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P17

  ..續本文上一頁後,修建了類烏齊寺[13]。

  曲古•邬堅貢布(法身•邬仗那怙)修建了名爲“查季瑪”(鹞怖畏)的大雄寶殿,塑造了許多身語意的殊勝所依,特別印製了稱做《類烏齊寺法積》的以《甘珠爾》爲首的經函聚即金寫爲主以及黑印的經函上萬部。從此以後達隆系就分成了亞塘瑪塘(上寺與下寺)二支,二寺均聚僧叁千八百余人。從此,達隆派的支寺與法嗣遂廣布于衛藏多康等地。

  其相繼出現的家族子嗣和活佛轉世,皆是學行兼優的大德,尤以晚近所出的達隆•阿旺紮巴(語自在稱)[14]賢哲大德,其智者名望最高,前後藏有聲威者莫不頂禮。他著作了《達隆叁律儀經》等自宗的論著,止貢與達隆的法統已衰者使其複興,未衰者使其發展等功勞很大。

  此系的沙布隆•阿旺朗傑(語自在尊勝)依止許多善知識,博聞一切顯密經典與明處,賢正善良之美名甚廣。他造《教法源流希有海史》等論著,弘揚許多正法,故對佛教功績很大。兩座主寺中四大語旨傳承的風規;《內續》與《歡喜金剛二品經》等叁續的講聞;《勝樂》、《歡喜》、《密集)叁部的生圓次第;《大手印》與《六法》的講聞修行等皆未中斷。

  特別在瑪塘類烏齊寺中由佛教領袖叁位怙主培育了教法傳統,從其中的噶仲•措蓋多吉(蓮輪金剛)時期起,又創立了佛經、心庫和金剛橛以及熱達林巴的藏法類等甯瑪佛經伏藏的傳統,從而成爲噶舉甯瑪二派合一之宗,將所建立的叁個僧院起名新甯瑪叁院。

  晚近由叁位怙主的立志,在原有噶舉派共同宗規的禅院上,又新建了對顯密以及諸明處的巨論進行講聞的講經院,以噶舉派自宗的講解風規爲基礎,在其上又建立了以法王夏•迦妥巴的講解風規和文殊怙主•米旁巴的典籍作補充輔助的講解新規,徒衆亦發展了許多,從此等講經修道的兩個方面而成了上多康的一座大寺院。

  注釋:

  [1] 羊雪朋若頂:地名,在多康境內。

  [2] 噶敦•拉康瓦•喜饒多吉:噶敦意爲噶當派師,拉康是地名,喜饒多吉是本名。

  [3] 梯寺:即丹薩梯寺。

  [4] 四無量:指菩薩爲普度無量衆生而具有的四種功德。即:慈無量,對衆生發慈悲心;悲無量,想如何爲衆生消除苦難;喜無量,見衆生離苦得樂,感到喜悅;舍無量,對衆生無憎無愛平等對待。

