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誦“善哉”以贊美。
他向該寺的夏芒•傾則巴和阿阇黎喜饒廓恰巴精學了急需的法行和書法念讀等諸共同的明處。依止甲•紮喜南傑 (吉祥尊勝)寺的米旁•卻季喇嘛等許多大善知識,殷重學習了工藝、醫學、聲律、因明、星象和修辭等共同明處,以及《中論》、《現觀莊嚴論》、《毗奈耶》和《俱舍論》等顯教的諸大論,達到精通。特別聞習了尊者瑪爾巴噶舉派的自宗風規《吉祥密集》、《歡喜金剛》和《勝樂輪》等的灌頂、解說和一切要門而成爲大智者。
所做的此等聞思也非流于單純聞思,而是遵照噶舉派先師的語旨與風規,以證成體驗之門結合到實修,故而獲得成就之位。從教法與證法的任何功德上講,都是無以倫比的,故被公許爲衮欽•白瑪噶布。他的轉生世代都被稱做主欽仁布欽(主大德寶)。其中傑瓦•巴桑旺布(勝者•如意主)、噶舉•程烈辛達(功業大車)和貢斯•卻季囊瓦(普照•法光)等次第出現的主欽,都成爲學行兼優的大德後,廣行了佛教與利生大業。
一位公許爲白瑪噶布語化身的活佛被迎請到多康德格冷倉的主巴寺,繼而出現了冷倉•白噶仁布欽(白蓮寶)。一位活佛去了不丹,就是尊者沙布隆•阿旺朗傑(語自在尊勝)。他是一位賢哲大德。此法主曾以成就表象製服了門巴[17]四大部落,宣講了辦法巧妙盡力調伏之法,將諸門巴人安置于信仰之地,將彼無法的門隅地方變成了一塊教政白光遍布的佛教流行區等業績極大,稱做南主巴支系。
至今那裏主巴噶舉之宗規仍很興盛。其根本寺廟就是布熱卡、仲薩和紮喜崗叁寺。此支系有許多僧衆與法嗣,而且噶舉自宗的諸續部講修傳統亦較普遍。其講聞修行的經書,在噶舉派諸先師經書的基礎上是以遍智•白瑪噶布的諸經書爲主。
遍智•白瑪噶布的轉世相繼出現的諸主欽之主寺,就是甲•桑昂曲林(密咒法洲寺)。它是西藏地區主巴噶舉的大寺院,而且不丹、拉達克、印度和庫陸巴[18]等外國和內地的僧侶也源源而來。其自宗的講修傳統作法和引導傳統都完整保持,而且分寺與法嗣也極多廣。此外還有經師拉孜瓦•阿旺桑布(語自在善賢)、降白巴沃(文殊勇識)和吐欽•卻貢(力士法怙)等的寺院貢噶德慶卻柯寺[19]和丁布齊寺[20]等許多主派的寺院。
在此等寺院中自宗的講修仍然連續未斷。遍智•白瑪噶布的著作有《叁律儀論》、《教蓮廣親本釋》、《宗教史•教蓮增廣日》、《中論釋•叁論顯揚》、《般若釋•米旁口教》和《俱舍論釋》等顯教的論著以及廣略《大印引導論》、《六法引導論》、《俄傳規曼荼羅生圓次第》和《儀軌程序》等自宗自立的典籍,以及包括《修辭學例句》和《醫學四續釋》等早已載入木板的顯密與明處的典籍文集約有二十卷帙。
成爲多康地區大多數主巴噶舉的母寺噶聶康巴寺,爲多康巴•貢噶丹增(慶喜佛教大師)所建。其講經修道二者皆有堪能自立的傳統。尊者噶瑪旦培(教增)轉世的九代期間所出者全是賢哲大德,特別是尊者貢噶丹增,是位了義方面的班智達和大自在聖人。他的再世化身班欽•卻季甯齊(法日)著有《詩鏡廣疏》(又名《妙音語海》)等,在藏區全境智者的名望很高。
他建立了分成自宗的講經院、修道院和密宗院等叁部的大寺院,該寺中有身語意的殊勝所依和在西藏康區無可比擬的大書庫。由該寺發展出許多分寺和法嗣,這些分寺與法嗣都對共同的經典和不共的諸續部進行著聞思修行等事業極爲興旺。總之,過去廣爲流傳的那種“藏人半爲主巴,主巴半爲乞士,乞士半得成就”。既然是由行持了大譯師瑪爾巴和米拉日巴等傳出的諸教授而形成的,所以名爲教授主宰吉祥主巴派。
注釋:
[1] 林熱:林是家族名,熱即日巴(布衣者),是指噶舉派中能穿布衣坐雪山修苦行的僧人。他本名白瑪多吉(1128—1188),他在曲水下遊朗木地方建主寺,遂形成主巴噶舉派。
[2] 法主•藏巴嘉熱:(1161—1211),藏是地名,嘉是氏族名。他是林熱•白瑪多吉的弟子,在後藏江孜東面建熱隆寺,1205年又建主寺,遂形成噶舉派的主巴系。
[3] 納普卻隆:在多吉紮之西的留瓊附近,屬貢噶縣,是林熱•白瑪多吉所建的主要駐錫地。
[4] 庫勒:舊作揚堆庫勒,位于江孜東。
[5] 雜日山:西藏洛隅地區一山名。十二世紀末,藏巴嘉熱•益希多吉說,此山爲佛教密宗勝樂金剛聖地,首創年往巡禮之例。每逢申年,規模更大,常達數十萬人,稱爲雜日巡禮。
[6] 隆多寺:在拉薩附近。
[7] 主寺:在拉薩河下遊朗木地方。
