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岡波巴大師傳▪P9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曾在一個大崖石下面趺坐,你現在去把那個小坐墊拿開,再向下面看一看。」日貢惹巴就拿了一把水瓢走到該處把坐墊拿開,發現下面出現了一口泉眼,有碗口一般大小。他想看看井底有多深,就仔細向泉眼處往下瞧,卻深不見底。大師說道:「我開此泉就像佛陀“以箭開泉”的故事一樣。修行人應該知道修行時應當注意的五項事件。」隨即歌道:

  

   諸法本性雖空寂, 僅憑離貪不能見,

   不離能所之修觀, 雖具覺受難悟體,

   不具悟境之宗見, 雖雲離邊仍作意,

   未斷牽繩之修士, 禅定雖佳輪回因,

   學佛若不具悲心, 雖勤精進墮聲聞,

   上師口訣最珍貴, 珍中之珍爲修行。

  

   大師正在思惟要開始起修清淨法之時,看見來了一個女人,全身塗滿了炭灰,手中掌著一個孔雀的翅膀說道:「修十二年的清淨法,不及宏揚佛法十二年好啊!」說畢不見。過了幾天,從後藏來了一個羅甲法師,他是一個世間八法欲心很重,又會裝模作樣的人,他來向大師請法,大師爲之歌日:

  

   五蘊即是佛陀身, 莫貪此身放羁絆,

   修習其言內行時, 莫摻低劣之行法,

   叁昧耶戒似命樹, 莫以煩惱火焚之。

   六道有情皆如母, 莫因自利而舍之。

   恒常相續之叁昧, 莫被戲論叁昧擾。

   無轉自成之(本體), 莫以墮向能所邊。

   離執修觀之明空, 其爲覺受所粘滯。

   任運之行本松坦, 莫摻僞擬及造作。

   時機未至之禁行, 能損密戒叁昧耶。

   內心不具把握時, 莫作業果斷滅論。

   具證具德瑜伽士, 莫起如山之慢見。

   莫被八法枷鎖系, 莫被現世欲鈎牽。

   善思惟兮諸修士, 莫墮隱暗險谷中!

  

   隨後大師就傳以口訣,命他去修行。以後這位法師的名利心漸漸淡泊,終究成爲一個很傑出的大修行者了。

  

   過了不數日,格西甲哇窮從至,不久格西甯勞至,隨後遼馬波等六十人至。大師皆傳以法要及開示。事畢,大師想道:「我應該閉一個很嚴格的關了。」正在此時,衛、藏、康叁區中具有善根的人士都來到大師處齊集。這些人都在短期內生起了無量的覺受和極殊勝的氣脈功德。大家都在一個時期中成就了六種神通!這些修士們從不執受八種厭物[36],大家都精勤修持蹲坐瑜伽[37],住於十二種圓淨功德,習禁語及密行,常行閉關及清淨法。這段時期,因爲集聚的徒衆太多,所以雜事也很多,大師覺得太煩囂,就躲避到尕域之鳥谷中去居住。該地是一個十分可怖的地方,鬼魔非人白天都時常出現,魔鬼的喧鬧聲整天都充滿了山谷。大師想道:「這個地方大概徒衆們不會來了吧!」但是仍有少數的徒衆前來依止。大師忖道:「這些人才是真正想學法的啊!」就對他們說道:「你們不顧生命的危險到這裏來,今後不論你們要學什麽法,我一概傳授!」徒衆們問道:「您要傳我們什麼法呢?」大師以歌答曰:

  

   敬禮上師。

   時不停留死速至, 應早修持求解脫,

   夕陽落後夜隨至, 無常催人棄此生。

   應斷懈怠及蹉跎, 勇猛精進似火熾,

   不顧此生之一切, 恒常專精修禅觀,

   如是修持必能生 超離心意之覺證。

   應知有因必有果, 不可斷滅因果法,

   思惟惡道之苦痛, 能生強烈對治心,

   惟求自己得解脫, 則墮聲聞小乘道。

   思惟衆生如母恩, 心中常修慈悲觀,

   慈心常覆諸有情, 常願衆生得解脫。

   心常浸潤於慈悲, 舍己利他自能成。

   自心深處得清淨, 二種障礙法爾滅。

   若知諸法本如幻, 如夢如影不堅實,

   (如能恒常特此見), 則於此生不貪著,

   離諸欲求降貪執。 以上見行若熟練,

   此心必得大轉變。 自心若不徹轉變,

   只望他人斷煩惱, 豈能獲得解脫果?

