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種特殊的悲感!于是他用炭末塗黑了所騎的白馬,身著外黑裏白的大氅,挾著鐵弓鐵箭,來到拉薩。當他見藏王(朗達瑪)正在甥舅盟碑前念誦碑文,他便在寺廟和嘎登塔前叉腰稍息,在其前面下馬,靠著膝蓋暗拉鐵弓,借上前給藏王禮拜的機會,第一拜暗中拉開鐵弓,第二拜箭扣弦上,第叁拜放箭射中藏王胸部。他說道:“我是“雅協納波”魔王,特來殺死這個作惡的藏王的。”說後逃走,拉薩地區,立刻喧嚷一時,說藏王被害,傳令追拿凶手。伯季多傑在黑海邊將馬洗淨,將大氅翻出白色的裏子穿了起來,口中說道:“我是“朗體嘎波”天神。”說著繼續逃跑。追拿者沒有捕到他。有人說,凶手是妖仙;有人說是凶煞魔王;有人說,追到“湯姆石碑”處,因天色已黑未能捕獲。于是伯季多傑攜帶了《對法集論》、《毗荼耶具足光明論》、《百一羯摩》等叁種法典,來到康區。那時,有一部分班智達已被流放邊域;一部分被驅逐出境;譯師大都逃奔遠方;梁
定真桑波、瑪
仁清卻等人,被派來的劊子手殺害,藏地佛教遂全被毀滅。朗達瑪死後,他的元妃假裝懷孕,並在外覓得一嬰兒,將嬰兒出示大衆,說道:“這孩子是我昨天生的”。諸大臣說:“昨天生下的小孩,怎會長出牙齒來!”(由于從外找來的小孩已有牙齒,故才有此話)這不過是依王妃而得立(爲王嗣),因此名爲“妃立王”(從涅赤贊普到脫脫日領俠王之間,曆時六百六十年。此後到松贊幹布王誕生之間,又曆時一百五十年。此後由绛根敦巴撰《王統如意樹史冊》以前,共曆時九百二十叁年。繼在丙戌前撰《紅史》以前,共曆時一千七百九十四年。繼在庚辰以後,出“一切智慧海”算來,已經過一千八百九十六年)。
後來這位藏王的王子爲赤德貢波;赤德貢波的王子爲貢業;貢業有王子二人,爲日巴貢波、利窩巴貢。日巴貢波的王子爲赤德波;赤德波的王子爲赤峨波;赤峨波有子叁人,爲阿紮惹、貢波真、貢波哲。利窩巴貢的王子爲貢厥;貢厥的王子爲察倫
耶喜绛稱。以上是元妃嗣系。
妾妃生有一子,系乙醜年生。由于怕元妃謀害或來奪取,晝間向著日光,夜間點著燈來守護,因此稱他爲峨松(意爲“光護”)。這位王子來到王宮登位後,享壽六十叁歲逝世。他的王子爲伯柯贊,十叁歲時登王位,年叁十一歲逝世。這位藏王有子二人,爲紮喜哲、巴吉赤季德
利瑪貢。後來,紮喜哲巴攝持藏政,他有子叁人,長子名伯德、次子名峨德、叁子名季德。利瑪貢被放逐到後藏阿裏地區,因此,他也就在布讓那裏建築了古喀利絨城堡,遂掌握了那裏的政權。他有叁子,長子名伯吉德日巴貢掌握了芒裕地方的政權;次子名紮喜德貢掌握了布讓地方的政權;叁子名德珠貢,掌握了象雄地方的政權。這位叁王子有子二人,爲柯熱、松額。
那時,前後藏地區,都沒有傳授戒律及宣講和聽受經教的人。寺廟內的管事穿著圓裙,盡管尊稱他們爲尊者、羅漢,或說是守持戒律的人,但是僅在夏季叁個月裏守護四根本戒[29],這段時間一過即開禁,也就不守了。密宗行者們也不通曉《密經》的教義,而以淫樂爲解脫,幹出種種顛倒是非的勾當。
乙二 後弘時期西藏佛教的情況。當朗達瑪毀滅佛教的時候,江區(西藏西北一帶)傑村的人士名章
