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叁▪P4

  ..續本文上一頁的沙門、梵志,都能得至于究竟,都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完畢嗎?」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不一定一切的沙門、梵志,都得至于究竟。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已完畢。」

  這時,天王釋又問說:「大仙人!爲甚麼緣故,不一定一切沙門、梵志都得至于究竟,得至于究竟白淨,得至于究竟梵行,得至于究竟梵行已完畢呢?」

  世尊聽後,回答說:「拘翼!如果有沙門、梵志,對于無上之愛之盡,而不正于善于心之解脫的話,他就不能至于究竟,不能究竟白淨,不能究竟梵行,不是究竟梵行都完畢。拘翼!如果有沙門、梵志,對于無上之愛之盡,而正于善于心的解脫的話,他就是至于究竟,就是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都已完畢的了。」

  這時,天王釋聽後,白佛說:「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果有沙門、梵志,對于無上之愛之盡,而不正于善于心的解脫的話,他

  就不至于究竟,不是究竟白淨,不是究竟梵行,不是究竟梵行都已完畢。大仙人!假若有沙門、梵志,對于無上之愛之盡,而正于善于心的解脫的話,他就是至于究竟,就是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都已完畢。唯然,世尊!唯然,善逝!唯然,大仙人!如佛所說之法,我都悉皆知道,我已斷疑度惑,已沒有猶豫,由于聽佛所說之故。」

  這時,天王釋,聽佛所說,善受善持,而白佛說:「大仙人!我在于長夜(久來),都有疑惑之刺,世尊今天已將它拔出來了。爲甚麼呢?因爲所謂如來、無所著(應供)、等正覺之故。」(有了佛的神力,方能拔除其疑惑之刺)。

  世尊問他而說:「拘翼!你是否記憶起往昔之時,曾經問過其余的沙門、梵志,有關于如此之事嗎?」

  這時,天王釋回答說:「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道。大仙人!叁十叁天曾經集在于法堂(天帝說法之堂),都各懷愁戚,數數(屢屢)感歎而說:『我們如果能值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的話,我們必當往詣去拜見。』大仙人!然而我們都不能值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因此之故,便行具足五欲的功德(五根對于五境之欲念的功能)。大仙人!我們由于放逸,而行放逸後,有一位大威德天子在于極妙之處,即便命終。大仙人!我看見大威

  德天子在于極妙之處,即便命終之時,我便生起極爲厭惡,身上之毛都倒豎起來,而想:『不可使我在于此處,快速的命終。』

  大仙人!我因此而厭惡,因此而憂戚之故,如看見其余的沙門、梵志,在于那些無事處的山林樹下,或樂居于高岩,寂無音聲之處,而遠離,而無惡,沒有人民之處,而隨順燕坐。知他爲樂于遠離,燕坐安隱,快樂而遊行等事,我看見他之後,便以爲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因此就去拜見他。那人卻不認識我,而問我說:『你到底是誰呢?』我于那時回答他而說:『大仙人!我是天王釋。大仙人!我是天王釋。』他又問我而說:『我曾經見過釋,也見過釋的種姓。到底是甚麼緣故,名爲釋呢?由于甚麼緣故,而爲釋種姓呢?』我便回答他而說:『大仙人!如果有人來問我甚麼事的話,我便會隨著我的所能,隨著其力而回答他,因此之故,我名爲釋。』他就作如是之說:『我們如果隨著其事來問釋你的話,釋你也隨著其事來回答我吧。』他就問我其事,我乃不問他,他乃歸命于我,我乃不歸命他。大仙人!從那些沙門、梵志,竟不能得到威儀法教,何況又能得像如是之間呢?」

  這時,天王釋,乃說偈頌而說:

  釋往釋往已 釋今作是說 遠離意所念 除疑諸

  猶豫

  久遠行于世 推求索如來 見沙門梵志 在遠離燕坐

  謂是正盡覺 往奉敬禮事 雲何得升進 如是我問彼

  問已不能知 聖道及道迹 世尊今爲我 若意有所疑

  所念及所思 其意之所行 知心隱及現 明者爲我說

  尊佛尊爲師 尊無著牟尼 尊斷諸結使 自度度衆生

  覺者第一覺 禦者最上禦 息者尊妙息 大仙自度度

  故我禮大雄 稽首人最上 斷絕諸愛刺 我禮日之親

  (帝釋我去追尋,帝釋我去追尋後,帝釋我現在作如是之說:應遠離意識之所念,而除滅我的疑惑等諸猶豫。久遠以來,我乃行于世間,都在推尋而求索如來。在其過程中,曾看見沙門、梵志們,都在遠離處而燕坐的人。我以爲是正盡諸漏的覺者,就往詣去奉敬禮事他們。我開口說:怎樣才能得升進?像如是的我曾經請問他們。雖然問他們,然而他們都不能了知聖道,以及聖道的道迹。)

  (世尊現在爲我說:如果意識有所疑惑,有所

  念,以及所思,如果其意有所行的話,就會知心之隱,及心之顯現,明者〔有正眼的覺者〕爲我闡說。我尊佛尊爲師,尊,乃爲無著,乃爲牟尼〔寂靜〕,尊,乃爲斷諸結使,乃爲自度彼岸,而度衆生到于彼岸。乃爲覺者中的第一覺者,乃爲調禦丈夫當中的最上的調禦丈夫,乃爲息者〔息滅一切煩惱苦痛〕當中,最爲尊妙的息者,大仙您!乃能自度而能度他人,因此之故,我乃禮拜大雄〔佛陀〕您,我乃稽首人中的最上者。是斷絕諸貪愛之刺的人。因此,我乃禮拜日種之親〔佛爲目種的後裔〕。)

