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一▪P3

  ..續本文上一頁隱快樂。佛陀知後,就責诃他們,而爲說樂覺、苦覺、修不修義,以及說修行不放逸之義。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迦屍國,和大比丘衆,都俱遊在于一處,而告訴諸比丘們說:「我每日一食,每天只吃一次食後,爲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都輕便,氣力爲康強,而安隱快樂。你們也應該一日吃一次,每日只吃一次後,爲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

  那時,世尊爲諸比丘們施設一日一食之戒,諸比丘們都遵奉學戒,以及世尊的境界、諸微妙之法。于是,世尊乃展轉而到迦羅賴,住在于迦羅賴之北村的屍攝和林。

  那時,迦羅賴中,有二位比丘,一名叫阿濕具(馬宿。爲六群比丘之一。六群比丘爲佛世時,常成黨而做非律儀事),第二之名叫做弗那婆修(滿宿,也是六群比丘之一),爲舊(從前)的土地主、寺主、宗主的人物。他們都吃朝食、暮食、晝食,爲過中午也吃食的比丘。他們朝也食,暮也食,晝也食,過中午也食後,就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衆多的比丘聽後,就往詣阿濕具比丘,以及弗那婆修比丘之處,而對他們說:「阿濕具!弗那婆修!世尊遊行在迦屍國,和大比丘衆,俱遊在于一處,而告訴諸比丘們說:『我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都康強,安隱快樂。你們也應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那時,世尊爲了諸比丘衆,而施設每日一食之戒,諸比丘衆都遵奉學戒,以及世尊的境界、諸微妙之法。阿濕具!弗那婆羅!你們也應該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你們不可違逆世尊,以及比丘衆。」

  阿濕具和弗那婆修聽後,回答說:「諸位賢者!我們吃早食、暮食、晝食、過中午後也食。我們朝食、暮食、晝食、過中午也食後,也爲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我們爲甚麼緣故,要舍棄現狀,而須待後來呢?」像如是的再叁的問答。

  他們衆多的比丘,不能使阿濕具,以及弗那婆修,除去其惡邪見後,就從其座位站起,而舍棄他們而去,就往詣佛所,到後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他們白佛說:「世尊!在此迦羅賴中,有二位比丘,一名叫阿濕具,第二位之名叫做弗那婆修,本爲土地之主、寺主、宗主。他們吃朝食,也吃暮食、晝食,所謂過中午也食。他們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後,也爲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世尊!我們聽到此消息後,便往至于阿濕具比丘,以及弗那婆修比丘之處,對他們而說:「阿濕具!弗那婆修!世尊遊在迦屍國,和大比丘衆俱遊在于一處,而告訴諸比丘們說:我乃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

  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你們也應該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那時,世尊爲比丘衆施設每日一食之戒,諸比丘衆都遵奉學戒,以及世尊的境界、諸微妙之法。阿濕具!弗那婆修!你們也應該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即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你們不可違逆世尊,以及比丘衆。」

  阿濕具比丘,和弗那婆修比丘聽後,回答我們說:『諸位賢者!我們吃朝食,也吃暮食、晝食,過中午後都食。我們朝食、暮食、晝食、過中午之食後,也爲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我們爲甚麼要舍棄現在之樂,而須待于後來之樂呢?』像如是的曾經有再叁的問答。世尊!像如是的,我們不能使阿濕具、弗那婆修們除棄其惡邪見,就從座位站起,舍離他們而去。」

  世尊聽後,告訴一位比丘說:「你到阿濕具、弗那婆修比丘之處,去對他們如是說:『阿濕具!弗那婆修!世尊在叫你們!』一位比丘聽後,即說:「唯然!世尊!」就從其座站起,稽首佛足,繞佛叁匝後而去,而到了阿濕具比丘,以及弗那婆修比丘之處,而對他們說:「阿濕具!弗那婆修!世尊在叫賢者您們。」阿濕具、弗那婆修聽後,即諸佛

  所,到後,稽首佛足,然後退坐在一邊。

  世尊問說:「阿濕具!弗那婆修!衆多的比丘是否曾經對你們說:『阿濕具比丘!弗那婆修比丘!世尊遊行在迦屍國,和大比丘衆俱遊在于一處,而告訴諸比丘們說:我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你們也應該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那時,世尊爲諸比丘衆施設每日一食之戒,諸比丘衆都遵奉學戒,以及世尊的境界、諸微妙之法。阿濕具!弗那婆修!你們也應該每日一食,每日一食後,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你們不可違逆世尊,以及諸比丘衆。』

