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P52

  ..續本文上一頁的道次第;(二)別說正行的修持。

  (一)總說不同的道次第。由善巧成就王·瓊布的語旨傳規所産生的諸香巴噶舉派系有數不勝記的顯密講修宗規,並廣泛進行了講聞修證的功業。這些若亦概括,就歸總爲講解、辯證和修行等叁次第。其情況如上面所講。此等之中的後者修行的道次第,就是現存的妮谷、樂成、金剛座主、梅哲哇和羅喉羅等的五法類,以及零散的訣竅。而這些也主要是歸納爲部類的名稱建立,並非瓊布所受學的全部法類,因爲既然從最初起一種傳規就不可能達到完全,何況現在。

  (二)別說正行的修持。此中分二:甲、概述;乙、廣論。

  甲、概述。正行的道次第,修持的要點就是根“妮谷六法”、莖“大手印”、枝“叁種轉爲道用”、花“紅白空行母”和果“無死無誤。”即名爲“五金法”。

  乙、廣論。此中分二:(甲)解說根本“五金法”;(乙)順便講說樂成等的教授。(甲)解說根本“五金法”:1.根“妮谷六法”有七項:(1)先行; (2)猛厲火;(3)幻身;(4)夢境;(5)光明;(6)往生;(7)中有。

  (1)先行。如在本傳承大寶的宗規中加持稱做灌頂的根本一樣,由于將四種灌頂以加持的方法來授予,所以,相續成熟了的補特伽羅就完具了信仰、精進和厭離等諸共同的先行法,故能以不共的能淨 (阿字的)空間來淨治相續。所謂能淨之義,即如《智慧空行母十五增上教授》中所講:“自續汙退淨,此是空間性。”就是一種能淨治自己心身的孽障和墮罪等一切汙垢的殊勝瑜伽法。

  又如《匾文》中所講:“先行能淨者空間,叁祈禱有叁所緣。”

  由于叁祈禱先行,所以,所緣就是能淨者阿字的空間,空間就是能消除病魔者,叁種相就是空間的特點。而將後者安立爲所緣,就是將因假名爲果。此宗規中如是的余者亦很多。此後就是正入甚深道。這在《金剛句》中講道:“以四灌頂成熟具信勤,無常厭離過患先行故,凡能于此勝道精進者,六月或年現世能成佛。”

  (2)猛厲火。此金法的根本《六法》中的首法方便道——暖樂自燃的性相,即如《金剛句》中所講:“暖樂自性空明現,此是方便道自性。”就是一種由 (阿杭)燃滴,金剛身生發暖樂,能使空明妙智生起的瑜伽法。此亦就是以具密乘方便的自身和智慧他身的兩種瑜伽之門,生起有漏上降和無漏下固的無轉移的四喜,並使樂空俱生智堅實。此中是以猛厲火一一烈火威猛的加行,調製未馴服的脈和未馴服的風息後,用強製的方法生起拙火定。

  由自身的加行先行後,將猛厲火與具四加行的瓶相風[1]相和合。以春點[2]緩緩熾降的瑜伽,正行是實踐“吃食”,分支是修行“穿衣”、“敷墊”和“騎馬”等相應的動作。結行是由求授有灌頂、障礙自散和使生法——威力上師的猛厲火等而成就。

  (3)幻身。幻身一貪嗔自散的性相,《金剛句》中講道:“雖現無自性,此是幻身相。”就是一種由將人所共知的一切法(事物)了知爲幻化後,能使貪嗔自散的瑜伽法。

  其教授就是“上根依師爲助伴,中根他語無間引,下根一眠起叁昧。”其中第一句,就是轉敬信上師爲道用,轉所見無實爲道用二法。第二句,就是轉自身現空天身爲道用,轉所見幻化爲道用二法。第叁句,就是遠離四醒,以修習能現六趣爲幻化的具八要領的叁摩地,並由于轉病魔爲幻化,以爲道用,所以,能現者功能六聚和無貪自現等就成自然出現。

  (4)夢境。夢境——錯中錯自淨的性相,《金剛句》中講道:

  “錯錯無實現爲樂,此是夢境之性相。”就是一種一切錯中錯現爲無實,一切夢境的錯亂皆變成自散的殊勝瑜伽法。其教授,首先是憑依四灌頂的要領和九種無誤的要領來認識自己憶持的明點于夢中的所有出現;以敬信和積資等來滅除迷無邊、醒無邊、空無邊的諸障礙;達到隨心所欲後,修練以身修心、以心修身、以無我母和欲求而修等的夢境本領,並與光明和合;將四大、粗細心和諸世出世法增長變化爲相遇和任隨調伏;

  由于將四大、粗細心和種種佛像等變爲現空離貪,故而證成爲具足樂而無耽著、了而無分別、現而無自性等叁性的天身自現;由于以結合上中下叁根的無緣明知、凡想明見、意身飛翔和所緣境相能顯的叁種教授來抉擇所現境,所以能熟練夢境的解脫。

  (5)光明。光明——愚癡自淨的性相,《金剛句》中講道:“明空虛空無邊中,此是光明之性相。”就是一種明空無別、遠離一切執著,猶如虛空無邊際無中央。修行此時,加行是以根無常厭離、枝威儀聖物、葉方便道自光、使開化的祈禱等四法爲綱。正行是學習以叁種憶持的方便來憶持薄厚光明、轉晝夜叁身自現以爲道用和將根本位與後得位的明空和合爲晝夜樂空無邊,從而光明的第一證悟明空無別、第二證悟樂空無別、第叁證悟深細離爲[3]、第四證悟無別究竟——光明等便依次顯現,最後具足二淨[4]的光明便現前。

