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P10

  ..續本文上一頁是否清淨,但我們自己會心中有數。如果要以五邪命換取供品的話,不如戒除五邪命而索性不作供,這樣反而會更令佛衆歡喜。

  有些人捐款或興供,是爲了讓別人知道他有財,或爲了讓人說:“你真是個大居士、大慈善家!”等等。以這種心作供,即使供養許多錢,利益也極爲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後更可能因別人贊美等而致貪念更盛,這就比不作供更爲糟糕了。此外,供養本來只取決于內心,而不拘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爲了吝啬而只供少許,也是不好的。供養心之清淨,正是指作供時心中沒有這類吝啬、後悔、不舍得或爲求世間名利等心態。

  正確的供養心,是爲了利益衆生而願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們是爲了成佛,所以才作供以積聚成佛之因。發心往生淨土者,本意就是爲了去淨土修持以成佛境,來利益衆生。在作供時,我們必須用這種動機來供養。小乘發心的行者,爲了積集出離之因而作供,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時,我們應心生歡喜,爲了衆生、爲了成佛、爲了往生淨土而作此善因。由于衆生數目是無量的,一切念及衆生所作之供養,其利益也無量倍地變大。以這種心去供即使半段香枝,也能積不可量度的功德。衲在這裏並非叫大家勿作大供養,而是想強調供品大及心大二者之間,以心大爲重要。衲爲大家說一個佛陀在世時的事件,來說明心大的力量。本師釋迦牟尼在世示現時,舍衛國有一個女乞丐。她見舍衛國的國王及臣民都在供佛,心中便生了也欲作供養之心,但卻苦于無錢。于是這個女乞丐便行乞,乞得了一錢便去買油。油商收下了這一錢,但這根本不夠買足夠的燈油供上一盞最小的燈,所以他便自己也施舍了一些燈油,令女乞丐有足滿一燈之油。女乞丐在佛前奉上一盞小小的燈,虔誠地發願:“願我于未來世能得大智,以滅除一切衆生之愚昧心垢!”到了第二天淩晨,佛陀之大弟子目犍連尊者巡更經過,看到其他所有人所供的巨大油燈都早已油枯燈滅,唯獨這一小油燈猶如新供一般,光明依然。目犍連心想:“天都亮了,還供燈有什麼意思呢!”,便以手扇燈,卻不能把燈滅掉。目犍連又以衣袍扇燈,但仍然未能把油燈的燈火熄滅。目犍連不明所以,此時佛陀便對目犍連開示說:“這是一個發大心的人所供之燈,縱管你以四大海洋之水來灌,以大風來吹,也不可能把它滅掉!此供燈人發此大心,于未來世,必定成佛!”(注:此史事見于《賢愚經》中)。由此可明白,若以菩提心來作供,即使只供一盞小小的燈,其力量是也不可思量的,十方諸佛也都會親來應供。當然,如果有能力以大心作大供養,則利益更加不可思量了。

  在密法中,四部密法之供品並不相同,但都爲一套七件或八件之供品。修彌陀淨土的人,並非一定要供養這種一套七件之組合,單單供養水、花、香、燈、素食品等一或多種即可。供品多少及種類不是關鍵,關鍵在于上述之兩種清淨性。但在排列供品時,我們必須注意,把供品放得整齊莊嚴,絕不可隨隨便便地把東西擱在壇上像是喂狗似的。

  供品必須排爲一列,各有一顆米之距。在排供時,必須恭謹如爲皇帝奉茶一般。事實上,這個譬喻一點也不誇張。皇帝與佛之間,絕對是佛更偉大。對皇帝奉茶尚要恭謹十足,何況供佛呢!排供的規矩,亦有其內義。好好地去做的話,能具足吉祥因緣;反之則積不好的緣起。供品排直表義心直;供品間距離太疏會積與上師、佛陀及正法分離之不吉緣起;供品間距離太密則有心滯之緣起;供品放杯中太滿,有持戒不嚴之緣起;供品不滿杯則有缺乏資財之緣起;排供時不嚴謹而把供品放下時有聲,則有心不平靜之不佳緣起。

  剛才衲提到了水是極佳的供品。除了因爲優質的水有八種吉祥的特性外,它的好處亦由于它的隨處可得。爲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基本上不必偷、搶或用什麼代價就能得到水,所以這供品的來源幾乎肯定是百分百清淨的。同時,由于它並非貴重物品,供養時心裏不易生出後悔、舍不得、吝啬等不良心態,所以這又保證了供養心的清淨性。因爲水是這麼好的一種妙供,衲就說一說供水的要訣。

  供水的杯,我們視乎個人負擔能力,可以用金、銀、紅銅、黃銅、陶瓷或玻璃質的器皿。玻璃及瓷杯不會生鏽或變色,所以會是不錯的選擇。出家人或無太多資財的人,買便宜的就行了。但富有的人,如因吝啬而買劣質的供杯,則是很不好的。這些供杯,我們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

