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死亡。在淨土中還有種種美麗得難以思議的景色,令生歡喜快樂。
淨土的另一些特征才是最重要的。在淨土中,我們不單不會有四苦等幹擾修行,更完全沒有不善的因緣可挑起煩惱。由于沒有作惡業的外緣條件,就算我們想作不善業,也無法做得到!這些淨土中的一切環境及條件,是只利于修善的。
我們修持佛法,先要依止明師學習聽聞,然後才在他的指導下作思及修的環節。在淨土中,就正不缺少明師教授我們,譬如在極樂淨土中,就是由阿彌陀佛親自作教授的。
我們常說應當求生于淨土,是爲著那裏有修持成佛的有利條件,包括明師益友、無苦與無煩惱等條件,而並非爲了要享受淨土的福樂。在生于淨土以後,並不是就此休止,而是要繼續修持,在那裏漸次經曆大乘五道之果境,直至成佛。
求生淨土的人,應以上述的動機作爲發心,也即是說爲了利益衆生而願成佛,而爲了要有利條件來修持而求生淨土。我們隨個人之因緣和喜好,可以發願往生于任何一個應化身淨土,例如文殊大士的淨土等,並不一定限于要求生于極樂之中。在積聚往生業因及資糧時,我們因應不同之願生地點,修持之法門有所不同。但一旦成功往生之後,我們便可以由一個淨土到另一個淨土。它們之間並無疆界,到時只要我們起念便能達到。我們在某個淨土中修至大乘五道中的見道時,便會不經特別修行而成就各種神通能力。至修到大乘五道中之修道時,便有往訪任何應化身佛土之能力,可以到諸佛之刹土向他們一一學法。在此時,由于行者已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可以自主地選擇返回人間世界或六道中的任何一個地方投生,以利益有情衆生。這種行者,外表就像與我們一樣的凡夫,但其實有如汙泥中的一朵蓮花。這種境界的投生,並不同于凡夫的輪回轉生。我們凡夫是無法自主的,只因煩惱及業力而無奈地、無選擇地在六道中投生。如果有選擇的話,大概沒太多凡夫會選擇轉生于地獄中吧?但不幸地,凡夫沒有絲毫的自主權。我們這些凡夫,投生並非出于自己選擇,所投生之因是煩惱及業力,所生地點是與業力相應之處。上述境界之有自主生死能力者,在選擇于六道投生時,其投生之因是對衆生的悲心,其投生地點是與他有緣之衆生所在之處。
剛才已經說完了淨土之殊勝利益,我們當願發心往生其中。有些人以爲發願往生淨土,是爲了一己一勞永逸地去那裏享福,所以便以爲這是自利的修持或小乘的發心。其實這十分錯,剛才已說過了,發心往生淨土是爲了要成佛來利益衆生,並不把它視爲修持的終點。這一點我們必須弄明白。
各個淨土之間的分別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曾經向他的弟子,描述了很多不同的淨土。今天在座的都是漢人弟子,我們西藏和漢人都常常會提到彌陀的西方極樂和觀音的普陀淨土,但在佛經裏,提及的淨土有很多很多,譬如在有關阿彌陀佛的經典內,本師釋迦牟尼佛就說過:“由這個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之間,有十萬億個淨土!”那到底哪一個淨土是最好的呢?其實,任何一個淨土都是好的、理想的往生及修行地點,否則佛陀才不會花唇舌去教我們發願往生在那裏面了!不過,因應個別衆生之根器及因緣,我們與各淨土之緣份是有深淺之分別的。我們個別會較易往生于某些淨土,較難冀望能成就另一些淨土。這並非淨土或諸佛之分別,只是我們個別與各淨土及各佛之因緣不同而已。我們不能說只有某淨土是最好的,或者說某法門是唯一殊勝的法門。如果有某個淨土是最好的,佛陀當年卻開示了這麼多的其他淨土法門,豈不是說佛陀在說廢話嗎?佛陀既開示了多個不同淨土之法門,其意思當然是說它們都是好的及能成就往生的了,所以我們並不能說某淨土絕對就最殊勝。
以下衲將簡略地介紹一下幾個不同之淨土,說說其各別之殊勝。
兜率淨土
兜率淨土亦稱爲“兜率內院”(梵文Tushita,藏文Gadan,意爲“歡喜”),是補處菩薩駐錫的地方。彌勒菩薩雖然早已成就佛境,但爲著衆生的利益,他示現爲菩薩之相,駐錫在此淨土之中,待未來因緣成熟時便化生于人間,示現修行及成道的事行。
兜率淨土位于宇宙中央須彌山頂的兜率天上方。兜率天是六道中的天界,居住其中的天界衆生仍然未脫出生死六道。但兜率淨土卻是佛陀的淨土,並不屬六道之內。我們格律派的初祖宗喀巴大師,便住于此淨土之內。爲著這個緣故,我們格律派中有不少人發願往生于此淨土之中。事實上,也由于同樣的因緣,格律派傳承的修行人特別易于往生于這個淨土之中。此外,佛經中曾經授記說彌勒乃至宗喀巴大師將于未來在人間世界示現成佛及說法的事業。除了顯乘佛法外,到時他們有很大機會也會開示殊勝難求的密法。故此,發願學習密法的人,也適宜發願往生于此淨土之中,以與彌勒等結上善因緣(注:有關往生兜率淨土的方法之開示,見于法師著作《心生歡喜》中)。
琉璃淨土