[8] 叁怙主像:是密宗事部叁怙主,即:文殊爲如來佛部、觀音爲蓮花佛部、金剛手爲金剛佛部。
[9] 郭倉巴•貢布多吉:郭倉是寺名,貢布多吉所建,在阿裏協噶爾附近。貢布多吉 (1169—1258)繼承藏巴嘉熱法座,開創了上主巴系。
[10] 傑互洛熱•達瑪旺秋:洛熱是地名,達瑪旺秋(盛自在)(1187—1250),藏巴嘉熱的弟子,1241年建噶布卻隆寺,作爲主要坐床處,後來即形成噶舉派的下主巴系。
[11] 降域:指雲南省麗江一帶納西族聚居地區。
[12] 傑旺•尊者阿旺卻傑:是熱溫家庭的成員(1608—1657),曾任噶舉主寺和崗布寺的法座。
[13] 藏甯:藏指後藏,甯爲瘋癫者之意。
[14] 衛甯:衛指前藏。甯義同上。
[15] 主甯•衮勒:主指主巴系,甯義同上。約在十六世紀時中主巴系中出現的一位癫僧。
[16] 欽:地名,在山南紮囊縣桑耶區。
[17] 門巴:門巴族,聚居區在西藏錯那縣及其鄰近地區。
[18] 庫陸巴:庫陸是地名,在今阿裏地區內。
[19] 德慶卻柯寺:在山南地區貢噶西南不遠,從貢噶寺往河谷頂部走,約半日路程即到。
[20] 丁布齊寺:又名紮丁布齊寺或名乍德瓦林。乍是紮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章達區。丁布齊約在此西邊接近朗饒河谷地,現屬山南貢噶縣。
四、超浦噶舉
秘密成就禁戒故不動,
雙運界中二別[1]相皆盡,
使凡相屬解脫威力士,
敬信大聖譯師降巴班,
好施雙手盡摧悭吝山,
以福物將慈像[2]四洲祥,
造爲衆生依怙具建樹,
超大譯師功績最無上,
戒定慧學形態極穩固,
清淨經教道理綠鬃濃,
講辯雄獅摧邪分別狐,
遍智布敦大師人獅子。
超浦噶舉由尊者帕木竹巴的親傳弟子傑擦仁布齊(紹聖寶)[3]和溫•衮丹熱巴(遍具布衣行者)[4]弟兄所傳出。傑擦仁欽貢出生于後藏夏蔔麥[5],爲努•南喀甯布(努氏虛空藏)的後裔。5歲起學習文字與算法,童年起就喜求正法。從怒•尼瑪(怒地太陽)、宿群[6]的弟子尊者卓普巴[7]和尼泊爾班智達薩扪達希等許多大師學習了諸多教法。
年屆19歲時去了前藏,拜見了布桑譯師的親教弟子瑪•卻季傑布(法王)、譯師卻季桑布(法賢)、麥敦•貢噶甯布 (慶喜藏)和俄•多德(契經)等,聞習多法,並出家爲僧。又遵照瑪上師的囑咐,來到帕木竹地,參拜卓貢仁布齊,油然起信。帕木竹巴爲他傳授了許多正法與教授。在那裏他生起了《大手印》的殊勝證悟。又依止達布貢楚(貢巴楚程)和嘉熱(藏巴嘉熱)等許多上師,故而掌握了深妙教授136種。
年54歲時從親教師向息孜(靜美)受了比丘戒,始建超浦寺[8]。衮丹熱巴是傑擦仁欽貢之弟。他爲看望其兄來到前藏,與坐于吉祥帕木竹巴寺講經院的兄長相見時,適逢帕木竹巴在講米拉日巴行傳,聽後十分信仰,發誓欲效其所爲。尊者帕木竹巴視其爲成器弟子,歡喜攝受,傳授了許多教授,並授記說:“若赴康區,教化甚廣。”
但他去了超浦寺進行修證,獲得無量斷證功德。後又返回上師的駐錫地帕木竹寺,擔任修建經堂等重任,使淨妙福田永固常存。他能不出禅堂,使印度的種種不同果實出現在手上。在地方出現大饑荒時,他能降下青稞雨,消除饑荒等示現了許多神通。他于年70歲時卒于夏喬•恰普(東方鳥窟)。
超浦譯師[9]是傑擦弟兄之侄。父名覺澎,母名斯摩賽齊。他年屆6歲時學習藏文寫讀,8歲時由傑擦和衮丹分別任親教師與軌範師,給他授了沙彌戒,賜法號爲降巴班(慈祥)。從11歲開始,在格西藏巴座前學習了《量決定論》等,直到16歲都在藏噶瓦座前學習《中論》和《慈氏諸論》等顯密的許多經典。
他以立宗辯論,擊敗了許多論敵。年屆17歲時迎請怒巴的心傳弟子年高80多歲的孜敦•貢桑(普賢)來到超浦寺,從他研習了“金剛界”等501種曼荼羅的傳統作法與要門。上師孜敦•貢桑于夢中見恰貴雄(靈鹫谷)所供的毗沙門天王(多聞天王)來說:“將我授與這位覺色(貴公子)吧。”遵此授記,孜敦又給他授了“毗沙門隨賜灌頂”。
他又在一位名叫向•益瓦的翻譯家前學習翻譯,達到了精通。年屆19歲時,受了具足戒。從傑擦和衮丹二弟兄聞習了不同傳規的教授136種,以及13種有緣教法。他年屆24歲時傑擦去世。臨終前將他喚到跟前,傳授了許多教授。此後他去了尼泊爾,遇班智達佛陀室利[10],又精學了印度語文,…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