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史大寶藏論▪P88

  ..續本文上一頁、《百拜忏悔經》、《寶雲經》等。那時,兩藏民衆在藏王座前聽受指責後,製定十善法規。藏民都被安置于正法中。由此都稱他叫“松贊幹布”(含有“正直修德王”的意思)。于是松贊幹布王從印度南方迎請來“蛇心旃檀”[7]自然現出的十一面觀音像;又和尼泊爾王“峨色閣恰”(光铠)王的公主“泊姆赤准”結了婚,由公主迎請來不動金剛佛像、彌勒像、旃檀救度母像等;複與漢地皇帝太宗“生格贊普”(意爲“獅子王”)的文成公主結了婚,由公主迎請來幻現的釋迦牟尼佛像(十二歲時身量)。王妃赤准很想修建寺廟,但不能如意地興土動工。經仔細觀察發現藏土地形如羅刹女[8]仰臥的形狀,須要鎮伏。于是在魔女右肩上,修建了“嘎察”寺,左肩上修建了“察珠”寺,右足上修建了“章丈”寺,左足上修建了“仲巴江”寺。這即是“四翼四大寺”。又在右肘上修建了“貢布布曲”寺,左肘上修建了“脫紮空廳”寺,右膝上修建了“噶紮”寺,左膝上修建了“紮冬哲”寺。這即是“四隅四鎮寺”。又在右掌心上修建了“江察”地區的“弄倫”(意爲鎮風)寺,左掌心上修建了“康”區的“登隆塘度母”寺,右足心上修建了“芒裕”地區的“绛真”寺(意爲慈雲寺),左足心上修建了“門裕”地區的“笨塘”寺、“壩卓傑曲”寺等許多寺廟。又在“堆窩塘湖”上建築了石堡,系用堅木支架以龍泥(傳爲龍宮所出粘土)塗抹,驅使山羊馱土填湖,而建成“羊土幻現”寺(即拉薩大昭寺別名)。倉促間將房檐屋板等安裝後,迎請自然顯現的十一面觀音像奉安在裏面而供養。此後,藏王來到漢地五臺山修建了一百零八寺。文成公主也修了拉薩小昭寺[9]。

  那時,有印度的阿阇黎“古薩惹”、婆羅門“香嘎惹”、尼泊爾的阿阇黎“西那曼珠”、漢地的阿阇黎“哈香瑪哈德哇澤”(意爲大壽和尚),以及譯師“圖彌桑補紮”,及其助手“達摩閣俠”和“拉隆多傑”等人翻譯了各種經典,並作了審定。傳稱這位藏王是大悲觀音的化身和前生是古黎域(藏北新疆境內)的大德,並有這種傳說的史事。松贊幹布王執掌藏政六十九年,享壽八十二歲。同時文成公主突然命將釋迦牟尼像從“小昭寺”遷到大昭寺奉安供養;並塗抹寺門,在其上面繪畫文殊身像。而公主、赤准妃、藏王叁者也就(化光)入于觀音像中而與世長辭。諸大臣遵照遺囑將兩像(小昭寺原有佛像)更換位置。

  松贊幹布的王子爲“芒松芒贊”(執政五年,十八歲逝世),“芒松芒贊”的王子爲“貢松貢贊”(十五歲時執政,二十四歲時逝世);“貢松貢贊”的王子爲“杜松芒波傑”即“洛朗楚王”(癸酉年誕生,二十九歲時執政,不久逝世);“洛朗楚王”的王子爲“赤德祖登”。這位藏王修建了“拉薩喀紮”(石堡)、青普朗薩、達普喀塔、垛麥地區的“裏曲赤哲”、紮瑪地區的“嘎曲俠閣”、澎塘地區的“嘎麥”、嘎曲班穹、“紮瑪正桑”等堡、寨、寺廟。並請鄭嘎谟那閣俠,及梁禮那古瑪惹翻譯了《一百羯摩》及《金光明經》,並翻譯出星算及醫藥等書籍,建立了廣大教法規範(此一藏王六十叁歲逝世)。“赤德祖登”王的王子名“江察拉溫”,迎娶漢地皇妃之女金城公主,不幸江察王子夭亡(又說是被大臣所害),金城只得同祖父成親。尋得釋迦牟尼像(釋迦像中間一度失去)虔誠供養。這位藏王在戊午年(唐玄宗開元六年,公元718年)生一具足相好的王子,但在藏王爲教法的事務,前往澎塘時,王妃“納朗”奪去初生小王,這一小王也就成爲“納朗”的兒子,稱此小王叫“赤松德贊”。“赤松德贊”在少年時曾同“尚喜”(譯音)等一行四人派到內地去求佛法。那時,有一具有神通的和尚,事先說西藏派來的使者中,有一位是菩薩化身,他的相貌是這樣,說後捏出了面相。他們到時,漢地皇帝對他們很優待,並給了許多經典,派了一位和尚同他們一起返藏。當抵西藏時,藏王已逝世,因王子年幼,由大臣們專權,破壞了善法之規律;驅逐信奉佛法的人們;擬將釋迦牟尼像送還漢土,但叁百人也未能運走,只好埋在沙坡裏面;將拉薩作了屠宰場。那時,當政的“納朗”王朝的“塘那壩王”突然背裂而死,厥住傑

