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帝洛巴尊者傳▪P5

  ..續本文上一頁應、缺乏信心等所産生的種種困境。

  爲了能正確地持守叁昧耶戒,行者必須要有充滿清淨、強烈信心的柔軟心靈。柔軟性及信心是應該出現的持久特質,當行者持續地從上師那兒獲得實修技巧傳授時,便可自然發生,沒有師承而來的一切,修持者要不就是無法成熟到可以接受叁昧耶戒的教法,要不就是無法善巧地維持叁昧耶戒,如空行母所說:“如意寶就無法開顯”。

  第二種如意寶的教法,至今仍然存在且保存得很完整,但行者必須要從源自佛陀時代即不間斷的傳承處才能得到。

  清淨而強烈的信心(有外、內、密叁種),必須在初期就逐步建立,因爲法的治療力仍不穩定,就像剛戒煙、剛斷除惡習成功的人,必須很努力地執著于新的決定,才能不去碰煙或重蹈惡習,此時其心裏仍會有一股不自在的感覺,隨著時間過去,他才能輕松且很笃定了,這時的確定性就很堅固。

  有個很滑稽的故事,可用來說明信心的力量:從前個國王,養了一只力大無比、精于劍術的猩猩,作爲貼身侍衛。有一晚,國王睡著了,猩猩隨侍在側,一只蒼蠅停到國王的鼻子上,忠心卻愚笨的猩猩看到後,迅速又純熟地舉起劍來刺向那只蒼蠅。

  幸好國王命大,在場的另一位仆人看到後,立刻奔向前去保護,即使猩猩力量很大,還是被他給阻攔住,也才救了國王一命。這故事雖不能算是很好的例子,但多少說明毫不猶豫的信心和純由誓約而起的信心差異何在。

  【真實本性如意寶】

  第叁種寶藏就是真實本性如意寶,是直指自心本性的教法。

  造就我們心靈世界的種種經驗,有其表相的特征,也有其真實的一面,表相特征是指它們看起來像什麼,真實的一面則代表其實際上爲何。經驗表相上的細節,容易遮蔽背後的內在特質,就如同我們看戲看得入迷時,根本就忘記純只是一場戲,道理是一樣的。

  要獲得第叁種寶藏,行者需要一把鑰匙,此處是指本覺的鑰匙,這是般若正覺最精微之相。

  缺乏本覺的了悟,就無法看穿種種外相的面具,若沒有必要的方便與見地,籍以真正了解真實本性教法中所闡明的道理,如意寶即無法被開顯。

  打從一開始就應該要發展的般若正覺,就是覺醒自心了知事物本來面目的正念。覺醒的過程就是“道”,唯有依道而行,結果才會顯現出來。在修行的過程中,行者首先會認清經驗的各種特質,而終能發展出對經驗內在本性的明覺,了解到經驗內在的本性法爾如是。此刻般若正覺成爲本覺,具有鑒識力的覺性成爲本質的覺性。

  進入本覺就稱爲“了悟”,使自心真實本性變爲清晰明顯,更進一步說明,其實所謂的真實本性,也就是了悟本身,這是一種在過程中達到圓滿智慧所認識的智慧。

  (補述畢)

  總之,這叁段偈頌具有外在的意義,也就是說,行者必須能有具前瞻性的正確引導,善用合宜的法門,發展心靈的柔軟度,籍由覺視自心本質而成就真實了悟。否則,叁如意寶是無緣取得的。

  叁段偈頌同時具有潛隱的內在涵義,這和如來叁身有關。

  覺醒的莊嚴有叁種化現,也是叁種體驗證悟的主要方式。第一種是化身,化身給予一些有關于未來的教導,有時候是一些預言,化身也引導行者深入各階段的體驗,如前所述,這就是一般如意寶的兩只鑰匙,一般如意寶,主要是和物質有關。

  第二種是報身,報身所給予的教導是伴隨著成就的傳遞。報身饒富深意的莊嚴,給予精深無上的法門,這是叁昧耶如意寶的鑰匙,叁昧耶如意寶,主要是和聲音有關。

  第叁種是法身,法身微妙的本性,是深妙覺性及無上了悟,這些成爲真實本性如意寶的鑰匙,真實本性如意寶,主要和心靈有關。

  回到外層意義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話是對帝洛巴的直接挑戰,它隱含了“如果你沒有這些鑰匙,我們就不會給你所請求的教法”的意味。面臨這種情況,帝洛巴以承自成就大師所發展出的修持威嚴回答對方,答話的第一偈和物質有關:

  “空行所用不連續的詞彙、開導心性的教法,

  本質覺性之燈驅走了無明的黑暗,

  自生、自顯、自性光明,

  這只是預示性引導此體驗的鑰匙,我已具備!”

  [補述說明]

  開顯心性的空行教導,含藏在她們秘密的語言中。“秘密”是指本來秘密,自然而不連續,因爲只有心靈夠清醒的人才能了解它,她們不連續的語彙開顯了本覺,明亮的本質覺性之燈,自動驅走無明的黑暗,本覺完全超越二元對立,能于同一時間了知自他一切事物,有自知性。本覺的自顯性,是指不由因果律及種種因緣所生,能自發顯現。它本來清晰,自然閃爍智氣,因此有自性的光明。這就是帝洛巴具備預示性的引導與體驗之鑰。

  (補述畢)

  他的第二個回答,有關于語的第二只鑰匙,如是說道:

  “沒有任何的造作,

  心本身即是自我解脫的法身,

  于其中生起自我解脫的大手印!

  這只自我解脫的叁昧耶之鑰,我已具備!”

