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岡波巴大師傳▪P12

  ..續本文上一頁, 無作之心即佛陀,

   造作之心非佛意, 晝夜六時行住中,

   松松緩緩放置去! 如是放置之心性,

   無執明朗似虛空, 此即離邊之正見,

   無需疑慮自然生! 清淨無垢似水晶,

   明而無執此正觀, 無有間斷自然生!

   無作舒松似嬰兒, 離諸貪著此正行,

   超諸立破自然生! 因果同時甚稀奇,

   無慮無求此正果, 本來圓成自然生!

   離卻如是之自心, 向外尋求佛陀果,

   窮盡十方與叁世, 終難覓得離心佛,

   是故常應觀自心, 務令熟練時習之!

  

   大師雖然早已超離了生死之怖畏,但爲了使那些懶惰的弟子們早日上道起見,就示有微疾,但毫無痛苦。只是不吃飲食氣稍微衰退一點而已。岡波來則見狀心中不樂,問大師道:「您身體好不好呀?」大師以歌答日:

  

   聽聞上師名號已, 此心決誓棄此生,

   世間八法盡斷舍, 心離貪執樂瑜伽。

   超意之見本離邊, 不墮無思之魔網,

   空樂禅觀離諸執, 不墮無念之深淵,

   自然之行無緣慮, 不墮二執之邊際,

   心性光明是正果, 不於未來作願求,

   法性本離意識境, 離是非句甚樂哉!

   離有無邊甚樂哉! 開顯於內真奇特,

   如是修觀甚奇哉1

  

   爲了警覺諸法無常,使那些貪執此世認以爲常之徒弟們趨向菩提起見,大師即示現涅磐之相。在涅磐前半月之時,對衆人說道:「我要搬家遠行去了。你們若要請求進一步的口訣就應該趕快發問請求了。」那些瑜伽行者的徒衆們心中想道大師不過在說笑話而已。所以沒有加以注意,也沒有什麽行動。但是格西康巴頓巴卻看得十分清楚,對大家說道:「能和這樣的善妙上師相處一天的時間,也是非常稀有難得之事,所以你們現在不應該離開,趕快請求進一步的口訣吧!」於是那些本來想下山到市鎮去的徒衆們也延遲了行期。這一年中,許多人向大師請問方便道的口訣,但大師一概只用大手印法去回答,因爲此時大師浸潤於大手印中,根本沒有凡人之心境了。所以侍從的弟子們說:「現在請問大師(其他)口訣也沒有什麽用處。」因爲這個原故,以後那些瑜伽行者的徒衆們心中不太高興。又,大師,面帶笑容的對徒衆們說道:「你們看見了沒有?我是看見了!」因爲其時大師正看見無量諸佛刹土顯現。因爲這個原故,所以徒衆們也不敢向大師問法。在孟秋月初一時,大師向大衆說開示,從初一至十叁日其間大師經常發笑,身體十分健朗安適。岡巴法師說道:「上師仁波且啊!如果您要示現涅磐,就請您爲未來的徒兒們留下一個可以念誦的遺訓,可以嗎?」大師說道:「我是輪回已盡的菩提薩陲,所有與我有關系的衆生都會得到滿足。我過去無論在大衆的法會中或是在私下靜居的時候,都曾說過許多法要。」除此以外,更無其他特別的法了。但是,你的心意的確很好,我會在臨終以前這段時期留心此事,這樣就很夠了。我爲了救拔惡道衆生的苦痛,曾積聚了極大的善業,因此任何衆生只要聽見我的名字就能得到拯救解脫[46]。我的遺囑已經放在風中了,其他也沒有什麽另外的遺言了。」大師又繼續說道:「達波尼岡[47]說的這些話將來都會應驗的,誰是說法者呢?尼岡是說法者。」(徒衆們)繼續殷重勸請,大師於是說道:

  

   「叁世一切諸佛之體性諸善妙上師,二種菩提心相合之諸本尊佛陀,尊勝叁寶諸空行護法守者一切聖衆!請以你們的慈悲淨眼來看一切衆生啊!請你們保佑衆生啊!護衛衆生啊!慈悲攝受他們,與他們爲歸爲救!你們應當時常這樣去思維:

  

