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大義,降伏魔軍和魔眷,將證寂靜妙菩提。”賣草人立即將柔軟發青的吉祥草奉獻與菩薩。菩薩受草繞菩提樹叁匝後,將草尖向內,草根向外鋪設座墊,面向東而坐,並端正身體,安住正念,發誓說道:“我今坐此身可枯,皮肉骨血毀亦可,多劫難得菩提果,不獲誓不起此坐。”一切天神爲了守護菩薩,分布十方嚴加守護。于是菩薩放出名爲催動一切菩薩的光明,遍照無量刹土,一切菩薩頓時來集,向菩薩作供。
(九)降魔成佛事業:菩薩複念我今成佛不可不令衆魔知道,于是從眉間放出名爲摧毀魔壇的光明,遍照一切魔官,令其搖撼,頓成黑暗。並且發出偈句的聲音道:“淨飯王太子,極淨勝有情,多劫行善業,今舍王位等。彼能作饒益,現求獲甘霖,菩提樹前座,放光示留神。”那時,罪惡魔王(有人說即“他化自在天王”)在其夢中,見住處普遍黑暗等叁十二種夢相。魔王即時傳知他的魔屬等。魔王子“妙音商主”雖作勸阻而無效。于是所有藥叉鸠槃荼[73],摩睺羅伽[74]及羅刹[75],食肉鬼衆並魔屬,齊來顯現極惡相。菩薩雖見許多凶殘極惡形相,但仍如偈句所說:“釋迦太子證諸法,依緣所生無實性,心如虛空泰然住,雖見魔軍亦不迷。”于是魔王從右方命令一切迷人悅意的魔女,從左邊發動一切令人可怖的魔類向菩薩進攻,所有魔軍射向菩薩的各種軍器,不僅未傷害菩薩,而且變成花朵。于是魔王對菩薩說道:“以你這點福德,怎能獲得解脫?”菩薩道:“你因作了一次“無遮供施”[76]所感褔果,而獲得“他化自在天王”[77]。我作了許多次的“無遮供施””。魔王說道:“往昔我作唯一施,雖無計冊有你證,今你于此無證者,徒說無益你已負。”菩薩說道:“這大地是我的作證者。”一面用右手壓地,一面作偈道:“衆生住處是此地,動靜平等無愛憎,此地作證我無诳,對此汝須作我證。”說偈已畢,大地頓起六種震動[78],此時,“地堅母”[79]即從金剛際(即金剛地基的底基)的地縫中現出半身,合掌對佛說道:“如世尊所說,真實不虛,我親見此。世尊即成爲人天大衆世間之作證者。”說後,遂入土不見。于是“詭魔一聞地母語,如狐乍聞獅吼聲,石擊烏鴉頓驚起,驚懼心裂皆潰散。”這時魔王心中很不安然!便從自己的魔女中挑選妖豔媚巧的,遣去迷惑菩薩,她們施展出叁十二種媚術迷惑菩薩,菩薩心裏不動。魔王心中更感不樂?那時有名“具德”等八樹女神齊聲唱出:“菩薩之功德,猶如中夜月,正圓複美妙……”等十六贊偈以頌揚菩薩。此時淨居天神[80]也齊聲說道:“魔王汝極惡,猶如陷泥牛,頹弱不得出……”等十六種貶詞以責魔王。衆天神複作了十六次阻止,魔王也仍沒有回心轉意。魔軍複抛擲各種軍器,現出各種幻變也未能得到絲毫損害菩薩的機會。魔軍敗陣潰散,時過七天,也沒有聚合攏來。遂之許多魔類也生起了趣向菩提的心。