  [補述說明]

  心的本身不是一種産品,它不能透過任何的因果或緣境産生。因此心本身是不需要解脫、取消或改變,沒有要被解脫的東西,也不需要哪個具緣的解脫者來解脫它。心的自我解脫特性就稱爲法身。事實的確如此,而且正因爲如此,其解脫相的自然光輝與表征(直指這種自我解脫的大手印法語),就會發生在了解本來心性的人身上。

  帝洛巴從開始迄今,一直接受修行以及維持種種完整無垢的叁昧耶戒,並在金剛乘訓練中不斷成長,持受叁昧耶戒的功德也逐漸開顯出來。透過如此純淨而完整地遵守叁昧耶戒,帝洛巴圓滿地證得法身。這種覺性本身就是最高層次的叁昧耶戒,本自解脫自在,並不是趨向解脫、朝向解脫。所以,被成爲“自我解脫的叁昧耶”。

  持守金剛乘誓約(叁昧耶戒)的道理,在于每個人有如如本性,善持叁昧耶戒終將激起衆生對如如之理的覺證,見到自心本來面目。受持叁昧耶戒必然有所成就,也絕對不會發生錯謬,即使行者在途中繞了許多圈子、耽擱很多時間,也一定會出現持戒的成果。

  例如有個人持守叁昧耶戒一段時間後,造下五無間罪,這種罪會使造罪的人死後直墮無間地獄,即使在如此情況下,受業者在下叁道待過難以估計的時間,然而原先踏入金剛乘持守叁昧耶戒的力量仍將出現,並引發某些因緣而使他通往了悟之境。

  要入如如之境,唯有一法,就是透過如如本身。所以,了悟如如法身就是一切誓約中最高的誓約,它是自我解脫的,並非經過什麼才終究獲得解脫。帝洛巴已經具備“自我解脫叁昧耶的鑰匙”。

  (補述畢)

  關于心靈的第叁把鑰匙,帝洛巴說道:

  “不造作絲毫心靈的對境,

  也不造作絲毫的憶念,

  心的本質乃至一切事物的本質都爲法身!

  這只了悟之鑰,我已具備!”

  [補述說明]

  帝洛巴也具備第叁只鑰匙----了悟之鑰,這是無分別的法身見、心懷本來面目、一切事物的本質。他透過無修禅觀而獲得如此深妙的見地,即不需用心杜撰概念化的活動(造作對境),也沒有絲毫憶念。

  (補述畢)

  帝洛巴這叁種決定見,贏得空行母及其侍衆的贊賞,于是她們將所持的各種教法、灌頂、授權、解釋、一切傳承法脈深奧的引導,特別是留傳至今的五十一章上樂金剛本續,全都傳給了帝洛巴。

  在帝洛巴接受完一切法露後,智慧空行母就給他最後一偈法語:

  “希望成就完美身軀的人,一定要努力修習觀想!

  希望成就究竟妙音的人,一定要持誦根本真言!

  希望成就聖奧心意的人,一定要勤修大手印!

  現在前往庫達摩尼靜處,

  到那裏度化那洛!

  你將滋潤許多弟子,

  並廣利衆生!”

  [補述說明]

  最完美的身軀就是妙覺所化現的形相,即化身,這些顯現充滿本尊獨特成就的殊勝象征,富有許多利他的象征性啓示。行者爲能達到物質所顯外相的圓滿性,就必須修持觀想,直到和所觀的化身相無二無別。

  同理,若希望成就圓滿溝通力,屬于報身的究竟語,那麼就要先修持真言。真言是語言的最高形式,充滿傳承的加持,是報身的究竟本質。

  無有變異、最極聖妙的自心本性,即是法身的本覺。心性無形無相、離于勤勇,自然生起非概念化的身口意事業。爲了達到心的清明,行者必須勤修大手印。

  從幾句偈語中,帝洛巴了悟許多道理,這對噶舉派未來傳承中的學生特別有用。雖然理想的修行結合了物質、聲音及心靈的修法,但有時候弟子可能僅想在某一領域專修,智慧空行母的建議,讓帝洛巴明白自己該怎麼做。

  最後一句偈語中,顯示大班智達那洛巴將成爲帝洛巴的法子,及帝洛巴的法教和佛行事業,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極爲深遠。

  我們現在就可以看出她的預言有多真實,而由帝洛巴的生命所延續出的利益,時至于今乃至未來都極深遠,據說此影響力會持續到香巴拉國王降世後五百年爲止。帝洛巴的傳承,也就是今日的噶舉傳承,已經造就了數以千計的成就者,其中有些甚至成就卓越,而在將來會有更多的成就者産生。

  這些大師的教化,是如此地清淨而有力量,因此今天我們仍能有這種難以置信的好運,來接受無異于由帝洛巴親受、親予的教法。各種可靠的預言都向人們保證,這個傳承將持續地帶給娑婆世界暫時及究竟的利益。

  (補述畢)

  說完了這些偈語,所有空行均化光消失不見。

  【無相空行的九種教法】

  帝洛巴由岡多拉沿路曆經一些奇妙事迹的遊走到庫達摩尼,路上他接受無相空行的九種教法,所聽到的教法如同實相中悠遊而優美的音樂,這聲音無有來處但非常悅耳,自然地在他心中湧現:

  “在成熟和解脫方面,切斷自心的糾結;

  在叁昧耶方面,看向自心的明鏡;

  在氣脈方面,賦予脈和輪結活力;

  在大樂方面,守護語門的珍寶;

  在明智方面,以本覺之光照看;

  在自然解脫方面,以大手印爲依歸;

  在至高物質方面,沐浴在了悟的暖陽下;

  在修行方面,要像刺擊…

《帝洛巴尊者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