   死亡無非妄念也! 空行父母群集來,

   引我往生空行刹, 一念才滅一念生,

   何有死亡之事耶? 法身本來極清淨,

   其中何有死亡耶? 虹彩銷空無痕迹,

   甯有死亡之事耶? 此心無生亦無死,

   何有死亡之說乎? 清淨四大(離生滅)

   豈有死亡之事耶? 幻化城鎮自寂滅,

   何有死亡之事耶? 空悲合一無分別,

   甯有死亡之事乎? (自心)光明極清淨,

   其中何有死亡乎? 緣起聚合複四散,

   豈有死亡之事耶? 自心不生亦不滅,

   其中何有死亡耶? 清淨佛國往生去,

   豈有死亡之說乎? 起名即是名金剛[48],

   我今離去時至矣! 思念於我諸徒兒,

   慎勿悲痛莫苦楚! 應返內視觀自心,

   洞見無作體性時, 則能與我常相聚。

   常修六種成就法, 則能與我常相聚。

   常觀佛身無分別, 則能與我常相聚。

   能知諸法緣起性, 則能與我常相聚。

   若能空悲兩相融, 則能與我常相聚。

   若識自心即上師, 則能與我常相聚。

   若能熟觀菩提心, 則能與我常相聚。

   能於妄念赤裸見, 則能與我常相聚。

   常住崖洞習禅觀, 則能與我常相聚。

   心能抛卻此世間, 則能與我常相聚。

   能知生死二無別, 則能與我常相聚。

   心常知足離貪欲, 則能與我常相聚。

   愛護衆生如一子, 則能與我常相聚。

   依上師教而修持, 則能與我常相聚。

   持守清淨叁昧耶, 則能與我常相聚。

   我往無二法界去, 莫說上師不在矣!

  

   「你們要知道上師叁世諸佛和自心是毫無差別的,此心周遍一切動靜諸法處,你們要了解此理,並予以現前之證悟。」

  

   「你們應該了解空性是與大悲心無二無別的,這就是一切法之究竟義,請你們照這樣去修持。」

  

   「一切法乘中最殊勝的法門是深道六種成就法,請你們修持六法。」

  

   「不管生起什麽功德,切莫以爲那是最殊勝的,而是要一步一步的累積著進步上去。」

  

   「當修行的障難和疑惑發生時,請觀察那些除遣障礙的譬喻諸法。」

  

   「當貪享欲樂之念生起時,應該策觀少欲知足之道。」

  

   「要想成就圓滿佛位,就應該常住修行的地方。」

  

   「如能常念輪回之苦痛,此心就能舍棄今生之一切。」

  

   「自心即是真正的上師,所以無需向外尋求(上師)。」

  

   「在無有妄念中明朗朗的看見諸法之緣起相——你們應該趨入這樣的悟境。」

  

   「如是願必能結如是果,因此你們應當發深願和廣大願。」

  

   「未來的人們,如果思念沒有遇到我(而感到惋惜)就請他讀我的勝道寶蔓集和解脫莊嚴(菩提道次第論)等書,看了這些書就等於遇見了我一樣毫無區別。」

  

   「那些現在未能作我親近弟子的人,亦不必心生懊惱,他們只要殷勤祈禱於我,必定能夠得到滿願[49],我的加持力會使他們的功德自然生起,這一點應該謹記。」

  

   「請你們莫要(輕易的)坐法座,爲自己塑像或造塔,因爲這些事是對衆生有害的成份大,而有益的成份少的。」

  

   「什麽是法座?什麽是上師的宗風呢?那就是與佛法相合的事,因此請你們莫要作與佛法相違之事。」

  

   「我這個上師雖然像夢幻般的逝去,但我的慈悲和加持力卻是一點也不會減少的。我會救度你們的苦痛使你們不墮輪回、你們應當恒常不忘,恭敬至誠的祈禱於我。」

   接著大師就唱了一首遺訓歌:

  

   喂噫!念我諸徒兒! 若有將墮輪回者,

   當爲救護我自知。 若有極苦來煎逼,

   當爲救護我自知。 暫勿愁苦我徒兒,

   愁苦豈有實體耶? 莫將迷境執爲實,

   譬彼一母喪獨子, 叁日之後展笑顔,

   不笑亦無稀奇處! 誡告聚此諸徒兒,

   莫因外境而憂苦, 應向內視觀自心,

   若能無作見本體, 則能與我常相聚。

   …

《岡波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