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千·貢嘎甯波生平、事業簡介
貢嘎甯波祈禱文
悲心廣大與具足 恒長于他利益作 相應自在薩迦尊 慶喜心要敬頂禮
生平、事業簡介
以下之世系稱爲薩迦昆氏家族之世系,恭卻嘉波之子爲釋迦牟尼佛之弟子菩提勇識或稱施吉祥之觀世音菩薩羯沙流波坭的化身。相傳南喀烏巴知悉恭卻嘉波之長妻多傑秋摩未生出昆氏之嗣子,而次妻瑪久尚摩與其因緣相合,故授記于恭卻嘉波如此這般之方便道。恭卻嘉波按照此菩提道,遂出現了上述的觀世音菩薩化身之情形,瑪久尚摩懷胎後,生下了尊勝薩迦派大師貢噶甯波[1],猶如雪域衆金剛持之美麗頂飾。
關于南喀烏巴授記于恭卻嘉波而生下嗣子之情形如下所述。
那時,尊勝成就者旺秋卻吉堅贊在庫烏吉拉寺專心修習光明之教法,忽見白石溝之上空虹光普照帳幕,帳幕中有一位觀世音羯沙流波坭,右手結勝施妙印,左手用拇指和無名指持睡蓮,用綢緞和珍寶裝飾,兩腿平盤而坐。仔細觀察之,乃是觀世音的一個化身降臨。
此後,傑尊南喀烏巴爲使因緣相合,多次請住在薩迦的恭卻嘉波到他那裏去,開初大多是當天即返回,有一次,他們一直交談到將近太陽落山的時分,其後南喀烏巴賜予他一把新青稞,告訴他今晚可試驗此新物是否靈驗,如有所遇,請一定住在噶孔垅。昆·恭卻嘉波心想今天如此之晚,上師竟不留我住宿,故有點失望。走到主瑪的一座山梁上,回頭往吉拉方向看了看,失望地說:“這樣把我老漢打發走,此喇嘛乃是小悲心者。”遂大爲失望地前行。因此該山梁得名慈悲梁,此山澗得名爲灰心澗。但他仍想知道喇嘛所說爲何,故慢慢地走去。在太陽落山之時,來到噶孔垅(意爲白石溝),與此同時瑪久尚摩到噶孔垅河邊打水,從右方前來。此二人因緣相合。昆·恭卻嘉波說:“今晚請讓我借宿一夜。”瑪久尚摩十分恭敬地把他引進家裏。恭卻嘉波說:“請賣給一碗酒。”瑪久尚摩用一完整無缺的酒具盛著香噴噴的新酒端到他面前,此時他心想,此乃是好征兆。當天晚上恭卻嘉波即按照喇嘛之旨意住在此處,變善緣幸福圓滿。此後,滿了月數時,傑尊南喀烏巴說:“現在可以把她接到此處,由我照顧護持。故將瑪久尚摩接到雲木主瑪地方。不久,在恭卻嘉波59歲之陽水猴年,伴隨著許多希有之征兆,大慈悲者貢噶甯波出生于現在的主瑪時輪佛塔之地,據說此塔是持咒法王新建的。
由此推想,上述之地在一時期內曾是一荒野之地,曠無人煙。此後,持咒喇嘛于此地倡建主瑪寺。其後,公子剛出世,傑尊南喀烏巴即把他放入自己的懷抱,並大加稱贊說:“這一定是觀世音或菩提勇識之吉祥賞賜,與瑜伽自在也不相違異。”因這孩子長相非常好,衆人見後,十分喜歡,故起名爲貢噶甯波。此事暫時對多傑秋摩保守秘密。當多傑秋摩知道此事後,即對昆敦欽波(即恭卻嘉波)說:“你的後嗣臨近斷絕的邊緣,尚摩生了兒子的事,不該對我保密,現在你有了兒子再好不過了。我不需要財物,孩子的母親才需要財物。”因此,除薩迦寺前的供養田地外,其余所有的莊園全部交給了尚摩母子。薩迦寺前的供養田地不叫“恰查”,而叫“麥新”,對此各種世系史說法不同。把法主薩欽的母親的家鄉名字訛稱爲喀果垅,實際應稱爲噶孔垅。其原因據一些舊益倉[2]記載,此地有金礦,金子來源于白石之中,故稱此地爲噶孔垅。