  桑傑貢也焦渴而死。說這是將佛像埋在沙坡下的惡報。于是挖出佛像,用兩條騾子運到“芒裕”區的“吉仲”城中。拉薩的喀紮寺和正桑寺也遭搗毀。

  那時,壩朗納的壩色朗的後裔,有兄妹兩人同時死去,漢地和尚給他們修了法事,一年之後,其女投生爲子,能回憶前生事情。後來王子派大臣到芒裕去時,恰逢尚喜到了芒裕,尚喜只好隱居卻紮寺中。那時,赤松德贊已滿十叁歲,前來國都擬繼承父親及祖父的事業時,聽到先輩對教法所敘述的史實和領授秘法的故事,他大生敬信!當即命“甲麥瑪閣”及班智達、阿倫達等叁人翻譯法典。但當譯經事業剛一開始,大臣瑪香、仲巴傑等人就前來阻止。敬信佛法的諸大臣派遣尚喜到芒裕辦事,“色朗”則未在芒裕住下,而前往印度禮供“瑪哈菩提”[10]及“希那爛陀”[11],他路過尼泊爾時,和阿阇黎“菩提薩埵”[12]相會,他發心啓請阿阇黎“菩提薩埵”到芒裕,並允修寺廟。此後,他(色朗)起名爲“耶喜旺波”(意爲智王)。當他啓請阿阇黎到西藏去時,阿阇黎作了授記,並同意赴藏而經過尼泊爾。他學習了秘法,並在“弄楚(暴風)宮”中和藏王相會,商談關于教法事宜。他在藏王前詳陳“菩提薩埵”的史實。藏王說:“你暫時藏起來吧!(因不喜佛教的大臣對他不利)我同香

  嘉業梁桑商恰善計。”于是香

  嘉業梁桑和廓

  赤桑等喜信佛法的大臣們商談振興正法事宜,香

  嘉業梁桑說:“瑪香的權力很大,常懷破壞佛教的心,恐怕善業難成!”廓

  赤桑說:“我們應該采取妥善的辦法,即最後拿出鎮壓的辦法來。”王臣等作出決定後,即由廓

  赤桑出了主意,將瑪香

  仲巴傑誘至墓道裏,用大磐石堵塞墓口,將馮香活活埋掉,于是派遣耶喜旺波前去迎接阿阇黎“菩提薩埵”,並派朗仲納惹、業達

  真東日、章

  嘉惹勒日等叁人作爲歡迎使者,在芒裕會見了阿阇黎。于是留朗仲納惹同阿阇黎在芒裕暫候,其余的人到王宮向藏王呈述了情況。香大臣等說:“還得觀察南尼泊爾的邪密派是否從中作怪。”于是派尚喜、生貢

  拉隆日、青

  麥倫等叁人前往芒裕,由于彼此語言不通,即求喀什米爾的阿倫達作譯師。他們爲了考察阿阇黎是怎樣的人物,問了很多話後,一致感覺阿阇黎是一位賢善的大德。他們想不要再擾亂大德的心意了,當即迎請阿阇黎來到藏王宮裏,由阿倫達作譯師,在藏王的“弄楚宮”中,經四月之久,阿阇黎講說了《十善道》、《十八界》、《十二因緣》等教法。因此觸怒了藏地的邪惡鬼神,發現澎塘被水沖塌,紅山被雷轟擊,人疾畜瘟都同時發生。以此心懷惡意的人們說:“這是作佛法所得的惡報。”因此,又將阿阇黎送回尼泊爾去了。過了一段時間,複命壩