  [5] 無修瑜伽:四種瑜伽之第四種,即對外境離持景相之意而修自心禅定。郭倉巴說它相當于顯宗十地的第八地至第十地。

  [6] 墨竹:即墨竹工卡。

  [7] 伽喀巴:伽喀是地名,在墨竹工卡縣境內。他是噶當派格西,與達隆巴約略同時。

  [8] 達爾、紮、絨和旁多:達爾即塔域,紮即劄丁,絨即學絨,均在墨竹工卡和林周縣北面,旁多即今林周縣澎波區。

  [9] 達隆:地名,在今黑可縣境內。

  [10] 溫•仁欽貢布:爲達隆塘巴之侄。達隆死後由他繼承達隆巴法座,爲第二任。別名古耶仁欽貢。

  [11] 桑吉亞群:或作協饒喇嘛(1203—1272),爲達隆巴之弟,達隆寺法座第叁任。

  [12] 紮巴班•維賽桑布:(1251—1294),達隆巴侄子系,曾任達隆寺法座,1276年又往康區類烏齊寺任座主。

  [13] 類烏齊寺:類烏齊是地名,在昌都地區,與青海省連境。桑吉溫在此地于1276年倡建了類烏齊寺,是達隆噶舉在康區的母寺。

  [14] 達隆•阿旺紮巴:(1418—1473),爲達隆巴法嗣,繼任法座第十二任。

  叁、主巴噶舉

  不隨上流傲情面,

  不爲名利尊敬勞,

  大地蓓蕾主巴師,

  希有發心千瓣開,

  智慧功能香十方,

  叁學淨蕊遍增長,

  遍智百蓮聖教嚴。

  林熱噶舉始創于具德帕木竹巴的弟子至尊林熱[1],由法主•藏巴嘉熱[2]所傳出。林熱于藏曆土猴年(公元1128年,宋建炎二年)出生在年堆,屬林麥(下林)家族,起名白瑪多吉(蓮金剛)。父名傑布加拜,母名綏姆達瓊。童年時即已精通書法與念讀。年滿 17歲時,從阿阇黎林師受近士戒。

  年屆38歲時拜見帕木竹巴。他聽受“修法導釋”而修,心生殊勝的證悟。他將所悟禀告于師,卓衛貢布亦甚心喜。他總的著有《續部釋論》、《心金剛贊》、《入瑜伽論》和《勝樂曼荼羅儀軌》等論著。上師修行的傳統作風亦出自至尊林熱。晚年他在納普卻隆[3],以卻隆寺爲駐錫地,對于利他事業也做了許多教治。于藏曆第叁繞迥之土猴年(公元1188年,宋淳熙十五年)四月二十八圓寂。享年61歲。

  其上首弟子吉祥那若巴的化身、法王藏巴嘉熱•益希多吉(智金剛)出生于年堆庫勒[4]地方。年12歲時于長兄格丹(具緣)處精學書法與念讀。年屆13歲時從阿阇黎達塘瓦求學了《對法》、“瑜伽”和《希解》等教法。年屆15歲時來到阿阇黎喀隆巴處,依師 8年中聞習了《大圓滿》和《量論》等論,達到了究竟,並遊學辯經。阿阇黎喀隆巴甚喜,賜法號爲喜饒杜孜廓洛(智慧甘露輪)。

  他依止許多上師,聞習了《大圓滿》法類、《幻化》、《大悲觀音秘藏法》、《入行論》和《正說文殊菩薩名稱經》等。年屆23歲時正遇得成就者林熱來到熱隆寺,與師相見,求授了灌頂和本續教授。只修7日即能寒冬勝得起單衣布。于彼寺以供品使師歡喜,冬天泥封關門靜修,故能將內外風息合爲一致,可以穿牆無阻和戰勝煩惱等功夫與釋論中所講完全相符。

  他將此禀告上師,上師講道:“至尊米拉也發生過如是之情。甚是希有。”總之,他住納普5年期間,聽受完了一切教授。聽受完“釋義導修”後,作了驗證並附帶說法。上師還告知了《平等一味法》伏藏的情況和掘彼者是你的道理。他還得到了掌持熱隆寺和主寺的授記。

  阿阇黎俄巴昆仲二師向他傳授了《金剛幕標示》、《歡樂金剛》、《四座》、《瑪哈摩耶》和《正說文殊菩薩名稱經》等法及傳統作法等。上師白瑪多吉謝世後,他設法成辦了圓滿上師意趣的諸事,證悟等同虛空,降伏了魔類,親見智慧護法聖容,獲得了《六類一味》的伏藏。遵照上師林熱與空行的授記,開啓了雜日山[5]聖地之門。