  阿濕具!弗那婆修!你們聽後,對諸比丘們說:『諸位賢者!我們朝食、暮食、晝食、過中午後也食。我們朝食、暮食、晝食、過中午也食後,也是無爲無求,沒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我們爲甚麼要舍棄現樂,而須待後來呢?』像如是的經過再叁的問答。阿濕具!弗那婆修!諸比丘不能使你們舍棄惡邪見,就從其座站起,舍棄你們而去,是嗎?」阿濕具、弗那婆修回答說:「實在是這樣的!」

  世尊告訴他們說:「阿濕具!弗那婆修!你們是否知道說如是之法嗎?所謂:如有人覺樂覺(受快樂之受,樂受)的話,則他覺樂覺(樂受)後,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如有人覺苦覺(受苦痛之受,苦受)的話,則他覺苦覺後,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此法是否聽過嗎?」

  阿濕具、弗那婆修回答說:「唯然!我們曾經像如是的知道世尊之說法,所謂:如有人覺樂覺的話,則他覺樂覺後,其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如有人覺苦覺的話,則他覺苦覺後,其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

  世尊乃诃責阿濕具、弗那婆修比丘說:「你們這些愚癡的人!由于甚麼因由而能知我如是之說法呢?你們這些愚癡的人!到底從甚麼口去聽過如是之說法呢?你們這些愚癡的人!我並不一向說過,你們卻一向受持。你們這些愚癡的人!被衆多的比丘語時,應該要作如是而如法的回答:『我們未知,當問諸比丘啊!』」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你們是否也像如是的知我說,所謂:如有人覺樂覺的話,則他覺樂覺後,其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如有人覺苦覺的話,則他覺苦覺後,其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是否這樣的了知過嗎?」衆多的比丘回答說:「弗也!世尊!」

  世尊又問他們說:「你們到底是怎樣的了知我的說法呢?」衆多的比丘回答說:「世尊!我們乃如是的了知世尊之說法的,所謂:或有人覺樂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或者有人覺樂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或有人覺苦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或者有人覺苦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的。世尊!我們乃如是而知世尊所說之法。」

  世尊聽後,稱歎諸比丘們說:「善哉!善哉!如你們之如是之說的。所謂:或有人覺樂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或者有人覺樂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或有人覺苦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或者有人覺苦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滅,善法會轉增的。爲甚麼呢?因爲我也是如是之說的,所謂:或有人覺樂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或者有人覺樂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或有人覺苦覺的話,其惡不善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或者有人覺苦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的。

  如果我不知如真(不能如實而知)、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的話,則或者有人樂覺(樂受)的話,其不善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我就不應該說須斷樂覺。如我不知如真,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的話,則或者有人樂覺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則我就不應該說須修樂覺。如我不知知真,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的話,或者有人苦覺時,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則我就不應該說要斷苦覺。如我不知如真,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的話,或者有人苦覺時,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則我就不應該說須修苦覺。

  如我知如真,見、解、得(都如真)、正盡覺的話,或者有樂覺的人,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因此之故,我乃說須斷樂覺。如我知如真,見、解、得(都如真),而正盡覺的話,則或者有人樂覺,而其惡不善之法轉減,善法會轉增,因此之故,我乃說須修樂覺。如我知如真,見、解、得(都如真),而正盡覺的話,則或者有苦覺的人,其惡不善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因此之故,我乃說須斷苦覺。如我知如真,見、解、得(都如真),而正盡覺的話,則或者有苦覺的人,其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因此之故,我乃說須修苦覺。爲甚麼呢?因爲我乃不說修一切身樂,也不說莫修一切身樂。我也不說修一切身苦,也不說莫修一切身苦。我不說修一切心樂,也不說莫修一切心樂。我不說修一切心苦,也不說莫修一切心苦。

  爲甚麼身樂,我乃說不修呢?因爲如修身樂的話,其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的話,則像如是的身樂,我乃說不可以修的。爲甚麼身樂我說必修呢?如修身樂,則惡不善之法會轉減,善法會轉增的話,則像如是的身樂,我乃說必修的。爲甚麼身苦我說不修呢?如修身苦,則惡不善之法會轉增,善法會轉減的話,則像如是的身苦,我乃說不可以修。甚麼身苦我說必修呢?如修身苦,則惡不善之法會轉滅,善法會轉增的話,則像如是的身苦,我乃說必修的。甚麼心樂我說…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