饒色,及播東巴
約格迥和堆隆巴
瑪
釋迦牟尼(以佛名爲己名)等叁人,在吉祥河山中靜修時,他們見到比丘僧打獵,彼此攀談起來,才知道藏王毀滅佛法的情況。于是他們用一頭騾子馱著《毗奈耶》經典,從阿裏北部逃走,經俄洛地區找到出境的道路,逃到霍爾(今四川甘孜、爐霍等地區)。但是在語言不通的地區,雖想弘法,也不可能。于是又來到垛默(今甘肅西南部)南部的毗若察措地區,住在梅隆
金剛岩的阿穹朗仲城的頂底協寺的分寺中靜修的時候,被在黃河岸口放牧的牧人發現,晚間衆人聚會的時候,牧人們談起見到的情況,感動了一位具有善緣的勝解行者名牟暑色壩,他前去觀看,心生敬信,請求出家。他們遂將《毗奈耶》經典交給了他,並說道:“你先閱讀一下吧!如果生信則可以出家。”他閱讀後油然生信,落下淚來。于是由章
饒色作親教師;“約格迥”作軌範師,而給他傳授了沙彌戒[30]。以二師的名稱而合賜名爲格哇饒色。後來由于他的心智廣大,都稱他叫貢巴饒色。繼後,他又請求爲他授比丘戒[31],但是比丘不足五位,未能傳授比丘戒。因此想起過去在隆塘地方遇見的拉隆
伯季多傑等叁位比丘,立即尋訪,和伯季多傑會了面,請求傳戒事。伯季多傑說:“我殺了藏王(即朗達瑪)作了惡業,因此,我不能充當授戒比丘,但可以代爲尋找。”之後,代爲請到漢地和尚革邦和記本二人(比丘),首先爲自己講授沙彌戒,貢巴饒色待到授戒滿一周年,再由過去授沙彌戒的二師作親教師及規範師;瑪
釋迦牟尼作教授師;加上兩位漢地比丘和尚補足五比丘之數。此五師會齊,爲貢巴饒色傳授了比丘戒。在貢巴饒色受比丘戒滿五年的時候,從前藏來的納巴朗巴
魯麥
楚稱協饒、鄭
耶喜雲登(智能)、惹西
楚稱迥勒、壩
楚稱洛卓(戒才)、松巴
耶喜洛等五人,以及從後藏來的古谟饒喀巴
諾敦
多傑旺秋、硝
閣安沖准
協饒生格、阿裏人峨傑兄弟二人、播東巴
烏巴德嘎哇等五人。兩處共十人都來到章
格哇饒色師座前,請求傳授具足戒。章
格哇饒色師說:“我已年邁,難以教撫新徒。你們去請求大喇嘛“思明”吧!”他們去到大喇嘛座前請求時,大喇嘛說:“我受具足戒後,僅滿五年,不能作你們的親教師。”後來得到章師的同意說道:“可以例外開許。”于是大喇嘛作阿阇黎;章、約二師作羯摩師及教導師;瑪師和漢地和尚補足五師之數,爲他們傳授了具足戒。大喇嘛對他們吩咐道:“洛敦
多傑旺秋能力大,你負起責任護持教法吧!魯支
楚稱協饒戒行精嚴,你作阿阇黎吧!沖
比丘協饒生格心智銳利,你作教導師吧!鄭
耶喜雲登很善巧,你就掌握寺廟住地吧!”于是這批比丘們西上返藏。魯麥
楚稱協饒則留守住地,依止仲
耶喜绛稱座前聽受《毗奈耶》,那時惹西
楚稱迥勒之弟,及壩
楚稱洛卓之弟齊來迎接他們的兄長,在隆圹地方弟兄相會,兩兄弟都對兄長生起敬信,兩兄弟拜洛敦
多傑旺秋作戒師;惹、壩兩位兄長經教授師的允許,離俗出家。因此現在的壩、惹二系合成一家,就是這個因緣。洛敦