  他又來到上師向蔡巴座前,由向蔡巴任親教師,孜•都增(持律上師)任軌範師,出家、沙彌和比丘等戒一次圓滿受完,賜法號爲益希多吉(智慧金剛)。他悲心獲得極大效力,悲心開悟,修建了隆多寺[6]。遵照上師林熱的授記,修建了主寺[7]。建寺時巨雷響起數次,因此該寺以“雷”爲名。就在這一年茅庵達到了數千座,繼而又擴大到該地的一切山窪,故聚有弟子五萬余人。

  他給他們都傳授了教授,因此産生了以厭離世貪、舍命修行和敬信上師叁者爲主要修持而能現起《大手印》的證悟者約五千人。他吩咐他說:“應于邬仗那、那爛陀、克什米爾、靈鹫山、漢地五臺山、夏烏達果和岡底斯山等一切聖地作終生修行。”並且分別派出第一和第二批眷衆。據傳靈鹫飛行十八天路程的地域廣遍了吉祥主巴的教法。

  後來他圓滿了此生的事業後,便于藏曆鐵羊年(公元1211年,宋甯宗嘉定四年)六月下弦初十黎明圓寂,享年51歲。遺體火化後,2l節脊椎骨每節都現有一尊觀音像,留下了心髒和舌,頭蓋骨上現有叁怙主像[8]和許多舍利子聚,大部分奉安于熱隆寺內的紮喜果芒鍍金靈骨寶塔中。

  藏巴嘉熱•益希多吉有許多廣行利他事業的徒衆。其中由尊者郭倉巴•貢布多吉(怙主金剛)[9]産生了如天上繁星的上主巴支系,遍布了堆、拉達克、尼泊爾、吉隆、尼拉木和阿裏等地,至今噶舉派的引導傳規未衰。由傑瓦洛熱•達瑪旺秋[10]産生了形容法嗣極多程度的如地上草木的下主巴支系,遍布于多康德格地區的冷倉、雜居、青海的果洛和雲南的降域[11]。

  在主寺熱隆,住持由藏巴嘉熱的侄子繼承即由無比森格(獅子)九代相繼住持,此後是傑旺•尊者阿旺卻傑(語自在法王)[12]和他的轉世後身降央卻季紮巴(妙音法稱)。此外還有藏甯[13]、衛甯[14]和主甯•衮勒(普妙)[15]等許多奇特成就大德。以上諸師的傳承稱做中主巴支系。先師的主寺就是朗木寺與熱隆寺。

  更有業績與名聲頗大的主巴•衮欽•白瑪噶布(遍智•白蓮),他在藏曆火虎年(公元1527年)諸多希奇的吉兆中出生于欽[16]地上部,魯希達河緩緩流過的藏雪寺北部。父名覺賽•魯旺布,是一位信奉金剛橛與大密馬頭明王的舊密乘者,母名卻瓊卓瑪。白瑪噶布剛一出生,口中就能朗朗發出法性清淨的咒語。

  當時吉祥主巴大師在熱隆寺駐錫時,請問佛母熱瑪迪道:“佛王大師的化身生于何處?”授記說:“即此小孩。”遵此授記,被大師親自派出的諸尋訪轉世後身者尋得後,剃發爲僧,賜法號爲傑旺倫珠(佛王任運成就)。他在孩童之中唯作說法灌頂之狀,不讓諸童伴傷害魚鳥。他具足神通,敏捷靈巧,是一個爲各方一切人士敬佩者。幼年時由當地長官措蓋多吉(海生金剛)教他念讀,長官夫婦愛若生子。

  此後被加爾•米旁卻季喇嘛(法師)叔侄認定爲先師的化身,在名叫紮喜通門(願見吉祥)的講修院內,于藏曆火猴年(公元1536年)薄伽梵示現大神變的良辰頭一天,坐上了原先的寶座——獅子大法座,授權爲一切能仁教派之精華,成爲叁世間所應供養者。當時出現了花雨缤紛等許多奇兆。被加爾•卻季傑布(法王)所擁戴,地方長官亦結爲施主,大寺院熱隆也敬獻了隆重的賀禮,並稱…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