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死亡。在净土中还有种种美丽得难以思议的景色,令生欢喜快乐。
净土的另一些特征才是最重要的。在净土中,我们不单不会有四苦等干扰修行,更完全没有不善的因缘可挑起烦恼。由于没有作恶业的外缘条件,就算我们想作不善业,也无法做得到!这些净土中的一切环境及条件,是只利于修善的。
我们修持佛法,先要依止明师学习听闻,然后才在他的指导下作思及修的环节。在净土中,就正不缺少明师教授我们,譬如在极乐净土中,就是由阿弥陀佛亲自作教授的。
我们常说应当求生于净土,是为着那里有修持成佛的有利条件,包括明师益友、无苦与无烦恼等条件,而并非为了要享受净土的福乐。在生于净土以后,并不是就此休止,而是要继续修持,在那里渐次经历大乘五道之果境,直至成佛。
求生净土的人,应以上述的动机作为发心,也即是说为了利益众生而愿成佛,而为了要有利条件来修持而求生净土。我们随个人之因缘和喜好,可以发愿往生于任何一个应化身净土,例如文殊大士的净土等,并不一定限于要求生于极乐之中。在积聚往生业因及资粮时,我们因应不同之愿生地点,修持之法门有所不同。但一旦成功往生之后,我们便可以由一个净土到另一个净土。它们之间并无疆界,到时只要我们起念便能达到。我们在某个净土中修至大乘五道中的见道时,便会不经特别修行而成就各种神通能力。至修到大乘五道中之修道时,便有往访任何应化身佛土之能力,可以到诸佛之刹土向他们一一学法。在此时,由于行者已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可以自主地选择返回人间世界或六道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投生,以利益有情众生。这种行者,外表就像与我们一样的凡夫,但其实有如污泥中的一朵莲花。这种境界的投生,并不同于凡夫的轮回转生。我们凡夫是无法自主的,只因烦恼及业力而无奈地、无选择地在六道中投生。如果有选择的话,大概没太多凡夫会选择转生于地狱中吧?但不幸地,凡夫没有丝毫的自主权。我们这些凡夫,投生并非出于自己选择,所投生之因是烦恼及业力,所生地点是与业力相应之处。上述境界之有自主生死能力者,在选择于六道投生时,其投生之因是对众生的悲心,其投生地点是与他有缘之众生所在之处。
刚才已经说完了净土之殊胜利益,我们当愿发心往生其中。有些人以为发愿往生净土,是为了一己一劳永逸地去那里享福,所以便以为这是自利的修持或小乘的发心。其实这十分错,刚才已说过了,发心往生净土是为了要成佛来利益众生,并不把它视为修持的终点。这一点我们必须弄明白。
各个净土之间的分别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向他的弟子,描述了很多不同的净土。今天在座的都是汉人弟子,我们西藏和汉人都常常会提到弥陀的西方极乐和观音的普陀净土,但在佛经里,提及的净土有很多很多,譬如在有关阿弥陀佛的经典内,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说过:“由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之间,有十万亿个净土!”那到底哪一个净土是最好的呢?其实,任何一个净土都是好的、理想的往生及修行地点,否则佛陀才不会花唇舌去教我们发愿往生在那里面了!不过,因应个别众生之根器及因缘,我们与各净土之缘份是有深浅之分别的。我们个别会较易往生于某些净土,较难冀望能成就另一些净土。这并非净土或诸佛之分别,只是我们个别与各净土及各佛之因缘不同而已。我们不能说只有某净土是最好的,或者说某法门是唯一殊胜的法门。如果有某个净土是最好的,佛陀当年却开示了这么多的其他净土法门,岂不是说佛陀在说废话吗?佛陀既开示了多个不同净土之法门,其意思当然是说它们都是好的及能成就往生的了,所以我们并不能说某净土绝对就最殊胜。
以下衲将简略地介绍一下几个不同之净土,说说其各别之殊胜。
兜率净土
兜率净土亦称为“兜率内院”(梵文Tushita,藏文Gadan,意为“欢喜”),是补处菩萨驻锡的地方。弥勒菩萨虽然早已成就佛境,但为着众生的利益,他示现为菩萨之相,驻锡在此净土之中,待未来因缘成熟时便化生于人间,示现修行及成道的事行。
兜率净土位于宇宙中央须弥山顶的兜率天上方。兜率天是六道中的天界,居住其中的天界众生仍然未脱出生死六道。但兜率净土却是佛陀的净土,并不属六道之内。我们格律派的初祖宗喀巴大师,便住于此净土之内。为着这个缘故,我们格律派中有不少人发愿往生于此净土之中。事实上,也由于同样的因缘,格律派传承的修行人特别易于往生于这个净土之中。此外,佛经中曾经授记说弥勒乃至宗喀巴大师将于未来在人间世界示现成佛及说法的事业。除了显乘佛法外,到时他们有很大机会也会开示殊胜难求的密法。故此,发愿学习密法的人,也适宜发愿往生于此净土之中,以与弥勒等结上善因缘(注:有关往生兜率净土的方法之开示,见于法师著作《心生欢喜》中)。
琉璃净土
