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二十四講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昏沈、睡眠、疑心所及25種美心所中的信心所▪P2

  ..續本文上一頁>àmoggallàna尊者,當時Mahàmoggallàna尊者一見到他,立刻起來,請世尊坐在鋪設好的座位上。然後佛陀問他說:“Mahàmoggallàna,你是不是有昏睡呀?”他說:“是,我是有昏睡。”我們的佛陀就教導了如何去除昏沈、睡眠的八種方法。

  

第一種,佛陀說:當你注意某想的時候陷入昏睡,就是當你在專注某個目標的時候你感覺到昏昏欲睡,或者睡眠,那你不應該作意該想,不多作該想,那個時候你不要再繼續去注意它,不要再持續地注意它,你應該轉移你的目標。如果你可以這樣做的話,你透過不作意該想,不多作該想,你將能夠舍斷睡意。假如這種方法仍然不行的,你應當用心去思維、思考,用意去審慮所聽聞過的所學過的法,就是你嘗試思考一些法義,你用心去思考,這樣的話你的昏沈、睡眠將能夠去除。如果透過這種方法仍然不行的話,你應當詳細地、詳盡地背誦所聽聞、所學過之法。當然對于我們現在,如果大家坐在禅堂裏面你不應該背出聲,你應該心裏面默念、默背,背誦所聽聞過、所學過的法,這樣的話你將能夠去除睡眠、睡意。

  

但假如你透過背誦仍然不能去除睡意,你可以拉扯雙耳,按摩手足、肢體,透過拉扯雙耳、按摩手足、肢體,你將能夠去除昏睡。那個時候我們教導大家揪一揪身體感覺到自己痛,你拉扯一下雙耳,揪一下身,或者捏一下手,按摩一下手足肢體,透過這樣你將能夠去除昏睡。假如用這種方法仍然不能夠去除昏睡,應該從座起來,用水洗擦眼睛,然後眺望遠方,仰望星空,那個時候你就可以起來用冷水擦擦眼睛,洗一下臉,然後你可以望著遠方,如果白天的話你就看著遠處,看著遠處的景色,風景、山、樹等,如果晚上的話你就可以看著星空,你可以嘗試數星星,這樣的話將能夠去除昏睡。

  

假如這種方法仍然還是不能去除昏睡的話,那你應該作意光明想,決意白晝想,白天如黑夜,黑夜如白天。作意光明想就是你應該先去看光明,如果你擁有了光明定的話,你就應該入光明定,就是你修光明遍。白天如黑夜,黑夜如白天就是如果你在白天的時候作意光明想,修光明想,那麼你晚上也要猶如白天一樣繼續地修光明想,如果你是在黑夜的時候修光明想的話,那麼你在白天也要猶如黑夜一樣繼續修光明想。當你修光明想的時候,你將能夠去除昏睡。

  

如果這種方法仍然不能去除昏睡的話,你就應該決意來回想而經行,就是你站起來,然後來回地、前後地走——經行,那個時候應該諸根向內、意不向外,這樣來經行,就是說動一動身體。

  

如果這種方法仍然不行的話,你就可以以右脅作獅子臥,足足相疊,具念正知,作起來想。也就是你可以向右側躺下來,猶如象獅子一樣躺臥著,兩只腳相疊著,保持正念和正知,作起來想。作起來想的意思就是你在睡眠的時候先決意說:我要在什麼時候起來。例如:你想小睡片刻,我想要在休息十分鍾之後起來這樣,當你醒來的時候就迅速起來,不要貪著于躺臥之樂、橫臥之樂、睡眠之樂,就是等你醒來之後你就起床,起床繼續禅修,這樣的意思。

  

通過這幾種方法可以去除昏沈和睡眠。這是在《增支部》第七集第五十八經《睡意經》裏面佛陀教導的八種去除昏沈、睡眠的方法。

  

在《義注》裏面也講到了幾種去除昏沈、睡眠的方法。第一、飲食知節量。也就是對飲食不要撐得過飽,但是也不要吃一點點,由于吃得太少會造成精力不足,如果吃得過多,會助長睡眠、昏沈,所以吃飯要吃得適量。

  

第二、可以透過來回經行來去除昏睡。我們在禅修的時候,如果感覺到睡意很濃的時候可以透過經行,或者可以透過改變威儀,就是先站起來,那個時候由于改變威儀,我們可以暫時的去除睡眠。先可以張開眼睛,然後站起來,如果再不行就經行。

  

第叁、作光明想。作光明想的時候我們可以張開眼睛,看著光明,看著戶外明亮的東西。如果有修過光明遍的禅修者,那個時候應該修光明遍。

  

第四、住于露地。就是我們可以到室外,室外的空間。

  

第五、親近善友,親近善知識,去聽取如何去除禅修障礙的這些教導。

  

第六、做適當的言談。透過這些可以去除昏沈和睡眠。這是昏沈和睡眠兩種心所。

  

接著我們再看另外一種心所,是疑。疑的特點是懷疑。作用是搖擺不定;表現爲猶豫不決;近因是不如理作意。

  

在“阿毗達摩”裏面的疑跟我們平時所說到的疑有點不同,在這裏講到的疑是特指在信仰上、在宗教上的懷疑、不信。平時我們講到的疑問的疑並不包括在這裏的疑。平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經常會産生懷疑,例如:這道數學題怎麼解?這個字怎麼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我們學習經教的時候,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佛陀所說的含義是什麼?這種疑並不叫做我們在這裏講到的疑。或者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所碰到的疑問,你叫什麼名字?到江西寶峰寺該怎麼走呀?這條路走還是那條路走才對?這種疑問並不是我們在這裏所說的疑。這裏所說的疑是指對信仰上的疑。在Dhammasa

  ga

  (法集論)裏面提到了一共有八種疑。第一、satthari ka

  khati vicikicchati就是疑惑、懷疑導師。這裏的satthari是指導師,特指佛陀。因爲我們在經典裏面經常講到用satthu或者satthari來表示佛陀,也就是導師的意思。

  

對于導師的懷疑包括兩方面:第一,我們的導師是不是真的具有叁十二種大丈夫相、大人相?是不是有八十種隨行好呢?這些是對佛陀身相的疑;而對佛陀的智慧證量的疑,佛陀是不是真的擁有一切知智呢?佛陀是不是真的是透過圓滿種種的巴拉密才成佛的呢?佛陀是不是真的具有大悲智呢?佛陀是不是真的已經覺悟了?這是對佛陀的疑、對導師的疑。第二、dhamme ka

  khati vicikicchati,就是疑惑、懷疑法。也就是對佛陀所教導的法産生懷疑。比如說佛陀所教導的法是不是真的能夠導向滅苦,是不是真的能夠斷除煩惱?這是對法的懷疑。第叁、sa

  ghe ka

  khati vicikicchati,疑惑、懷疑僧。懷疑佛陀的弟子們是不是真的已經斷除了煩惱?是不是佛陀的弟子們也能夠證悟呢?或者僧團是不是真的屬于聖者的僧團呢?這是對僧的疑。

  

第四、sikkhàya ka

  khati vicikicchati,疑惑、懷疑學。這裏的學用sikkhàya《阿毗達摩 第二十四講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昏沈、睡眠、疑心所及25種美心所中的信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