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止觀法要▪P15

  ..續本文上一頁對自己討厭的、不喜歡的人散播慈愛。如果你連一個討厭的人都找不出來,證明你的性格很不錯;但假如你看到這個人很討厭,那個人也討厭,就應該好好地檢討一下自己的爲人、自己的性格。對于看誰都討厭、看誰都不順眼的人,他更需要修慈。有些人真的找不到自己討厭的人,那就讓他選稍微不喜歡的人,也許只是不喜歡其某些行爲、還不至于厭惡的人。如果有討厭的人,就向討厭的人散播慈愛;找不到討厭的人,就取不喜歡的人散播慈愛。

  

對不喜歡的人也能毫無障礙地散播慈愛當然最好,但假如發現對不喜歡的人散播慈愛還有阻礙的話,證明你的心還沒有打開,你的慈愛還沒有真正達到無限。你必須持續地如此練習,如果有禅那的話,必須做到取不喜歡的人也可以順利地進入初禅、第二禅、第叁禅。可以對四類人散播慈愛之後,再進一步“破除界限”。這裏的“界限”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如何破除界限呢?你可以任選一位喜愛的人、一位中性的人、一位討厭的人,再把自己、喜愛的人、中性的人和討厭的人組成一組。當你可以毫無障礙地對這叁種人散播慈愛並達到禅那,就猶如對自己散播慈愛一樣(對自己不能證禅那),然後再選另外一組。

  

任何一組都由四種人組成:喜愛的人、中性的人、不喜歡的人和自己,而且每一組都應做到平等地對叁種人散播慈愛並證得禅那,或是毫無障礙地把慈愛散播出去,這就是破除界限。破除界限的人,應如《清淨道論》所說的:假如自己和喜歡者、中性者、怨敵在某處一起坐著。這時強盜走進來,要抓其中一人殺死後割喉嚨的血祭神。假如你想:“抓某某或某某吧。”證明還沒有破除界限。假如你想:“抓我吧,不要抓這叁個人。”你也還沒有破除界限。爲什麼呢?因爲他希望有人被捕,對其人不利,而對其他叁人有利。只有當他在這四個人中,不想見到有任何一人給強盜抓去,其心對自己和對其他叁人生起平等時,才算破除界限。破除界限之後,就可以對一切衆生遍滿慈愛。對一切衆生遍滿慈愛的方法,在《無礙解道》中有詳細的解釋。

  

  

《無礙解道》把衆生分爲十二類,其中五類是對無界限的,七類是對有界限的。哪五類無界限呢?一切有情;一切有呼吸者;一切衆生;一切個體;一切擁有自己生命者。這五類都是指一切衆生,只是名稱不同而已,所以稱爲無界限的、無區別的。一切女性,包括女人、天女、女鬼、雌性動物;一切男性,包括男人、男性天人、男鬼、雄性動物;一切聖者;一切非聖者、凡夫;一切諸天;一切人類;一切墮惡趣者。這七類是對有界限、有區別、有範圍的。爲什麼呢?因爲對一切女性遍滿慈愛,男性就不包括在內;對一切男性遍滿慈愛,女性就不包括在內。唯有把異性作爲整體,才對其散播慈愛。也就是女衆可以對一切男性散播慈愛,而男衆可以對一切女性,這時就不是對個別的異性了。

  

如果是對一切聖者,凡夫就排除在外;如果是對凡夫的話,聖者就排除在外;如果是對天人,人類和非人都排除在外;如果是對人類的話,那麼天人和惡道衆生都不包括;如果是對墮惡趣者,則人與天人都不包括在內。我們就對這五類以及七類衆生遍滿慈愛。如果你有禅那的話,可以對每一類衆生遍滿慈愛並達到第叁禅。以四種方式對這十二類衆生遍滿慈心:“願一切衆生沒有怨敵,願一切衆生沒有瞋害,願一切衆生沒有惱苦,願一切衆生保有自己的快樂。”對一切有呼吸者、一切衆生、一切個體、一切擁有自己生命者,一切女性、一切男性、一切聖者、一切非聖者、一切諸天、一切人類、一切墮惡趣者也是如此。你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重要的是要把慈愛真誠地散播出去。如此以四種方式對十二類衆生共四十八種方

