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雜心所中的精進心所:昨天晚上我們開始一起學習了雜心所當中的尋、伺、勝解,接著又開始學習了精進。在講到精進的時候,就講到對于精進來說,需要有正確的方法。只要有正確的方法,精進被視爲是獲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對于我們作爲佛陀的弟子來說也是這麼樣,我們應當要努力精進的修行佛陀的教法、實踐佛陀的教法。現在有一些人,他們認爲說:“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再證得聖道、聖果了”,有些人認爲說:“現在這個時代不可能證得禅那了”,由于他們擁有了這樣的邪見,所以他們往往會放棄自己的精進。
那怎麼樣我們才能夠證明說:“現在這個時代不可能再證得聖道、聖果呢”?有兩種方法可以證明:第一種就是在這個時代從來都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證得聖道、聖果,那個時候你才可以說:“這個時代真的不可能證得聖道、聖果了,不能再解脫了”。還有另外一種,如果你終其一生都很精進地依照佛陀的教法來修行,而且很多人很精進地修行,他們也不可能證得聖道、聖果,不可能證悟涅槃,那你才能夠很肯定地說:“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證入聖道、聖果”。
然而,往往不是這樣。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惟有我們終其一生的修行、終其一生的精進努力,實踐佛陀的教法,我們通過一年、叁年、五年、七年、十年、二十年、叁十年,乃至到我們最後一口氣,我們都不放棄精進,假如那個時候你仍然不可能證入涅槃,那你才可以說“也許你是屬于沒有具足足夠的資糧的、沒有足夠的巴拉密的”。現在很多人往往是沒有付出足夠的精進或者說只是虎頭蛇尾,剛開始很精進,精進了不久就放棄了、泄氣了。然後他就說:“這個時代不可能證悟”,或者說自己是二因結生。不要輕易地把失敗的原因賴在外部的條件,往往我們要看自己(本身)。
我們必須得相信,現在還是正法的時期。正法的時期有一個很明顯的標准,就是說這個時代還可以證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還有教、還有行、還有證。所謂的正法時期是在我們佛弟子的身上體現出來的。現在我們也看到,有些上座部佛教的教區,顯現的那些景象就是末法相。例如說,有的人連持戒都沒有,那些出家人只是懂得誦經,他們也不持戒也不修行,更何況談得上證果了,是不是?這個是末法相。對于我們也是,我們不要認爲只是懂得誦經,只是懂得背誦一些經典,然後(就認爲)這個是修行。我們還必須得持戒清淨,還要勤修止觀,惟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證果。當我們能夠證得涅槃,證得聖道、聖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代表佛陀正法住世的這種標記。爲了我們在今生當中能夠證悟涅槃,能夠證得聖道、聖果,爲了能夠真正讓佛陀的教法仍然伫立于世間,我們應當付出足夠的精進。
付出足夠的精進並不是一時半時,而是應當持恒、持續地努力。就好像我們說到的精進就要猶如燒一大鍋的開水一樣,有些人的鍋大一點,有些人的鍋小一點,有些人本身就是一鍋溫水,所以他稍微再加一加火,就可以開。但是有些人本身就是一鍋冷水,甚至都是一鍋冰塊,這個時候他要燒火的時間就更加久了,我們把精進比喻成持續不斷地燒火。我們朝著正確的目標,依照正確的方法來修行。
什麼是正確的目標呢?就猶如佛陀教導的,作爲出家人來說是沙門。佛陀說什麼是沙門呢?就是爲了能夠斷除貪、斷除嗔、斷除癡而努力的人稱爲沙門。對于我們在家的居士來說也是這麼樣。我們應當要致力于斷除煩惱、要致力于滅除諸苦。什麼是正確的方法呢?正確的方法就是我們要精進。要用到恰到好處,不要用錯了方法,正確地努力我們稱爲正精進。