  

   大師又開示說:「直言之,衆生心之體性乃“無法可立”或“一切都不是的”。就在這“無法可立”之上安然定下去就夠了,再不需要其他了。生起一點微細妄念也不要緊。這種(大手印的修觀)因爲是深觀自己本身,所以結果是返本還源。除了此心性之“一切皆非”外,其他什麽也沒有〕無分別的叁昧如虛空般的開展出來;或安往(自心)明體不散亂,此二者可加以審查孰者爲佳?(總之),若是無念無記之禅定就不是了義教,不如修平常心之殊勝。舉一個比喻來說,虛空中充滿了佛及佛母,他們以神力令我超升上界好呢?還是我與他們同體無差別好呢?不管佛、神顯現怎樣殊勝的境界,仍舊是心所變現之幻境,那裏有平常心好呢?有時瑜伽行者看見自身成爲佛陀之相,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種種莊嚴,如虹彩一般明顯(美麗)。但這只是由心意造作之生起次第修觀所産生的境界,因此不及平常心之殊勝。別人看見自己成本尊相也不及平常心之殊勝。又像邏輯學者們和嘎當派的教法所主張的:觀能所二者皆無根無生,外顯陰陽[38]諸法亦是心所變現,(實無體性)。(如此修觀),則睜眼亦無睹,一切諸法皆如虛空,如極清淨之圓心,但這仍舊是意念所造出來的空,這樣就墮入“所知法之體空”一邊去了。因此,這種空觀仍不及平常心之殊勝,要想親自覺受平常心,則如真言(典籍)中所說:

  

   此俱生智者, 他人所難言,

   依上師善巧, 及時節因緣,

   再加自福德, 方能親證之。

  

   大師作以上之種種開示後,即被迎請至岡波。諸大修士皆來請問法要。大師說嘎當派的上師們曾說過:「當一個人證悟空性之後,他就會對業果更爲小心仔細。這個話真是不錯啊!再者,嘎當派的法力加持實在很大。我有一個規勸歌,你們聽吧!

  

   於諸仇敵生毒恨, 於自親眷極愛憐,

   於諸財物心貪著, 學佛應斷此叁者,

   專修應斷此叁者, 至心決志修行者,

   於此叁法應拾離。 南方買物北方賣,

   奴役雙足奔走忙, 閑聊散亂扯閑天,

   此叁學佛應舍離, 專修應斷此叁者,

   至心決志修行者, 於此叁法應舍離。

   令僧蒼老之施主, 障礙出離之聚斂,

   破壞證德之學問, 上叁能壞學佛本,

   專修之士應舍離, 至心決志修行者,

   於此叁法應斷舍。 博學多聞之我慢,

   獨居崖洞之修慢, 能修苦行之忍慢,

   此叁能爲學佛障, 專修應斷此叁者,

   至心決志修行士, 於此叁法應舍離。

   罪食花斑色之肉, 醉人黃金色之酒,

   迷人姜貌之少女, 此叁能毒學佛者,

   專修應離此叁毒, 至心決志修行者,

   於此叁法應舍離。 未證神通說神通,

   聚衆人財以自富, 無能醫療強醫療,

   此叁學佛之險處, 專修應斷此叁者,

   至心決志修行士, 於此叁法應舍離。

  

   以上乃簡述大師內證功德之若幹事迹。關于大師之外顯功德,簡言之,大師實具有種種之無礙神通,能隨意現身、隱身,以一變多,以多變一等難可思議之神變。(例如),某次,達波拉薩方面之人士說:「上師仁波且於盂冬月十叁日白晝,行抵達波拉薩,十四日白天作預講諸行。十五日散花(獻佛)。十六日行忏謝法儀,宣說法要並行廣大之供養等事,十七日白晝又說多種開示。隨後即(差人)載衆多毛料及綢料之(供佛)天衣運往岡波。又與徒衆們大家發願回向。在法會尚未散去的時候,有一施主名叫格崩的帶著隨從前來。他說:「大師爲了使我深入佛法,於十四日白晝作准備法儀,十五日白晝散花獻佛。十六日行忏謝法儀及說法開示,作供養後赴頓金卡。(我們)深深的感到希有難得,我還供養了許多肉醬,大師還爲施主們作了發願及回向呢!)但是,大師住處的僧衆們說道:「上師仁波且一向都在此地。這些時都一直…

《岡波巴大師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