  于是,世尊問他說:「拘翼!汝是否能憶起在往昔之時,得到如是之離,得到如是之歡喜,謂在于我處,而得法喜過嗎?」

  這時,天王釋回答說:「世尊!唯大仙人自當知道此事。大仙人!往昔之時,天及阿修羅,共起戰鬥。大仙人!天和阿修羅,共起戰鬥之時,我曾經作如是之念:使天能得勝,而能攻破阿修羅。諸天之食,以及阿修羅之食,都盡使爲叁十叁天之食。大仙人!天及阿修羅共起戰鬥之時,天便得勝,而攻破阿修羅,諸天之食,及阿修羅之令,都盡使爲叁十叁天之食。大仙人!那時,我乃有離有喜,而夾雜有刀杖、結怨、鬥诤、憎嫉。而不得神通,不得覺道,不得涅槃。大仙人!今天我所得之離,與

  所得之喜,都不夾雜刀杖、結怨、鬥诤、憎嫉,而得神通、而得覺道,也得涅槃。」

  世尊問他說:「拘翼!你是怎樣的得離、得喜,謂在于我之處得到法喜呢?」

  這時,天王釋回答說:「大仙人!我作如是之念:我在這裏命終後,轉生在于人間。那個地方如果有族姓,乃極爲大富樂,資財爲無量,有畜牧、産業,乃不可稱計之多,封戶、食邑,種種都具足。所謂剎帝利長者之族、梵志長者之族、居士長者之族,以及其余之豪族,都極大的富樂,資財都無量,畜牧、産業,都不能稱計得出之多,封戶、食邑,種種都具足。轉生在如是的豪族家庭後,成就諸根,對于如來所說之法與律,都能得正信,得正信後,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出家學道。而修學智慧,修學智慧後,如果得證智慧的話,便得究竟智,而得究竟邊際(解脫一切苦惱)。如果修學智慧,而修學智慧後,能得智慧,然而不能得究竟智的話,假若有諸天,爲有大福佑,色像巍巍(崇高端嚴),光耀炜烨(光明昌盛),極爲有威力,而安隱快樂,而長住于宮殿,生于最上的話,我就往生于那個地方。」

  于是,天王釋說偈而說:

  舍離于天身 來下生人間 不愚癡入胎 隨我意

  所樂

  得身具足已 逮質直正道 行具足梵行 常樂于乞食

  (我如舍離天身後,來下生在于人間時,不願再投生入胎于愚癡之家,願隨我之意之所喜樂的。能得身上的諸根具足後,逮達于質直正道,而具足梵行,而常樂于乞食的生活。)

  我修學智慧,修學智慧後,如得智慧的話,便得究竟智,便得究竟邊際。我修學智慧,修學智慧後,如得智慧,然而不得究竟智的話,當願作最上的妙天,諸天聞其名,所謂色究竟天,願往生于其中。大仙人!我願當得阿那含(不還,叁果阿羅漢)。大仙人!我現在已定得須陀洹(預流,初果阿羅漢)。」

  世尊問他而說:「拘翼!你是以甚麼因,而得此極好、極高、極廣,而差降(離脫下層),而自稱說已得須陀洹呢?」

  這時,天王釋,用偈回答而說:

  不更有余尊 唯世尊境界 得最上差降 未曾有此處

  大仙我此坐 即于此天身 我更得增壽 如是自眼見

  (更沒有其余之尊,唯有世尊的境界,始能得最上的差降〔離脫下層〕,得未曾有的這地方。)

  (大仙人!我坐在于這裏,即在于此天身的身上,我已能更得增長天壽了,如是之事,乃以我自己的天眼而見到的。)

  說此法之時,天王釋,實時遠塵離垢,諸法的法眼,由之而生出來。于是,天王釋乃見法而得法,而覺白淨之法,而斷疑度惑,更沒有其余之尊,不再從于其它,已沒有猶豫,已住于果證,在于世尊之法,得無所畏,就從其座站起,稽首佛足,仰白世尊而說:「世尊!我現在自歸依佛,自歸依法,以及自歸依比丘衆,唯願世尊授我爲優婆塞!從今天起,終身自歸依,乃至命盡。」

  于是,天王釋稱歎五結樂子說:「善哉!善哉!五結你!乃大有益于我。爲甚麼呢?因爲由于你之故,佛陀乃能從禅定而寤起。由于你事先使世尊從禅定寤起之故,使我們在後能得拜見佛陀。五結!我從此歸天宮後,會以浮樓(樂神幹闼婆王)伎樂王女-賢月色,嫁給你,作爲你的媳婦,以及賦與其父樂王的本國給你,拜與你(封你)作爲伎樂王。」

  于是,天王釋告訴叁十叁天說:「你們都來,如我們本願求爲梵天,而住于梵天上,而再叁的恭敬禮事的話,他們現在都盡爲世尊恭敬禮事。爲甚麼呢?因爲世尊乃爲梵天,梵天當會造化一切,爲最尊,會生衆生之有,以及當有的彼所,可知的都盡

  知,可見的都盡見之故。」

  于是,天王釋,以及叁十叁天,和五結樂子,如本來爲了梵天,而願住于梵天上,而再叁恭敬禮事的話,他們盡都爲世尊而恭敬禮事,而稽首于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于是,天王釋,以及叁十叁天,和五結樂子,都再叁爲世尊恭敬禮事,而稽首佛足,然後遠佛身邊叁匝,就在于那個地方忽然隱沒不現。

  那時,梵天的色像巍巍,光輝炜烨,在于夜色…

《中阿含經卷第叁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