什麼是正精進呢?佛陀在《大念處經》裏面這麼樣說:“諸比庫,什麼是正精進呢?諸比庫,于此,比庫爲了未生之惡、不善法不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爲了已生之惡、不善法的斷除,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第叁爲了未生之善法的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第四爲了已生起的善法的住立、不忘、增長、廣大、修習、圓滿,生起意欲、努力、激發精進,策勵心、精勤。諸比庫,這稱爲正精進。”
這四種,爲了要達到這四種目標所做的努力我們稱爲正精進。有時候在叁十七菩提分裏面又稱爲“四正勤”。四正勤,這裏的“勤”就是勤勉、勤奮的意思。所以我們應當要做到這四樣:第一提防未生之惡;第二去除已生之惡;第叁使未生起之善生起;第四培育已生起之善乃至圓滿。
在這裏,我們想再講一講,依善和惡兩種來講一講如何來培育精進。我們先講已生之惡。對已經生起的惡,我們要努力地去除、斷除它,爲了斷除已經生起的惡所做的努力稱爲正精進。什麼是已經生起的惡呢?我們從現在這一刹那開始,以前所造的種種的惡業稱爲已經生起的惡。它包括我們在今生曾經造下的惡和我們過去生所造下的惡業。這種惡業有的已經生起而且已經成熟、已經帶來了果報。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過去生無量、無始劫以來都墮落到惡趣、墮落到苦道,甚至(墮落)在地獄。但有很多業,我們過去已經造下了,它們仍然還沒有機會成熟。就正如說,好像一頭羔羊,它已經跑進了狼群裏面,到處都是虎視眈眈的狼,隨時伺機要襲擊這只羊,我們現在所獲得的人的生命就是這樣。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如果它有形有相的話,堆積起來比須彌山還高,這個大地甚至都不可能容受,是不是?我們在過去生所造的惡業,(如)殺人、偷盜、殺生、邪淫種種的惡業,假如這些惡業造下來它有個形象的話,真的大地都不可能容得下。然而這些惡業只要造下,它不斷地成熟,然後使我們不斷地在惡趣當中輪回。但很多業仍然還沒有機會得到成熟,它仍然伺機,一旦我們現在的福報已經消盡了,或者我們人生現在已經結束了,那麼這些我們過去所做的惡業,一旦遇到機會它就能夠生起,它就能夠帶來它們的果報。對于這方面,我們要如何才能夠去除已經生起的惡業?如何去除呢?靠忏悔?靠禮拜?靠持咒?靠念經?靠什麼?我們可以從因果法則來講一講。
只要我們造下了惡業,那這種因已經種下了。只要因種下了,就必須得要具有因緣才能夠成熟,沒有因緣它不可能成熟,我們不可能通過其它的一些外在的行爲或者借助外力,或者說用一些好像外道的苦行,用外道一些祭祀的方式,把這些業因去除掉。我們所做的只是去防止它的緣成熟,要防止它的緣成熟,我們必須得很好的守護自己的心。然而即使這麼樣,當果報一旦遇到因緣,遇到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我們仍然應當要受(報)。在過去我們造了很多的惡業、不善業,這些不善業,在我們過去的輪回當中,一而再、再而叁的令我們墮落到惡趣、苦道、地獄。可以說,無論是你、無論是我乃至到現在已經證悟涅槃的那些聖者們,他們在過去,經常都光顧地獄。甚至我們可以說,對于那些愚癡無聞的衆生來說,地獄是他們的家。他們只是偶爾地來光顧一下人間,然後立刻又回到他們自己的家裏去。我們不用笑他們,我們自己也是這麼樣。只要這些惡業遇到因緣成熟,它就能夠帶來果報。如果我們造的是擁有貪、嗔、癡的惡業,這些惡業任何一種我們所造下,過去乃至今生,在這一刻之前、這一刹那之前所造下的惡業,一旦遇到因緣它就能夠使我們墮落到苦道、惡趣去。
在什麼時候,所造的這些業,它才沒有力量令我們再墮落到惡道呢?在什麼時候?我們要知道,業的成熟帶來果報,還必須得要有後面一種力量在支助著,這種力量是什麼?這種力量能夠使一個衆生墮落到惡趣的最強的力量是“邪見”,或者稱爲sakkàya-di hi hi 《阿毗達摩 第十七講 六個雜心所中的精進心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