  色朗前往漢地去求法;又派“尚喜”等叁十人再去迎請阿阇黎。那時,漢地的和尚說:”經過六月零六天,有一“馬鳴”[13]的化身來到此間,並畫出了來人的畫像。藏人到漢地後,中原皇帝重賞他們,並對他們優禮有加,賜和尚修身教谕,對其徒衆也賜以禮品。”藏王說:“現在阿阇黎還未來到,當繼往尼泊爾去迎請”。阿阇黎來到“紮瑪正桑”對藏王說:“如不將藏地凶惡鬼神製伏,是難于作佛法事業的;而且藏王壽命也將受害而減短。製伏的辦法是,有一位具有神通威力的阿阇黎名叫“白瑪桑壩哇”(意爲蓮花生),去將他迎請來吧!”據說這是藏王在夢中得到的啓示。當即派了壩

  芒傑色朗和生貢拉隆二人爲主,及隨行仆從納朗

  多傑准郡、傑

  業納悉底、青

  釋迦紮壩、章底

  紮雅利克達、須布

  伯季生根等五人同去迎請阿阇黎蓮花生。阿阇黎蓮花生得知此事,來到芒裕的貢塘地方和來人相見。他漸次製伏了諸凶惡魔類使其誓護教法。繼來到“黑波山”和藏王相會後,去到麥卓普製伏了藏地一切凶頑魔類使其立誓不再作惡。此後,迎請阿阇黎蓮花生來到桑野地區,修“土地儀軌法”。阿阇黎菩提薩埵作了地土觀察;並按照“阿旃延那布尼寺”的圖樣,設計出須彌十二洲、日月雙星,周圍繞以鐵圍山,以表莊嚴。于丁卯年奠基,首先修建了阿雅壩洛洲寺,寺內的菩薩像,系仿照藏人的形象塑造的。藏王元妃“澤邦薩

  瑪甲麥多卓瑪”修建了康松桑康領寺(意爲叁界銅洲寺);王妃波玉薩修建了烏察色康領寺(金洲寺);王妃卓薩

  绛秋麥修建了格傑節瑪領寺(意爲宏善沙洲寺)等。在已卯年完工後,阿阇黎菩提薩埵和阿阇黎蓮花生作了開光法事。在十叁年上辦了慶祝盛會。在羊年迎請來“說一切有部”的十二位比丘,爲了考驗在藏地能否建立出家僧伽,最初以應試七人來出家。即所謂“叁老叁少一壯”。所謂“叁老”系壩

  曼殊西、巴惹達

  那肯達、鄭

  嘎谟底嘎等叁人;“叁少”爲昆

  納根紮、巴閣

  毗若遮那、章

  德唉納紮等叁人;“一壯”系朗嘎達那。由達那西來作他們出家的親教師。以上系一部分人的說法。實際是由菩提薩埵作他們出家的親教師,首先剃度“嘉亦日”出家,後來成爲具足五通[14]的大德。次剃度壩

  色朗、壩赤協

  舍西達、巴閣

  毗若遮那惹肯達、硬朗

  嘉哇卻央、昆

  魯旺波松哇、麥阿紮惹

  仁清卻、章

  勒珠等七人出家。他們的法名爲“耶喜旺波”,或“伯央”等名號。此即所謂“應試七人”。以他們的名末安立有“菩提薩埵”的名號——辛達惹肯達(梵語),細加考察,很顯然他們是菩提薩埵的弟子。至于阿阇黎的傳承,乃是在桑野寺的壁畫中所繪畫的師傳:舍利弗、羅睺羅、龍樹、清辯論師、吉祥隱、智藏、阿阇黎菩提薩埵等。

  此後,阿阇黎蓮花生將“昂學沙漠”變成草原,將江河導入地穴中;將銀瓶抛向空中,取來滿盛乳色的天露,以作藏王洗發之用…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