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力士城”豪門所轄的“補羯娑”(低級種姓)圓滿敬信,佛接受“補羯娑”所供金色布一對,裁去布的機頭,呈佛服用後,佛身之色極其明朗光耀,問佛是何因緣?佛說:“此種因緣,爲示今晚滅度。爲消除“純陀”的失望,佛受誰供食,無論佛初成道時作供食者,或佛臨滅度時作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阿難問佛如何教化衆生?佛說:“應使畏懼犯梵罪過,生起厭離。”于是令迦旃延那受教。佛說已行至“紮金城”(佛經作“拘屍那城”)途中,突然病臥。阿難喚菩提支起來,于“紮金城”力土地區附近“娑羅雙樹”間,敷置床座。佛右肋貼臥,兩足重疊,作明空想念,具正念正知。念想涅槃而臥。阿難握著床沿哭泣而發悲聲。希有的四法(即四法印)消除其憂苦後,問佛何以要在這裏示寂?佛說:“往昔這地區有國王名“大善見”等反複六生作轉輪聖王,都是在這裏示寂,今我在這裏示寂,是第七次了。”那時,具範比丘光輝普照,威風凜凜,使諸天神難忍而驚遁。阿難問道:“應如何供奉舍利?”佛說:“應如轉輪聖王,用毛褐纏裹佛身,用五百匹布包裹全軀,奉入鐵棺盛滿香油,上而蓋兩大鐵蓋,然後,堆以香木焚化。佛骨裝于金瓶,于十字路上建塔供養,並作紀念盛會。”預先傳告“拘屍那城”的力士等,說今晚如來滅度。一切力士頓時聚集而來到佛前。佛爲他們說法;阿難爲他們傳授“優婆戒”(即在家居士戒)後,他們也就暫返住處。佛爲了圓滿度化最後應度化的有情“極賢”和“極喜”二人,首先調伏“極喜”,佛化現爲“乾闼婆”,手持吠琉璃空弦琵琶,來到“極喜”門前,和“極喜”比賽音樂,“極喜”彈至各弦均斷,只余一弦時,聲音仍與前一樣。佛彈到此弦也斷,在無弦空處彈奏,聲音仍如前美妙。以此摧伏了“極喜”的驕慢,心生希有。佛方出現真容。“極喜”心生敬信,頂禮佛足,爲了聽法,也就請佛住下,開示正法。他獲得證見真谛。那時,“拘屍那城”有一位享壽一百二十歲,傳稱爲阿羅漢(外道所稱的阿羅漢)名叫“極賢”的,他見徐流池畔青蓮園中的香花萎謝,聽到佛將滅度的消息,他想消除自己心中的驚疑,而來到阿難面前,經叁次請求見佛,都未得到許可。佛知此情形後,吩咐道:“放他進來吧!這是我和外道最後的交談。”佛對“極賢”說了許多大生歡喜的話。佛說:“極賢!我二十九歲出家以來,在五十一年中,凡是善業,我都完成。極賢!任何調伏法,它既沒有八聖道分,也就沒有聲聞四果;如果有八聖道分,也就有聲聞四果。除此之外是無聲聞。”由于佛的開示,極賢獲得親見真谛。同時來到佛前受具足戒,證得阿羅漢果。他不願見佛般涅槃,動此念頭後,即得加持處所,而示寂了。于是佛吩咐道:“除異教徒,“俠加”及事火“長發外道徒”退出外,囑四衆弟子當誦十二部經,依別解脫教誡;長老輩用財具聚集青年後輩,青年後輩不得直呼老輩之名。並吩咐具淨衆信徒宣說佛降生、成佛、說法、示涅槃等四分事業。汝等比丘,對于叁寶及四谛,如有所疑,今可問明。”于是佛世尊掀開上衣,告訴諸比丘:“如來儀容,難得親睹,汝等速觀如來身容。