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否清净,但我们自己会心中有数。如果要以五邪命换取供品的话,不如戒除五邪命而索性不作供,这样反而会更令佛众欢喜。
有些人捐款或兴供,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有财,或为了让人说:“你真是个大居士、大慈善家!”等等。以这种心作供,即使供养许多钱,利益也极为有限。以求名利的心作供的人,作供后更可能因别人赞美等而致贪念更盛,这就比不作供更为糟糕了。此外,供养本来只取决于内心,而不拘多少,但本有能力者如为了吝啬而只供少许,也是不好的。供养心之清净,正是指作供时心中没有这类吝啬、后悔、不舍得或为求世间名利等心态。
正确的供养心,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之心,亦即菩提心。我们是为了成佛,所以才作供以积聚成佛之因。发心往生净土者,本意就是为了去净土修持以成佛境,来利益众生。在作供时,我们必须用这种动机来供养。小乘发心的行者,为了积集出离之因而作供,这也是如法的。在作供时,我们应心生欢喜,为了众生、为了成佛、为了往生净土而作此善因。由于众生数目是无量的,一切念及众生所作之供养,其利益也无量倍地变大。以这种心去供即使半段香枝,也能积不可量度的功德。衲在这里并非叫大家勿作大供养,而是想强调供品大及心大二者之间,以心大为重要。衲为大家说一个佛陀在世时的事件,来说明心大的力量。本师释迦牟尼在世示现时,舍卫国有一个女乞丐。她见舍卫国的国王及臣民都在供佛,心中便生了也欲作供养之心,但却苦于无钱。于是这个女乞丐便行乞,乞得了一钱便去买油。油商收下了这一钱,但这根本不够买足够的灯油供上一盏最小的灯,所以他便自己也施舍了一些灯油,令女乞丐有足满一灯之油。女乞丐在佛前奉上一盏小小的灯,虔诚地发愿:“愿我于未来世能得大智,以灭除一切众生之愚昧心垢!”到了第二天凌晨,佛陀之大弟子目犍连尊者巡更经过,看到其他所有人所供的巨大油灯都早已油枯灯灭,唯独这一小油灯犹如新供一般,光明依然。目犍连心想:“天都亮了,还供灯有什么意思呢!”,便以手扇灯,却不能把灯灭掉。目犍连又以衣袍扇灯,但仍然未能把油灯的灯火熄灭。目犍连不明所以,此时佛陀便对目犍连开示说:“这是一个发大心的人所供之灯,纵管你以四大海洋之水来灌,以大风来吹,也不可能把它灭掉!此供灯人发此大心,于未来世,必定成佛!”(注:此史事见于《贤愚经》中)。由此可明白,若以菩提心来作供,即使只供一盏小小的灯,其力量是也不可思量的,十方诸佛也都会亲来应供。当然,如果有能力以大心作大供养,则利益更加不可思量了。
在密法中,四部密法之供品并不相同,但都为一套七件或八件之供品。修弥陀净土的人,并非一定要供养这种一套七件之组合,单单供养水、花、香、灯、素食品等一或多种即可。供品多少及种类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上述之两种清净性。但在排列供品时,我们必须注意,把供品放得整齐庄严,绝不可随随便便地把东西搁在坛上像是喂狗似的。
供品必须排为一列,各有一颗米之距。在排供时,必须恭谨如为皇帝奉茶一般。事实上,这个譬喻一点也不夸张。皇帝与佛之间,绝对是佛更伟大。对皇帝奉茶尚要恭谨十足,何况供佛呢!排供的规矩,亦有其内义。好好地去做的话,能具足吉祥因缘;反之则积不好的缘起。供品排直表义心直;供品间距离太疏会积与上师、佛陀及正法分离之不吉缘起;供品间距离太密则有心滞之缘起;供品放杯中太满,有持戒不严之缘起;供品不满杯则有缺乏资财之缘起;排供时不严谨而把供品放下时有声,则有心不平静之不佳缘起。
刚才衲提到了水是极佳的供品。除了因为优质的水有八种吉祥的特性外,它的好处亦由于它的随处可得。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基本上不必偷、抢或用什么代价就能得到水,所以这供品的来源几乎肯定是百分百清净的。同时,由于它并非贵重物品,供养时心里不易生出后悔、舍不得、吝啬等不良心态,所以这又保证了供养心的清净性。因为水是这么好的一种妙供,衲就说一说供水的要诀。
供水的杯,我们视乎个人负担能力,可以用金、银、红铜、黄铜、陶瓷或玻璃质的器皿。玻璃及瓷杯不会生锈或变色,所以会是不错的选择。出家人或无太多资财的人,买便宜的就行了。但富有的人,如因吝啬而买劣质的供杯,则是很不好的。这些供杯,我们只用作供佛用途,自己不可使用。
