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法蕴经集
学处品第一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诸有于彼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五?
谓杀生者,杀生缘故,生怖罪怨,不离杀生,是名第一。
不与取者,劫盗缘故,生怖罪怨,不离劫盗,是名第二。
欲邪行者,邪行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邪行,是名第三。
虚诳语者,虚诳缘故,生怖罪怨,不离虚诳,是名第四。
饮味诸酒放逸处者,饮味诸酒放逸处缘故,生怖罪怨,不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有于如是五怖罪怨,不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诃厌,名为犯戒自损伤者,有罪有贬,生多非福,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诸有于彼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为五?
谓离杀生者,离杀生缘故,灭怖罪怨,能离杀生,是名第一。
离不与取者,离劫盗缘故,灭怖罪怨,能离劫盗,是名第二。
离欲邪行者,离邪行缘故,灭怖罪怨,能离邪行,是名第三。
离虚诳语者,离虚诳缘故,灭怖罪怨,能离虚诳,是名第四。
离饮诸酒放逸处者,离饮诸酒放逸处缘故,灭怖罪怨,离饮酒诸放逸处,是名第五。
有于如是五怖罪怨,能寂静者,彼于现世,为诸圣贤同所钦叹,名为持戒自防护者,无罪无贬,生多胜福,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诸行杀盗淫, 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缚, 圣贤所诃厌;
名犯戒自伤, 有罪招非福, 死堕险恶趣, 生诸地狱中。
诸离杀盗淫, 虚诳耽诸酒, 五怖罪怨脱, 圣贤所钦叹;
名持戒自防, 无罪感胜福, 死升安善趣, 生诸天界中。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预流支品第二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有四种法,若正勤修,是人名为多有所作。何等为四?
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汝等苾刍,应如是学!
我当亲近,供养善士;恭敬一心,听闻正法;如理观察,甚深妙义;精进修行,法随法行。
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善哉见善士, 能断疑增慧,令愚成智人, 慧者应亲近,
善士应亲近, 以亲近彼时,令疑断慧增, 使愚成智故。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证净品第三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若诸有情,于汝言教,信心听受,能奉行者,汝当哀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四证净中。
何等为四?谓佛证净,法证净,僧证净,圣所爱戒。
所以者何?诸有地界、水、火、风界,是四大种,容可改易;若有成就此四证净诸圣弟子,必无改易。由此多闻诸圣弟子,成就如是四证净故,若堕地狱、傍生、鬼界,无有是处。
是故若有于汝言教,信心听受,能奉行者,汝当哀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四证净中。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沙门果品第四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有四沙门果,何等为四?谓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通行品第五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有四通行,何等为四?谓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行、乐速通行。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圣种品第六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有四圣种,是最胜,是种姓,是可乐,现无杂秽,曾无杂秽,当无杂秽,一切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梵魔、或余世间,无能以法而讥毁者。
何等为四?谓我多闻贤圣弟子,随得衣服,便生喜足,赞叹喜足,不为求觅衣服因缘,令诸世间而生讥论;若求不得,终不懊叹,引颈希望,拊胸迷闷;若求得已,如法受用,不生染着,耽嗜迷闷,藏护贮积;于受用时,能见过患,正知出离,彼由随得衣服喜足,终不自举,陵蔑于他,而能策勤,正知系念,是名安住古昔圣种。
如是弟子,随得饮食,便生喜足,广说如前。
如是弟子,随得卧具,便生喜足,广说如前。
如是弟子,爱断乐断,精勤随学,于断爱乐;爱修乐修,精勤随学,于修爱乐;彼由如是断修爱乐,终不自举,陵蔑于他,而能策勤,正知系念,是名安住古昔圣种。
谓我多闻贤圣弟子,成就如是四圣种者,若依东南西北方住,不乐居彼,而彼乐居,于乐不乐,俱能含忍。
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勇不乐居彼, 而彼乐勇居, 于乐不乐中, 勇者俱含忍。
既弃舍诸欲, 无物能拘碍, 如瞻部真金, 谁复应讥毁?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正胜品第七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有四正胜,何等为四?谓有苾刍为今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一。
为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二。
为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三。
为令已生善法坚住不忘,修满倍增,广大智作证故,起欲、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名第四。尔时,世尊为摄前义,而说颂曰:
初修正胜时, 已胜生死有, 若修至彼岸, 能摧灭魔军。
离尘垢诸德, 非恶缘所退, 到彼岸涅槃, 证无余极乐。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神足品第八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有四神足,何等为四?
谓欲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一;
勤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二;
心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三;
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是名第四。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念住品第九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吾当为汝略说修习四念住法。(何等为四?)
谓有苾刍,于此内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彼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内外身,住循身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内外俱,受、心、法三,广说亦尔,是现修习四念住法。
过去、未来苾刍,修习四念住法,应知亦尔。
时,诸苾刍欢喜敬受。
圣谛品第十
一时,薄伽梵在婆罗泥斯仙人论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此苦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苦集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苦灭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趣苦灭道圣谛,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复次,苾刍!
此苦圣谛,以通慧应遍知,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苦集圣谛,以通慧应永断,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苦灭圣谛,以通慧应作证,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趣苦灭道圣谛,以通慧应修习,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复次,苾刍!
此苦圣谛,我通慧已遍知,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苦集圣谛,我通慧已永断,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苦灭圣谛,我通慧已作证,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此趣苦灭道圣谛,我通慧已修习,若于如是未曾闻法,如理思惟,定能发生眼智明觉。
苾刍当知!
我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未三转十二行相,谓未发生眼智明觉,未能于此天人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解脱出离,未除颠倒,多住心故,亦未如实能自称言:我证无上正等菩提。
我于如是四圣谛中,若已三转十二行相,谓已发生眼智明觉,便能于天人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解脱出离,已除颠倒,多住心故,亦已如实能自称言:我证无上正等菩提。说此法时,具寿憍陈那,及八万天子,远离尘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
尔时,佛告憍陈那言:于所说法,汝已解耶?
憍陈那言:我今已解。第二、第三,亦复如是。以憍陈那先解法故,世共号彼为阿若多。
地神、药叉闻是语已,欢喜踊跃,高声唱言:佛今于此婆罗泥斯仙人论处施鹿林中,怜愍世间诸众生故,欲令获得利乐事故,三转*轮,其轮具足十二相行,世间沙门及婆罗门、天魔、梵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由佛转此无上*轮,憍陈那等已见圣谛,从今天众渐当增益,阿素洛众渐当损减;因斯展转,诸天及人皆获殊胜利益安乐。
空行药叉闻是声已,欢喜传告四大天王,彼复举声,展转相告,经须臾顷,声至梵天。时大梵王闻已欢喜,庆佛为转无上*轮,利乐无边诸有情故。
此中宣说转*轮事,是故名曰转*轮经。
时五苾刍、八万天子,闻经欢喜,信受奉行。
静虑第十一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
有四天道,令诸有情,未净者净,净者鲜白。何等为四?
谓有一类,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一天道。
复有一类,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二天道。
复有一类,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圣说应舍,第三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三天道。
复有一类,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第四静虑具…
《基本佛经选集二 2-1 法蕴经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