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1500年、北傳佛教、藏傳佛教、正法五千年、叁藏及“阿毗達摩”的來源
昨天我們開始了“阿毗達摩”這個課程,已經講到了什麼是佛教,佛教就是世尊的正法、律,而正法、律後來整理爲叁藏。我們講到了叁藏的前面的叁次結集。之後又再講到了上座部佛教是怎麼樣傳播的。同時又講到了巴利語,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要學習的《論藏》是屬于巴利語系,以巴利語記載的。現在我們再繼續講印度的佛法。佛教在印度大概發展了一千五百年,其實從整個印度來看,大概一共傳播了一千七百多年。但在中印度那一塊,大概是一千五百年。因爲最後的那一兩百年,只是在東印度的波羅王朝那邊苟延殘喘了。有人將佛法分爲叁種:第一種是正法,第二種是像法,第叁種是末法。我相信在座有很多的人都認爲現在是末法時期,是不是?我們現在先不談現在是什麼時期,我們先來看一看印度的佛教大概是怎麼樣的發展過程。
依照印度佛教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爲叁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稱爲正法時期。正法,巴利叫作Saddhamma,梵文叫saddharma,也就是真正的、純正的佛法。這個時期大概是五百年。然後是像法時期,像法,巴利叫作Saddhamma- pa ir paka
如果是從曆史學的角度來分呢?正法時期相當于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時期,像法時期相當于大乘佛教的時期,而末法時期就相當于大乘密教的時期。印順法師在《原始佛典之集成》一書裏也講到了,他說所有的佛法都可分爲佛法、大乘佛法和密乘佛法這叁種。其中的正法就相當于佛法,像法就相當于大乘佛法,而末法就相當于大乘密乘佛法。大概在佛滅五百年到一千五百年期間,佛教逐漸從印度往北經過北印度的迦屍彌羅,就是現在的克什米爾、犍陀羅這一帶往北傳,然後傳到中亞,之後,再經過現在的阿富汗、哈薩克斯坦這一帶,經過中國的新疆,沿著絲綢之路,一直傳到了當時的長安。
而咱們中國漢地的佛法,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從印度傳來的,很多是從西域傳來的。例如早期的安世高、白法祖、康僧會,這些很多都是西域人。例如鸠摩羅什,鸠摩羅什是哪裏人?龜茲,龜茲是現在哪裏?現在新疆的庫車,其實龜茲的新疆語叫Küsen,就是現在的Kuci(na) (梵文),就是庫車。所以,早期的漢地佛教是從西域,也就是從北印度這一帶地區,沿著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在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就是在現在的西安、洛陽一帶,由于這一條路線,是從印度往北,然後再往東傳的,所以通常我們把沿這一條路線傳播的佛教稱爲北傳佛教。由于大乘佛教是在中國漢地發揚光大的,所以又可以稱爲漢傳佛教,由于漢傳佛教所使用的語言是以漢語爲主,我們也稱之爲漢語系佛教。後來,漢傳佛教又往東再傳到了韓國,也就是當時的高麗、百濟、新羅,之後又再傳到了日本。例如在唐朝的時候,有很多遣唐使,這些人到中國當時的首都長安學習佛法,後來中國漢地的佛教又往南傳到了越南一帶。所以現在漢傳佛教既包括了中國內地,也包括了韓國、日本、越南這一帶,這都屬于大乘佛教的區域。
佛教傳入藏地,是在佛滅一千一百年左右,一直到一千六百年,也就是說,藏傳佛教開始傳播的時候,相當于中國的唐代。那個時候已經佛滅一千多年了,在印度本土的佛教已經發展成大乘密教。所以藏傳佛教帶有很濃厚的密教色彩,崇尚念咒、火供、護摩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印度佛教發展到晚期階段的情形。當時的佛教越過了喜瑪拉雅山,傳到了西藏,所以稱爲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接受的是從佛滅一千一百年一直到一千六百年,這段期間的佛法,所以藏傳佛教跟現在咱們的漢地佛教有很大的區別,跟南傳上座部佛教有更大的區別。
