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P16

  ..續本文上一頁大司徒•強秋堅贊(菩提幢)[38]⑨曾爲衛藏之主。

  他的教政智慧極廣,是一位具有不可思議的賢正善良之美德者。他全無偏袒地照顧所有教派,全力服務于諸聖人正士,由此博得了雪域全體僧俗的極大擁戴,偉大的佛王五世亦大加贊揚。當時是噶舉派教法極盛的一個時期,所以噶舉派的教法幾乎遍布了藏地全境。

  此後由于吉祥帕木竹巴的一些大弟子另外住持駐錫地以及由于各自語旨教授的差別而形成了名爲噶舉“八小”或“四雙八單”的支系。

  書中偈頌

  滅累[39]發心大雪山,

  悲心妙河恒常流,

  增廣金剛乘大園,

  多吉傑布衆派源。

  注釋:

  [1] 趣:情世間,指動物界。

  [2] 嘉瑪瓦:嘉瑪是寺名,該寺在堆龍德慶縣境內,是朗日塘巴所建,屬噶當派。嘉瑪瓦爲當時座主。

  [3] 娘鎮:娘鎮是寺名,在拉薩色拉寺西邊,屬噶當派古廟。這裏的娘鎮是指娘鎮•頗翁喀巴,他是噶當派普群瓦的弟子。

  [4] 漾格巴:又稱格西兌巴,是博多瓦的弟子,傳噶當教典法統。

  [5] 歲浦寺:是噶當派恰律師所建。

  [6] 恰•杜瓦增巴:歲浦寺座主,宏傳戒律。

  [7] 阿爾:即阿森,是噶當派僧,桑結敦巴的弟子。

  [8] 瑪•卻季傑布:是布商洛群的直傳弟子,屬噶當派法統。

  [9] 江查達巴:是敦譯師循努班的弟子。

  [10] 俄牟尼:是江查達巴的弟子。

  [11] 降森•達瓦堅贊:噶當派僧。薩迦紮巴堅贊和帕木竹巴均曾依他學法。約公元十二世紀時人。

  [12] 薩迦派大師:本名衮甯,是薩迦派五祖中的初祖。獲薩欽稱號。

  [13] 貢桑那垂:在山南地區乃東縣譯當山梁上。

  [14] 寺院:是指丹薩梯寺。

  [15] 欽布•嘉熱:欽布是地名,在山南地區桑日縣境內。嘉是家族名,熱是著布衣者的意思。

  [16] 薩瓦甘旦•益希森格:他是噶舉派亞桑法系的始祖。他的弟子卻門朗于1206年建亞桑寺,遂正式形成亞桑噶舉一派。

  [17] 尕丹•木雅貢仁:尕丹意爲證士或證道者。這裏的木稚是多康木雅地區。貢仁是本名,原系帕竹弟子,曾代攝止貢法座。

  [18] 聶日色沃:全稱朱妥•聶日色沃,是噶舉超普派系的始祖。

  [19] 衮丹•藏巴熱珠:衮丹是具備衆德的意思,藏也是出生地名,熱珠是小布衣者。他屬噶舉超普法系,是超普譯師之侄。

  [20] 卻吉董:卻吉意爲法王,董是族名。

  [21] 辛貢迦瓦:辛是苯教徒的姓氏,貢爲修行者,迦瓦是本名。

  [22] 娘辛仲巴:娘即年,在後藏江孜帶,辛是氏族名,仲巴是本名。

  [23] 俄•森格喀巴:俄是氏族名。森格喀巴是本名。

  [24] 仁布欽•秀咱瓦:仁布欽是尊稱,秀咱瓦是本名。

  [25] 拉薩巴•根敦郊:根敦郊是本名,意爲比立救。

  [26] 珠古敦巴•洛追森格:珠古是譯音,指居住在西藏北方與新疆、青海連接地區的吐谷渾族。敦巴是大師,洛迫森格是本名,意爲慧獅子。

  [27] 堅塘巴:堅塘是寺名,在葉茹地區。此師建堅塘寺,故有此名。

  [28] 吉貢巴:本名楚臣森格(戒獅子)(1141—1204),帕竹的大弟子。1181年他在聶塘建修賽寺,遂形成修賽噶舉一派。

  [29] 森格班:全名格衛協甯•森格班。格衛協甯既是尊號也是學位名,森格班是其本名。

  [30] 止貢•居熱仁布齊:即止貢始祖止貢大師。居熱是大師的家族名。他繼揀了座主。

  [31] 京俄•紮巴炯乃:京俄是帕竹丹薩梯寺座主的稱號。紮巴炯乃(1176—1250),是帕竹的朗氏家族人。他既是丹薩梯寺座主又是止貢大師的弟子,所以他也曾任過止貢寺座主。

