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心法》:八正道之正念
正念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習慣上,正念是八種修行之道的第七種,可是在這兒,爲了突出它的重要性,我把它排到了第叁位。當正念存在的時候,四聖谛和八正道的其它七個要素也就存在。當我們充滿正念的時候,我們的思惟就是正思惟,我們的語言就是正語,如此等等。正念是能夠把我們帶回當下的那種力量。培養我們自己心中的正念,我是培養我們的自性佛,就是培養聖靈。
根據佛教心理學,“作意”是一種遍行心所,它的意思是,我們總是在注意某個事物。當我們完全安住于當下的時候,我們的作意可能是“相應的”;當我們在注意某個事物、而它把我們從此時此地帶走的時候,我們的作意就是不相應的。一個好園丁知道怎樣用糞肥培養鮮花。同樣地,正念接受一切事物而不加任何評判或作出反應。它是包容的,慈愛的。這種修行是爲了找到全天保持相應作意的方法。
“念”的梵文單詞是“smriti”,它的意思是“憶持”、“記得”。念就是要記得回歸當下。中國人使用“念”這個字符有兩個部分:上部分的意思是“今”、“現在”,下部分的意思是“心”。正念的第一個奇迹就是活在當下,並且能夠深深地感受藍天、鮮花和我們孩子的微笑。
正念的第二個奇迹是,使其他的人或事物——天空、花朵、我們的孩子,也活在當下。你和你的愛人呆在一起。你們有機會深深地凝視對方。但是,如果你不能完全地活在當下,一切將會像一場夢。
正念的第叁個奇迹是滋養你作意的對象。你最後一次看著你所愛的人的眼睛、並且問:“你是誰?我親愛的?”那是在什麼時候?不要滿足于表面的回答。再問她:“你是誰?是誰把我的痛苦作爲她的痛苦、把我快樂作爲她的快樂、把我生死作爲她的生死?我的愛人,你爲什麼不是一滴露珠、一只蝴蝶或一只鳥兒?”你用你的整個生命存在去問。如果你對你所愛的人不給予適當的注意,這就是一種殘害。當你們在小汽車裏坐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你沈浸在自己的思緒裏,覺得你已經了解她的一切,她就會慢慢地死掉的。可是,借助于正念,你的作意就會澆灌這朵正在枯萎的花兒。“我知道你在這裏,在我身邊,而這使我很愉快。”通過作意,你將能夠發現很多新的精彩的事情——她的喜悅,她的潛能,她最深刻的渴望。如果你不修習相應的作意,你怎麼能說你愛她呢?
正念的第四個奇迹是減輕他人的痛苦。“我知道你很痛苦。這就是我跟你呆在一起的原因。”你可以這樣說,或者只是通過你注視她的方式把這個意思表達出來。如果你不是真正活在當下,如果你正在想別的事情,減輕痛苦的事情就不可能實現。在困難時刻,如果你有一位朋友,他能夠真正地與你呆在一起,你要知道你是幸運的。愛意味著通過相應的作意去滋養對方。當你修習正念的時候,你使自己和對方同時活在當下了。“親愛的,我知道你在這兒。你的存在對我來說是寶貴的。”如果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你不把這句話說出來,當她去世或發生意外時,你就只有哭的份兒了,因爲在發生意外之前,你不知道怎樣和她真正快樂地呆在一起。
當一個人生命垂危的時候,如果你堅定、沈著地與他坐在一起,僅僅這一行動,就足以幫助他安祥地離開人間。你的存在就像一個神奇的咒語,具有改變事物的力量。當你的身語意處于完美的統一狀態的時候,在你講出一個字之前,咒語就已經發揮作用了。正念的前四個奇迹屬于禅定的第一個階段,奢摩他——止、靜、息、療。一旦你已經使自己平靜下來了,並且不再散亂,你的心就能夠聚集到一點上,這樣,你就爲開始深入觀察做好了准備。
正念的第五個奇迹是,深入地觀察(毗婆舍那,“觀”),它也是禅定的第二個階段。因爲你是平靜、專注的(“止”),所以你可以真正深入地觀察(“觀”)。你反覺照之光打在你作意的對象上,與此同時,你也就是把覺照之光打在了自己身上。你觀察你作意的對象,同時,你也看到了自己的儲藏室裏充滿了珍寶。
正念的第六個奇迹是智慧。當我們理解了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我們會說:“我明白了。”我們看到了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覺悟和智慧來自于我們心中。當我們充滿正念的時候,深深地去感受當下這一刻,我們就能夠深入地看和聽,而其結果總是智慧、包容、慈悲和拔苦與樂的願望。智慧恰恰是慈悲的基礎。當你理解了某人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慈悲地對待他(她)。
