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全部忘卻了。在誦經開始時,真正想起了上師,又一味地哭個不停,後此,從二十八日開始進行祈禱,祈禱結束時,從大師鼻孔裏不斷流出赤白菩提,身體裏淌出了大量黃水,征兆十分明顯,請立即進行火化說,然而普遍確認雖然不宜過夏季。但是(在前去迎請班禅一切智殊勝化身寶臨近劄什倫布寺時,遇上了已動身起程來後藏的人王的代表),對于時間不重要,而不等候請示就秘密地斂入棺內,這樣做顯然有些欠妥。在以前卻倫堪欽拉尊貝巴爾去世時,爲獻回向禮對棺材進行油膝、鑲嵌金葉和琥珀,在灌頂殿進行了長時間的精心製做。而時至今日由于各自的虔心祈禱未超越如來的另外一面之邊際。心想如同勉強供奉。那屋內豎起的殉葬物和遺體等停放在各種合意的妙香裏,外面又裝飾以各種整匹的綢緞周圍擺滿了供品。金剛鈴和護樂義[40]等資具供奉在面前。以最短的時間講解及進行遺體的生起儀軌,由依止徒爲長老。大約我等五人做四十九晝夜的“喜金剛布畫修供儀軌”。開始時天空晴朗並下了瑞雨。有些人心裏認爲可能沒有死,雖然有此念頭也不敢講,佯裝做敬事並布施齋僧茶和進行一些供施。
我爲修供六十佛母而去,認爲可能滿意又産生了其他想法。此後在等著請示的時候,趁機講無行的保密已不需要,說了些動聽的話。不久在我寢室秘密派出去了兩個人,並自向寺布施了上好的大米粥,並在拉康欽莫的堂庑上首等處獻上了數不清的“百供”。又在仁增佛堂獻了“百供”等。在寺院不止一次的獻“上師供”,向前後藏各所依處進行供施,向寺院布施酥油和齋僧茶。由古寺公家爲僧團建立十四天的“勝樂、喜金剛、密集”,“無我母”、“空行”,“普行大日如來”諸佛的修供儀軌。在隆重供朵瑪結束那天,由森窮舉行善施,布施大米粥、上等茶、熱湯、面粉一鬥、酥油一加布爾、奶酪和酪糕。又由公家承辦齋僧茶和善施。各個知事僧、兩大寺、仲科爾、僧俗、各拉讓、各商行和百姓等根據各自的財力進行善施,爲亡靈做奉獻,建塔捐助等盡其所能。
七月裏由政府舉行了爲時兩天的“金會”,一日之內放大米粥一次,齋僧茶四次。第一天爲參加秘密集會的布施上等茶,對大衆布施茶各一銀碗。第二天爲參加秘密集會的人,每人布施兩個章噶,對參加外邊集會的人,每人布施一個章噶。其供施和祭祀,施舍布施物等和先輩上師的逝世相同。在進行首會回向和祈禱時我們弟兄的非舍替身作法和其余近期及遠期的超度作法也暫且大致相同。另外,居者和行者爲了撫慰我們舉行了各種悼念,尤其是尊者坦孜立即特地指派總管發出信函親自安慰。未過許久本人又親自前來從各個方面進行教誨,總之以攝政之身分進行護持。該大人的恩德無量,難以報答。
接著我想請示承侍火葬,但不由自主未能如願。藏曆十月裏由坦孜金剛持在紅色正廳惠賜火葬,適逢天空出現彩虹下了瑞雨。其遺體只有八歲兒童之身量,火供時立即受用。而在尊者坦孜的夢幻中講暫時到了妙喜世界,並將再次轉世雲雲。當時正值我做“喜金剛”誦持基數的時候,火化的當晚在夢幻中看見在金殿上日月普照,大師坐在紅色彩雲中央的寶座上,容光煥發、神彩奕奕,身穿咒師紅色披氅、頭戴薩迦帽,左手施依印[41]、右手持紅衣。想必是深道毗爾松的經函卷帙經身前近侍遞給了我。此時此刻座位左右搖動,大師站在了我的身旁,空中的大師在對我的影像講話。我等福分淺薄,出現了如此景象。其他有緣的善人正士無疑會親見本尊正統淨相,然而只是無人說出而已。上述情況真所謂是:小溪嘩嘩直響,大海何嘗喧囂!但願不要如此。
那時從棺材裏撿到了少量的屍骨,心想現在我有了神物,日後應該由我來接班,想象著以後舉行慶典的情況,又讓其模仿。因此開罪了後繼者,對不起。
遺體火化時由奉獻者進行調伏後爲供養的多數上師本尊的塑像摻上泥土,隨後多數泥土轉變成了金子和銀珠。後來在建造靈塔時爲節省靈箱用來存放陀羅尼,因此將屍骨進行了分發,然而當時因爲我年紀小,沒能攤上,實爲罪過呀!