諸比丘你們暫作靜默,應知一切有爲,皆是終歸壞滅之有法(即一切因緣和合而有的萬事萬物都無常存者),此是如來最後所說。”于是世尊入四禅定、四無色定、滅盡定、順行定、還滅定。複入四禅,從極邊際起而般涅槃。阿阇黎“戒護”說:“《經雜事釋》中說,到極邊際之後,從無記心識而般涅槃。它與極邊際相近,以此說爲極邊際。當佛般涅槃時,大地震功,流星隕落,諸方焦熱,天樂齊鳴。那時,大迦葉[105]住在王舍城中,知佛示寂,心念一切有爲,法爾如是。不過此噩耗,如被“阿阇世王”[106](即未生怨王)得知,將昏厥而喪命。我當想一方便解脫此危。”大迦葉便吩咐婆羅門“雅界”道:“你可快到林園去,將佛的入胎、成佛、轉*輪,于“舍衛城”示現神變,從天降到未生怨王城,將在拘屍那城示寂等繪成畫,于長盤中滿注鮮酥,用白檀香裝滿,然後呈王觀覽,王必暈倒,繼之將王安放于第七長盒及第八檀香中,王即可複蘇。”雅界依照迦葉的教導,依次呈于王前,說這是佛在拘屍那城示寂,王問道:“何故以此示我?難道佛示寂了麼?”雅界默不作聲,王昏厥而倒,雅界當即依照迦葉教導的方法,使王複蘇得愈。那時,有一比丘說偈道:“于此妙花苑,婆羅雙樹間,世尊示涅槃,散花以供養。”帝釋也作偈道:“噫嘻有爲皆無常,生是壞滅之有法,生已轉變成壞滅,此諸寂滅獲安樂。”梵天作偈道:“此世衆生究竟田,欲樂世中唯佛尊,具佛諸力與慧眼,如是世尊亦涅槃。”阿泥律陀作偈道:“意堅作救怙,獲證不動寂,解脫今還滅,世尊般涅槃。”那時,一部分比丘倒地痛哭,悲痛欲絕;一部分比丘嚎陶大哭;一部分比丘悲苦交集;一部分比丘依法性理,心中有所通達,坦然安住。
第二天,阿難告知“拘屍那城”的一切力士,在七天之內,作了應作的准備。到了第七天,力士們的妻室兒女都來張挂寶蓋,青年力士們設置奉安佛身的辇床;諸天神齊供名香、薰香、幡蓋、纓珞。然後,擬從拘屍那城西門到中心地點奈毗(即火化)。出東門到達寶天冠塔前,安置好佛身,諸天神散放大量的香花,高積齊膝以爲供養。那時,有一位“尋行資生修行”的外道(古印度教派之一)捧了很多花朵,去到“波旬城”中,在佛身未焚化之前,與前來禮拜的大迦葉相遇,從他的口中得知佛入滅的消息,耳邊有如是話音:“唯!汝等比丘:此等應作,此等不應作。”又有:“可能的去作!不可能的不要去作”等話音。天神故作阻障,因此除大迦葉聽到這種話音之外,其余的人都聽不到。大迦葉爲使諸僧伽在佛身未焚化之前,都能親睹佛身,他催促衆人快走。那時,力士們依照對火葬轉輪聖王的法俗,雖欲立即火化佛身,但舉火不燃。阿泥律陀得知乃是由于大迦葉尚未到來,便說明緣由。大迦葉一來,便開棺取掉布棉等纏裹物,親睹佛的真身而作禮拜。那時,大聲聞弟子有阿若憍陳如、純陀、十力飲光、大迦葉等四人,由其中的智慧、福德較大的大迦葉以棉花和五百匹布,另裹佛身,裝入鐵棺,滿注香油,蓋以兩鐵蓋,架起所有香木,火未舉而自燃。阿難作偈道:“導師具有大寶身,神變顯示梵天界,法衣及布五百匹,用以纏裹我佛身。由我尊者福慧力,纏固佛身猛熾燃,其中內外二層衣,即佛法衣全未燃。”于是力土們用牛奶撥滅了火,乳汁中生出金色、淡黃、五彩、青色四種邬波羅花。將所有“舍利”[107]裝入金瓶,安放在城內中央,並作一切供養。