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樹芒•白瑪朗傑(樹芒寺住持•蓮勝)、
堪欽•紮喜維賽(大堪布•祥光)、
迦瑪堪欽•仁欽達傑(迦瑪大堪布•寶盛)、
乃薩•紮喜曲培(乃薩寺住持•吉祥法增)、
拉桑•旦白堅贊(意樂教幢)、
培茹•欽孜仁布欽(智慧活佛)、
司徒雍增•卻季堅贊(司徒的經師•法幢)
和崗噶朱古•迦瑪卻季森格(崗噶活佛•法獅子)等皆是以講經爲主的大成就者。
凝日•更頓崩(凝氏布衣行者•十萬僧伽)、
央日多丹•傑久(央山證士•八十)、
吉盤噶哇•江白桑布 (尊者老僧噶爾氏人•曼殊妙賢)、
桑傑•凝巴楚欽(佛•凝氏大成就者)、
埃巴•仲益(埃地人•司書)、
達倉•央塔(達倉氏•清淨)、
雜日多丹(雜日山證士)
和旁頂朱古(旁頂活佛)等皆是通達了殊勝悉地的成就者。
這些智者與成就者至今仍連續不斷,正在成辦著佛教與利生事業。此派的寺廟,堆龍楚普寺、迦瑪日林寺和岡布乃囊寺等是身語意叁輪[52]之聖地,東方蚌日[53]和朱岡[54]是俗家施主的聖地,帕熱和查瑪楚希是功業聖地。由此分出的寺廟和道場遍布了大地一切境域,講經修道事業極其昌盛。
當今,佛教總體已到濁世,大多數寺廟道場較前有所衰敗。但是,由于仰仗一切智法源曆任世代和文殊怙主無邊智慧等的盛恩,佛教余燼從下多康燃起,故而迦瑪噶舉的講經修道基地得以複興,重新修建了包括廟堂神像在內的夏班蚌土旦曲廊林(德格八邦聖教*輪寺),廣泛建立了講經修道的法部,所以這裏不僅有西藏康區的學子,而且還招收了漢、納西和蒙古等其他各民族,以及不丹、尼泊爾和拉達克等外國的許多求學者。
這座共許的東方大寺院,總的是座顯密以及明處之源的大藏,尤其已成爲四大語旨教授傳承千百大江之首,于十方諸地,寺廟、講修院和弟子法嗣等有了極大的發展。一度雖曾衰敗,如今有所恢複興盛後,廣些身語意的所依和講經修道的傳統亦在複興之中。
注釋:
[1] 朱倭•喬季喇嘛:朱倭,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爐霍縣境內。喬季喇嘛爲俄大譯師的弟子,是噶當派僧。
[2] 越•卻旺:越是地名,在曲水縣境內。卻旺是阿底峽的親傳弟子,他專宏律學。由他傳出的戒律系統,稱爲上八會衆派。
[3] 堆龍賽塘:是指拉薩市西北部堆龍河流域地區。
[4] 善智識•堆龍甲瑪瓦:甲瑪原爲寺名。宋時由朗日塘巴所建,屬噶當派寺廟、甲瑪瓦爲該寺座主。
[5] 恰巴•卻季森格:(1109—1169)。爲俄•羅敦的弟子,是桑浦寺座主。
[6] 朗覺巴•希饒多吉:希饒多吉是夏惹瓦的弟子,噶當教典派傳承第四代。
[7] 巴曹譯師:全名巴曹•尼瑪紮。巴曹是一古代家族名。尼瑪紮是位名翻譯家也是噶當教典派的傳持人。
[8] 墨•都瓦增巴:墨即墨竹卡。都瓦增巴意爲持律者,即戒師。他是噶當派僧人。
[9] 瓜譯師:西藏十二世紀時的翻譯家。噶當派的向蔡巴、帕米竹巴和都松欽巴等均從他學習過《時輪金剛》和《密集》等的密法。
[10] 康巴•阿森:爲薩欽的弟子。公元十二世紀時人。
[11] 桑日:縣名,在今山南地區雅魯藏布江沿岸。
[12] 迪浦和帕木竹巴:地方名,均在山南地區桑日和乃東縣境內。
[13] 住心:即修定。有九住心,是修定的程序。
[14] 沃卡:在桑日縣東部沃卡河谷內。拉加裏王曾一度統治過這個地方。現是桑日縣的一個區。
[15] 恰廓寺:在山南地區錯那縣境內。
[16] 門隅王:門隅在山南地區所屬的錯那縣境內。古時此地以小邦自稱,故有門隅王稱號。
[17] 俠烏達果:後藏一佛教聖地。
[18] 巴廓載:在山南地區瓊結河的東岸,黃塘蚌巴之南,現屬瓊結縣。
[19] 崗噶:亦譯崗嘎,在協噶爾西邊,朋曲河的南岸,即舊定日宗。
[20] 宿尼帕宗:即今拉薩市尼木縣古名。此宗原位于拉薩市西北,在堆龍德慶縣之西,羊八井之南。因其境內東有宿曲(宿河),西有尼木河,爲二水流經之地,故名宿尼帕宗。此地是甯瑪派的最早聖地。傳說公元八世紀時蓮花生來藏,路經尼木托噶,就在北收伏鬼妖。香巴•摩覺巴的弟子吉崗巴•卻李森格曾將108種馬頭金剛法作爲伏藏而暗藏于此。
[21] 乃囊寺:在楚普的東邊。1333年紅帽系活佛第一世紮巴森格所建,原爲紅帽系活佛的坐床處。
[22] 岡波乃囊寺:在今昌都地區類烏齊縣境內。