在早上梳洗以后,我们把杯拿在手上,先在杯里倒上一点点水,然后整齐地排在坛上。一般来说,藏传佛教的习惯是用一套七杯的水供杯,但大家用一杯、两杯……多少个杯都可,不必拘泥一定要供七杯。在放下杯时,必须恭敬而无声,杯内必须有少许水,以免因空杯放坛上而积下不好的缘起。如果供多于一杯,杯与杯间应相距一颗米之隔,全部杯要排为一列直线。在排列整齐后,我们用壶把已有少许水在内的水杯添上足够的水。在添好后,水应该距杯缘一颗米的宽度左右,而不是全满或溢出,亦不是过少。
如果我们也想供花、灯、食品及香等,则可以在此时候上供。供香只需手持已燃点之香枝,在佛坛前恭敬地熏一下,然后把香枝插在放地上或他处的香炉,不必把香炉与香堵在佛像正前方,以免把佛像熏黑。
在放好供品后,我们可以增诵“供养云陀罗尼”,因为这个咒能令供养之功德增长。这个咒是:
唵 南摩 爸加华爹 兵渣 沙华 趴玛 打辣 他化加他呀 阿啦哈爹 三日三仆达也 他地呀他 唵 兵渣 兵渣 玛哈兵渣 玛哈铁打兵渣 玛哈必打兵渣 玛哈仆地切他兵渣 玛哈布迭 万多巴三 打玛辣 兵渣 沙华 卡玛 阿华核辣 必疏打辣兵渣 疏哈
om namo bhagavate bendzay sarwa parma dan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a om bendzay bendzay maha bendzay maha tayda bendzay maha bidya bendzay maha bodhicitta bendzay maha bodhi mendo pasam kramana bendzay sarwa karma awarana bisho dana bendzay soha
然后我们恭敬顶礼三次,再诵皈依文三遍,便完成了上供的修持,这时便可上班或忙别的事了。在一天中别的时间上座时,由于早上已上供,便算具备了供养前行,不一定要在上座前又另作供养,但要这样做当然也很好。
西藏的传统,是在黄昏把水供的水撤下,把杯擦干,翌日才再次上供。现代的人,一般都要上班上到很晚,可能无法在黄昏撤供,那就可以改为在晚上回家时才收供,或添上一两滴水,翌日早上才收供,再马上换上新的水。我们永不应把完全空的杯放坛上,所以在撤供倒水后,应该把杯擦干,倒放在别的干净地方,上面覆以净布。
有些人会问:“如果忘了上供怎么办呢?”这是没必要担心的问题。圣众并不需要我们的供品,我们忘了供养的话,他们也不会捱饿和怪罪,这一点我们完全没必要担心。可是,我们供养是为了自己修持而作的,必须持之以恒。
以上已说明供养之法。供养不但可积聚功德,亦会感召富有之果报,更是吝啬心的对治修持。大家万勿小看供养等等前行修持,好好修的话,它们一一皆是具足六度的大修持。就以供水为例,供养之行为本属布施;依着教法及规矩,恭恭谨谨地上供,是持戒;天天以耐心重覆上供,是安忍;以欢喜心努力地去做,是精进;心专注地上供而不分心,是禅定;参想供者、供品及供养行为三者皆无自性,乃般若。就这样简简单单地供几杯水,已包含了全部六度波罗密多之修持了。
座垫及座向
依佛经及传统开示,修持用的座垫应前低后高、人坐上去后四边各有四只手指横列的空位,但这并非绝对性的,关键是要让人能舒适地久坐不累。习惯久坐修持的人,宜花心思找个较适合的座垫,这也不过是麻烦一次而已。修禅定或气脉等密法,必须以标准的双跏趺坐姿修持,但弥陀日修法门并非密法及修定,要求并不那么严格,有脚患等病的人,坐椅上修弥陀的日修法门亦可,但没病的人宜于座上跏趺盘坐为佳,因为这坐姿令中脉垂直,对修持有利。修迁识法时,则以跏趺为佳。
修法时面对的方向,不必一定面对佛坛,而以面西为上佳。因为极乐净土位处西方,面西而修是一个吉祥之缘起,亦表义心向往西方极乐净土。别的法门,各有其修持座向及其寓意,例如修兜率净土者应面北而坐等。有关座向的要求,只是修持的枝节,境界高的修行人根本不拘方向,一样修得极好。对我们凡夫来说,若能依着做,则会有好的缘起,但若不方便,也不必一定要介怀,坐下时心里想着自己正在面西即可。
在座垫的下面,我们如方便的话,应以白粉笔等画上这个符号(注:见图),再铺上吉祥草及百节草。
这个符号图案,实际上代表了金刚交杵(注:见图),而金刚交杵则代表佛陀成佛之地点,亦即今印度中部比哈省菩提伽耶的一棵菩提树下金刚座。由于金刚交杵亦是许多本尊之法器,我们坐在上面不太好,故就以这符号图案来代表它。
在画上了符号之地面上,我们铺上吉祥草及百节草。吉祥草即传统造扫帚用的草,在几乎任何山头都很容易采得到。在印度,吉祥草被视为能净化不洁的植物。在放置吉祥草时,应分四束把根部朝外、顶部朝内而排列。百节草即随处可见之一种野草的根部,我们见到根部为一节一节的就是了,我们采集时应挑选节数越多越为吉祥,以接近甚至多于一百节的为最理想。这两种草,我们放在座垫下便可任由它们干枯,不需更换。
在二千…
《生死自在——祈竹仁宝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