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二十二講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嗔心所▪P2

  ..續本文上一頁比如說,如果天氣很熱,我們就會說:“這是什麼鬼天氣呀!”這樣的話,我們也容易生起嗔恨;

  

甚至想到不喜歡的人,想到不喜歡的事,想到過去的一些不平、委屈,我們都可能會生起嗔。

  

而嗔不僅僅面對著不好的對象(所緣),甚至面對很好的對象(所緣),我們都有可能會生起嗔。例如: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叫做蘇瑪卡的比庫,他曾經做過佛陀的侍者,但是,他就是不喜歡佛陀,他本身是個Vesāl

  毗舍離城的一個瓦基族的青年。他出家之後,也曾經服侍過佛陀,但是他不喜歡佛陀。後來他就怪佛陀說,佛陀從來都沒有給他顯現過神通。然後,佛陀就舉出很多的例子,說他曾經直接地或間接地顯現,顯示一些東西給他看。但是,他還是這麼樣堅持。最後,他還俗了之後,還去他們的家鄉裏面到處散播對佛陀的流言。即使佛陀無論是從相好莊嚴方面,是從智慧方面、慈悲方面,都是非常圓滿的。但是,如果他的心懷著抗拒、懷著排斥的話,連佛陀都會經常誹謗。

  

又比如現在有一些異教徒,例如:一些穆斯林,見到了佛塔,或者見到了出家人,他們的反應是怎麼樣?他們的反應就是抗拒、排斥。就猶如在2000年的時候,塔利班政權把巴米揚大佛都給炸掉了,是不是?把阿富汗博物館裏面很多的佛像,他們認爲這個是石頭,就把佛像毀掉了。佛陀是屬于極可愛所緣,對于我們佛弟子來說,哪怕看上佛像一眼,我們都很容易生起歡喜心。如果是從心理反應來說,佛像、佛陀是極可愛所緣。當我們去看到佛像、看到佛陀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生起的果報是屬于悅受的、悅俱的。即使是一個非佛教徒,當他看到佛像的時候,都會覺得佛陀很平靜、很安詳、相很好。然而,對于一些討厭佛教、討厭佛陀,或者他們認爲偶像崇拜是一種罪惡的人來說,那麼他們看到了佛像,恨不得把它毀掉。爲什麼呢?由于內心的不如理作意,對于極可愛的所緣,他都可以心生抗拒、心生排斥,甚至要把它毀掉。

  

當我們生起嗔心,首先我們傷害自己。同時我們可以因爲嗔心而損壞自己的東西,可以傷害我們的身邊的人,乃至你最親愛的人。往往很多的關系是由于嗔心而搞壞的。例如:可能我們的口不擇言,生氣了或者發了脾氣,可能會把我們很好的朋友的關系都搞砸了。或者我們可以把一些很精心培育起來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爲我們的口、因爲我們的怒氣而破裂了。同時,由于嗔恨,因爲我們現在對別人不好,用一種粗暴的態度去對待別人。我們用一種去整別人的態度、去害別人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那麼往往並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增加對方的仇恨。一旦對方找到了機會,他就會以牙還牙、以毒攻毒。我們可以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個世間的仇恨、這個世間的很多的不平的事情,其實就是由于你對我不好,我對你不好,你殺我,我殺你,你害我,我害你,這樣而來的。而很多所謂的爭鬥、仇恨等等,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我們內心深處的嗔心。對于嗔恚,我們在這個世間可以看到比比皆是。例如:現在有些大國、有些強國,他們推行強權主義,欺壓一些貧窮的國家、一些小國,他們通過這些強權去壓製小國,而並不會讓小國屈服,帶來的是什麼?帶來的就是小國人民的仇恨,然後又跟大國作對。很多所謂的恐怖主義,其實就是這麼樣來的。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由于嗔在裏面。

  

對于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果今天你去害他、去中傷他,甚至去殺害了他,雖然好像今生我們把他毀滅,但是你卻造了對方仇恨的苗、種了對方仇恨的種子。一旦在以後的生死輪回當中,遇到了因緣,你還必須得自己受。現在你去殺生、殺那些動物,現在由于你的福報大,你的威德大,可以很輕易地殺死一個動物,看到蚊子就一拍,看到蟑螂就一踩,它就死掉了。看到很多的動物,即使它們沒有傷害你,你都去傷害它。爲什麼你可以很輕易地傷害它?因爲你現在的福報比它大。但一旦在輪回當中,你的福報比它小,你又成爲它們傷害、殺害的對象。就是這麼樣,生命和生命之間,在輪回當中就是你殺我,我殺你,弱肉強食的。如果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生起了嗔恨心、生起了仇恨,不管你的仇恨是不是已經施加給了對方,虧的是你自己,傷害的是你自己。有時候,對方已經不斷地提升了,而你由于你的嗔恨心,只是在慢慢地走下坡路,你只是在自我墮落、自甘墮落。