[23] 拉隆寺:在今山南地區洛紮縣努曲河北岸。
[24] 迦瑪丹薩寺:迦瑪是昌都地區類烏縣境內一地名。在此建寺後,迦瑪噶舉因此得名。
[25] 喇嘛向:(1128—1194)本名珠紮,別名宇紮巴,全名向•卓衛貢布•宇紮巴。向是族名。他是塔布拉傑的法嗣,1175年建蔡寺,1187年建公寺,開壇設教,後遂形成蔡巴噶舉一系。
[26] 楚普寺:在拉薩西北堆龍傳慶縣的楚普地方。
[27] 克珠•邬堅巴:本名仁欽班(1236—1309)、噶當派僧,代攝迦瑪黑帽活佛法位,曾赴元受過忽必烈的欽封。
[28] 心間伏藏:甯瑪派所說修行者心裏自然悟到和說出的佛教經文。
[29] 若比多吉:(1340—1383)迦瑪黑帽活佛第四世。他曾爲宗喀巴傳戒師,也曾應召晉京,受到元順帝的禮遇。
[30] 德興協巴:(1384—1415)迦瑪黑帽活佛第五世。公元1406年明朝封他爲D寶法王。
[31] 通瓦頓丹:(1416—1453)迦瑪黑帽活佛第六世。他也曾向明王朝幾次進貢,承襲封號。
[32] 卻紮嘉措:(1456—1506)迦瑪黑帽活佛第七世。明武宗曾遣使往召來京。
[33] 米覺多吉:(1507一1554)迦瑪黑帽活佛第八世。明武宗曾遣使往召來京。
[34] 旺秋多吉:(1554—1603)迦瑪黑帽活佛第九世。
[35] 卻英多吉:(1604—1674)迦瑪黑帽活佛第十世。他曾聯合藏巴汗反對帕木竹巴政權。
[36] 益希多吉:(1676—1702)迦瑪黑帽活佛第十一世。
[37] 強秋多吉:(1703—1732)迦瑪黑帽活佛第十二世。1731年應清朝的召書晉京。次年卒于北京。
[38] 杜兌多吉:迦瑪黑帽活佛第十叁世。是位著名的掘藏大師。
[39] 臺喬多吉:(1798—1845)迦瑪黑帽活佛第十四世。是位精通新舊密法,學識淵博的活佛。
[40] 喀恰多吉:(1846——1923)迦瑪黑帽活佛第十五世。是位非常聰慧的人物。他從小對藏族文化産生興趣,六歲時會作詩並歌詠,後來還對藏族地區做過深入研究。
[41] 讓瓊日班多吉:(1924—1981)迦瑪黑帽活佛第十六世。他從十叁歲開始雲遊尼泊爾、印度、不丹。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曾任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58年他抽攜帶許多珍貴宗教用品和宗教經書,並率領不少僧侶悄然去往印度,後來得到錫金皇宮的邀請前往錫金。1962年在錫金首都附近建造一座寺院,成爲駐錫地。他叁次去美國傳教,1987年病故于美國。
[42] 多丹•紮巴森格:(1286—1349)曾受元朝賜以紅帽。紅帽活佛世系即從他開始,他爲第一世。別名旺古日巴,1333年建乃囊寺,及迦瑪噶舉紅帽系的主要道場。
[43] 紅帽系活佛十代:
第一世紮巴林格,
第二世喀居旺布(空行王)(1350—1405),
第叁世卻旺耶協(法智祥)(1406—1452),
第四世卻紮耶協(法稱智)(1453—1524)。
他建羊八井寺,從此紅帽系又開辟了新的據點,
第五世衮喬演拉(寶支)(1525—1583),
第六世卻李旺秋(法自在)(1584—1636)。
他曾引入青海噜爾喀蒙古軍隊侵藏,結果被害身亡。
第七世耶協甯布(智藏)(1639—1694),
第八世卻季頓珠(法義成)(生卒年不詳),
第九世卻季尼瑪(法日)(生卒年不詳)、
第十世卻珠嘉措(法成海)(?—1791)。
[44] 恰那多吉賈曹•班覺頓珠:是楚普寺活佛兼該寺座主。
[45] 傑瓦降巴灌頂大司徒卻季瓊賢:“傑瓦降巴”意爲彌勒佛。“卻李瓊堅”是法眼。司徒活佛轉世系統原來在昌都類烏齊的迦瑪丹薩寺。到司徒卻李迥乃(法源)于1727年在德格修建八蚌寺以後,就以八蚌寺作爲司徒活佛的主寺了。
[46] 巴沃•卻旺倫珠:是乃囊寺的巴沃活佛第一世。
[47] 邬堅欽布:藏傳佛教徒對蓮花生大師的敬稱。
[48] 不退地:見道聖者所得所依之位。
[49] 《空行要旨》:傳說由蓮花生大師親授空行母益希錯傑,埋藏于伏藏之中,後由白瑪楞哲子從伏藏中掘出,流行于世的一類甯瑪派密法要訣。
[50] 瑪色•洛追仁欽:即瑪色多丹,是法主德興協巴徒衆…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