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倘雖經如上各種導示提醒,仍未得正念觀入實相光明者,則死者靈識,不久當降入中陰之中期名曰“踵倚”中陰者。
至彼之時,死者平生業力,將逐一相逼而來,阻其入觀實相,故其解脫,自較初期中陰者更難。
然此脫卓密法,仍可救度之;因此密法,有無上威力故,能救度利益至于一切究竟故。
死者之靈識于初期及中期兩中陰境方將轉替之時,如睡後方欲醒之頃,忽而頓覺較前清明,能了了見知棹上供設各品,有一部爲自己而陳列--或此時有人徒其屍身脫衣物,或有人糞除其墊具臥褥等事,乃至或有其眷屬親朋向其屍身悲號哀泣。
然因彼尚未完全脫其昏迷故,見彼哭叫者,竟一一答之。
讵任彼答言,諸人無一理會彼者!如是彼懊喪莫可名狀,怏怏不樂,廢然欲他去。
甫欲離去,忽焉所聞之聲、所見之光、所觸之焰,奇異莫名,驚懼恐怖,不知其可。
當此時也,正宜爲之作明白曉暢如下之導示曰:
“善信某某:汝之心識,切勿散亂。
谛聽谛聽!
中陰法者,總有六相:一者處胎,二者睡夢,叁者禅定止,四者報盡命終,五者命終入法界觀,六者又複轉生。
善信!汝今所經曆者,爲上述之後叁。
即報盡命終,命終入法界觀,以及又複轉生之叁種境界。
自汝死至昨日止,其間已有兩次法界體性之真實妙明淨光,照臨于汝。
惜汝不勝汝之昏沈迷惚,未得如所導示于汝者,以觀入而證合之。
此時也,汝之初期中陰已過,汝已將入于中陰之中期矣!
善信!再勿昏迷,當一汝心念,谛聽我言:須知此後汝仍有觀入證合妙明淨光之機,但切勿昏迷,堅信遵從所導示于汝者。
善信乎!一切有情,生必有死,汝今所曆者,死之境界也,汝已脫離汝最近以前所生之世界。
此非汝一人如此,同此世界中,各各有情,皆當如此,汝決不可有何癡戀怯懦貪著于此人生世界。
汝縱再欲貪著不舍,已不可能,縱能得之,亦不過再度隨波逐流,于茫茫生死苦海,頭出頭沒,有何益樂
!故汝決不可癡戀怯弱,貪著于生死。
最要者,念念不忘,皈命于叁寶!善信!汝于中期中陰境界,如遇有足使汝驚惶恐怖、莫知所措者,有一偈言,無上秘密。
汝堅誠持念,即可得度。
偈曰:
嗟我今入中陰 妙明淨光當證
縱有驚惶恐怖 我觀之如幻境
且能認知諸幻 皆我自識變映
又知諸境即是 中陰幻法之影
此中唯一大事 一心觀妙明淨
喜怒諸尊現前 毫無恐怖相應
善信!此偈義谛,至爲要妙,汝當一心持念,牢記勿失,且了達之。
如是勇往直前,則一切如幻境界,汝當認知之,而無複有所驚惶恐怖者矣!
善信!汝方作意欲抽身他去,汝必立即感受有法界真空性之無比大光,驟然閃亮,光芒眩耀,莫可仰視。
如秋雲善變,忽現奇形怪相,咄咄逼人。
須知此皆汝之自識所變現發射者,不必警恐,但如是認知之。
又此極強大光焰照射之中,忽然帶有無比巨大之聲,千倍電雷之烈,此亦無非汝之自識變現而有,不必驚恐。
須知汝今之身乃靈識之身,非複四大和合之血骨肉身,所有一切任何暴烈之光焰聲浪,固不能壞汝之靈識身,此種之身,實更無可壞滅死亡者。
汝但如是知如是解,則汝自能認識種種幻相,皆汝自識變現所成,亦即汝之中陰現相。
善信!倘汝今時,尚自昏沈迷惚,不自振作,如是如實以認知之者,則汝生時所有修行之觀法定法,亦均徒爲無益,而未能使汝得免于此幻相之驚恐。
又汝若仍不明白了解上述偈文之義谛者,汝亦不能依此總持偈語以悟入實相之道,則結果汝終不免于生死輪回之苦趣而已。”
(子)首七期中 入觀喜樂部諸尊
今假定死者爲一般極普通之人,爲業障牽使,縱經上之數數導示,終未感入其心識。
則此之死者必須經曆通常七七四十九日中末兩中陰之境界,除非彼能于中間任何一日,得如導示而忽然證合以得度脫,于是今當將七七日之逐日導示入觀法全部述明。
今初述其首七期中,導示以使之入觀于喜樂部諸佛聖尊之法。
作法者須逐日依法詳爲導示之,俾得安然得度其業識幻情,或邪惑積習所妄認爲難過渡之困難危險之境界。
又下述之第一日者,須知非由死時算起,乃由死後之叁日半或四日之時爲始。
通常死者于此時如從睡夢醒覺,確知已死,然其妄想未除;又亟欲求生之妄念,即于此時將發轫也。
第一日之作法
“善信!汝于前此之叁日半期內,乃在癡迷。
今乃如夢初醒,必自驚訝曰:“究已發生何事乎
”
汝且谛聽:汝須認識此爲中陰,生死業輪轉動之時也。
汝于此中所當見者,將有種種光焰及各部聖尊。
汝今所見,方如一片藍色之晴明天空耳。
善信!中央當現法界體性智種之發生佛土,此中當有毗盧遮那簿伽梵世尊,白色、坐獅子寶座、手執八幅*輪,與無上空性尊聖佛母相抱。