  結行是由于守護總的與分支叁昧耶,修習滅除障礙、過患自淨、發揮效用和斷除猶豫,以辨認殊勝的心中感受和晝夜有別的修證來守地界,所以,樂明無分別無區分的四種光明就由十六種顯現的形式而達到究竟。此中光明顯現的十六種形式,就是證悟的二光明。這兩種光明各有晝夜光明兩種共四種。此四種光明分有相和無相兩種,故有八種。四種有相者有與外境相屬的四種和不與外境相屬的四種共八種。四種無相的又分薄厚光明各兩種共八種,總計是十六種。這些就名爲和合幻身或根本四法。

  (6)往生。往生——不修成佛的性相,《金剛句》中講道:

  “臨終由念現成佛,此是往生之性相。”就是一種臨終時唯由正念就能往趨上品空行的瑜伽法。其教授就是法身真如的往生,雙運本尊的往生,由威力上師之力和無誤空行之道而上流。其正文就是《金剛句》中所講的四句和《補充往生·智慧天窗》等中所載的內容。

  (7)中有。中有——如來報身的性相,《金剛句》中講道:

  “現空離貪大樂身,此是報身之性相。”就是一種能現前現空無別,遠離耽著的大樂身的瑜伽法。修習此的方法,就是光明法身自現、如來報身自現和化身無遮自現。後二法,隨順依其所宣而需要增加的無誤總要等的上、中、下根的次第,最初中有等的叁次第就成爲上、中、下叁種解脫法。此等的體性、釋義和區分等與《妮谷六法》品中已講過的無差別,故不重述。

  2.莖“大手印”。在一切顯密的所诠、一切訣竅的精華和無需多久就能證得殊勝悉地的一切方便中最殊勝的“大手印”不作意心要的教授有許多引導有緣補特伽羅的方法,這裏就其中金剛持親自傳授給智慧空行母的《五金法》的項目由善巧成就者瓊布寫成經文紙卷,裝進一種如心形狀的尼泊爾的胸盒內,懸挂頸上,十分珍重而名爲“喀烏瑪”(佛盒)的做一講說。其先行就是以甚深方便——對上師的敬信和住定的方便——叁種叁門自然狀態來修習無過的寂止,並以尋覓自心來引生勝觀。

  正行就是以蓋有金剛印記的密語來迎神降福,從而將智慧開示爲賊法,並以四種過失自散之門來判斷心性。四種過失就是自心雖與法身不及不離,但太近後則不認識;法身雖于自己顯現,但太深奧則不通達;法身雖可憶念,但太容易後便不相信;叁身雖于自己顯現,但太妙後心則容納不了。

  這四種過失應當脫離。結行就是將平常智這個本來明空雙運決定爲空法身、明化身和雙運報身等叁身自現等引生出定解後,就在這個自然狀態中保持,而且憑依敬信無量、悲心無量、殊勝方便、平常智、光明天身、雙運智與風息和合等來發揮效用。以不被體驗的精華所系縛和對現空不失爲片面發起精進並滅除不共的障礙來抉擇自現的叁量,證得四身解脫,就名爲《大手印盒》或叁種自然狀態。即從五金法的妙如意樹而成的莖法。

  3.枝“叁種轉爲道用”。就是憑依現分來轉上師、本尊和幻化等叁者爲道用的修習方法。即將一切所現皆觀爲具德上師的叁密變化,將一切所現的色和發聲皆了知爲本尊之身現空虹身和無壞的天生咒語聲,將所現了知爲心,將心了知爲夢幻,以學習晝夜瑜伽。修習的方便就是對叁決定和雙運所起的敬信、具有無分離之六要領的淨相、六聚的感覺無實明空遠離執著的叁摩地發起精進。

  由此看來,就是依師起敬信、從此得恩德、由此積資糧、由此叁身自現;就是依本尊起淨相、由此積資糧、由此天身大手印自現;就是現分自心幻化,由此生夢境,由此光明起爲自現,而且以此叁法僅于年或數月中就證得明空大樂叁身自現,這便稱做無誤的叁種轉爲道用,即由于是分支的修習,所以名爲枝法。

  4.花“二空行母”。金法第四法——花“一對紅白空行母”的修習,就是以殊勝祈禱——金剛悲痛語來策動世尊金剛母後無漏大樂的悲能流,並以在等同所依分支的身內四脈輪處全然點燃各個貪欲和解脫道所起的樂空明燈的叁摩地,使此所依身行于上品雙運虛空和諸下根者憑依同時遮止五生的強製的密道而能無難往趨空行金剛城。

  5.果“無死無誤”。傑瓦年敦法主所領受的語旨“身無誤”和瓊布大師所傳出的“心無死”二者相結合的教授就是《智慧海續》中所講的“身與此心無區別,所依能依生還故,知爲一切之法要。”之義理。

  此中由于首先以成就不死的叁十二幻輪來徹底修練脈、風和明點叁者爲先行,故能將身投入解脫道,即如阿阇黎毗瓦巴所講:

  “以上品福份,決定得人身,由師語加持,趨赴解脫道。”正行就是如至尊摩覺巴所講:“體驗顯密訣竅故,不修成佛無死要,如是于此異熟身,生起自淨智慧身,了異熟身爲天身,將此修爲無所執,此與自心無區別。以心本無自性故,此心豈能有死殁,所謂死是分別心,尋思有寂不成法。”

  由于自心無任何自性,本來就無生,所以,無死就成爲上品自解脫。由于異熟身是色法聚,所以,不是生死名言的施設處,故而空。在勝義中由…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