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目錄 序▪P2

  ..續本文上一頁于箧中。今因行年七十,深恐譯稿將來散落,爰再整理編訂,努力完成。又爲便利讀者,加注名詞釋義,並附有兩部曼荼羅表及方位圖,于是全經之脈絡貫通,了如指掌。

  這部大法,本爲秘密部中最高無上寶典,攝爲一大法界之自性本覺圓滿智,即阿達爾瑪普賢王如來之心髓,而爲蓮華生大士甯瑪派(西藏舊派俗稱紅教)無上密中密的大法,聽聞的人,至少要明白“九乘教義”,具有瑜伽初步的智解,才能心印相合,融會貫通,事理無礙。例如本經中諸佛雙身和飲血裸體化身的忿怒形貌,或爲國中佛徒所懷疑,要知這種種形相,是表法的,也是人們從本以來法爾如是的道理。《園覺經》上說:“一切衆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故不可對之稍萌邪見。因此種種形相,在人死後“中有”時期,必定要出現的。所以在本經上卷末(請參閱上卷末段)“僅需不起顛倒妄見即可解脫”,就是爲防止有人對雙身和忿怒等相發生疑惑而致墮落的原故。

  在顯教經上說:“叁界唯心,萬法唯識”,“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又在《唯識論》上說:“舍染歸淨,轉識成智”,與本經中所導示的“本來境相,自識變現”的話,完全相合。又若世人傳說:“人到死後,一定要見閻王鬼卒”,而在本經中則導示:“閻王鬼卒,都是人們自識變現之境相”,此在本經下卷“輪回中有”時“冥界裁判”一段上,說得最爲詳明。由于亡者在生之時,自己作惡多端,死後自識即起現變相,若爲罪業深重的人,往往在垂死之時,不待氣絕,自言自語,驚怖呼號,見有閻王鬼卒來臨者,即其爲業所纏自識作祟之表現,而非自識以外,另有一閻王鬼卒來臨也。

  又如本經說:“中有身時,漂泊無依,終見叁大懸崖絕壁,一白、一黑、一紅,深不見底,此即其人生前貪、嗔、癡、叁毒所感。”如是種種導示,蓋亦自識所現,足以破除世俗之迷信。何幸此法在此末法時代,先已譯傳于西歐,今再放光于中土,也是因緣成熟,蓮華生大士的威力加持,預示將來密教盛行的徵兆。大金剛持佛雲:“日殺婆羅門,積造五無間,若遇此教授,俱解脫無疑。”邬全大師(即蓮師“亦雲:”修而成佛衆皆有,無修之法我獨有。“此即指此法及”頗哇法“兩者而言也。

  凡人無論智愚,莫不貪生惡死,佛教東來以後,修行人爲求解脫者,以禅淨兩宗最爲普遍,早已深入人心,不修斷惑證真,即修往生淨土。斷惑證真的臨終成就,此即本法所指授的“上根人不落中陰,無需此法”;往生淨土的,佛來授手接引往生,亦不會有中陰顯現。所以有一部分人,以爲真正修行的,對此中有教授,好像不一定要熟知薰習,其實不然。因爲法身成就,非是中下根器的人之所能,何況末法障重的人,而直生淨土,也不是盡人所能,能夠具足一心不亂的條件,也非易事。萬一到了中陰顯現,惟有手忙足亂,隨業升沈,若不知本法教授,豈不仍有沈淪的危險麼?譬如我們乘舟遠涉重洋大海,當然是要登彼岸,船上備有許多救命圈及救生艇,爲防止萬一出事,則藉此仍可免致沈沒。此經教授,不但是船上的救命圈、救生艇,而且是裝有推進機之救生艇,最穩最妥了。爲修行的人誕登彼岸保險法門。如本經說:“此法爲不需修習禅觀見法即得解脫之甚深教授,有緣見者,對此深妙之法,縱有七犬吠逐,于此文句,當勿忘失。臨命終時,諸佛言教,叁世佛力,亦無有勝于此者。”雲雲(請參閱下卷最末段)。如是種種的導示,可謂悲痛已極,所以見聞本法者,斷不可執一己之見而生疑謗。

  蓮華生大士威力神通,不可思議,流傳此法,本爲末法衆生難施救度,而有此悲心之流露。有此寶經在手,對于生死大事成佛法門,完全迎刃而解。特別是生存時期,聽過七遍,或平時熟谙于胸中,到了死後中陰顯現,自能了悟實相,不致誤入迷途。所謂在生之時修未成佛,中陰身成佛者,即指此法而言也。有緣遇此,可謂慶幸萬分!佛所言說,皆爲佛所親證,不容懷疑。孔子雲:“朝聞道,夕死可矣。”此語正可爲本法的寫照。昔張趙兩居士及屈文六老師兄(即現在法賢大師)“均願有人取藏文原本譯成巨帙,以資普利”(見張譯本中屈映光居士序文)。我因此不揣谫陋,勉力譯成,以競前人未了之願。惟自慚年邁力衰,學力修持,均感匮乏,懼難勝任,疏漏之咎,在所難免,敬希十方賢達,大德通家,審閱匡正;並望讀者悉心研習,兼圖利他,廣布流通。如本經說:“對于世人,廣爲詳說,諸病人前,或亡者耳旁,高聲朗誦。”以此功德,回施有情。編譯既成,爰綴數語,志其緣起,以告來茲。