如是,觀世音菩薩幻化爲法主薩迦巴欽波等密宗事部叁怙主,在此繁衍生息,從未間斷。關于他們的住地和寺院的護法神的來曆,有覺臥傑和大師白瑪的授記,如下所述。覺臥傑班丹阿底峽[3]入藏,在上部阿裏等地住了叁年,此後,仲敦巴[4]迎請他到前藏。在下山前往宗烏拉寨地方時,看見丁本波日山,山前有兩頭大野牛正在吃草。阿底峽把上述情況告訴了隨從,隨從們問:“這是什麼征兆
”回答說:“此象征未來時有兩尊瑪哈噶拉神在此地進行事業。”這是關于薩迦派兩位護法神的授記。此後,到達恰蔡崗,阿底峽下馬後讓隨從們擺好供品,遂向白土一側進行隆重的禮供。隨從們問:“爲何在此禮供
”回答說:“難道你們沒有看見嗎,白土那側有七個第哈瑪字、一個賽瑪字、一個吽字,故要對此禮供。”又問:“此爲何種征兆
”回答說:“此征兆爲未來時在此處會出現文殊菩薩的七位化身、觀世音的一個化身、金剛手菩薩的一個化身,共計九個化身。其次還有密宗事部叁怙主之化身等連續不斷,將會饒益衆生。”此外,大師白瑪在《空行詩贊》中說:“薩迦譯師貢噶甯波、索南孜摩、紮巴堅贊是密宗事部叁怙主之化身,出生于後藏。
薩迦譯師貢噶甯波、
八思巴二人出世後,
大大利益吐蕃之衆生,
修持佛教法五十條,
乃爲文殊菩薩之幻化。”
大師仁波且贊頌薩欽說:“怙主你必定是金剛持,吉祥文殊不在別處。”
傑尊欽波贊頌說:“吉祥文殊佛幻化爲人身,”又說:“持金剛與文殊怙主無分別,德高望重的上師,我不知你與他們有何差別。”如是,法主薩欽之父昆·恭卻嘉波創建具吉祥薩迦寺,主持法座很長時間。經過喇嘛卓彌傳揚,佛教密宗有很大發展。恭卻嘉波爲許多僧人灌頂講經,廣興佛教。在陽水馬年即69歲時出現了許多奇有之預兆,圓寂于果如地方。他臨終遺言:“薩迦寺是建立在龍宮之上,將來會榮華富貴。如行爲粗魯,將會受到龍的損害,要在卓波山梁之頂建一塔,把我的屍體完整無損地放入塔中。”此後,照此遺囑而辦,傳說現在的昆氏之塔即是此塔。關于恭卻嘉波之經曆已如上述,他曾娶有二妻,長妻名多傑秋摩,無子;次妻是喀烏谷口噶孔垅瑪地方人,父名象雄古熱瓦,本人名叫瑪久尚摩,生有一子名薩迦巴欽貢噶甯波。關于貢噶甯波降生之詳細經曆如上所述。從此聖人出生後,逐漸生活富貴,地位顯赫,具有人天七德[5]。如此之大喇嘛所有的教證功德共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又有兩種,即:
共同之功德爲,最初他熟讀念誦、計算之典籍,以及精通男人、女人、畜生、珍寶品、技藝、醫學、聲明、修辭、韻律等學問,以此來做世間衆生滿意之事。
其二爲兩種不共之功德,總的聞法修習之情況如下:貢噶甯波開始隨從父親學習喜金剛密法,聽了各種悅意之教法。此後,他 11歲時,其父圓寂,他請人測算,測算者說:“爲父發喪,並爲建造紀念塔奠基以及繼承法座叁件事如在同一天完成,就會吉祥圓滿。”母親高興地說:“你的父親和譯師關系十分密切,他的教法真實無欺。”他說:“父親的上師是譯師,我也要向譯師學習教法。我年幼不能主持我們的寺廟,故請把寺廟交給巴日譯師主管。”