琉璃净土是药师佛所化现出来的净土,位于东方。我们提及药师佛时,其实是指以药师佛为主的七位佛。他们虽然各各有其所化现的净土,但同时也都是琉璃净土中的佛陀,所以他们被称为“七药师佛”,也有人把开示这以药师佛为首的七佛法门的佛教本师释迦牟尼加上,称为“八药师佛”。
在本师释迦牟尼住世时,曾经在印度广严城(梵文Vaisali)向其弟子文殊师利大士开示七药师佛及其琉璃净土法门之殊胜(注:见《琉璃光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并说于末法年代五浊恶世,修行很难有成,但七药师佛之法门反而特别容易相应,这是因为七药师佛曾发下大愿,要特别垂佑加持五浊恶世年代的众生之故。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正是佛经中所描述的末法年代及五浊恶世。所以,由所生年代的角度而言,药师佛及其净土是最容易往生及相应的。假如我们各依个人因缘而并未发心往生于琉璃净土,譬如说我们心欲往生于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为例,我们仍然适合多诵这七位药师佛的名号或咒语,礼拜药师七佛作忏及多向他们祈请,去祈求对五浊年代特别有悲心的药师七佛,加持我们这些正处五浊恶世的人,能顺利得生于极乐净土之中。(注:有关药师七佛及往生琉璃净土之法门开示,见于法师著作《本尊海会①》中)
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梵文Sukhavati,藏文Dewachen)是阿弥陀佛所化现出来之净土,位于西方。这正是衲这几晚要教授的主题,所以现在就只略提一下,较详细的内容后来会讲述。
我们各人因为过往之业力及个别的因缘,可能会与不同的本尊及其净土特别有缘,所以便会与某一本尊及其净土容易相应,这是依众生各别不同因缘之角度来说的情况。衲换一种方法来解释:譬如说某甲于过往世中曾修金刚手大士的法门,某乙曾修时轮金刚的法门,甲就可能在此生中修持金刚手发愿往生于其柳叶净土最为有缘,而乙则易相应而往生于与时轮金刚有密切因缘的香巴拉净土,但如果甲去修向香巴拉净土或乙去修金刚手大士的柳叶净土的话,就不见得特别轻易相应了,这就是“各别因缘”的意思了。由于阿弥陀佛曾发下四十八个大愿,要令称其名号者生于其净土之中,修持弥陀法门是极容易有成的。我们在说这弥陀法门及极乐净土极易相应时,是指广泛的普遍情况,也就是说弥陀的净土普遍来说最易往生。只要你有愿要去,再积集少许往生其中的资粮,便肯定会生于极乐净土,毫无疑问可言!其他净土,则不是每一个都这么容易往生了!这种分别,就好像我们想移民去某些国家很容易,而其他国家对移民则有很严苛的要求一样的道理。我们又再作一个譬喻:日本是不太容易移民去的,但如果我们在此国家中有个直系亲人,要移民去日本就比较容易申请,这便是“各别因缘”的譬喻。但极乐净土则像我们地球上的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等国家,只要你符合一些不太苛刻的条件,任何人它都欢迎接受,审核批准“移民”的要求不高。
不少人热衷于跑去喇嘛那里,求问自己与何本尊、何净土有宿缘,这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所说的宿缘,是指在过往世中曾励力修持的情况,这并不一定人人具有,而是特别指某些真的特别的修行人而言。至于一般凡夫,求生极乐净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因为普陀净土与极乐净土有密切关联,求生于该土也一样容易。又者,因为我们所生的年代是五浊恶世,往生琉璃净土又有特殊因缘,所以这也是一个易达的净土。还有兜率净土也是我们特别有缘往生的一个净土。其他净土,除个人有特殊因缘外,可以说较为难指望了。
由“各别因缘”的角度而言,刚才衲已说过,修持宗喀巴大师教法的格律派弟子,可说是又更加“特别地”与兜率净土有缘。至于极乐净土,我们也是特别有缘的,这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普遍地来说,极乐净土本身就易往生有成,这是刚才解释了的。第二个原因是极乐净土与普陀净土与汉族、蒙族及藏族人有极为殊胜的因缘,所以我们可见弥陀信仰在汉地及藏土尤其盛行。第三个原因是师承的关系:衲的根本上师是赤江仁宝哲大师,但衲却是在年青时依另一位大恩上师——萨巴仁宝哲第二世——学习弥陀法门的,尤其是迁识法门要诀等重要开示。萨巴仁宝哲是拉萨色拉寺昧院嘉绒堂的高僧,其学问深不可测。大师是为衲传授比丘戒的长老,衲在第一次见到大师时便心生敬仰,所以常常私下向大师求法。大师的上一世(第一世萨巴仁宝哲)在年青时是一位农夫,但常常示现殊胜的宿世因缘,譬如说他在山洞午睡时,会有神秘的天女为他奏乐。第一世萨巴大师在出家后成为了一位权威长老,当年寻找十三世DL喇嘛转世的重任便是由大师担当的。此外,一代宗师帕绷喀大师(亦即衲的师祖)也是由第一世萨巴仁宝哲所认定的。帕绷喀大师后来对汉地有极大的影响,这些是你们都知道的了(注:法…
《生死自在——祈竹仁宝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