于是菩薩生起了四禅定[81]、叁明[82],到了後半夜東方發白時,通達了十二緣起,及四谛具足刹那智慧而現證了正等正覺(即成佛)。于是說:“多羅樹間我聖超,道流已斷等……”頌詞。衆天神普散沒及膝蓋的天花以作供養。一時世界大放光明,無處不照,大地震動。十方諸佛也敬祝法喜,作禮說道:“今佛如我等,所證菩提果,酥油與酥汁,本質實相同。”一切天女也都齊來贊佛。佛世尊也作偈道:“福果獲勝樂,解除一切苦,具福諸人士,如願亦成就。降伏衆魔軍,速即證菩提,從此大解脫,獲得清涼果。”一切天神也作廣大的贊頌。
于是佛在一七天裏,未解開跏趺坐,雙目注視菩提樹王。在二七天裏,行遍叁千大千世界[83]。在叁七天裏,佛說:“我今于此超出苦邊際。”說畢,一心注視廣大地方(即指菩提道場)[84]。在四七天裏,佛作東西間的短程遊行,魔王請佛入涅槃[85],佛允以所應度者都得度後,方入涅槃。魔王聽說,心中憂惱!遂遣其魔女“喜女”等來到佛前,佛即令她們變作老妪。在五七天裏,發生大災害(其他經中說是風雨災),佛安住在“持施龍王”處。在六七天裏,佛前往“尼拘盧陀”樹前,救護了風神羅刹等。並對一切風神作偈道:“歡喜見聞佛正法,住寂靜處是安樂,防護一切衆生命,勿作損害世界安。”在七七天裏,佛安坐于“救度樹”前,受商主“迦貫”(意爲蔓青)與“妙賢”二人所供之蜜和麥粥,及淨蔗(已剝皮的)等。佛世尊心想,不宜用手受食,應象過去諸佛那樣用器受食。那時,四大天王等當即以金質所造缽供佛,佛未接受。繼由“毗沙門”[86]天王從“額那山”取來天神所賜四個石缽,每一缽中滿盛香花,恭敬頂禮而供于佛前。佛說偈道:“如來座前供此缽,汝將成就勝乘器,如我諸佛前供缽,正念智慧永不失。”佛說偈後而受缽,並加持四缽,使四缽合成一缽,佛即捧持此缽。于是“迦貫”及“妙賢”二人用千牛乳精凝結的奶皮置于寶盤中而供佛,佛受用後,寶盤落下,爲大梵天王拿去供養。同時,佛說偈道:“天中吉祥成利義,諸方吉祥由此興,願汝一切義成就,迅速皆得順利成。”佛說吉祥偈後,並授記供者將來成佛,名爲“蜜生如來”。
(十)轉*輪事業:繼後,佛意轉淡而說偈道:“甚深離垢染,光明如虛空,甘露微妙法,我今已獲得。我雖欲示說,他人莫能解,意欲趣林薮,不說默然住。”佛生起如此意念後,複念本願而說偈道:“于諸世間中,悲願我無邊,他者若啓請,我亦難默坐。但此諸衆生,皆信梵天王,若由梵王請,我即轉*輪。”佛作如是念後,便放光照徹十方。叁千大千世界之主大梵天王“具髻”知道佛之意旨,告知友伴六十八億(十萬爲億)大梵天衆,皆向佛合掌頂禮而說偈啓請道:“成就大智勝壇城,放光遍照十方界,慧光照世蓮正開,世尊因何等居住。”他們說偈勸請後,佛仍默然不語。他們暫行退去,以此情告知帝釋,帝釋作偈啓請道:“佛心猶如圓滿月,從曜蝕中得解脫,請起戰勝諸怨敵,世間暗中顯慧光。”經如是啓請,佛仍默然不語。最後大梵天王啓請道:“由此普遍恭請佛,啓請世尊示正法。”佛說道:“衆生被縛諸欲中,相繼不斷極增長,此爲大難我盡知,故此宣說亦無益。”說偈畢,佛再度意趣平淡。此時出現升火而不燃等不祥征象。梵天王“頂髻”再叁啓請說偈道:“于此摩揭陀,往昔法不淨,來此宣說法,皆爲染垢心。今有聞法衆,故我來請佛,大開甘露門,宣說無垢法。”經梵天王再叁啓請後,佛觀察不定衆生,而接受啓請說偈道:“梵王汝須知,摩揭陀衆生,已具聞法耳,與具敬信根。認識人生義,常聞于正法,我于此等衆,願啓甘露門。”