此後,從玉喀摩地方迎請了巴日譯師,于懸崖之上積二紅石舉行法會,爲紀念塔奠基,把寺廟法座交給巴日譯師。此叁事在一天內完成。此外,把所有莊園皆交給巴日譯師。巴日說:“你是佛子之子,應當學習佛法,這需要具有智慧,掌管智慧之神是文殊菩薩,因此要修習阿熱巴紮那之教法。”在修習過程中,有時出現董氏巨人,有時出現大獅子,請教于喇嘛巴日時,他拿出多部白書爲法器,此間還念誦和修習薩迦不動金剛法。以後授于念誦和護水的支分及圓滿之修習方法,如此修習息滅障礙,六個月後親見文殊菩薩。此修行房叫做文殊菩薩的岩洞,位于夏爾拉章之中。
如是,文殊菩薩顯現後,親自授于欲望四離之教誡,使文殊菩薩心中的七聯寶劍融入此喇嘛之心窩,這是由于其世族純屬文殊菩薩幻化,傳說這是此世族爲文殊菩薩之世族的特殊緣起。如此,他在本尊佛前被加持,通達大部所知之智慧,具有隨順之善行。爲順應後世衆生之意樂想法,他形式上還是聽聞學習知識。此後,貢噶甯波12歲時,大家討論此貴子應學習什麼及派往何處爲佳,有人說,還是學習佛教的最根本法爲佳。遂前往絨烏爾米地方,由于章第瓦之僧人們聚會,一時未有房屋,只好在一狹巷挂起避雨之帷幕作爲棲身之處。此鄰舍有一羊卓闊利巴之僧人,患有惡性天花,無人護理,痛苦難忍。喇嘛貢噶甯波爲此僧人治理,漸有好轉,而貢噶甯波卻染上天花,病臥在床。此時,在薩迦有一人名稱阿波帕董,具有眼神通,清晨太陽一出時即在東方紮窮貢卡觀看,看見有人騎一匹棕紅色馬,頭戴金色盤帽,身穿大咒士衣[6],快馬加鞭,從西面直奔薩迦方向而來,並且說:“貢噶甯波病了,你們薩迦人怎麼辦
”相傳這是羅刹王托昌堅(具頭顱念珠)。他將此事告訴大家,大家說,阿波帕董所說大概是真的。當天晚上,果然有送信人到來。母親心想:“不論貢噶甯波是死是活,我也不應停留在薩迦。”于是變賣家産,攜帶許多黃金前往。母子相見時,由于貢噶甯波年幼,又是在遠處生病,所以在母親身前痛哭。母親果決地說:“你是佛子之子,應有毅力,如果沒有一點毅力,你不如在這些僧人中死去。”據說當時母子相會時貢噶甯波的身體留在岩石上的痕迹現在還清楚可見。此後,貢噶甯波的病體康複,從烏爾米的章第瓦達瑪甯波那裏聽受了一遍阿毗達磨對法藏,全部熟記于心,使衆人大爲驚異。
其後,格西章第圓寂後,貢噶甯波又跟隨蘇卻巴绛且巴群學習《瑜伽師地論五分》[7]和攝集二部[8]。此後前往娘堆地方,隨從群仁欽紮學習《行相定》和《理滴論》[9]等典籍。此時的蘇卻巴即是梅底巴。此時,從薩迦莊園寄來了信件,信中寫到,因明學可在以後聽受,現在喇嘛巴日瓦已經年邁,此後聽其講經的機會不多了,故請你返回。于是,喇嘛貢噶甯波回到喇嘛巴日瓦的身邊,隨其聞習般若波羅蜜多之經義以及從《大寶積經論》和《華嚴經》中精選出的殊勝妙經等語訣;聞習事部二百多章密乘等深奧語訣;聞習行部中的《大威德佛說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此外還聞習大瑜伽部中的《根本吉祥密集》和《五注釋續》;龍樹大師父子之注疏…
《薩千·貢嘎甯波生平、事業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