由于南傳佛教接受的佛法是在佛滅兩百多年的阿首咖(阿育王)時代的佛法,所以在教理上、戒律上都是以上座部佛教爲主。上座部佛教仍然堅持佛陀所製定的戒律和佛陀所教導的法,不肯輕易地改變,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南傳上座部的出家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都跟佛陀在世的時候差不多。例如佛陀是偏袒右肩、托缽、出外赤腳,我們現在看南傳的比庫也是偏袒右肩、也托缽、出外也赤腳等等。
漢傳佛教接受的是以大乘爲主的佛教。大乘佛教主張行菩薩道,要普渡衆生,強調圓融、慈悲、方便,所以融合了大量的漢地文化以及儒、道的思想,形成了有濃厚中華色彩的漢地佛教。當大乘佛教傳到了韓國和日本,又再多了一些當地的地方色彩。傳到藏地的佛教也是這樣,在西藏原先有一種類似于原始多神崇拜的苯教。當大乘密教傳到了西藏之後,大量地吸收了當地的信仰因素,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藏傳佛教。例如:蓮華生大士Padmasambhava,他從烏仗那那邊進藏的時候,一路都是顯現神通,然後把當地那些山神都收爲佛教的護法神,藏傳佛教非常注重供護法神。但是我們再看漢傳佛教,雖然也有一些敬拜鬼神的儀式,但是比起藏傳佛教來說,就要遜色得多。在南傳佛教,那些南傳的僧人連天人、鬼神,都不合掌、不崇拜。又比如藏傳佛教有很龐大的神佛體系,除了諸佛、菩薩之外,還有金剛、明王、度母、空行母,有各派的祖師、護法神等等,多不勝數,但是在漢傳佛教,雖然也崇拜諸佛、菩薩、祖師,但是卻沒有那麼多的金剛、度母、空行母等等。在南傳佛教,除了我們的釋迦牟尼佛之外,並沒有諸多的神、佛、菩薩、祖師的信仰。也就是說,南傳佛教並沒有祖師,就連美德亞(彌勒)菩薩都沒有多少的信徒。當我們去到緬甸或泰國等等,至少到目前爲止,我們還沒有看到美德亞(彌勒)菩薩的造像是怎麼樣的。叁大傳佛教有這樣的區別。現在漢傳佛教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內地,韓國、日本、越南等,而藏傳佛教分布在中國的西藏,還有尼泊爾、不丹、蒙古等這些國家。
我們再看一下印度佛教大概是一千五百年。
佛陀入滅是在公元前的六世紀,也就是公元前的544年,一直到公元前一世紀,這個時期還是屬于正法時期,大概是五百年。佛陀入滅的時候,相當于中國的周朝,就是戰國時期。(到了西漢時期,大約就是公元一世紀。)佛滅兩百多年,也就是公元前叁世紀的時候,佛教傳到了斯裏蘭卡、緬甸、泰國,也就是後來形成的南傳上座部佛教。
大概在公元前一世紀,現在咱們中國把一九九八年定爲中國佛教兩千年,這是以當時月氏國的伊存,到漢地傳授佛經爲傳播起始來計算的,那個時候是屬于公元前一世紀。一直到大概隋唐時期,這段期間是五世紀跟六世紀,大概也是五百年。佛教就這樣陸陸續續經過西域,從陸路經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從海路,經過了馬六甲海峽,然後再經過當時的室利佛逝(梵文Sri Vijaya),就是現在的印度尼西亞一帶,再傳到中國的南方。佛教傳到中國其實不是一次性的,它是從公元前一世紀一直到宋代,假如我們來看看宋代,會發現那時候皇帝還設有譯經院,那個時候陸陸續續還有一些密乘佛教的經典傳到了漢地。所以中國漢地接受印度佛教大概有一千年的曆史。在這個時期,佛教傳到了中國的漢地,以後又再由中國傳到韓國、日本,就形成了漢傳的大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