼由擇法,發勤精進,心不下劣,爾時便起精進覺支,得精進覺支,修令圓滿。

  彼由精進,發生勝喜,遠離愛味,爾時便起喜覺支,得喜覺支,修令圓滿。

  彼由此喜,身心輕安,遠離粗重,爾時便起輕安覺支,得輕安覺支,修令圓滿。

  彼由輕安,便受快樂,樂故心定,爾時便起定覺支,得定覺支,修令圓滿。

  彼由心定,能滅貪憂,住增上舍,爾時便起舍覺支,得舍覺支,修令圓滿。

  于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觀,廣說亦爾。

  如是覺支,漸次而起,漸次而得,修令圓滿。

  時,諸苾刍歡喜敬受。

  

  雜事品第十六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苾刍衆:

  汝等若能永斷一法,我保汝等定得不還。(何等爲一?)

  一法謂貪,若永斷者,我能保彼定得不還。

  如是瞋、癡、忿、恨、覆、惱、嫉、悭、诳、谄、無慚、無愧、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憍、放逸、傲、憤發、憍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求利、惡欲、大欲、顯欲、不喜足、不恭敬、起惡言、樂惡友、不忍、耽嗜、遍耽嗜、染貪、非法貪、著貪、惡貪、有身見、有見、無有見、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疑、瞢愦、不樂;頻申欠呿、食不調性、心昧劣性、種種想、不作意、粗重、抵突、饕餮、不和軟性、不調柔性、不順同類、欲尋、恚尋、害尋、親裏尋、國土尋、不死尋、陵蔑尋、假族尋、愁、歎、苦、憂、擾惱,于此一法若永斷者,我能保彼,定得不還。

  爾時,世尊爲攝前義,而說頌曰:

  貪所系有情, 數往諸惡趣, 智者能正斷, 不還此世間。

  如是瞋、癡,乃至擾惱,一一別頌,如貪應知。

  時,諸苾刍歡喜敬受。

  

  根品第十七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有梵志名曰生聞,來詣佛所,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欲少問,喬答摩尊,惟願聽許。

  爾時,世尊告彼梵志:恣汝意問,吾當爲說。

  梵志問言:根有幾種?

  世尊告曰:有二十二,何等二十二?

  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舍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此二十二攝一切根。

  時,彼梵志聞佛所說,歡喜踴躍,恭敬而去。

  

  處品第十八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有梵志名曰生聞,來詣佛所,合掌恭敬,以諸愛語,慰問世尊。佛亦愛言,而慰問彼。

  相慰問已,退坐一面,曲躬合掌,而白佛言:我欲少問,喬答摩尊,唯願聽許,略爲宣說。

  爾時,世尊告彼梵志:恣汝意問,吾當爲說。

  梵志問言:一切法者,何謂一切?

  世尊告曰:一切法者,謂十二處,何等十二?

  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謂十二。若有說言:此非一切,言一切者,更別有法。彼但有言,而無實事。若還诘問,便不能了,彼後審思,自生迷悶。以一切法,非彼境故。

  時,彼梵志聞佛所說,歡喜踴躍,恭敬而去。

  

  蘊品第十九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苾刍衆:

  有五種蘊,何等爲五?

  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是名五蘊。

  時,諸苾刍歡喜敬受。

  

  多界品第二十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阿難陀獨居靜室,作是思惟:諸起怖畏及起災患擾惱事者,皆是愚夫,非諸智者。既思惟已,于日後分,從靜室出,往世尊所,頂禮雙足,退住一面,以所思事,具白世尊。

  佛印可言:如是!如是!諸起怖畏及起災患擾惱事者,皆是愚夫,非諸智者。如置火在幹蘆草舍,樓堂臺觀亦被焚燒。愚夫亦爾!以無智故,起諸怖畏及災患等。

  慶喜當知!過去、未來、現在,怖畏災患擾惱,皆愚夫生,非諸智者,以諸智者不起彼故。

  慶喜當知!愚夫有怖畏,智者無怖畏;愚夫有災患,智者無災患;愚夫有擾惱,智者無擾惱;是故慶喜應知愚夫及智者法。知已,遠離諸愚夫法,于智者法應正受行。

  阿難陀言:齊何施設諸愚夫數?

  佛言:若有于界、處、蘊,及于緣起,處、非處法,不善巧者,是愚夫數。

  阿難陀言:齊何施設諸智者數?

  佛言:若有于界、處、蘊、及于緣起、處、非處法,得善巧者,是智者數。

  阿難陀言:雲何智者,于界善巧?

  佛言:智者于十八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

  複于六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複于六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欲界、恚界、害界、無欲界、無恚界、無害界。

  複于六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樂界、苦界、喜界、憂界、舍界、無明界。

  複于四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受界、想界、行界、識界。

  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欲界、色界、無色界。

  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色界、無色界、滅界。

  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

  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劣界、中界、妙界。

  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善界、不善界、無記界。

  複于叁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

  複于二界如實知見,是界善巧,謂如實知見有漏界、無漏界。

  複于二界如實…

《基本佛經選集二 2-1 法蘊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