對足迹外塔、屍骨塔、華蓋、*輪、鍍金的銅內塔、鑲嵌的大銀塔、鍍金銅頂大殿內的高大精致的大師塑像,某些卷軸畫像,定期祭祀的能仁王(釋迦牟尼)塑像、聖地的泥塑像,定期供茶,悼念和供施及修供“喜金剛”的九日僧衆集會等各種名單在開支薄中一清二楚。
我准備對本身受用的叁世資糧,大師思想深遂的空性圓滿儀軌,單獨進行奉獻。怙主的有緣徒衆和其他人也可能如此效法,然而,一些恩德是沒有機會帶走的。使自己和他人叁門(身語意)事業隨時隨地具有意義,將成爲聖賢您高興原因。向神聖的主宰者進行祈禱時,請保佑如願以償。自己的信仰若虔誠,上師的保佑怎會假。自己死後也將顯示出高興的笑容,如上所述。
另外,大約在我二十叁歲時,叁月初的一天,出現了大師向自心殊勝天神介紹的情景。而那些作法一直影響到今天,還常常出現在夢幻中。而且也是一個白天,在夢幻中大師駕到,講述了渴望護持的情形;在西方有忏罪所向叁十五佛之塑像,手指一指便可出現影像,獲得請求,尤其是可能出現殊勝的實際、感覺和夢境叁種情景雲雲。
我們的神聖導師爲濁世的所有佛法衆生,特別是爲至尊薩迦派而降臨,徒衆們無時不在懷念神聖導師。在此有詩爲證:
對大地衆生無限慈愛悲憫,
對無數四業[42]發無邊菩提心。
無量佛保佑心不散亂的後繼者,
讓其成爲無量的視無不明。
如是,北方能仁攝政王正是如此,對不同的徒衆眷屬,對無依無靠的我等弟兄護持恩深。
注釋:
[1]一切部主——金剛持的異名。
[2]禅定度——具備四種特點,于所緣境專注一趨之以及其相應之善種子。六度之一。
[3]慧度——智慧到彼岸。梵音譯作般若波羅密多。智慧具備四種特點,極能揀擇諸法性空者。六度之一。
[4]叁身——如來叁身:法身、報身、化身。
[5]雪噶——原西藏地方政府有藏王攝政時期,專爲藏王接待賓客的一機構名。
[6]拉基——指拉基集會。拉薩叁大寺院的高級會議。爲寺院各紮倉堪布及鐵棒喇嘛、執事僧、公家等執事人員所參加的集會。
[7]吉索——公家、公上。專指舊時總管寺廟公共財物收支的機構。
[8]劄倉——僧院。同一寺廟中依成立時期地域和學修內容劃分的僧團。如法相僧院、時輪僧院、東山僧院、北山僧院。
[9]堆本——酋長,部落的首領。
[10]仲科爾——地方政府的俗官。
[11](左奚右谷)堆根保——莊頭、莊園管理人。
[12]仲益——秘書、司書。政府中的秘書和上層僧侶以及官員身邊管理文件檔案者或繕寫人員。
[13]知客——知客、知賓。舊譯卓尼。內外接待賓客的人。爲DL、班禅接待賓客、傳達命令的人稱大卓尼。
[14]涅巴——管理人,管家、司庫。如管理房屋者稱康涅。
[15]久本——什長、什夫長。十名列兵的領導人。
[16]格西——善知識。指引取舍正道的師友。在僧衆中辯論佛教經籍考取的學位名號。按接薩叁大寺製度,分拉讓巴格西,錯讓巴格西,多讓巴格西和嶺賽格西四級。
[17]克珠瓊波——又稱克珠瓊南交。(978——1127)宋代西藏佛學家,爲香巴噶舉派創始人,生于西藏自治區尼木縣惹茫地方。幼習苯教,未能惬懷,遂往印度和尼泊爾學習佛法,多次往返,曆時約五十年。在後藏南木林縣倡建享享寺,接納徒衆數萬,開派稱“香巴噶居”,興盛約四百年,後逐漸泯沒無聞。
[18]迦濕彌羅學者——克什米爾地方的學者。
[19]八瑞相——即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和金魚。
[20]悅衆維那——寺廟中起腔領衆諷誦的人和執掌清規戒律的人。
[21]有記法——佛教說善法惡法能表示未來樂果苦果,故稱有記法。
[22]帳面明王——密宗本尊之叁。
[23]叁皈戒律——皈依叁寶:佛、法、僧的戒律。
[24]五戒近事男——圓戒居士。受持殺盜淫妄四根本戒及酒戒等五條戒律的在家男子。
[25]八戒——八齋戒、八關齋戒、八支齋法。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高廣大床、不歌舞香飾、不過午食。
[26]叁摩地——定、等持,梵音譯作叁摩地。略作叁味。于所觀察或于所緣,一心安住穩定不移的心所有法。
[27]隆布奈——(?——1728)清代西藏地方官員。本名隆布鼐·紮西傑布,又名公隆布鼐。西藏拉薩人。藏族。曾任拉藏汗地方政權主管財務的仔本。康熙五十六年(1717),衛拉特蒙古准噶爾部軍侵擾西藏。受拉藏汗命,赴日喀則宗安托民衆。五十九年(1720),親木魯烏蘇迎清軍入藏,驅逐准噶爾軍。次年,以功被清朝封爲輔國公,兼噶倫,管理拉薩東北一帶兵馬事務。雍正叁年(1725),以女嫁七世DL之父索諾本達爾紮,以貴戚自炫,恃勢妄行,忌首席噶倫康濟鼐。五年(1727),與阿爾布巴等殺害康濟鼐。同年、率工布、塔布、霍爾蒙古軍,並調運拉薩火炮兩次增援前軍、與後藏頗羅鼐軍戰于江孜。次年,爲頗羅鼐圍困于布達拉宮,被執,被清軍處死。
[28]阿爾布巴——(?——1728)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員,本名阿爾布巴·多吉傑布,又稱阿沛·多吉傑布。藏史一般稱噶倫阿沛。西藏工布江達人。藏族。任拉藏汗噶倫,總理政務。康熙五十六年(1717),厄魯特蒙古准噶爾軍侵擾西藏,于工布地區擁兵自衛,禦准軍東侵。五十九年(1720),應清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子允禵邀請,赴青海噶瑪塘(今貴德縣境)與允禵相見,任進藏清軍先遣隊總管。六十年,受封貝子兼噶倫,管理工布地區兵馬事務。忌首席噶倫康濟鼐,欲篡取西藏實…
《薩迦世系史續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