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雜心所中的精進、喜、欲心所:昨天晚上我們一起共同學習了精進,我們用兩種方法來討論精進:第一就是如何來培育正精進,第二,什麼是中道的精進。但是,在我們實際禅修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未免因爲一些習氣、一些煩惱的顯現或者身心的原因,會使我們失去精進,或者我們會懷疑爲什麼我要這麼辛苦地坐在這裏,我爲什麼要修行?或者有時候由于欲樂的目標顯現,我們會對自己的修行很沮喪,對修行、對法、對自己失去信心。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很有必要來激發精進。我們應該要思維爲什麼要精進?如果我們會感到怕,才會精進。如果不會感到怕,我們就不會精進。到底怕什麼?換而言之,我們爲什麼要選擇精進,要來修行呢?因爲我們會怕,怕什麼?怕有八種事情。佛陀曾經教導過八種可以激起悚懼感之事。任何一種悚懼感都可以成爲激發精進的近因,也就是直接因。
第一種,應該思維生之苦。生,往往容易被人理解成出生或者生産。這對于在座凡是做母親的女性而言,就應該能夠體驗到。但是,在這裏說到的生,並不僅僅只是女性體驗的,而是只要我們生而爲人,生而爲衆生,我們就必須得經曆生之苦。生,對于我們人來說,要經曆入胎之苦、住胎之苦、出胎之苦。例如:住胎之苦。我們現在生而爲人,投生到善趣,但是我們的生命是以什麼樣的形式開始的?我們生命的第一個階段,第一個時期,是怎麼樣度過的呢?是很快樂的,很幸福的度過,還是說,我們都呆在一個又狹窄、又肮髒、又腥臭的地方呢?我們的生命第一個階段是怎麼度過的?在宮殿裏面度過?還是在蓮花裏面度過?還是在寶石堆裏面度過?是在哪裏度過?在母胎裏面度過。母胎是怎麼樣的?母胎是幹淨的還是肮髒的?是香的還是臭的?是寬敞的還是狹窄的?大家喜歡母胎嗎?喜歡嗎?現在如果是雇你,一個月給你一萬塊錢,你在母胎裏面再呆一個月,願不願意?在母胎裏面動彈不得,很小的生命就是在這麼肮髒、腥臭的地方度過,而且要度過多久?通常說到的十月懷胎,至少有八個多月,是不是?但是,只要我們還沒有脫離輪回、還沒有解脫、解脫生死,這種生之苦我們是必經的。
對于出胎之苦也是。出胎之苦,柔嫩的皮膚,柔嫩的肌肉,就好象被兩座山夾著一樣,那麼擠出來的,對母親也苦,對小小的生命也苦。我們思維到生之苦之後,就可以思維:大家還願意繼續呆在母胎裏嗎?還願意嗎?願意還是不願意?如果願意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繼續地放逸,如果不願意的話,我們必須得激發精進。惟有通過精進,我們才不用再經受這樣的苦。只要我們現在還是放逸的話,那麼這種命運可以幸免嗎?能夠投生到母胎算不錯了,是不是?大家喜歡投生到鬼胎裏面去嗎?喜歡投生到狗胎裏面去嗎?喜歡成爲雞蛋、蛇蛋、魚卵,這些喜歡嗎?這些都是屬于生之苦。我們再看看第二種苦是老之苦。在座,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喜歡老,特別是那些女士們。即使有些男人昧著良心說話:“你太年輕了,你看上去很年輕!”其實你自己可能已經叫鶴發霜皮了,但是,被別人贊一贊,你自己就心花怒放。爲什麼會這麼樣?因爲對自己不願意承認自己是老,爲什麼?因爲不喜歡老。老,表現爲怎麼樣?頭發掉了、皮膚皺巴巴的、牙齒又掉了、視力又衰退了、耳朵又聽不清楚了、記憶力又衰退了、身體開始很多病、健康走了下坡路、青春不再、美麗容顔已經失去了。
我們現在擁有這個生命,必定會走向老,但是還想繼續地重複、重複再重複嗎?如果不想再重複,我們應當要激發精進,對生、對老有怕我們才會修行、才會想到精進。第叁是病之苦。對于生病,如果我們擁有了這個身體,病是難免的。大家都喜歡健康,都不喜歡生病。但是,並不是因爲我們喜歡健康,健康就能夠長保。並不是因爲我們不喜歡生病,病就不會到來,我們仍然會生病。特別是到了上了年紀,我們的身體和健康,已經越來越不行了,這裏痛、那裏痛,牙痛、頭痛、腳痛、手痛。而且,現在的疾病千差萬別,每個人都不喜歡、不希望有任何一種疾病降臨在他的身上,但是,所有這些疾病仍然會降臨在他們身上。爲什麼會這麼樣呢?因爲我們擁有這個身體。爲什麼擁有這個身體呢?因爲這個是輪回的結果,是我們造業的結果。如果我們不想再重複這種“詛咒”,我們應該精進地修行。