  

在《本生經》裏面講到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稱爲貪欲商人的故事。我們大家都認識提婆達多吧?Devadatta(疊瓦達答) ,都認識吧?提婆達多在晚年的時候,他和我們的佛陀作對。提婆達多造了什麼罪,他有什麼過失?他叁次想要殺害佛陀。第一次,他派很多殺手,想去殺佛陀,結果失敗了。後來,他又在鹫峰山想用大石頭把佛陀砸死,結果就把佛陀的腳弄出血了,這個就是出佛身血。後來他又叫那拉吉利(一頭大象)想要把佛陀踩死,結果又失敗了。後來他又分裂僧團。現在,提婆達多在哪裏?在無間地獄。爲什麼他會這麼樣做呢?

  

話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這個故事如果上推的話,一共可以推到在五個大劫以前。那個時候,我們的菩薩投生爲一個收古董的商人,或者類似現在貨郎那樣的,他們穿街過巷去收集一些古董、一些他們認爲值錢的東西。那個時候,疊瓦達答也是投生爲收古董的商人。那麼他們兩個就是同行了,是不是?他們兩個人同住在一個城市,每天都隨身攜帶著裝飾品、首飾等等,然後就到處去穿街過巷去叫賣,他們說:“要珠寶的來買呀,要珠寶的來買呀,來呀。”

  

在那個時候,有一個很富有的家庭,後來家門敗落,就剩下祖孫兩個相依爲命,他們的親戚很多已經死了,家財全部也耗盡。祖孫倆就只能夠靠受雇于他人、給人做婢女來維持生活。有一天,疊瓦達答正在叫賣,他說:“要裝飾品的來呀,要珠寶的來呀。”在沿街叫賣。這個時候,那個做孫女的她聽到了,就朝著她的祖母說:“奶奶,奶奶,我也要裝飾品,我也要首飾。”奶奶說:“乖孫女啊,我們很窮,我們哪裏有錢買得起首飾呢?”那個孫女就說:“在我們的房間裏面不是有個茶碗麼?”那個祖母也想起了那個茶碗,然後叫當時的提婆達多進來,就拿出那個茶碗,因爲當時的疊瓦達答,我們就叫貪欲商人、貪欲的貨郎吧。由于他是內行的人,他一端起這個茶碗,發現沈甸甸的,然後他再端詳這個茶碗,他發現在茶碗底下有個印章,這個印章就證明了這個茶碗是個非常值錢的黃金碗,也就是說,由這個家裏以前在很富有,很風光的時候留下來的,其他的值錢的財産都已經全部破損了、破壞了,只剩下這個茶碗。這個時候,那個貪欲商人就起了一個不好的念頭,他就想:“我要不費分文的得到這個碗。”然後假裝地說:“這個茶碗根本就不值錢。”然後就把它往地上一丟假裝出去。他希望那個老奶奶說:“好好好好,你過來過來,我這個碗你想要多少錢,很便宜地賣給你。”結果他走的時候,那個老奶奶卻沒有這樣說,當時的貪欲商人就假裝出去了。

  

結果當他剛出去不久,我們的菩薩又來了。我們的菩薩當時也是一個貨郎,他也在沿街叫賣。這個時候,做孫女的就對奶奶說:“剛才那個商人態度很惡劣,但是這個人看上去,好像很斯文、很優雅,言語柔和,也許我們這個碗還能夠賣上好價錢。”于是就請我們的菩薩進去,我們的菩薩坐下來的時候,一看這個茶碗,因爲畢竟是內行人,他也知道這個茶碗很值錢,知道以前這個祖孫倆應該是有錢人,富貴人家。當時我們的菩薩就說:“這個茶碗價值十萬金,但現在,把我身上的所有東西給你,都還不足以買這個、換這個茶碗。”這個時候,那個老奶奶就說:“剛才有個貨郎說我這個茶碗根本就不值錢,他還把它惡狠狠地丟在地上,揚長而去。”菩薩說:“不是、不是,你這個茶碗真的很值錢,我真的還沒有能力來收購。”當時,那個老奶奶見到這個商人確實是很老實,就說:“好吧,既然這麼樣,我就把這個金碗送給你,你想給我什麼東西就給我什麼東西。”于是菩薩就把他身上的五百錢以及價值五百金的物品全部都給她祖孫倆,就是帶來的所有的裝飾品,把他的那些錢,全部都給了這祖孫倆,只留下八文錢和一把秤子,那把秤子他還要謀生的。然後急急忙忙地跑到河邊,他叫了一艘渡船,因爲從河的這…

《阿毗達摩 第二十二講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嗔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