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處,會生在于地獄之中(地獄業滿後),來生人間時,其形體就不會端正。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形不端正之故,所謂男子女人,急性而多惱之故。摩納!當知!此種業,乃有如是之報的。摩納!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其形體會端正呢?如有男子女人,不急性、不多惱,他聽到柔軟粗犷的強言,也不會生大瞋恚,不會憎嫉生憂,不廣生诤怒的話,則他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升上善處,會往生于天中(天報業盡後),來生人間時,其形體會端正的。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形體端正之故,所謂男子女人,不急性,不多惱之故。摩納!當知!此業有如是之報的。
摩納!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會爲沒有威德(無權勢)之人呢?如果有男子女人,內懷嫉妒,也就是他看見別人得到人的供養、恭敬時,便會生起嫉妒心,如看見別人有物時,就欲使其得到,他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其身壞命終時,必定會至于惡處,會轉生在地獄中(地獄業滿後),來生于人間的話,就爲沒有威德的人。爲甚麼呢?因
爲此道乃受無威德之故,所謂男子女人,內懷嫉妬之故。摩納!當知!此惡業,乃有如是的報應的。摩納!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會爲有威德(權勢)之人呢?如有男子女人,不懷嫉妬之心,看見別人得到人的供養恭敬時,乃不會生嫉妬之心,如看見別人有物時,也不欲使其爲我所得而有,則他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升上善處,會往生于天中(其善業享滿後),如來生人間時,就會爲有大威德的人。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會受有威德,所謂男子女人,不懷嫉妬之故。摩納!當知!此業乃有如是的果報的。
摩納!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會生爲卑賤之族呢?如有男子女人,憍傲大慢,他對于應可敬的人,卻不去尊敬,可尊重的,卻不去尊重他,可尊貴的,卻不去貴重他,可奉的,卻不去奉他,可供養的,卻不供養他,可與道的,卻不與道給他,可與坐的,卻不與坐,可叉手向其禮拜問訊的,卻不叉手去向其禮拜問訊。此人因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于地獄之中(地獄業滿後),來生人間時,會轉生爲卑賤之族。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生爲卑賤之族之故,所謂男子女人,憍傲大慢之故。摩納!當知!此業,乃有如是之報的。摩納!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會生爲尊貴之族呢?如有男子女人,不憍傲大慢,他對于可敬的人,會去尊敬其人,可尊重的,會去尊重其人,可貴重的,就會去貴重其人,可奉事的人,就會去奉事其人,可供養的人,就會去供養其人,可與道的,就會與道給其人,可與坐的,就會與坐給其人,可叉手向其禮拜問訊的,就去叉手向其禮拜問訊。此人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升上善處,會生于天中(受天報後),來生人間時,必定會生于尊貴之族。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生于尊貴之族之故,所謂男子女人,不憍傲大慢之故。摩納!當知!此業乃有如是之報的。
摩納!由于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並沒有財物呢?如有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他並不布施給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以及遠來求乞之人以飲食、衣被、華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等所需的人物,由于他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在其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在于地獄之中,惡業報滿後,來生人間時,會爲沒有財物的人。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無財物之故。所謂男子女人,不作施主,不行布施之故。摩納!當知!此業乃有如是的果報的。摩納!由于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會多有財物呢?如有男子女人,常作施主,常行布施,他布施給與沙門、梵志,貧窮、孤獨,以及遠來求乞的人以飲食、衣被、花鬘、塗香、屋舍、床榻、明燈、給使等所需的人物,他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升上善處,會往生于天中,報盡而來生人間時,爲多有財物之人。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多有財物,所謂男子女人,常作施主,常行布施之故。摩納!當知!此業乃有如是的果報的。
摩納!由于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有惡智慧呢?如有男子女人不數數(不屢次)往詣諸賢者之處去問事(受教)。如有名德的沙門、梵志,他也不往詣其處,不隨時請問義理,所謂:『諸位賢者!甚麼爲之善?何者爲之有罪?甚麼爲之非罪?何者爲之妙?何者爲之不妙?何者爲之白?何者爲之黑?白與黑到底是從甚麼而生的?甚麼義爲之現世之報?甚麼義爲之後世報呢?』倘若去請問過,然而並不去實行,他就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于地獄中,業報完了,而來生人間時,會有惡智慧。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惡智慧,所謂男子女人,不數數(不常常)往詣賢者之處去請問諸事之故。摩納!當知!此業乃有如是的果報的。摩納!由于甚麼因,甚麼緣,男子女人會有善智慧呢?如有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問諸賢者諸事,如有名德的沙門、