正念的第七個奇迹是轉化。當我們修習正念的時候,我們就接觸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淨化和使人神清氣爽的因素,並且開始轉化我們自己的痛苦和這個世界的痛苦。爲了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想克服一個習慣,比如抽煙。當我們開始這個修行的時候,我們的習氣可能會仍然比我們的正念要強大,所以我們不能指望一夜之間就停止吸煙。我們只要在吸煙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吸煙就可以了。當我們繼續修習,深入地觀察,並且看到抽煙對我們的身心、家庭和團體所造成的後果的時候,我們就會下決心戒煙了。這是不容易的,可是修習正念能夠幫助我們清楚地看到抽煙的欲望和後果,最終我們會找到一個戒煙的方法。僧團是重要的。曾經有一個人來到梅村,他努力戒煙已經好幾年了,可是沒有成功。在梅村,他第一天就戒煙了,因爲團體的力量是這樣強大。“這兒沒有一個人抽煙,我爲什麼要抽煙呢?”要改變一個習氣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可是當我們確實去做的時候,我們就可心停止生死輪回,即已經持續了多生多劫的痛苦和混亂的惡性循環。
修習正念的第七個奇迹,能夠幫助我們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轉化我們的痛苦,給我們帶來安祥、喜悅和解脫。
在《四念處經》中,佛陀爲我們提供了修習正念的四個對象(法)。在很多佛教國家裏,比丘和比丘尼們都背誦這部經,當他們離開人世時,人們又朗誦這部經給他們聽。每周至少讀誦一遍《四念處經》是很有益的,再加上《安般守意經》和《勝妙獨處經》。你也許願意把這叁本經放在床頭上,當你旅行的時候,也可以隨身攜帶著它們。
四念處是我們依處的基礎。沒有它們,我們的房子就會荒廢;沒有人打掃除塵,或收拾整理,我們的身體就會變得不清潔,我們的感受就會充滿痛苦,我們的內就會積存著一大堆煩惱。當我們真正在家的時候,我們的身心和受將會成爲自己和他人的一個庇護所。
第一念處是“即身觀身”。很多人厭惡他們的色身,他們覺得自己的色身是一個障礙,于是他們就想虐待它。當梅村的一位比丘尼耆那妹妹教瑜伽的時候,她總是這樣開始,她說:“讓我們注意我們的身體。吸氣,我知道我的身體正站在這裏。呼氣,我對我身體微笑。”這樣練習,我們就會更新對自己身體的看法,並與它和平相處。在《念身非常經》中,佛陀講述了一些方法,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內在發生的事情。我們完整一如地即身觀身。我們從覺照我們身體的所有姿勢和運動開始。當我們坐著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在坐著。當我們站著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在站著。行、臥亦複如是。當我們這樣修習的時候,正念就産生了。這種修行被稱爲“唯了別”(或譯爲“清淨觀”)。
佛陀教給我們即身觀身的第二個方法是,辨認出我們的身體從頭頂到腳底的所有部分。如果我們長著金黃色頭發,那麼我們就覺知它,並對它微笑;如果我們長著灰色的頭發,我們也覺知它,並對它微笑;如果我們長著灰色的頭發,我們也覺知它,並對它微笑。我們觀察自己的前額是光滑還是有皺紋的。借助于正念,我們感受自己的鼻子、嘴、胳膊、心髒、肺、血液等等。佛陀教我們辨認我們身體的叁十二個部分,他說,這個修行就好比一個農夫,來到他的閣樓上,取下一個大袋子,裏面裝滿了豆子、谷物和各種各樣的種子。他把袋子擱在地上,打開,當裏面的東西都落在地板上,從而辨出哪是大米,哪是豆子,哪是芝麻,等等。用這種方式,我們辨認出眼睛是眼睛,肺是肺。在坐禅或躺下來的時候,我們都可以練習這種方法。以這種方式來正念地審視我們的身體,大概需要半個小時。當我們觀察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的時候,我們要對它微笑。這種觀想所産生的慈悲和關愛,具有治療的功能。
佛陀提供的即身觀身的第叁個方法是,看清構成身體的每一個元素:地、水、火、風。“吸氣,我看見了我身體裏的地大。呼氣,我對我身體裏的地大微笑。”“地大”是指堅性的事物。當我們看到我們身體內外的地大的時候,我們就會認識到,我們和宇宙之間並不存在什麼界限。接下來,我們辨認出我們身體內外的水大,“吸氣,我注意到了我身體裏水大。”我們的身體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是水,我們可以就此進行觀想。之後,我們辨認火大,它是指我們身體內外的熱能。爲了使生命成爲可能,必須要有熱能。練習這個方法,我們將會不斷地看到,我們身體內外的各元素其實屬于同一實相,因而我們將會不再受到身體的限製。我們遍一切處。
我們身體的第四個元素是風。體會風大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正念地呼吸。“吸氣,我知道我在吸氣。呼氣,我知道我在呼氣。”說過這些句子之後,我們可以把它們簡化爲——當我們吸氣的時候說“吸”,當我們呼氣的時候說“呼”。我們不要努力去控製自己的呼吸。不管我們的入息是長還是短,是深還是淺,我們只是自然地呼吸,並把正念之光打在上面。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將會注意到,實際上我們的呼吸已經自然地變得更緩慢、更深細了。“吸氣,我的入息已經變得深細了。呼氣,我的出息已經變得緩慢了。”現在我們可以練習,“深細/緩慢”。我們不必去做努力,它自己就會變得更深細、更緩慢,並且我們對此…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