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P9

  ..續本文上一頁這一點就轉化爲生于清淨佛土之因了。

  有關打掃之修持,其內義可以講得很深廣微妙,但今天就只好到此爲止,大家可以自行參考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及柏繃喀大師之《掌中解脫論》等典著(注:讀者亦可參考祈竹仁寶哲著作《甘露法洋》)。

  佛壇

  這部份的前行,在第一次時是指安設佛壇,此後在每次上座前,便敬慕地觀視佛像一次以象征式地滿足這支前行。

  佛壇不需太大,也不需有太多的佛像,最重要的是要布設得依足規矩及莊嚴整齊。如果胡亂地把一大堆佛像堆在一個佛桌上,反而會生出罪業。我們安設佛壇,是要有聖衆之身、語、意代表物。這些物品,雖然並非真正的佛陀,但能令我們藉著觀看、敬慕及供養而生出功德。

  在挑選佛像時,我們應挑按照傳統尺度比例而造或畫的形相,而且要選令自己心中油然生歡喜心的,這樣會對以後自己日常觀看時很有益處。在請購佛像時,我們要小心自己的言行,譬如我們不應說“這個佛很醜!”之類的話,而應說“這尊像的工藝水准不高!”,以免在不經意間便積下口作之不善業。同時,在請購佛像時,若價錢不合,頂多去別處看便好了,不應說出像“這釋迦佛哪值這麼多錢呀?”一類的話。這些事看似是小事,但其實它們反映了我們是否真的視佛像爲佛之代表。

  在現今的商業社會,市面上有許多製造不如法之造像,例如衲就竟然見過穿白衣的佛像等。挑選時,要小心留意其身相比例是否如法。

  在請購好佛像後,應當找寺院僧人代爲裝髒及開光。有些人以爲爲佛像裝髒是西藏的傳統,其實不然。在佛經上,清楚教示了裝髒的材料、方法及其必要性(注:可參考《佛說造像量度經》等)。另外又有些人以爲開光是指由高僧大德們“加持”佛像(注:上師原話爲“blessing”),這是很荒謬的說法。即使是高僧大德,自己也天天在祈請諸佛加持。只有佛陀來加持我們,哪裏會有反過來由我們去“加持”佛陀的道理呢?所謂“開光”,其實是迎請勝住儀式,亦即依傳統請聖衆降臨住在像中之意。

  在開光以後,我們必須把佛像視爲真正的佛陀,不應以世俗衡量價值之目光來對待佛像,譬如說買了個金佛像,就把泥佛像抛棄送走等等。我們也不應用手指直接觸摸像身。在非必要時,我們不宜移動佛像。在必要時,我們則應隔著淨布捧起佛像,而不應以手直接觸碰。在清潔佛像時,用一束孔雀毛輕輕拂拭就行了。有些人喜歡把把佛像供在玻璃盒中,這也是極佳的做法,可以防止佛像沾惹灰塵。但是,有些人卻又擔心佛像會呼吸不了或“吸”不到我們上香的供養等,又再畫蛇添足地在玻璃上切割一個“呼吸孔”,這卻是一種很無聊的做法。佛像代表了具圓滿力量之佛陀,又怎麼會窒息或因一層玻璃之隔而“吸”不到供養呢?這樣做只是反映了我們對佛陀之圓滿能力存疑。事實上,不論是佛陀或造像,都根本不需要我們凡夫所作之供養。我們作供,爲的是自己積集成佛之因而已,並非爲了滿足佛陀或佛像之需要。

  一個完整的佛壇,必須具備聖衆之身、語、意代表物。佛像代表了佛等聖衆之身。我們供奉的佛像不必太多或太大,但必須在中央最高位置放釋迦牟尼像,這是因爲他是佛教的本源。爲了代表諸祖師及上師,我們亦宜依所屬宗派而供一祖師像。衲是格律派的僧人,所以便供宗喀巴祖師;別派的行者,亦可供相關之祖師像。此外,我們也應供一本尊像。如果我們主修彌陀法門,便供一尊彌陀像或一張圖片。基本上,具備了本師、祖師及本尊像,便已具備了足夠的佛身代表,不需太多別的佛像了。除此以外,我們若喜歡別的佛像,也可以增供,但沒必要供太多尊。觀音、文殊、大勢至等菩薩像,應放在更旁側或更低一層的地方,不應與佛陀、本尊等像放在同高度之中央位置。若也供護法像,則應放在再低一層的位置。其他如世間天神、祖先、土地公等像,是不應放在佛壇上的。

  在佛像的右邊,亦即面向佛壇時我們的左邊,應安放一部代表佛語之經典。這部經典,可以用代表佛法最微妙義之《般若經》或涵攝一切佛法在內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專修彌陀淨土的人,供一部彌陀淨土法門之相關經典代替亦無不可。

  在佛像的左邊,亦即我們面向佛壇時的右手邊,應供一個小塔,以表佛意。

  有了這佛像、經書及塔,便齊備了佛衆之身、語、意代表了。一般來說,在嗔恨的狀態下所做之任何事業,只可能是不善業,絕不可能會帶來善的果報,但這其中有唯一的一個例外情況:即使是在嗔恨心中望到了佛像一眼,仍會有功德,這是由于佛之圓滿能力故。在嗔恨心中見佛像,況且會積到功德,何況以恭敬心去瞻視呢!我們都知道,佛陀有一位心子叫“舍利弗”。這位尊者在過去生中,曾是一位郵差。有一次,他在旅宿一破廟時,無意中見到過去佛的壁畫,便心生歡喜地發願:“如果我在未來能得見這麼偉大的人物多好呀!”因此發願,舍利佛便積下了成爲釋迦本師身邊弟子的因緣。故此,我們勿說:“這些佛像我早就看熟了,何必天天再看?”這種話。在每次上座前,我們應以恭敬心瞻視佛壇一眼,或恭敬禮拜合掌。在日常見到佛壇時,我們也應恭敬合掌躬身。這些代表佛陀的物品,即使不信的人看到也會得益。只要不信佛的家人不抗拒,我們在家中設佛像等,對他們也有益。但如果他們十分抗拒,我們則應善巧地處理了。

