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六十▪P5

  ..續本文上一頁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初禅),乃至得達第四禅成就而遊止于其中。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禅。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禅。甚麼爲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禅呢?如有時如來出現在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而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初禅),乃至得第四禅成就遊止于其中,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四禅。

  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甚麼爲之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叫做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五根。甚麼爲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根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根。

  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甚麼爲之欲斷除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除五蓋、心穢、慧羸,而修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知道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甚麼爲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梆(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五力。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七覺支(能覺了之法,有七種支派分齊,故也爲七覺分,也就是覺法分爲七種。1.擇法覺支,用智慧觀察諸法時,善能揀擇簡別真僞。2.精進覺支,用心專一,沒有間歇,而行真法。3.喜覺支,心契悟真理,而得歡喜。4.輕安覺支,所謂除覺分,所除身心的粗重,使身心輕利安適。5.分覺支,常明記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6.定覺支,使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亂。7.行舍覺支,舍諸妄謬,舍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是舍之心所)。甚麼爲之欲所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七覺支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爲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1)念覺支,依于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起于非品。像如是的修學、(2)擇法覺支、(3)精進覺支、(4)喜覺支、(5)息(輕安)覺支、(6)定覺支,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修學(7)舍覺支,依于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起于非品,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七覺支。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如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七覺支。甚麼爲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七覺支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念覺支,依于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趣于非品,像如是的修學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息(輕安)覺支、定覺支,也是同樣的道理。而修學舍覺支,依于離,依于無欲,依于滅,而趣于非品。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學七覺支。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甚麼爲之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修學八支聖道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正見,乃至修學正定的八正道。這叫做欲所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八支聖道。像如是的數(屢)所、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而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八支聖道。甚麼爲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八支聖道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學正見,乃至修學正定之八聖道,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八支聖道。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十種一切處(十遍處)。甚麼爲之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學十種一切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乃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第一之地一切處(地大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觀察地大遍滿于一切處,使無間隙之觀法。以下水、火、風、青色、黃色、赤色、白色、空、識,都同)。像如是的,修習水大遍一切處、火大遍一切處、風大遍一切處、青遍一切處、黃遍一切處、赤遍一切處、白遍一切處、無量空處遍一切處,都同樣的道理。而修習第十之無量識處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之遍一切處。像如

  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之遍一切處。甚麼爲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之遍一切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第一之地大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像如是的修習水大遍一切處、火大遍一切處、風大遍一切處、青遍一切處、黃遍一切處、赤遍一切處、白遍一切處、無量空處遍一切處,都同樣的道理。而修習第十之無量識處遍一切處,四維上下都不二而無量,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的遍一切處。

  欲斷滅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法((1)正見、(2)正思惟、(3)正語、(4)正業、(5)正命、(6)正精進、(7)正念、(8)正定、(9)正智、(10)正解脫)。甚麼爲之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行,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無學的正見,乃至修學無學的正智,這叫做欲斷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之法(八正道加正智、正解脫)。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修習十種無學法。甚麼爲之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之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此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修習蕪學的正見,乃至修習無學的正智,這叫做欲別知無明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十種無學之法。

  如無明那樣,行,也是像如是的;如行那樣,識,也是像如是的;如識那樣,名色,也是像如是的;如名色那樣,六處,也是像如是的;如六處那樣,更樂(觸),也是像如是的;如更樂那樣,覺(受),也是像如是的;如覺那樣,愛,也是像如是的;如愛那樣,受(取),也是像如是的;如受(取)那樣,有,也是像如是的;如有那樣,生,也是像如是的。如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甚麼爲之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滅,乃至斷滅五蓋、心穢、慧羸,而觀察內身如身,至于觀察覺(受)如覺(受),觀察

  心如心,觀察法如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叫做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念處(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等,都是同一道理,以下同。)像如是的數(屢)斷、解脫、過度、拔絕、滅止、總知、別知。而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甚麼爲之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佛,爲衆佑,他乃斷滅,乃至五蓋、心穢、慧羸,而觀察內身如身,乃至觀察覺(受)如覺(受),觀察心如心,觀察法如法,這叫做欲別知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念處。

  欲斷滅老死的話,就應當要修習四正斷。甚麼爲之欲斷老死的話,就應當修習四正斷呢?如有時如來出現于世間,爲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爲(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調禦丈夫)、天人師,號爲…

《中阿含經卷第六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傳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