此最勝雙尊之無上淨光,將由毗盧遮那世尊之心中發射,光藍色,燦爛眩耀,直射汝身,汝將不敢仰視。
隨此藍光同時射入汝者,將有一種薄弱之白光,此乃天道之光。
汝因業力所牽,或以法界體性智之藍光爲強烈而懷恐怖,不敢觀入,欲逃避之,反于白光生喜樂心。
但汝此時,切不可如此!不可于彼燦爛眩耀之藍光生驚懼心,惟當恭敬信受,堅固虔誠,而祈願之。
須一心觀想此光即毗盧遮那世尊心中所放射,于中陰之險隘道中,來攝受汝者,乃毗盧遮那世尊之恩光也。
至于彼薄弱白光,由于天道,汝不可喜樂求著于彼,否則汝雖得入天道,仍未脫出六道輪回。
此爲一大障礙,不可錯誤,不可怯弱,惟當一心欽仰皈命毗盧遮那世尊之藍色淨光,且隨吾誦偈可言曰:
籲嗟悠悠生死 皆由無始無明 法界體性智光 今幸炳然照我
毗盧遮那世尊 願爲我之前導 無上空性佛母 爲我擁護于後
中陰險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過 住入圓滿一切 清淨佛性界中
如上祈願,汝當反複誠懇念持,則汝可爲毗盧遮那心中證得法身佛性,住入中央密嚴淨土。 ”
第二日之作法
倘縱經上法導令入觀,而死者之嗔心業障力強。
口雖誦上偈,而心奪于幻境,仍自怯弱,未克悟入清淨法界體性,則第二日當有持金剛部主尊,及其眷屬菩薩,放光接引;然同時亦有其地獄業因力相牽引。
于是作法者,當呼其名而示之曰:
“善信!汝心莫散亂,谛聽我言:此第二日者,將有根本清淨水大之白光發現。
當此之時,寶藍色之東方,上勝妙樂國土,有佛名持金剛部主阿閦鞞薄伽梵世尊,藍色、手執五钴金剛杵、坐象王寶座,與瑪嘛幾佛母相抱,與其眷屬地藏王及彌勒兩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納先瑪及補別瑪者,現在汝前,令汝之原本清淨識性,等同大圓鏡智體者,映入此持金剛部主尊心中,反射一種清淨白光。
乃又有由地獄發出之一種如煙如霧之光,亦照汝身。
汝爲嗔心業力所牽,乃于白光生恐怖,而于地獄之煙霧光,反生喜著。
汝切不可如此,汝當振作精神,不可喜著地獄之煙霧光,不可恐怖白光。
須知此白光者,乃持金剛部主世尊之妙淨光,來接引汝,度汝于中陰狹道之恩榮光,汝當至誠皈依,投入之;其地獄之煙霧光者,乃汝嗔心業力之所積感,汝若誤著彼光,即入地獄道,一入其中,即諸苦無量,求出無期,故汝不可顧視,而當避此足以妨汝度脫之大障礙。
汝當息止一切嗔念,毋自怯弱,惟一心竭誠致敬而皈向持金剛部主薄伽梵世尊,持念如下之偈言曰:
籲嗟悠悠生死 由于嗔業之力 大圓鏡智淨光
今幸照耀我前 持金剛主慈尊 其爲我之前導
聖瑪嘛幾佛母 其爲我之後護 中陰險隘道中
度我安然而過 住入圓滿一切 清淨佛性界中
如上祈願,汝當反複誠懇持念,則汝可爲攝入金剛部主心中,證得報身佛性,住入于東方上勝妙樂土。 ”
第叁日之作法
然有惡業障礙,及諸驕慢之人,雖經上法指導,仍未能一念觀于上述之白光而得度者。
則第叁日有寶生如來放光照射彼身,法當又呼死者之名,而示之如下:
“善信:一心谛聽!第叁日者,當由根本地大中,射出黃色妙淨光。
有南方衆寶莊嚴佛土之寶生如來世尊,身黃色、手執妙寶、坐馬王寶座,與佛眼佛母相抱,與虛空藏及普賢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瑪蓮瑪及杜別瑪者,以爲眷屬,于其圓光聚中,放射平等性智之黃色光,其光焰各各毫端皆具無上妙寶,發光無量,燦爛眩耀,人莫敢視。
此光直射汝身,然同時另有一種由人道放出之薄弱黃而帶藍之光,亦照射汝身。
當此之時,由于汝之我執驕慢,或畏觀黃色大光,反喜著黃而帶藍色小光。
汝不可如此,須知黃色強大之光,乃智慧之光,故必欽仰注觀,不可舍離。
若汝能知此智慧光即汝之本智所射映者,汝即可與之合體,無二無別,即可頓證佛果。
汝若未能如是認識,則汝當自念:“此乃寶生如來之恩榮光焰,我惟一心皈命。 ”此實即寶生如來之恩光,鈎召于汝,汝當信受。
又彼黃而帶藍之弱小光者,乃由汝之無始我執種子,積聚發現,汝如仍喜著于彼,汝惟再向人道,再曆生老病死諸苦,自甘凡下之趣耳。
此爲汝解脫之大障礙,故汝不可怯弱,不可顧視于彼小光,惟當消滅我見、及一切偏執,振作精神,一心專念皈向寶生如來世尊,如下偈言,堅誠祈願曰:
籲嗟悠悠生死 由于我慢太深 平等…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上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