于是菩提樹神等請示道:“世尊先在何處轉*輪?”佛說:“應在鹿野苑,因彼處衆生不多而垢障較輕。”樹神複請道:“宜在他處。”佛開示說:“諸賢首,勿說此言,我因念最初誰爲易受教化者而爲之說法。我已觀知“喜樂子余行”[87]已逝世七日,“遠飛師”也已死去叁日。因此我應先爲憍陳如等五人說法。”佛說此意願後,即從摩揭陀赴光明城。在那裏遇見一位活命外道[88],交談甚久。活命外道問佛道:“你從何教下修梵行,而獲得如此諸根明智,膚色光潔?”佛說:“我無阿阇黎,無與我倫比,佛陀我唯一,無漏得解脫。”活命外道說:“那末,你親口承認自己是“阿羅漢”[89]麼?”佛說:“我是世間阿羅漢,我即無上之導師,天與非天尋香[90]等,無有與我等倫者。”活命外道說:“那末,你親口承認自己是佛麼?”佛說:“漏盡聲聞皆倚我,與我等者即是佛,我已戰勝諸惡法,故應承認我是佛。”活命外道問道:“擬往何處去?”佛說:“我今擬往鹿野苑,去到光明大城中,此處如盲人世間,我放無等大光明。”活命外道聽偈後說:“將如是成就。”說後往南方去了。佛往北經過“迦耶山城”、湧泉、(印度金剛座附近地名)檀香山、調禦城等處,而來到恒河[91]畔。恒河船師撐來破舊的船只,佛說:“不用這破舊之船。”當即騰空而過。繼後“影勝王”聽說此事後,下令以後不准再以破舊船只渡出家僧衆。佛來到鹿野苑,受用供食後,去到“降落仙人”住處(舊譯作波羅奈仙人住處)。憍陳如等五人見佛來,互相私議道:“沙門喬答摩甚是懈怠,他已廢棄禁食苦行。今既來此,我等誰也不去迎接,不必起座,不須給他捧持法衣及缽。這裏有一空座,他願坐的話,隨他的便罷。”他們私下立約後,遍知一切的佛世尊心中不以爲然,來到他們的面前,而他們五人不由自主,各背私約,從座而起,有的去恭迎佛世尊;有的爲佛鋪設座處;有的爲佛陳設洗足水。他們對佛說道:“世尊來得太好!請在這座上安坐。”佛就坐後,爲了使他們滿足,對他們進行了不少開導。五人問佛道:“具壽喬答摩,你的身心諸根,很是明智,你的膚澤也很光潔,你已真實證得殊勝智慧麼?”佛說道:“汝等勿對如來稱呼具壽,如此當成永久不安!我是已獲甘露者,我已成正覺,已是一切智。汝等不是已定下如是的私約麼?”佛說後,他們都發心成爲比丘,頂禮佛足而忏悔罪過,心中生起了虔誠的恭敬。佛身涼爽後,心念當坐于何處轉*輪。于是繞千佛七寶座(其處將出現)的前叁佛座叁匝後,自己坐在第四座上,放大光明,遍照叁千大千世界,大地震動,淨治一切有情。此時一切天神在佛前,供上千輻金輪,而啓請轉*輪。那時,正當初夜,佛默坐不語;中夜發露清淨語;于後夜開示五比丘道:汝等比丘,彼二邊者,非進入出離所應作業,實爲欲樂福德衰損之邊,疲勞困苦之邊。如來宣說正法,是以離二邊而顯中道。如是所謂“八聖道分”[92],汝等比丘應知此爲苦、集、滅、道四谛。苦應知,集當斷……等。已知苦,已斷集……等。當叁次宣示四谛、十二行相*輪時,憍陳如當即證得阿羅漢果,而成爲叁寶(已有“佛寶”及…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