此後,波旬城的所有的力士們得知佛已示寂七天的消息,立即點齊四種甲兵前來拘屍那城,對該城的力士們說道:“佛世尊長久慈愛我等,今于你城附近示寂,請將佛舍利分給我們一份,以便在我波旬城修塔供奉,並聚會紀念。如果不給,我們將用兵奪取。”衆人答道:“本應照辦,但前來索取者,還有遮羅頗國的跋離種民衆、羅摩伽目的拘利種民衆、毗留提國的婆羅門衆、迦維國的釋種民衆、毗舍離國的離車民衆等,也當分給。特別是摩竭陀國阿阇世王聽得這些國家的民衆前往取佛舍利份的消息,立即乘大象起程,但思念起佛的恩德,一時悲恸倒地,只好遣使名“雅界”前來傳話說:“問候諸位力士,無病少惱,諸行輕利,生活力健,起居安樂!世尊長久愛我,爲我所依上師。今在你土附近示寂,請分以佛舍利一份,我將在王舍城修塔供養,並按期聚會紀念。“雅界”依照阿阇世王的話傳達後,力士們回答道:“我們也同樣要供養舍利。”使者說:“你等如此無理,我們只得出兵奪取。”力士們答道:“我們將照樣奉陪!”于是力士們的妻小和年輕人等也都學會射藝,以便迎戰他國的兵甲。力士們即點齊四種甲兵來到現場。那時,有婆羅門種“平斛氏”(經中作“香姓婆羅門”)心想:一旦爭戰爆發,定有一場厮殺傷亡。于是對拘屍那城的力士們說道:“佛世尊長久以來,告誡忍辱!如今爲了舍利,互相殘殺,豈能合理。因此我主張將舍利分作八份,分給你們大家。我只取瓶回去供養。”拘屍那城的力士們答道:“願如“平斛氏”所說辦理”。依次從波旬城的力士們,到使者“雅界”也都同意按“平斛氏”所說辦理。于是將舍利分作八份,從拘屍那城的力士,到使者“雅界”都分得舍利。人們各自將舍利迎回本土,修塔供奉,並定期聚會紀念。而“羅婆迦”國所分得舍利,被龍神奪去供奉,裝舍利的瓶,則由婆羅門“平斛氏”迎回平斛城中,修塔供奉。佛身火化後,地上的焦炭,則給與“畢缽村”人,由婆羅門子迎回“畢缽村”,修塔供養,並舉行定期紀念會。因此共修成十塔,連同四座佛的四虎牙塔共十四座。如頌所說:“世尊舍利計八鬥,贍洲共得七鬥供,所余佛舍利一鬥,羅婆迦土龍王供。佛所具全四虎牙,叁十叁界供第一牙,持語城供第二牙,迦陵王供第叁牙,世尊虎牙第四枚,羅婆迦城龍王供。阿育王住“甲那布”(城名),廣大興建七佛塔,于此大地以塔力,並以實願作莊嚴。如是世尊之舍利,天與龍王國王等,人與龍族藥叉主,深生恭敬而供養。具悲智力生釋迦,于摩偈陀證菩提,迦屍迦國轉*輪,拘屍那城示涅槃。”
關于涅槃的意義:小乘宗的看法是:“如薪燼火滅”。即承認一切色法心法,常流斷而涅槃(即示寂)。大乘宗有部分人說:“圓滿受用身(即報身)雖示涅槃,而眷屬誰也不知其已示涅槃。此如帝釋,一死即有一帝釋複生,而其眷屬天神衆並不知其死。”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因圓滿受用身,是相續不斷而常在的。不殺害生命和布施他者,是長壽之兩種因緣,而且彼二因是究竟積聚二種資糧之故。即經中說:“依修四神足,多修習行,隨意所想,可住一劫有余的原故”。《無邊門修法陀羅尼釋義》中說:“化身示涅槃,非說另…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