  供品

  對諸佛、叁寶作供養,能令我們得到廣大功德、積集成佛之資糧。

  供品分爲實物及非實物供,亦可分爲外、內、密及空性供養四類。在這裏,衲只講解與居士較有關連的外在實物供,這是指花、水、燈、食品及香等等供養。

  所謂“供養”,並不狹指在佛壇上放著的物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佛教徒應該在每頓飯前先行于心中作供。修淨土的行者,更應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想盡辦法來造善因,所以應在受用任何飲食前心中作供及回向。

  供于佛壇的供品,種類很多,凡是美好的東西都可以供養。最常見的供品是花、燃香、燈、水及食品。

  供花可以供鮮花、盆栽、幹花或假花都行。供花的因緣是于未來生能得美好的身相和面容,但如果把善因回向的話,這同時也是往生淨土和成佛的業因種子。

  供香的目的是以香氣供養聖衆的鼻根或嗅覺,所以必須用真正的香,而不宜供漢地流行的假電香。由于香供旨在供香氣而非煙霧,香爐不必放佛壇上,以免長期供香把佛像熏黑了反而不好。香枝不必供太多,但宜用無化學原料的天然香料所造香枝。佛陀等聖衆當然不會受有毒化學香料所影響,但上供的我們卻要天天吸入,而且供有害物質之緣起不佳,所以必須挑無化學原料、無毒、對己無害之香料。供香時持香枝在壇前恭敬地發願,然後把香枝放在佛壇附近的香爐內即可。順帶一提,不少市面上的香爐印了咒字及佛經,這是很錯很錯的做法!佛經是拿來讀誦研學的,並非用來裝飾香爐或任何商品的,所以我們千萬勿買印有經文的香爐。

  供燈可令我們積下長壽及具智慧的因緣。供燈的關鍵是供于聖衆之眼根。只要燈光平穩、明亮而帶金黃色,即使供電的燈亦可,不必一定要用傳統油燈。如供油燈,要留意火焰應爲無煙、明亮、不閃爍及呈金黃色。閃爍、帶黑煙及呈藍色的火光並不是好的燈供,宜改用別的優質燈油。

  水是一種很好的供品。最好的優質水,有八種特性,一一有其意義:

  1.涼——表義持戒清淨;

  2.甘——表義能得享百味食;  

  3.輕——表義身心健壯;

  4.軟——表義意念柔順;

  5.清——表義心明;

  6.無臭——表義無障;

  7.益喉——表義語妙;及

  8.養胃——表義身體無病。

  修彌陀淨土的行者,在佛壇上供的食物宜用素品,如水果等。食品必須是幹淨、新鮮的,不應把好的自己吃,快過期的才供在壇上。這裏所說的素供,是指壇上所放之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未能持素,只要吃的並非爲己而殺的肉,則一樣可在受用前在心中供養。供完的食品和水,都可以自己吃用。

  以上介紹之幾種是常見的供品,但別的好東西一樣可以用作供養。供品的多少及種類不拘,但在乎是否清淨。所謂供品的“清淨”並不單指它幹不幹淨,而是指供養品的來源清淨及供養心態之清淨性,此二爲供養的關鍵。

  以居士來說,如果供品或購買供品的金錢乃由殺生、偷盜、妄語等十不善業所得來,便是來源不清淨的供品,所以並非如法的供養物。如果要以殺生來換取供品上供的話,倒不如不供爲佳,或者只供上一杯隨處可免費得來的清水也更好。

  對出家人及現今一些以宗教爲職業的人來說,不清淨的來源除十不善業外,還包括五邪命。“邪命”的意思是“不如法的謀生手段”。第一種邪命是攀緣,即巴結施主以求取好處之意。以這種方法謀供品或生活,是不正確的,所以以此手法換來之供物,來源是不清淨的。如果是真心贊美施主而內心並非爲了討好,則不算是邪命。

  第二種邪命是以暗示來求取利益,譬如出家人對施主說:“某某居士去年供養了我一大包糧食,對我幫助很大!”,而心中是爲了暗示對方今年對他作供等等例子。如果並非爲了求利而暗示,則不算是邪命。

  第叁種是送于施主小禮物,以期對方回報以大禮。但如果送禮並非爲了換取大禮之心,則不算是邪命。

  第四種是假裝好修行人以求供養,譬如說一個出家人平時很懶散,但一見有施主來,馬上假裝正在打坐或誦經,希望別人生敬而供養。當然,如果一個出家人平時也精進,或並非爲了讓人供養而假裝修行很好,就不算作是邪命。

  最後一種是假裝有神通能力以求利,譬如說一個出家人根本無神通,但他對施主說:“我在定中見到觀音,他說如你不廣作供養,今年恐怕會有障礙!”這類的話。

  別人雖不知我們壇上供品的來源…

《生死自在——祈竹仁寶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