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傳規的講解傳統,至今講解傳統仍未中斷。年68歲上,在收割季節時,他從隱居處大聲呼喚道:“誰欲隨我而行,快來吧!”當大家看到未有何人時,此肉身已逝往虛空,抵達空行刹土。
他有弟子讓•魯貢巴、薩•瓦巴堅、俄•門巴堅和松巴•頗迦堅等,特別由種姓與正法兼具的弟子俄•協當多吉(憤怒金剛)傳下的許多先後傳承者所著的本續釋亦有許多等,稱做由尊者瑪爾巴噶舉傳出的俄巴噶舉。
東大柱粗敦•旺季多吉,出生于脫塔地方,氏族姓粗。父親是一位法術極高的咒師。他從各西傑巴等精勤求學,福澤洪廣。他與刻印《大般若經》的繕寫者聊天中間道:“當今誰最善巧《密集》?”他們答道:“瑪爾巴•洛紮巴最善巧。”
他聞得瑪爾巴的大名後,便來到卓沃隆,調伏了上師的怨敵瑪巴門納,後來迎請上師瑪爾巴到了脫地。瑪爾巴上師爲他圓滿傳授了《密集》本續及其要門。
他的上首弟子,有康巴•若娘多吉(一味金剛)、坤•堪巴吉迪(壇地清潔僧)和欽敦•索朗堅贊(福幢)等叁位。其中康巴•若娘多吉原是去了印度,想向梅哲哇求教《密集》,卻因已卒未能得見,其他長老亦未尋得,才返回藏地,從粗敦圓滿求得的。坤•堪巴吉迪是芒熱•森格堅贊(獅幢)等的弟子,他雖善巧《密集》,卻未得要門,所以才依止粗敦而修習,如幻之定,方達究竟。
此後,依次由他傳授給了降卡瓦•索南仁欽(福寶)、由索南仁欽傳授給了吐拉瓦•楚臣郊(戒救)、由楚臣郊傳授給了唐貝巴•帕巴郊(聖救)、由帕巴郊傳授給了賽頂巴•勳努維(童光),由勳努維傳授給了貢欽•卻古維賽(法身光)、由卻古維賽傳授給了貢欽•帕巴維(聖光),由帕巴維傳授給遍智•布敦大師後,吩咐道:“吾之法,當講說到死。”布敦大師也說:“爲因聖者教言已滿足,故須終生講說。”貝旦喇嘛當巴(具德尊師)和夏巴•益希嘉措(智海)二師從布敦大師聞受此《五次第》引導規後,至今在薩迦派中未曾中斷。
宗喀巴大師;亦從遍智布敦大師的弟子仁達瓦[40]聞受此《五次第》引導規後,造此《修行心要》。宗喀巴大師以遍智布敦大師所造的《五次第教授》以及依此的色頂巴諸教授爲參考依據,對顯密經論,特別對《密集本續》及其《注釋續》、來自印度的諸大釋論和藏地的傳規等徹底觀察研究後;造了《五次第導釋》以及廣說其義的《五次第明燈論》,複興了諸已衰敗了的《密集》傳規。
他將一樽盛滿甘露的顱器舉到諸弟子中間,問道:“有誰能欽此,領受我的續部語旨?”當時其他任何人都不敢受取,只有納唐巴•喜繞迥乃(慧源)一人受取。由他先在後藏,後在前藏將堆居(上密院)分成上下密院。此等都是成爲法主瑪爾巴傳規的大繼承者。
西大柱藏絨的麥敦欽布,生于娘堆達察,名索南堅贊(福幢)。他將地産作了抵押,向尊者瑪爾巴獻了叁次豐厚的進貢,以承事使師歡喜。尊者瑪爾巴爲他傳授了《瑪哈摩耶》和大量的要門。他爲《歡喜金剛二品經》作了注釋。爲《歡喜》、《勝樂》和《密集》以及《瑪哈摩耶》等建立了講經院。其弟子出現了香•索朗南喀(福虛空)等諸多成就者,皆是麥敦傳規的講解傳承系統,稱做麥敦噶舉。
由于他們弘傳了《密集》等的灌頂和本續的講解,所以徒衆極多。在雪域藏地,《密集》和《歡喜金剛》等講解風規大多是瑪爾巴的講解傳統,即主要是麥、俄、粗叁人的講解風規,而且《密集》和《歡喜金剛二品經》等的講解風規至今仍然不衰。
由粗敦•旺季多吉傳出的《密集》的灌頂和本續講解的語旨傳規,皆爲當時大多數智者所依止,尤其是遍智布敦大師和至尊宗喀巴大師等亦接受了這個講解傳統,因此在噶舉、格魯、覺囊和夏魯等諸教法中講修的傳統也依然無衰,所以是將《勝樂》、《歡喜》、《密集》等金剛乘爲重點的遍智佛之教法大寶于未來際亦無衰的事業白光弘傳于一切方位而開創了一代教風。
注釋:
[1] 洛紮巴:洛紮是縣名,在山南地區。洛紮東鄰措美縣,北鄰浪卡于具,西北近普莫雍措,東南界不丹東部。洛紮巴,意爲洛紮地方人,是指瑪爾巴譯師。
[2] 赫魯迦:亦譯呬噜迦,即勝樂金剛。
[3] 迦妥巴:迦妥即迦妥寺,即今四川省甘攻藏族自治州白玉縣一甯瑪派寺廟名。爲十二世紀甯瑪派高僧噶當巴•德協西巴所建。迦妥巴,意爲迦妥寺座主。
[4] 卓米譯師:全名卓米•釋迦循努(釋迦童子)(994—1078)後宏期最大譯師。拉堆王派他去印度學法,回藏後編譯密教,稱爲新譯密咒派。其教法大多爲昆代家族所繼承,後來發展爲薩迦一派。
