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目錄 序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

  孫景風敬譯

  目  錄

  流傳本法蓮華生大士應化事略

  程宅安大阿阇黎序

  心豐居士序

  翻譯緣起

  例言

  卷頭語

  正編上卷 死位中有與法性中有

  前導和正述

  第一章 命終時變化狀態

  第二章 法性中有業力幻象

  概說

  正編下卷 輪回中有教授

  第一章 死後之境界

  第二章 轉生方式

  附編

  表解與咒輪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西藏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心傳寶典

  取庫藏者持明羯磨大師自黃金河畔堪波達山請出流通

  諾門金剛乘弟子壽固金剛孫景風敬譯

  流傳本法蓮華生大士應化事略

  南無金剛不生不滅蓮華生大士

  

  流傳本密法蓮華生大士,爲西藏密教初祖,康藏一帶,幾于婦孺皆知。惟在漢地,知者甚少,由于藏密內傳、爲時甚晚之故。今介其應化事略如下:

  觀音、文殊、金剛手叁菩薩共同化度之地,即蓮華生大士應化之區域。蓋由往昔康藏地方,多有類似修羅之“麻昌”及魔鬼等衆,凶狡難調,舍密教究竟方便,莫由度化。釋迦佛在世時,傳顯教“外叁乘』(九乘次第中,聲聞、緣覺、菩薩叁乘,謂之顯教外叁乘)及密教“外密四部』(內叁乘之作部,亦稱事部,合外叁乘、故稱外密四部。請參閱後段甯瑪派教法九乘次第說明。)其最深密之無上瑜伽秘密叁乘,遂秘而未宣,蓋緣深秘中降魔忿怒相與雙身相、不適于當時聲聞等衆機所宜之故。其實無上密乘,在釋迦佛應化以前,即已流布于世矣。

  蓮華生大士未出世以前,如《釋迦妥覺察爾授記經》雲:“佛涅槃後八年,地名“陀曩俱舍”海中,大蓮華上,化生一佛,名“貝馬炯列”蓮華生處。一切密乘,由彼擔荷”。又如《那密斷宗經》雲:“我涅槃後八年,我再出應世,名“貝馬炯列”,世間第一,莫能敵比,最上密乘,由是傳布”。又《甘杜渣威舉經》雲:“佛說與我同來教主,名“海生金剛”,傳九乘教法”(即外叁乘、內叁乘、密叁乘。)。又《涅槃經》雲:“雙林示寂時,摩诃迦葉他往,惟噶達雅那、准達、滾高叁人在側,佛累囑曰:我涅槃時至,爾勿焦心,亦勿號泣,即住多劫,此身終當變滅,將來當有勝我者,出生海中”。諸經記載,信而可徵,釋迦所說,側重顯教,密教金剛喇嘛蓮華生,其應化神變,不可盡述,而非凡情所能測其高深也。

  大士于佛涅槃後八年,降生于西印度“陀曩俱舍海”大蓮苞中,時維申年申月,海中蓮花,粗可合抱,放五色虹光,中出小兒,相好光明,端身趺坐,國王“因陀羅菩提”抱回宮中,以爲太子。成年後,擇“振渣果”國王女“文羌瑪”妻之,而禅以王位。大士在位,具有輪王七寶之瑞,其後佯作瘋狂,令國人易其王位,遜位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受學釋迦牟尼佛預囑傳付之法,嗣往菩提道場之東南屍陀林中,修法成佛,示現種種神通,降伏魔外,化度衆生,事迹甚多,具載史乘。

  西藏地方,古來笨教盛行(俗稱黑教),本無佛法。于千年前,藏王“松贊幹布”,始創造二小廟,各供一釋迦佛像,一爲大昭寺像,由唐文成公主帶來,一爲畢班寺像,由尼泊爾公主帶來,此二公主,皆爲藏王之後。至其子“赤松得贊”,大弘佛法,迎印度大德“菩提薩埵”入藏,傳“四皈依”等法。爾時,藏魔甚盛,出而作祟,修寺不成,菩提薩埵以爲非蓮華生大士不能降伏,勸王往迎,王派七人入印,禮請大士至,以次降伏諸魔,于是菩提薩埵傳小乘法,大士傳金剛乘無上大法,譯經布教,正法昌隆,極一時之盛事,並又迎請印度大密宗喇嘛五百人來藏,以相印證,故後世無間言者。

  大士在印度應化九百余年,應聘入藏時,爲公元七四七年,離藏時爲八○○年。西藏佛教新舊派之分,是在公元九七一年以後。九七一年以前之舊派,即甯瑪派,俗稱紅教,又名前弘期;九七一年以後是新派,又名後弘期。甯瑪派之教義,依本淨見(亦名自然智見,又名大圓滿見),謂一切衆生本來是佛,無須向外馳求,法爾如是,無有生死涅槃取舍垢染等,任運而住,諸法起時,刹那圓滿故。

  甯瑪派教法、分“顯”與“密”爲九乘次第,以外、內、密叁科分攝之。(甲)外叁乘,內分“聲聞”、“緣覺”、“菩薩”,此爲普賢王如來遍滿一切世間之應化身釋迦佛所說“四谛”“十二因緣”“六波羅密”之法,名“具相叁乘”,屬顯教。(乙)內叁乘,分“尖雅”作部、“烏巴”行部、“約嘎”瑜伽部,此爲普賢王如來之報身金剛薩埵在奧明天所說難行苦行修持之法,屬下叁部密法,其中作部,亦通顯教。(丙)密叁乘,分嘛哈約嗄大瑜伽、阿努約嗄隨瑜伽、阿的約嗄極瑜伽,此爲普賢王如來之法身佛所說,五毒即五智,不淨即淨,煩惱即菩提,名自在轉變法門。九乘判教次第,爲甯瑪派所獨有,亦爲各派所公認。條分九乘,而能概括顯密無遺,則大士之教法,自非執一經一論者可比焉。衆生機感不同,法門各異,九乘次第,雖爲諸法之會歸,然不可執其總以廢其別。要知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以上所述,略舉其要,大士事迹,散見藏中未曾翻來之經甚多,據藏經記載,大小廣略種類典籍,都萬有九百,皆爲接引未來有緣之用,後世供奉大士者,所有息增懷誅四法,如治病求權求財降魔等,皆能滿願。一切地水火風空諸多災難,皆得免除,猶如摩尼寶珠,所求如意雲雲。