梵志,他就數往詣(常去)他處,去隨時問義:『諸位尊者!甚麼爲之善?甚麼爲之不善?甚麼爲之有罪?甚麼爲之非罪?甚麼爲之妙?甚麼爲之不妙?甚麼爲之白?甚麼爲之黑?白與黑,到底是從何而生的?何義爲現世之報?何義爲之後世之報呢?』請問後,也能去實行,則他受此業,作到具足後,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升上善處,會生于天中,報盡後,來生人間時,會有善智慧。爲甚麼呢?因爲此道乃受善智慧之故,所謂男子女人,能數數往詣賢者之處去問事。摩納!當知!此業乃有如是之報的。
摩納!當知!如果作那些和短壽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短壽,作那些和長壽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長壽;如作那些和多疾病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多疾病,作和那些少疾病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少疾病;作和不端正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不端正,作和那些端正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端正;作和那些沒有威德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沒有威德,作和那些威德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威德;作和那些卑賤族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卑賤之族,作和那些尊貴族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尊貴之族;作和那些沒有財物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沒有財物,作和那些多財物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多財物;作和那些惡智慧相應之業的話,必定
會得惡智慧,作和那些善智慧相應之業的話,必定會得善智慧。摩納!這是我從前所說過的,衆生都由于自己的行業,而由于其業,而得其果報的。所謂:緣于業,依于業的業處,衆生則隨其高下,而處于妙,或不妙的。」
鹦鹉摩納都提子白佛說:「世尊,我已了解了。善逝!我已知道了。世尊!現在要自歸依于佛與法,以及比丘衆,唯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自歸依叁寶,乃至于命盡。世尊!從今日起,您進入都提家,有如進入此舍衛城地方的優婆塞家那樣,使我都提家,長夜能得利義,能得饒益安隱快樂。」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鹦鹉摩納都提子,以及無量的大衆,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一七一、分別大業經第十(第四分別誦)
大意:本經敘述外道哺羅陀平,向尊者叁彌提說他曾面從沙門瞿昙受「身口業爲之虛妄,唯有意業爲真谛。或者有禅定,比丘入其禅定的話,就無所覺。」叁彌提乃斥其爲誣謗,並不是佛言。尊者大周那聽後,盡告阿難,並同往問佛。佛說:如故意作樂業,作到成就時,當受樂報,苦業、不苦不樂之業,及其果報,也是如是。並說分別大業經,所謂有離十惡,死後或生天界,或生地獄的,也有不離十惡,死後或生天界,或生地獄的。見到此事後,沙門梵志,或者會否認善惡之行業與果報的相應。然而其中的因果很複雜,不可以表相之見,來限定行業應報的不同。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蘭哆園。
那時,尊者叁彌提,也遊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無事禅屋中(森林中的屋舍)。
于是(這時),有一位異學,名叫哺羅陀子(外道遊行者),在于中午以後,彷徉(徘徊),而往詣于尊者叁彌提之處。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他說:「賢者!叁彌提!我欲有所問,不知能否聽許我之所問嗎?」尊者叁彌提回答說:「賢者!哺羅陀子!你欲問就問好了,我聽後當會思其義而回答你的。」
異學哺羅陀子便問而說:『賢者!叁彌提!我曾經面從沙門瞿昙之處聽聞,當面從沙門瞿昙之處,
受如是之法:『身與口之業,爲虛妄的,唯有意業爲真谛的。或有一種禅定,比丘如果入其禅定中的話,就無所覺。』」(專心于其禅中,就不會有所感于其它的事物。)
尊者叁彌提告訴他說:「賢者哺羅陀子!你不可以作如是之說!不可以誣謗世尊!誣謗世尊的話,就爲之不善的,因爲世尊並不作如是之說。賢者哺羅陀子!世尊乃以無量的方便而說:『如果故作業(故意作業,有心之業),作後已成就的話,我就說他沒有不受報的。或者會在于現世而受,或者會在于後世而受。假如不故作業(不是故意所作之業,無心之業),作後已成就的話,我就不說其必定會受果報的。』」
異學哺羅陀子,至于再叁的對尊者叁彌提說:「賢者叁彌提!我曾經面從沙門瞿昙之處聽聞,當面從沙門瞿昙之處,曾受:『身與口之業爲虛妄的,唯有意業爲真谛。或有一種禅定,比丘如入其禅定中的話,就沒有所感覺。』」
尊者叁彌提,也再叁的告訴他說:「賢者哺羅陀子!你不可以作此說!不可以誣謗世尊!如誣謗世尊的話,就爲之不善,因爲世尊乃不作如是之說。賢者哺羅陀子!世尊乃以無量的方便而說:『如故作業,作後已成就的話,我乃說沒有不受報的,或者會在于現世受,或者會在于後世受。假如爲不故
作業的話,則作已成就的話,我並不說必定會受報的。』」(我說:這種情…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