多傑旺秋說道:“你們在這裏住下吧!我願和商人結伴同行,奔赴前後藏各地,先看一下那裏能不能弘法,如果能的話,我就在那裏住下,然後你們再西上。如不能,我仍返回這裏。”說後就和登瑪地方的商人結伴起程了。當時商人們想返回到松昌地方行商,洛敦師說:“你們不必到那裏去,可先到後藏的“故谟饒喀”地區,那裏有一名叫諾勒珠納的座前,你(商人)的兒子可以在那裏出家,然後到前藏來吧!”他們照他的話行事,並將兒子送走之後,才到那邊行商,獲得了很大利潤。由此直到如今故谟地方仍舊有貿易集市的習慣,這應算是洛敦師的恩惠。第二年,魯麥
楚稱協饒在阿阇黎座前請求說:“我要到前後藏各地去,請給我一“供施地”(要到遠方,先修供養以培福)。”阿阇黎給他一僧帽,並賜以放置剩余食物的黃土供房一間說道:“你戴上此帽,作爲我的紀念品吧!”他別離導師西上,師友們也都來到了前藏。拉薩地方,過去是大德們的法座傳承所在地,而現在成了懲罪施刑的地方。因此,不能到拉薩去,只好轉道前往桑野(前藏山南紮朗縣一地名)。于是魯麥
楚稱協饒住持了嘎曲寺;壩
楚稱洛卓住持了烏察和烏哲二寺;惹西
楚稱迥勒住持了格傑寺;鄭
耶喜雲登住持了尚康等寺。前藏五師(即魯麥、壩、惹酉、鄭、松巴五人)說道:“現在是修建我們自己的根本寺廟的時候了!”遂由魯麥師修建那谟洽德烏寺,此寺收了四個傳徒。由惹西
楚稱迥勒在珠, 谟地方修建了鎖納圹清寺,凡從此寺出的人物稱“圹清派”;由香
納朗多傑旺秋修建了惹察寺及嘉寺,凡從這二寺出的人物稱“香宗”。又由垛
绛秋迥勒修建了耶巴壩讓寺,及麥區的那切巴寺、舍區的頂哇寺、曲須地方的啰峨奪、布德脫貢寺、玉圹寺、老索寺、紮瑪圹寺、喀惹索李寺等。此後,在後藏修建了恭嘎惹哇寺及察彌寺。由垛
绛秋迥勒及松巴
耶喜洛卓二師在季學地方修建了玉閣康瑪寺。從這些寺中發展傳承下來的,統稱“垛措派”。複由倫
耶喜協饒住持嘉色崗寺,及納達拉康寺和察穹寺。從這些寺中發展傳承下來的,統稱“倫宗”。由松巴
耶喜洛卓在卓薩圹地方修建了麥汝寺,但後被毀壞無存,也就沒有發展了。又由惹西
楚稱迥勒修建了惹西澤峨寺,壩
楚稱洛卓修建了容庫寺,他繼而住持倫巴季布寺,由他傳承下來的弟子麥
生巴協饒複修建了堆隆察脫寺,並繼而住持拉瑪寺和扪紮寺。這些寺中傳承下來的,統稱“壩宗”。複由壩
楚稱洛卓的兄弟修建了傑惹察那區的達仲寺,並住持“學”區的講說院。又惹西師住持嘎察寺及夏寺,從這二寺傳承下來的,統稱“惹宗”。由惹西師之弟住持格傑寺;由他的弟子塔細甲拔住持格傑寺;又由此師弟子香准
協饒拔修建了倫巴達哲寺。從這些寺中發展傳承下來的,統稱“惹西兄弟傳派”。出鄭
耶喜雲登修建了恩朗季谟寺,並住持嘎穹寺,繼而住持業圹紮納寺;又在此寺路旁的高臺處修建了章惹谟伽寺,從此寺發展傳承下來的,統稱“下鄭宗”;從恩朗季谟寺發展傳承下來的,統稱爲“上鄭宗”;從隆貢寺發展傳承下來的,統稱爲“中鄭宗”。後藏的諾敦
多傑旺秋複修建敬貢寺,從這一寺中傳出的弟子有二十四人。其中有名嘉
釋迦迅魯的在堆瑪地方修建了那圹寺。從此寺分支出來的鄭區交界處的布多寺等,統稱“嘉宗”;由厥
協饒多傑修建了鄧谟日寺,堆區的寺廟都是由此寺發展而來的;由達諾
迅准修建了達諾寺,從這一…
《佛教史大寶藏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