  

(4×12=48)遍滿慈愛之後,再繼續向十個方向散播慈愛。哪十個方向呢?對東方、西方、北方、南方、東南方、西北方、西南方、東北方、下方和上方。這十方的每一方都有十二類衆生,每一類衆生都用四種方式,所以一方有四十八種方式,十方就有四百八十種,再加上原來的四十八種,總共五百二十八種(10×4848=528)。我們就用這五百二十八種來對一切衆生遍滿慈愛。在實修的時候,遠遠不僅這五百二十八種。爲什麼呢?因爲佛陀教導散播慈愛應當遍滿。遍

  

滿意即把散播慈愛的範圍擴大到一切處。但是剛開始遍滿慈愛時,心量比較有限,此時應該先用限定範圍的方法。

  

例如現在大家坐在禅堂,在遍滿慈愛的時候,先限定禅堂的範圍,祝願禅堂裏所有的衆生都沒有怨敵、沒有危難,願禅堂裏所有的衆生沒有精神的痛苦,願禅堂裏所有的衆生沒有身體的痛苦……。然後再限定整個寺院的範圍、整個鄉鎮的範圍、整個縣、整個省、整個國家、整個亞洲……,把心量慢慢擴大、遍滿。先限定一個地方,對這個地方所有的衆生遍滿慈愛以後,再逐漸地把心量擴大,乃至整個輪圍世界、他方世界。如此,你的心緣取無量的衆生,遍滿于無量的衆生,達到無限、無量。我們再看經文是如何描述慈心的:“比庫以慈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叁、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慈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慈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于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慈俱之心”:伴隨著慈愛的心。“遍滿”:心取一切衆生爲所緣,猶如大海之水般遍滿一切衆生。

  

“一方”:一個方向,例如東方。“如此第二、如此第叁、如此第四”:第二個方向……即西、北、南方。“四隅”:四個角落。“一切處”:一切處所,沒有界限、沒有區別。“一切如自己”:無論是對低等、中等、高等的,朋友、敵人、中等的人,一切視同和自己一樣,沒有自他的分別。“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慈俱之心”:對這擁有一切有情的世間,用伴隨著慈愛的心。“廣”:因慈心遍滿而寬廣。“大”:慈心禅那屬于廣大心,故爲大。

  

“無量”:由于熟練以及取無量的衆生爲所緣,故稱爲無量。“無怨敵”:舍離了憎惡的怨敵。“無瞋害”:舍離了憂以及沒有痛苦。如此修慈心證得初禅後,再以同樣的方法繼續證得第二禅、第叁禅。熟練慈心禅那之後,再對慈心禅那的名色法修觀,觀照慈心初禅、第二禅、第叁禅的名色法,乃至斷除煩惱、證悟涅槃。有些禅修者問:“我現在修入出息念,可不可

  

以修慈心?”可以!正如佛陀在《增支部》中說:“要斷除瞋恨,應修習慈心。”大家有沒有瞋恨心?有就應該修慈。同時,修慈屬于“一切處業處”。一切處業處與應用業處相對。一切處業處是一切禅修者都應該修習的業處;應用業處則是指持續培育定力乃至證得禅那或近行定的業處。慈心業處屬于一切處業處,也即是說每個人都可以修,而且都應該修的業處。另外,慈心業處也屬于護衛業處,它能夠保護我們。

  

  

在《增支部.慈心功德經》中,講到證得慈心禅定者可以獲得十一種利益:1. 睡眠安樂。2. 醒來快樂。3. 不見惡夢。有些人經常失眠,難以入睡,修慈心可以很快睡著。常做惡夢者應該修慈心,擁有慈心者不會做惡夢。4. 人們喜愛。5. 爲非人喜愛。6. 諸天守護。《止觀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