[5] 洛迦大德:即薩迦派的一位大德,名洛迦覺色。
[6] 桀普:在後藏薩迦縣境內。
[7] 芒隅:今西藏自治區的阿裏普蘭至後藏昂仁、吉隆縣一帶與尼泊爾接近的地區古名。
[8] 覺沃傑:阿底峽的敬稱。
[9] 根義:即諸根的外境,佛書譯爲根義,根所緣境,就是色、聲、香、味、觸等。
[10] 益希守布:約在公元七、八世紀時古印度一位佛學家,著有《中觀二谛論》,他持中觀見。
[11] 納錯譯師:全名納錯譯師•楚臣傑瓦(1011—
),曾奉古格王降秋沃之命,與勒巴協繞一道前往印度,迎請阿底峽來藏。
[12] 邬仗那:又譯作烏仗耶那、歐提耶奈、邬堅和邬金等,意爲飛行。古印度因陀羅菩提王國名,今之阿富汗。
[13] 桂大譯師:即桂枯巴拉擇。歸譯桂枯巴天救。藏傳佛教後弘期著名翻譯家。爲阿底峽的弟子公元十一世紀人,曾去印度修學經法,成爲如卓來一般的大譯師。譯有《密集續》算。
[14] 叁喻伽:即身、語、意叁種瑜伽法。
[15] 梅哲哇:印度著名佛學家。瑪爾巴赴印求法期間所依止的主要上師之一。
[16] 尼枸盧樹:盛産于南亞地區的一種香料果樹,意譯多足。此樹種籽僅相當于芥子的四分之一,每年生長一聞距(約250市尺),長勢甚旺。
[17] 夏瓦日巴:原意爲獵人。這裏是一人名。古印度一位坐山修行得成就者,號稱坐山自在。
[18] 夏尼達巴:即希丁嘎日巴,譯爲寂藏。古印度一佛學家。赤松德贊時迎請入藏,傳授密法,並參與桑耶寺開光安位儀式。
[19] 應成自續派:應成派和自續派。前者主張宇宙萬物只能是由分別假名安立的緣起而有而存在,除分別假名安立外別無所有,否則成爲自性有了。常用應成如何的論式以破對方,故名應成派或名隨應破派。後一派承認緣起性空之理與應成派所說略有不同。此派認爲一切法是假名安立而有,說若不待分別安立而自體有者,則爲自性有、實有,但又認爲立名必有所據,必有實義可得,否則成爲言之無物,名不符實了,並且亦失去聯系前後世業果的依據,成爲斷見。故自續派是心境互有論。自續之所以得名,則含有自性相續之義。
[20] 假相唯識派:印度大乘佛教唯識宗兩派中之一派。其中又分爲有垢假相派和無垢假相派。此派主張于根識中粗現之境不許爲實有。
[21] 妙業母:總持母、業印。修法者雙修時的女方。
[22] 白瑪噶布:全名主巴•貢欽•白瑪噶布。
[23] 孤沙利:善士。虔誠修行者。
[24] 巴沃•祖拉程瓦:(1504—1566)。系藏傳佛教迦瑪噶舉黑帽系第八代傳世活佛米覺多吉的弟子。他主持洛紮拉隆寺,有《入行論大疏》、《曆算論》、《智者喜宴》等著作傳世。
[25] 盧、直、那叁派傳規:是指薩迦派密法勝樂金剛修法的叁種風規。盧爲盧伊巴派,那又譯爲黑行派,真又譯爲鈴派。
[26] 澎域:即今澎波,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北面今屬林周縣。
[27] 本達巴:人名、瑪爾巴在尼泊爾所依止的一位上師。是那若巴的弟子。
[28] 旁頂巴:人名。瑪爾巴在尼泊爾所依止的又一位上師。是那若巴的弟子。
[29] 瑪桂:是瑪爾巴和桂譯師二位。
[30] 大覺寺:摩诃菩提官。釋迦牟尼圓寂後,阿羅漢優婆俱多住持佛教時,中印度摩竭陀地方有釋迦牟尼及門弟子婆羅門女之子瑟迦,在印度金剛座地方建寺,名摩诃菩提。
[31] 娘堆達察:娘堆是指後藏年楚河流域江孜以上地區。達察在今江孜縣境內。
[32] 咱米譯師:是首次傳《時輪金剛法》的人。主巴•邬堅巴曾問他學法。公元十叁世紀時人。
[33] 那若的六莊嚴:是指那若巴的六種服飾:骨冠、骨項鏈、骨耳墜、骨钏镯、骨腋絡和骨腰帶。
[34] 章嘉•茹貝多吉:系章嘉呼圖克圖第叁世,生于1717年,八歲時由雍正帝迎至北京。1735年曾護送七世DL格桑嘉措回藏,其著作有《教派建立能仁聖教妙高莊嚴》、《正字學智者生處》、《DL喇嘛格桑嘉措傳》等多種。乾隆時封爲“灌頂普善廣慧大國師”。
[35] 林欽日巴:林是家族名。欽是大德大師之意。日巴是布衣者。噶舉派中能穿布衣坐雪山修苦行人的稱號。本名白瑪多吉。他在曲水下遊郎木地方建主寺,形成了主巴噶舉派。
[36] 土官•卻季尼瑪:全稱土官•洛桑卻季尼瑪(1737—1802)。青海省佑甯寺格魯派一著名活佛。1801年…
《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