  [32] 京俄•托杜巴:本名紮巴尊追(1203—1267),帕竹丹薩梯寺等二任座主。

  [33] 久尼巴•仁欽多吉:久尼巴意爲十二日生(1218一1280),帕竹丹薩梯奪第叁任座主。

  [34] 仁波齊•紮巴益希:(1240——1288),丹薩梯寺第四任座主。

  [35] 尼卻巴•紮巴仁欽:尼卻巴意爲兼任者(1250——13l0),他是紮巴炯乃之侄,丹薩梯寺第五任座主又兼怕木竹巴萬戶長之職者。

  [36] 才希甯瑪瓦•紮巴堅贊:(1293——1360),才希意爲初四生人。甯瑪是老舊的意思,即老初四生人。他是丹薩梯寺第六任座主。

  [37] 久尼薩瑪瓦•紮巴喜饒:(1310——1370),薩瑪的意思,即新初四生人。他是丹薩梯寺第七任座主。

  [38] 大司徒•強秋堅贊:(1302——1364)他在1351年建譯當寺,任該寺座主。1354年以武力推翻薩迦統治,兼並了衛藏。

  [39] 滅累:滅累佛,拘留孫佛,賢劫第一佛,七佛之第四佛。

  第二節 噶舉“八小”支系的源流

  一、止貢噶舉

  佛及所變離遮毗[1],

  聖龍樹等百賢哲,

  彼等加持與功德,

  蘊集怙名止貢巴,

  持佛了義法引導,

  “噶印”[2]雙運教法流,

  引其彙入趣界海,

  曆代知識事迹殊。

  止貢噶舉由尊者帕木竹巴的大弟子、聖者龍樹的化身、多康居熱氏族的後裔、緣起圓滿者郊巴•義敦松貢仁欽班[3]所傳出。他興建了止貢寺[4],弟子達五萬五千五百二十五人。此後出現了獲得成就者牛、噶、卻叁位大師[5]等許多止貢林巴(止貢寺僧)。此後由心傳弟子京俄瓦•紮巴炯乃住持了丹薩梯和止貢二寺。

  據說在此尊者期間僧伽達八萬之多,在夏令安居[6]時,依照規矩而夏令安居的比丘達十萬之多,可見在過去極盛時期,藏地全境幾乎未出現過較此寺院更昌盛者。在叁十多位曆任座主期間,《內續》、《歡喜金剛二品經》等叁續和《勝樂》、(歡喜)、《密集》等叁部的講聞修行極爲昌盛,出現了許多智者和得成就的大德,而且還著作了《大印五具》和正法《一密意趣》等自宗的許多典籍。

  出現過傳說中的“遍山止貢穩士,遍川止貢修人”的昌隆盛況,故而名聲遍于南贍部洲。晚近于尼瑪姜熱(太陽柳園)中開設了諸大論的講聞,《大手印》和《六法》等自宗的指導傳規仍未中斷。憑依此等出現了衆所周知的若幹得成就的大德,至今其分寺與教法傳承仍然存有不少。後來從法王•仁欽平措(寶滿)[7]師徒時期起又改修伏藏新甯瑪派的宗規,從此噶舉派與甯瑪派二教流便合而爲一。

  注釋:

  [1] 離遮毗:即離遮毗族,又譯離車子,古代印度一代族名。

  [2] 噶印:是指噶當派的教法和米拉日巴的大手印。

  [3] 郊巴•義敦松貢仁欽班:郊巴是部族名,義敦貢松是叁世界怙主的意思,仁欽班是本名(寶禅),即止貢義敦貢布。

  [4] 止貢寺:即止貢梯寺,在墨竹工卡縣境內,屬噶舉派寺廟,建于公元1179年。

  [5] 牛、噶、卻:牛即牛傑瓦•拉朗巴,噶即噶當巴•卻定巴,卻即班欽卻耶。

  [6] 夏令安居:佛教律製規定比立須于夏季雨期叁月,安居一地,不能出門。是戒律叁事之一。

  [7] 法王•仁欽平措:爲止貢萬戶長貢巴卻吉之子。

  二、達隆噶舉

  頂禮依止開示善道師,

  唯由如教奉行大歡喜,

  所達義傳加持移自心,

  敬信第一達隆塘巴師。

  達隆噶舉由達隆塘巴•紮喜班(吉祥德)所傳出。他于藏曆水狗年(公元1142年,宋紹興十二年)出生在羊雪朋若頂[1]。父名盤倫•巴布,母名查希薩•蓋松卓姆,其家族屬紮迦斯征波的魯蓋支系。他年屆18歲時于塘嘉拉康從親教師噶敦•拉康瓦•喜饒多吉 (慧金剛)[2]和軌範師蔡敦,果莽巴(多門)出家作沙彌,起法號爲紮西班。

  他從格西查貢巴求得《般若略釋》、《入行論)、《集學論》、《菩提道燈論》和《笃哈》等,學到精通。他雖有承許赴印學法的夙願,但被阻撓而未能成行。于年24歲時聞得帕竹大名,參拜了帕木竹巴,被歡喜攝受後,授權爲上首弟子,任帕木竹巴的近侍,居住了6年。帕木竹巴如瓶滿灌之狀地傳授給了所有教授,故而現前了證解。

  一次他去梯寺[3]的一塊草地散心,正逢卓貢來到那裏,以禅仗指著他的心間講道:“我們的祖師那若巴曾說:“當修一切法之自性爲空而無我。若能于此無我之中以四無量[4]之門兼修種種方便,這才是獲得無住涅槃之道。””他說依此深廣的指點,心中便生起“大手印無修瑜伽”[5]。

  帕木竹巴圓寂後,他來到墨竹[6],從伽喀巴[7]聽受了噶當派的教授。從香•夏惹瓦受比丘戒。年39歲時被達爾、紮、絨和旁多等地[8]的頭人迎請到達隆[9]。他遵照卓貢的授記,在此建寺,遂成有名的達隆塘巴寺,他亦降伏了當地大力山怪作爲護法。他自出家後,足不入俗舍,戒葷酒,亦不以酒肉應酬,凡寺宇內院不准婦女進入等戒律的守則定得很嚴。

  臨圓寂時聚有僧徒叁幹余人。示現種種奇異神變而入滅,享年69歲。由其侄溫•仁欽貢布(寶怙)[10]繼承法座。此師營建了大佛殿,並發展了寺院。其後由桑吉亞群(佛升)[11]繼任住持。他有弟子堪任住持的爲其侄溫•紮喜喇嘛和桑吉溫二人。其中桑吉溫布即紮巴班•維賽桑布(妙光)[12]。他去了康區…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