  佛曆二五○叁年秋日諾門金剛乘弟子壽固金剛孫景風寫于密嚴室

  例 言

  一、本經西藏文手抄寫本,共有二二九梵頁,內容計十四種:(1)法行習氣自解脫法(此即張本所稱之解業集頌)二六頁;(2)法性中有教授聽聞解脫法(即今所據譯之上卷正文)六五頁;(3)寂怒兩部曼荼羅發露忏悔自然解脫法二八頁;(4)輪回中有之指示(此即今所據譯之下卷正文)叁九頁;(5)指示屍林誡示無常文六頁;(6)指示本體明光之補充六頁;(7)啓請諸佛菩薩加被偈六頁;(8)法身普賢雙尊暨傳承諸師救怖頌叁頁;(以上(7)(8)兩種均見附編。)(9)輪回中有指示之補充六頁;(10)大圓滿叁身直指四頁;(11)救脫中有怖畏險峽偈一一頁;(12)中有六綱二頁;(13)中有救怖願偈一叁頁;(以上(11)(12)(13)叁種,均見附編)(14)假名解脫如意妙寶一二頁;(此即張本所稱之答卓咒本,又名無爲刹那證智經。)以上十四種中,除(3)(5)(9)叁種尚待補譯外,今譯出者十一種。爲便利讀者以醒眉目起見,系變更上列次序,分爲正續兩編。正編上下兩卷,皆爲度亡正法,下卷之末,系以附編,均載有關度亡所需之各種經咒,及與正法上所必需念誦之各種偈文,故在附編中,除將(7)(8)(11)(12)(13)五種收入外,尚有采自他經者,亦編在其內,至于正附兩編中未能編入者,均納入續編之中以完成之。

  一、本經在康藏地方,爲通行之度亡法,據雲:紅教本有七種,白教本有五種,黃教本有六種,各種版本不同,勢難悉數羅列,一一校對。今所據譯之抄本,確爲紅教甯瑪派最古之本,爲大士化身羯摩洲大師所發掘。在十四種中,亦多記載爲大士所撰。西藏紅白兩宗派,本屬一體。紅教最高成就爲“大圓滿”,白教最高成就爲“大手印”,在本經中,均有修大圓滿大手印句(見本經上卷“概說”段中。張譯之本,譯爲修得圓滿之度,即大圓滿法也。)。其他各種版本,雖未及見,亦可證明張趙所據之英文本,與此所據之藏文抄本,均爲紅白兩教派之古本,而非他宗派所增減之略本。

  一、抄本之經,易生錯誤,此所據譯之抄本,核以張趙兩本,多數均同。然亦有少異之處,譯者無法判定,則以張趙兩本爲准。因張趙所據英譯本之藏文木刻本,自較手抄寫本可資徽信之故。

  一、本經爲佛經體裁,譯者系沿用古代譯師體例,文言直譯。有難解處,則于其文句下、用雙行小字注釋,若非片言所能解者,則添加附注。

  一、梵藏文佛菩薩名號、及專門名詞術語,均以古譯現成名相爲准。若系密宗專有名詞,而非他宗所習見者,則存音譯,或添加小注。音義兩譯者,亦加小注,以便考證。

  一、本密法中,各部聖衆部位及曼荼羅,爲全經脈絡整個形象之總集體,最關重要。茲爲對于本密法易于了解、從事薰習、印入識田起見,譯者將全經要義重點,製成圖表五種,列在卷後,俾能熟谙胸中,生起作用。敬請讀者互相對照,既可爲壽命終時之資糧,庶免已入寶山空乎而回之悔歎;其爲人度亡時,亦不致臨渴掘井,而發生手忙足亂之流弊。

  一、流傳本法蓮華生大士像、藏密所傳四臂觀音像、藏密所傳紅色阿彌陀佛像在本密法中,爲法、報、化叁身一體之尊。爲一般未曾修過密法者奉爲本尊,以便觀想念誦;並敬繪叁尊聖像,刊印在本經卷首,爲行者瞻仰禮拜之需。

  一、本經經過多次整理,曆時甚久,方始完成。譯者年邁力衰,精神難以貫注,乃承大善知識,草成正文,商榷字句;或于稿成之後,詳加厘訂,潤飾文詞,或悉心校對,或抄寫複繕;或繪製佛像圖表,或布施紙張用品,或對本經隨喜贊歎,發心設法流通,或因未能多印,預定借抄以資研習普利;均爲不可思議難得之因緣。雖諸仁者,資助本經,不肯顯露姓名,但其功不唐捐,可以斷定,書此以誌謝忱。

  卷頭語

  一、中有種類時期及成就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是西藏甯瑪派一部無上的寶經。即使亡者在中有期間,聽聞到本密法而獲解脫,不須修持亦得成佛,爲殊勝中最殊勝的法門。原來密部成佛法門有叁種:一、即身成佛成法身佛;二、中有身成佛成報身佛;叁、轉胎成佛成化身佛。又密部中所言“中有”有六種,六種之中,分“前叁”與“後叁”,前叁者:一、生處中有(亦名處胎中有),二、夢境中有,叁、靜慮中有(亦名禅定中有)。後叁者:一、死位中有,二、法性中有,叁、輪回中有(詳見上卷法性中有指授及六句要偈段中,並見附編中有六綱。)。在上根瑜伽士大修行人,平時曾修習大法如“大圓滿”“大手印”等,本不需要此聽聞解脫密法。因在命終死位中有時,即已證得法身最高成就(參閱上卷概說),所謂化虹光而去,身心俱融于法界,遺體僅留爪發(身中僅留頭發及手足指甲不能消融。),即身成佛是也。此法是爲中根人及諸凡夫或有大罪者而設,而他人爲之念誦,使其神識聽聞,在法性中有期間獲得解脫。所謂死位中有,亦稱識悶絕位,在人死後叁日半或四日間,此時神識作昏厥狀態,有兩次明光起現,若經導示認取,即得度而成法身佛。此後法性中有起現時,連前死位中有時間,共爲十八天,導示方…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目錄 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