  在早上梳洗以後,我們把杯拿在手上,先在杯裏倒上一點點水,然後整齊地排在壇上。一般來說,藏傳佛教的習慣是用一套七杯的水供杯,但大家用一杯、兩杯……多少個杯都可,不必拘泥一定要供七杯。在放下杯時,必須恭敬而無聲,杯內必須有少許水,以免因空杯放壇上而積下不好的緣起。如果供多于一杯,杯與杯間應相距一顆米之隔,全部杯要排爲一列直線。在排列整齊後,我們用壺把已有少許水在內的水杯添上足夠的水。在添好後,水應該距杯緣一顆米的寬度左右,而不是全滿或溢出,亦不是過少。

  如果我們也想供花、燈、食品及香等,則可以在此時候上供。供香只需手持已燃點之香枝,在佛壇前恭敬地熏一下,然後把香枝插在放地上或他處的香爐,不必把香爐與香堵在佛像正前方,以免把佛像熏黑。

  在放好供品後,我們可以增誦“供養雲陀羅尼”,因爲這個咒能令供養之功德增長。這個咒是:

  唵 南摩 爸加華爹 兵渣 沙華 趴瑪 打辣 他化加他呀 阿啦哈爹 叁日叁仆達也 他地呀他 唵 兵渣 兵渣 瑪哈兵渣 瑪哈鐵打兵渣 瑪哈必打兵渣 瑪哈仆地切他兵渣 瑪哈布疊 萬多巴叁 打瑪辣 兵渣 沙華 卡瑪 阿華核辣 必疏打辣兵渣 疏哈

  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 parma 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dzay soha

  然後我們恭敬頂禮叁次,再誦皈依文叁遍,便完成了上供的修持,這時便可上班或忙別的事了。在一天中別的時間上座時,由于早上已上供,便算具備了供養前行,不一定要在上座前又另作供養,但要這樣做當然也很好。

  西藏的傳統,是在黃昏把水供的水撤下,把杯擦幹,翌日才再次上供。現代的人,一般都要上班上到很晚,可能無法在黃昏撤供,那就可以改爲在晚上回家時才收供,或添上一兩滴水,翌日早上才收供,再馬上換上新的水。我們永不應把完全空的杯放壇上,所以在撤供倒水後,應該把杯擦幹,倒放在別的幹淨地方,上面覆以淨布。

  有些人會問:“如果忘了上供怎麼辦呢?”這是沒必要擔心的問題。聖衆並不需要我們的供品,我們忘了供養的話,他們也不會捱餓和怪罪,這一點我們完全沒必要擔心。可是,我們供養是爲了自己修持而作的,必須持之以恒。

  以上已說明供養之法。供養不但可積聚功德,亦會感召富有之果報,更是吝啬心的對治修持。大家萬勿小看供養等等前行修持,好好修的話,它們一一皆是具足六度的大修持。就以供水爲例,供養之行爲本屬布施;依著教法及規矩,恭恭謹謹地上供,是持戒;天天以耐心重覆上供,是安忍;以歡喜心努力地去做,是精進;心專注地上供而不分心,是禅定;參想供者、供品及供養行爲叁者皆無自性,乃般若。就這樣簡簡單單地供幾杯水,已包含了全部六度波羅密多之修持了。

  座墊及座向

  依佛經及傳統開示,修持用的座墊應前低後高、人坐上去後四邊各有四只手指橫列的空位,但這並非絕對性的,關鍵是要讓人能舒適地久坐不累。習慣久坐修持的人,宜花心思找個較適合的座墊,這也不過是麻煩一次而已。修禅定或氣脈等密法,必須以標准的雙跏趺坐姿修持,但彌陀日修法門並非密法及修定,要求並不那麼嚴格,有腳患等病的人,坐椅上修彌陀的日修法門亦可,但沒病的人宜于座上跏趺盤坐爲佳,因爲這坐姿令中脈垂直,對修持有利。修遷識法時,則以跏趺爲佳。

  修法時面對的方向,不必一定面對佛壇,而以面西爲上佳。因爲極樂淨土位處西方,面西而修是一個吉祥之緣起,亦表義心向往西方極樂淨土。別的法門,各有其修持座向及其寓意,例如修兜率淨土者應面北而坐等。有關座向的要求,只是修持的枝節,境界高的修行人根本不拘方向,一樣修得極好。對我們凡夫來說,若能依著做,則會有好的緣起,但若不方便,也不必一定要介懷,坐下時心裏想著自己正在面西即可。

  在座墊的下面,我們如方便的話,應以白粉筆等畫上這個符號(注:見圖),再鋪上吉祥草及百節草。

  這個符號圖案,實際上代表了金剛交杵(注:見圖),而金剛交杵則代表佛陀成佛之地點,亦即今印度中部比哈省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樹下金剛座。由于金剛交杵亦是許多本尊之法器,我們坐在上面不太好,故就以這符號圖案來代表它。

  在畫上了符號之地面上,我們鋪上吉祥草及百節草。吉祥草即傳統造掃帚用的草,在幾乎任何山頭都很容易采得到。在印度,吉祥草被視爲能淨化不潔的植物。在放置吉祥草時,應分四束把根部朝外、頂部朝內而排列。百節草即隨處可見之一種野草的根部,我們見到根部爲一節一節的就是了,我們采集時應挑選節數越多越爲吉祥,以接近甚至多于一百節的爲最理想。這兩種草,我們放在座墊下便可任由它們幹枯,不需更換。

  在二千…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