琉璃淨土是藥師佛所化現出來的淨土,位于東方。我們提及藥師佛時,其實是指以藥師佛爲主的七位佛。他們雖然各各有其所化現的淨土,但同時也都是琉璃淨土中的佛陀,所以他們被稱爲“七藥師佛”,也有人把開示這以藥師佛爲首的七佛法門的佛教本師釋迦牟尼加上,稱爲“八藥師佛”。
在本師釋迦牟尼住世時,曾經在印度廣嚴城(梵文Vaisali)向其弟子文殊師利大士開示七藥師佛及其琉璃淨土法門之殊勝(注:見《琉璃光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並說于末法年代五濁惡世,修行很難有成,但七藥師佛之法門反而特別容易相應,這是因爲七藥師佛曾發下大願,要特別垂佑加持五濁惡世年代的衆生之故。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正是佛經中所描述的末法年代及五濁惡世。所以,由所生年代的角度而言,藥師佛及其淨土是最容易往生及相應的。假如我們各依個人因緣而並未發心往生于琉璃淨土,譬如說我們心欲往生于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爲例,我們仍然適合多誦這七位藥師佛的名號或咒語,禮拜藥師七佛作忏及多向他們祈請,去祈求對五濁年代特別有悲心的藥師七佛,加持我們這些正處五濁惡世的人,能順利得生于極樂淨土之中。(注:有關藥師七佛及往生琉璃淨土之法門開示,見于法師著作《本尊海會①》中)
極樂淨土
極樂淨土(梵文Sukhavati,藏文Dewachen)是阿彌陀佛所化現出來之淨土,位于西方。這正是衲這幾晚要教授的主題,所以現在就只略提一下,較詳細的內容後來會講述。
我們各人因爲過往之業力及個別的因緣,可能會與不同的本尊及其淨土特別有緣,所以便會與某一本尊及其淨土容易相應,這是依衆生各別不同因緣之角度來說的情況。衲換一種方法來解釋:譬如說某甲于過往世中曾修金剛手大士的法門,某乙曾修時輪金剛的法門,甲就可能在此生中修持金剛手發願往生于其柳葉淨土最爲有緣,而乙則易相應而往生于與時輪金剛有密切因緣的香巴拉淨土,但如果甲去修向香巴拉淨土或乙去修金剛手大士的柳葉淨土的話,就不見得特別輕易相應了,這就是“各別因緣”的意思了。由于阿彌陀佛曾發下四十八個大願,要令稱其名號者生于其淨土之中,修持彌陀法門是極容易有成的。我們在說這彌陀法門及極樂淨土極易相應時,是指廣泛的普遍情況,也就是說彌陀的淨土普遍來說最易往生。只要你有願要去,再積集少許往生其中的資糧,便肯定會生于極樂淨土,毫無疑問可言!其他淨土,則不是每一個都這麼容易往生了!這種分別,就好像我們想移民去某些國家很容易,而其他國家對移民則有很嚴苛的要求一樣的道理。我們又再作一個譬喻:日本是不太容易移民去的,但如果我們在此國家中有個直系親人,要移民去日本就比較容易申請,這便是“各別因緣”的譬喻。但極樂淨土則像我們地球上的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等國家,只要你符合一些不太苛刻的條件,任何人它都歡迎接受,審核批准“移民”的要求不高。
不少人熱衷于跑去喇嘛那裏,求問自己與何本尊、何淨土有宿緣,這其實也是沒有必要的。我們所說的宿緣,是指在過往世中曾勵力修持的情況,這並不一定人人具有,而是特別指某些真的特別的修行人而言。至于一般凡夫,求生極樂淨土是最恰當不過的了,而因爲普陀淨土與極樂淨土有密切關聯,求生于該土也一樣容易。又者,因爲我們所生的年代是五濁惡世,往生琉璃淨土又有特殊因緣,所以這也是一個易達的淨土。還有兜率淨土也是我們特別有緣往生的一個淨土。其他淨土,除個人有特殊因緣外,可以說較爲難指望了。
由“各別因緣”的角度而言,剛才衲已說過,修持宗喀巴大師教法的格律派弟子,可說是又更加“特別地”與兜率淨土有緣。至于極樂淨土,我們也是特別有緣的,這有叁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爲普遍地來說,極樂淨土本身就易往生有成,這是剛才解釋了的。第二個原因是極樂淨土與普陀淨土與漢族、蒙族及藏族人有極爲殊勝的因緣,所以我們可見彌陀信仰在漢地及藏土尤其盛行。第叁個原因是師承的關系:衲的根本上師是赤江仁寶哲大師,但衲卻是在年青時依另一位大恩上師——薩巴仁寶哲第二世——學習彌陀法門的,尤其是遷識法門要訣等重要開示。薩巴仁寶哲是拉薩色拉寺昧院嘉絨堂的高僧,其學問深不可測。大師是爲衲傳授比丘戒的長老,衲在第一次見到大師時便心生敬仰,所以常常私下向大師求法。大師的上一世(第一世薩巴仁寶哲)在年青時是一位農夫,但常常示現殊勝的宿世因緣,譬如說他在山洞午睡時,會有神秘的天女爲他奏樂。第一世薩巴大師在出家後成爲了一位權威長老,當年尋找十叁世DL喇嘛轉世的重任便是由大師擔當的。此外,一代宗師帕繃喀大師(亦即衲的師祖)也是由第一世薩巴仁寶哲所認定的。帕繃喀大師後來對漢地有極大的影響,這些是你們都知道的了(注:法…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