第四是死之苦。每個人都怕死。假如死亡是很快樂、很痛快的話,每個人都想死,每個人都會找死,就是因爲我們都不想死,而且生命與生俱來有一種對死亡的恐懼。死亡宣告著我們的生命走到了盡頭,我們必須得跟我們喜愛的人、事物要分離、要告別、要永別。即使再親愛的人,你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也救不了你,也挽留不了你。你擁有萬貫家財也幫不了你,即使你可能是呼風喚雨的人,發號施令的人,但是,在死亡到來的一刻,由不得半點自己做主。這就是死亡。有一句話叫做:“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是確定的,惟有死亡是確定的。然而,世間上最能夠確定的就是每個人會死,最不確定的是我們將在什麼時候死,我們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死?”是不是?死是必然的,只要有生就必有死,不可能像一些道士一樣,追求所謂的長生不老,我們再看秦始皇、唐太宗,明朝的嘉靖皇帝,他們都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最後怎麼樣,還不是死。是不是?就象唐太宗一樣,據說就是因爲服了道士的仙丹,中了水銀毒而死,還是要死的。雖然可以美其名曰:羽化登仙,還是死。所以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一個人爲了要永葆健康、永葆青春、長生不老,那個是不可能的事,因爲這個是生命的規律。當我們會怕死,我們就應該修行、應該精進。
第五是墮落惡趣之苦。爲什麼我們會墮落惡趣呢?因爲有業,什麼業?不善業,或者稱爲惡業。只要我們過去乃至今生我們造作了善業,這種善業就會以潛伏性的方式,稱爲業力,在等待著機會成熟。而只要我們還沒有斷除有身見、沒有斷除邪見,那任何我們過去和今生所造的業,都有可能取得機會成熟。就好象丟在土壤裏面的一顆種子一樣,只要土地一濕潤,或者下了一場雨,或者說氣候和水分一旦達到了一定的條件,這個種子就會發芽。我們在無始生死輪回以來,種了很多的不善業因,造了很多的惡業,這種惡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成熟,如果在臨終的時候成熟的話,那麼它必定會使我們墮落到惡趣、苦道乃至地獄。一個人,除非他斷除了邪見,否則,他決不可能逃離墮落惡趣的這種“詛咒”。也就是說,惟有一個人在證得了初果,佛陀就很明確地說:“惟有初果聖者才決定不墮惡趣。”只要還沒有斷除邪見,我們墮落惡趣是不可避免的。就連偉大的菩薩,他也仍然不可能避免墮落惡趣的這種命運。只要我們看《本生經》就知道,在《本生經》裏面,我們的菩薩在還沒有成佛之前,他不是也做過鹿、獅子、孔雀、鹌鹑、猿猴等等,是不是?連我們的菩薩都不可避免墮落惡趣,作爲我們又哪能幸免呢?所以,如果我們爲了避免能夠墮落惡趣,今生應該激發精進。在現在還有佛陀教法的時期,還能夠證悟聖道、聖果的時期,我們應該激發精進,精進地修行,以期我們能夠在今生當中,能夠斷除邪見,至少要在我們佛陀的時期斷除邪見。一旦斷除了邪見,我們可以說,才買到了輪回的保險。這種保險是最高的保險,最好的保險。無論你現在萬貫家財,你去買保險,買人壽保險也好、買生命保險也好,它可以保你不死嗎?它可以保你不墮惡趣嗎?不可能。但是,惟有我們斷除了邪見,那個時候過去所造的一切不善業、惡業,它已經沒有了溫床可以再生成,它只會在我們的生命期成熟,而不可能成爲一種令生業而讓我們墮落到惡趣裏去。
爲了要斷除邪見,我們應該要修行。要修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斷除邪見呢?我們必須得要透徹地了知五蘊,透徹地了知名色法。我們一直以來都執著于五蘊、名色法爲我、爲人。因爲執取,你相信有所謂的人或者靈魂的存在,這個就稱爲Sakkàya-di hi
如果你一天當中,你生起的善念是百分之五十,不善念是百分之五十,那麼你在今生命終的時候,你下一輩子墮落到惡趣的機會是百分之五十。如果百分之七十、八十,你都是生起的是不善念,想著好吃的東西、想著漂亮的衣服、想著化妝、想著兒女、想著家… 《阿毗達摩 第十八講 六個雜心所中的精進、喜、欲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