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 第二十二講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嗔心所▪P3

  ..續本文上一頁邊過渡到那邊正好要八文錢。他把這八文錢全部給了船夫,他說:“趕快,你撐我過河。”他就拿著那個金碗和秤子過了河。

  

話說這個貪欲商人,他在外面兜了一圈,不死心,畢竟那個是價值很昂貴的金碗,他又回來了。回來之後,他就想:“既然那個老太婆,她不肯壓價便宜點,我虧一點也沒關系。”他又回去,回去之後,結果那個女孩就指著他說:“你這個人真不老實,明明我的那個金碗很值錢,你卻說它一文不值,而且還惡狠狠地把它丟在地上。”那個貪欲商人說:“現在那個碗在哪裏?”她說:“哦,你剛走了之後,有一個很正直的商人,他來把那個碗收購了。”

  

這個時候,那個貪欲商人簡直氣得要發瘋,那時他變得神志不清,他的衣服(當時的衣服不是像現在穿的,就是披在身上的那一塊布)掉了下來,那個時候,他已經完全被他的憤怒所打敗了。他拿著秤當武器,當棍子,連走帶跑,跑到河邊。當他追到河邊的時候,我們的菩薩已經到了河中央了。他拿著棍子在河邊吼叫:“你給我回來,你給我回來!”但是那個時候,菩薩就跟船夫說:“你不要管他,我們只管走。”

  

那個時候,那個貪欲商人看著那艘船越走越遠,他悲憤交加,結果就在河邊,口吐鮮血,心髒破裂、一命嗚呼了。從那個時候開始,因爲這個金碗,當時的提婆達多就偏離了他自己的道。從那一世開始,他就恨我們的菩薩,生生世世要跟我們的菩薩作對。在之後的很多生裏面,他用各種方式去加害我們的菩薩,但是往往就是因爲他的加害,反而成就了我們菩薩的種種的巴拉密。現在我們的菩薩已經成佛了、已經證得了正自覺了,而這一個惡貫滿盈的、臭名昭彰的提婆達多現在在哪裏?他仍然還在無間地獄裏面受著種種的苦的煎熬。

  

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即使一個修行人因爲嗔恨心,他都可以偏離正道,可以使一個人走在正道上都偏離。一個人,如果他的內心充滿了嗔恨心,他可以做出違背因果的事情。他可以當面辱罵、甚至他可以對那些有修行的人憤憤不平,也許可能對方無意當中得罪了他,或者他看不慣,就會變成這樣。所以,嗔恨心的傷害力很大。

  

無論你生起的嗔恨心是否已經傷害了對方,但是首先你傷害了自己。就好像你拿著劍想去砍別人,但你不好好地握住劍,當你握住劍的時候,你的手已經給割傷了。好像你想拿著糞便去丟別人,你還沒有把你的糞便丟給別人的時候,你自己的手已經弄得很臭了,是不是?

  

對于要消除嗔恨、要克服嗔恨心,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如果想要克服嗔恨心,首先我們要做到忍,忍耐。猶如佛陀在《教誡巴帝摩卡》裏面說到的:“忍耐是最高的苦行,諸佛說涅槃至上;惱他實非出家人,害他者不是沙門。”也就是說最高的自製就是忍耐,一切的諸佛都說涅槃是最上的、至上的。惱害他人的人,他並不是出家人。而傷害他人的人,他不能夠稱爲沙門。

  

所以如果對待他人的不好,或者對待一些逆緣、不好的對象,最好的方法,第一的方法就是要忍khant

  。忍,古代有時候翻譯成忍辱,但其實,khant

  的意思要廣很多。忍辱只是別人對我們不好,我們忍。但真正的忍耐,不管對象是有生命的、是沒有生命的;是對我們好的、對我們不好的,我們都能夠安忍、能夠安住,這個稱爲忍。所以,我們說khant

  的意思就是容受、安忍、接受的意思。

  

對于要修行的人來說,無論我們在禅修的過程中,要調伏自己的嗔心,或者要成就佛果的菩薩,要圓滿他的khant

   pàram

  忍巴拉密來說,他都必須要修忍。要如何修忍呢?我們講一個菩薩的故事。

  

在過去世,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菩薩曾經投生爲一個隱士,古代叫做Isi(仙人,有時翻譯成仙人)。那一世他是專門修忍的,所以,他也就叫Khanti-vat

  , Khanti就是忍耐,vad

  叫做持忍耐主義者。

  

在那個時候,有一個國王,他的名字叫做嘎啦布,有一天嘎拉布就帶著他的王後、宮女們到了一個樹林裏面去遊玩。那個國王在喝酒、玩了之後,感到很累躺在一棵樹下睡著了。當他睡著了之後,旁邊那些宮女看到這個國王睡著,她們想:“現在這個國王睡著了,我們不用再服侍他了,我們不用再爲他唱歌跳舞了。”于是她們就離開了國王,去其他的地方玩。他的身邊只剩下王後一個人。當這些宮女走到樹林裏面之後,發現了這個仙人、這個隱士、這個叫做Khanti-vat

  的忍耐主義者在那邊坐著。她們好奇,就去問這一位隱士。這一位隱士幫她們解釋要如何來修忍的,于是那些宮女們圍著這個仙人在那邊聽法,過了一段時間,國王醒來了,然後他發現,身邊那些宮女全都不見了,只剩下王後。然後他問他的王後說:“那些宮女們全都跑到哪裏去了?”王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當時那個國王很生氣,他就站了起來,准備找回那些宮女。

  

他跑進樹林裏面,發現到他的那些宮女、嫔妃們全部都圍著一個男的坐在那裏、一個出家人坐在那裏。當時他感到又妒忌又憤怒,于是走向前去,說:“你在做什麼?”

  

他說:“我在教導她們。”

  

“你在教什麼?”

  

“我在教忍耐。”

  

然後那個國王就這麼一腳踢了那個隱士一下,

  

他說:“你現在在教什麼?”

  

“我現在在教忍耐。”

  

那個時候他看到這個隱士還嘴硬,很生氣,就抽出劍來,就把這個隱士的鼻子把它一挖、挖掉,又把他的兩個耳朵剁了下來。然後又問:“你現在在教什麼?”

  

他說:“我現在還在教忍耐。”

  

“那好,我看你還嘴硬。”

  

然後,就又把他的兩只手和兩只腳全部又砍了下來,然後又再問:“你現在在教什麼?”

  

他說:“我現在還是在教導忍耐。”

  

這個嘎拉布王就非常生氣,他氣還沒有消。他就惡狠狠地在這一個仙人Khanti-vat

  《阿毗達摩 第二十二講 十四不善心所中的嗔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