  凡學佛者,信心真實,念誦真言聖號,隨時隨地,得見大士,特于農曆每月初十日,爲其殊勝日期,是日必乘願而來視諸弟子。大士爲海中蓮華化生,不生不滅,金剛體性身,永久住世度生。據藏中傳述,大士並未入滅,尚在世間。行者于時虔誠供養禮誦修法,即在面前,不離自身,隨願祈求,無不成就,如本經中“不二啓請頌”(見附編)雲:“當茲惡世惟依尊無他”,敬請讀者深切長思叁致意焉。

  翻譯緣起

  人生在世,一死一生,是何等重大的事!愚者碌碌一生,轉眼混過,既不知生從何來,更不知死從何去,這一類人,實占多數。智者覺悟到此問題重要,但又沒法解決,就在宗教或哲學上尋找答案。于是佛教所說的“因果輪回”“無常迅速”種種警策的話,不啻當頭棒喝,才知道人的一生過程,逃不出生、老、病、死四種苦處,特別是死的時候,四大解體,猶如生龜剝殼,苦不堪言。因此有些人,專爲“怖畏生死”而學佛的;又有一類發大心學佛的人,體會到六道衆生,都是我過去的父母,沈淪苦海,頭出頭沒,無有出期,因而要依大乘教義,無我精神,由“觀無常”,了生死,進一步發四無量心,學六度萬行,行菩薩道,願衆生都成佛,並願衆生先我而成佛,這才合乎佛教的爲法爲人的精神。凡此種種知見,都是佛教徒所知道的。但是生死問題如何解決?學佛要從何處入手?成佛有什麼把握?提到這些問題,就無人能肯定的解答了。

  佛教自東漢時傳到中國,譯出叁藏經典,浩如淵海,古來高僧大德,依教奉行,成就的人確實不少,考諸史冊,信而可徵。降及末法,佛法衰微,即普遍通行的“淨土宗”念佛法門,也難方便實行,到了壽命終時,求其一心不亂舍報安詳而逝者,更不多見。至于發大心、具悲願、把生死大事放在心上的、而又爲利樂一切衆生都成佛的人,當然也有,但對于生死問題如何解決?學佛要從何處入手?成佛有什麼把握?仍然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此《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是西藏秘密部中寶經之一,自從西藏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心印傳承寫藏在山洞中,無人知道,嗣由大士化身持明羯磨洲大師取出流通。相傳在西藏密部中,有不修而成佛的法門兩種:一爲遷識往生的“頗哇法”;一即本法。但在中國大藏中所未見,並其經名字也無人知。我在叁十年前,皈依金剛上師諾那尊者,粗知康藏佛教昌明,密宗殊勝,惟在當時,只知有“頗哇法”。嗣後聽過蒙古寶堪布上師說:“我有一密而又密的寶貝經,凡是聽過七遍的人,即不必修,只要心中常常想著經中的話,死後必定成佛。”可是經的名稱,他不肯說出,當然是爲尊重這部寶經而守密的。我在當時也有點懷疑,以爲對于聽了之後不修成佛,那有如此便宜事呢?

  距今二十余年前,我見到一本《中陰救度密法》,藏名巴多脫卓英文譯本,名西藏度亡法,是張蓮菩提妙定居士根據英國牛津大學教授伊文思博士和喀齊達瓦桑杜喇嘛、在哲孟雄剛渡地方、由藏文譯成英文,而由妙定居士轉譯漢文的。嗣又見到一本《中有聞教得度密法》,爲山陰趙洪鑄居士也是根據以上英本轉譯爲四字一句偈文的。按,藏文“巴多”爲“中有”義,“脫卓”爲聽聞解脫義。因此才知道從前寶堪布所說的密而又密的寶貝經,就是指這部密法說的。可是這部密法,早已傳譯到西歐,已無守密之必要了。我感想到這部寶經,何幸先已流傳歐西,而我國素以大乘佛教自命者,竟無所聞,反向異邦展轉重譯,又何幸假張趙兩居士之手,此經得與中土佛教界人士見面,兩居士弘法的功德,是值得推崇的。惟是歐西學者,翻譯東方高深的佛學,總不免有些隔閡。況且以不同的文字,展轉重譯,錯文略義,勢必改頭換面,因而推想張趙兩居士譯文,與藏文原本稍有出入,亦所難免,縱使同一原本,然直譯與義譯或采兼譯,即爲一人前後重譯,尚難盡同,況經過兩次轉譯呢!

  我既知本寶經之可貴,又因我粗知藏文,乃以覓求藏文原本加以核對爲職志。如是耿耿于懷者多年,嗣于寶堪布園寂後,不料在他的經箧中,競發現這本寶經,賞我多年的願望,如獲至寶。全經是手抄本,共有二二九梵頁,內有十四種名目,比較英譯本爲多,其中如“答卓咒本”及“解業集頌”,在張趙兩譯本中,僅有其名,此則全有。又如密部諸佛名號,專門術語,遣辭定名,最感困難,張趙兩居士由英轉譯,自難完善。因此核對以後,決心迻譯。初僅譯出草稿,複經多次修正,藏…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目錄 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